發布時間:2020-03-04所屬分類:教育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如何進一步完善高校老年大學運行的保障機制,促進高校老年大學平衡、充分發展,滿足老年人對終身學習的期望,是高校老年大學亟需破解的難題。通過借鑒我國臺灣地區樂齡大學運行保障機制的經驗,提出高校老年大學運行保障機制完善策略:健全法律政策
【摘要】如何進一步完善高校老年大學運行的保障機制,促進高校老年大學平衡、充分發展,滿足老年人對終身學習的期望,是高校老年大學亟需破解的難題。通過借鑒我國臺灣地區樂齡大學運行保障機制的經驗,提出高校老年大學運行保障機制完善策略:健全法律政策,完善法律保障機制;健全管理體系,完善組織保障機制;提供辦學經費,完善資金保障機制;設置多元課程,完善課程保障機制;整合教學資源,完善投入保障機制;保障教學質量,健全質量監督機制。
【關鍵詞】高校老年大學;樂齡大學;運行;保障機制
高校老年大學,即高校利用豐富的人力和物力資源為老年人提供系統性與知識性的學習活動,以服務老年人的繼續發展,幫助老年人完成自我實現。高校辦理老年大學是對終身教育、全民教育等教育理念的積極踐行,也是高校社會服務職能與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近些年,許多高校老年大學存在“體質不順、缺乏保障機制”[1]等問題,嚴重制約高校老年大學的正常運行。其中,運行保障機制的缺失致使高校老年大學的運行舉步維艱。新時代呼喚高校老年大學要有新作為,如何進一步完善高校老年大學運行的保障機制,促進高校老年大學平衡、充分發展,滿足老年人對終身學習的期望,是高校老年大學亟需破解的難題。
一、困境:高校老年大學運行保障機制存在缺失
目前,高校老年大學運行存在著諸多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導致“高校老年大學辦學特色不明顯,與市級、區縣老年大學辦學存在‘千校一面’的情況”,[2]還影響高校老年大學的可持續發展。產生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保障機制的缺失是根本原因。
1法律與政策保障缺失
高校老年大學運行缺乏有效的法律與政策支持。在法律方面:目前我國現行法律體系中只有《老年人權益保護法》肯定了老年人的受教育權,指出:“老年人有繼續受教育的權利。國家發展老年教育,鼓勵社會辦好各類老年學校。”[3]但專門針對老年教育的法律法規尚未出臺。在政策文件方面:《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6—2020年)》(國辦發[2016]74號)指出:“推動各級各類學校向區域內老年人開放場地、圖書館、設備設施等資源,并積極接收有學習需求的老年人入校學習;高校應利用自身的教育資源探索辦理老年教育(學校)的模式。”[4]2017年,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國發[2017]3號)提出:“促進……高校舉辦的老年大學要進一步提高面向社會辦學開放度。”[5]雖然在這些文件中,國家開始倡導高校辦理老年大學,但是沒有進一步頒發相應的政策文件來對高校老年大學的辦理與運行進行指導與規范。
2組織保障缺失
高校老年大學運行缺乏組織保障。首先,高校老年大學的上級教育主管部門不明晰,沒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和人員來行使組織管理功能,[6]缺乏對高校老年大學的運行進行全局上的頂層設計,也沒有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對高校老年大學的運行進行規范與指導。其次,高校也缺乏對高校老年大學的管理,沒有把高校老年大學建設當做學校社會服務職能的主要任務來抓,也沒有將參與老年教育納入學校的社會服務職責。據統計顯示,絕大多數高校老年大學不是由高校的教育部門或者繼續教育部門管理,而是屬于離退休工作處管轄。還有部分地區的高校老年大學并未被高校正式承認,掛靠在省老年大學之下。[7]與此同時,高校很少為老年大學配置專門的管理人員。高校老年大學的主要工作人員都是來自本校的退休職工,其管理普遍存在著“以老管老”的狀態。
3經費保障缺失
高校老年大學運行缺乏經費保障。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缺乏專門針對高校老年大學的經費支持,高校也很少為老年大學提供辦學經費,高校老年大學的辦學經費主要來自于學員的學費。然而,由于老年教育的公益性色彩,學員學費的收費標準十分低廉。所以,高校老年大學由于缺乏辦學經費的支持,只能勉強保持基本運行。
