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h色精品,亚洲精品久久久久,欧美激情一二三区,成人影院入口

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原位制備的鐵配合物催化烯烴選擇性環氧化

發布時間:2021-10-11所屬分類:工程師職稱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制備了配體2-(2-吡啶基)-噁唑啉。該含氮配體能夠在乙腈溶液中與三氟甲磺酸亞鐵和其它輔助配體原位形成具有催化活性的六配位金屬亞鐵配合物。量子化學計算表明配體上的氮原子而非氧原子與鐵配位。研究表明,以H2O2為氧化劑,該金屬配合物能夠在乙腈溶液

  摘要:制備了配體2-(2-吡啶基)-噁唑啉。該含氮配體能夠在乙腈溶液中與三氟甲磺酸亞鐵和其它輔助配體原位形成具有催化活性的六配位金屬亞鐵配合物。量子化學計算表明配體上的氮原子而非氧原子與鐵配位。研究表明,以H2O2為氧化劑,該金屬配合物能夠在乙腈溶液中高活性地催化末端芳香烯烴和脂肪烯烴的環氧化反應;該反應條件溫和、迅速、選擇性好并且適用底物范圍寬泛。輔助配體、溶劑和氧化劑等因素對反應的活性和選擇性影響很敏感,文中對這些影響進行了較詳細的研究。

原位制備的鐵配合物催化烯烴選擇性環氧化

  關鍵詞:金屬配合物;烯烴;環氧化;過氧化氫

  0引言

  環氧化合物是一類重要的有機合成中間體和有機化工原料,被廣泛應用于樹脂、涂料、膠黏劑、塑料、電鍍等各種化學化工領域,是工業生產上極其重要的關鍵化學品之一[1]。烯烴的催化環氧化是制備環氧化合物的一種重要途徑。目前烯烴的催化環氧化研究較為廣泛,其所用催化劑種類繁多,主要類型有:金屬配合物[2]、納米金屬[3]、金屬氧化物[4]、分子篩[5-6]、水滑石[7-8]和雜多酸[9]。其中金屬配合物是烯烴環氧化反應最有效的催化劑之一。常見的金屬配合物有錸金屬配合物[10]、釕金屬配合物[11-14]、鐵金屬配合物[15-19]、