4課程保障缺失
高校老年大學的課程設置普遍存在設置簡單、課程類型單一的缺失情況。以重慶市為例,據筆者調查,重慶市共有68所高校,其中只有四所大學開辦了高校老年大學。通過對比這四所高校老年大學的課程設置可以發現:四所高校老年大學的課程設置全都相對簡單,基本都屬于健康休閑類的課程,只有計算機基礎、智能手機的應用等課程屬于生活新知課程。這也反映出高校存在“老年大學就是老年人唱唱跳跳尋開心的地方”[8]的認識偏差。其次,老年人只能選擇一個或者幾個課程來學習,學員無法學習老年大學開設的全部課程,使得高校老年大學基本上成為了老年學員的“興趣班”。
5教學資源保障缺失
高校老年大學運行缺乏教學資源保障。高校老年大學成立的宗旨是高校利用自身優質的教學資源服務老年教育,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高校并沒有整合教學資源提供給老年大學使用,甚至有些高校都不能為老年大學提供固定的教室以及專用的活動場地。在教師配置方面,高校老年大學的師資主要有以下來源:第一,大學本身的師資力量。這其中很大一部分教師是來自大學的退休教師,還有一部分是大學的在職教師及學校的研究生。第二,外聘人員。高校老年大學的教師由老年大學進行聘請,并非由高校統一安排,而且所有的教師都為兼職教師,老年大學沒有自己的專職教師。
二、經驗:臺灣地區樂齡大學運行保障機制較為完善
我國臺灣地區教育部門于2012年開始正式實施“樂齡大學”計劃,標志著臺灣地區高等院校正式開始辦理老年大學,參與老年教育,服務老年人發展。樂齡大學運行有序,辦學成果較為顯著,參與學員反響良好。樂齡大學的運行離不開有效的保障機制,經過七年的實踐,樂齡大學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保障機制,從頂層設計到底層跟進為樂齡大學的運行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1法律及政策保障明確
法律和政策保障機制是樂齡大學運行的先導性保障。在法律方面,我國臺灣地區一直非常重視老年教育的“立法”,“老年教育法”(2007年修訂版)、“終身學習法”等都為樂齡大學的運行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支撐。通過法律的途徑,明確了臺灣當局與學校等機構的職責,為樂齡大學的運行提供了有效的法律參考。在政策方面,從臺灣地區教育部門開始介入老年教育之后,就一直制定并實施老年教育方面的政策文件,對老年教育進行指導。2006年,臺灣地區教育部門頒發“邁向高齡社會老人教育政策小冊子”,將老年教育的實施視為全民教育的一部分,并揭示出“終身學習、健康快樂、自主尊嚴、社會參與”的老年教育四大愿景,提出“(高校)可結合旁聽制度,開放老人學習旁聽,或發展第三年齡大學等活動,以鼓勵老人參與學習”。[9]在樂齡大學產生前的前期探索階段,臺灣地區教育部門先后在2008年發布了“老人短期寄宿學習計劃”與“補助大學校院辦理樂齡學堂專案計劃”,對老人短期住宿學習活動和樂齡學堂的運行提供指導。自2010年樂齡大學開始實施到目前為止,臺灣地區教育部門每年都會發布當學年度的“補助大學校院辦理樂齡大學實施計劃”,對當年樂齡大學的運行進行規定。其中,主要涉及樂齡大學的辦學目標、補助對象、辦理方式、申請程序、審查程序、經費補助核發與核銷、輔導與訪視等方面,對樂齡大學的申請、審核、運行進行了規定。2012年,臺灣地區教育部門發布“樂齡學習活動補助與訪視輔導及獎勵辦法”,對樂齡大學的申請、經費補助以及成效訪視等進行規定,從政策上對樂齡大學的運行進行了規范。
2辦學經費保障明確
辦學經費保障是樂齡大學運行的關鍵性保障。樂齡大學能夠有序運行離不開充足的經費投入,其辦學經費主要有兩項來源:臺灣地區教育部門的補助經費及樂齡大學的自籌經費。
補助經費:樂齡大學的主要經費來自于臺灣地區教育部門的經費補助,由承辦樂齡大學的高校在項目申報時申請。依據“樂齡學習活動補助與訪視輔導即獎勵辦法”的規定,臺灣地區教育部門對辦理樂齡大學的高等院校進行經費補助。由于臺灣地區教育部門規定,每所樂齡大學一學期一般只能開設一個班級,最多開設兩個班級。所以,臺灣地區教育部門對每個承辦高校的補助金額以樂齡大學開設的班級數為依據。補助經費主要有以下用途:一是任課教師的授課費(包含外聘教師、內聘教師以及講座助理)及交通費。二是樂齡大學上課所產生的工讀費、講義材料費、印刷及宣傳費等各項項目以及高校因為承辦樂齡大學所衍生出來的補充保費等費用。
自籌費用:樂齡大學的另外一個經費來源是自籌費用。樂齡大學的自籌費用主要來自于學員的學費。臺灣地區教育部門正在倡導并逐步實施“使用者付費”的理念,即由樂齡大學的使用者———學員來支付一定的學費。各樂齡大學依據學校經費的實際使用情況,向學員收取適當的學費。臺灣地區教育部門規定,這些自籌費用必須專款專用,用作補助款項的不足之處或者沒有納入補助的相關教學環節。如學員報名繳費但是未參與樂齡大學學習,樂齡大學要依據相關規定退還學員學費。樂齡大學的自籌經費還有來自于承辦大學挹注的經費以及從其他社會部門申請的補助款,但這些經費相對較少。
3質量監督保障明確
質量監督是保障樂齡大學教學質量、促進樂齡大學持續完善的不竭動力。依據臺灣地區教育部門規定,承辦樂齡大學的高校在每年度的樂齡大學計劃實施結束時,須依據本年度樂齡大學運行的實際情況,提交本年度的樂齡大學成果報告。成果報告主要包括:本年度樂齡大學的執行情況和學員意見及承辦學校意見等內容。成果報告是臺灣地區教育部門對樂齡大學進行質量監督的第一項保障措施。臺灣地區教育部門對樂齡大學的實施訪視是對樂齡大學質量監督的第二項保障措施。臺灣地區教育部門委托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鑒中心基金會對樂齡大學的運行情況進行訪視。高等教育評鑒中心通過學校定位、學校行政配套、課程內容、行銷及后續輔導四個方面對樂齡大學的實施成效進行訪視。通過訪視機制,促使高校能夠認真承辦樂齡大學,確保樂齡大學能夠按照相關要求有序運行。
4組織管理保障明確
建立有效的組織管理體系是確保樂齡大學有序運行的重要條件。有效的組織管理體系包括專門的組織管理機構、固定的辦公人員以及完善的規章制度。樂齡大學的承辦高校把樂齡大學的相關工作納入學校的辦學工作全局,并利用學校現有的系所機構來承辦樂齡大學,總體負責樂齡大學的各項工作。系所機構在計劃的執行過程中,成立專門的組織管理機構,并配備專門的工作人員和工讀生,負責樂齡大學的招生、課程設置、學生管理等日常事務,以及調動、協調校內外的教育資源投入到樂齡大學的相關工作當中。這種組織管理上的集中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確保工作質量,從組織上為樂齡大學的運行提供保障。為了便于對樂齡大學進行管理,系所機構制定和完善學員管理的規章制度,對學員的出勤、表現、結業等各方面的要求進行明確的、可量化的規定,確保樂齡大學的正常運行。
5教學資源保障明確
教學資源指樂齡大學有效運行所依托的教學設備及師資力量,是樂齡大學運行的物質基礎。在教學設備方面:首先,安排固定上課地點。高等院校在保證學校正常教學的基礎上,為樂齡大學提供相對較為固定的授課教室,并配置上課所需要的多媒體設備。其次,提供其他教學資源。由于課程內容的豐富性,樂齡大學的部分實踐類課程需要體育館等其他的硬件資源。為了保障樂齡大學課程的實施,高校需要協調、調動校內甚至校外的其他教育資源,在樂齡大學課程需要時給予提供。在師資力量方面:樂齡大學通過師資的遴選來保證課程的實施,從而保障教學質量。樂齡大學的師資構成有兩部分:一是高校本校的教師,二是校外聘請的教師。依據臺灣地區教育部門的規定,樂齡大學的師資要以本校的教師為主,外校聘請的教師不得超過16人。因此,高校依據樂齡大學的課程內容,從學校內部遴選合適的教師為學員授課。在校內教師無法勝任課程時,從學校的校外師資庫遴選相關專家。
6課程保障明確
課程及師資是保證樂齡大學教學質量、保障樂齡大學運行的重要因素。“樂齡大學實施計劃”規定,樂齡大學需開設的課程類型及課時比例為:高齡相關課程(20%—25%)、健康休閑課程(15%—30%)、學校特色課程(30%—55%)、生活新知課程(5%—15%)。[10]雖然樂齡大學開設的課程類型、課時比例等由臺灣地區教育部門進行硬性規定,但是具體的課程實施與管理由承辦高校來負責。在課程編訂方面,樂齡大學的承辦高校根據學校辦學情況并結合臺灣地區教育部門的規定,選取優質、特色的教學資源,開發適合老年人學習的課程資源,設置相應的教學科目,并制定相應的課程目標。在課程實施上,樂齡大學依據課程內容,靈活采取班級課程、代間課程等多種授課方式,確保課程的實施。
從系統論的角度來看,以上所有的保障措施共同構成了樂齡大學運行的保障機制。其中,法律及政策保障機制是前提,經費保障機制是基礎,組織管理保障機制是手段,課程保障機制是關鍵,教學資源保障機制是策略,質量監督機制是動力。這些措施從頂層設計及底層跟進的角度,為樂齡大學的正常運行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相關期刊推薦:《成人教育》(月刊)創刊于1981年,是由黑龍江省教育學院主辦的成人教育刊物。本刊宣傳成人教育方針政策,交流各級各類成人教育辦學、教學和學習經驗,探討成人教育理論及史料,研究成人教育各專業各學科的教學方法,報道國內外、省內外成人教育的先進經驗,有關資料及工作動態。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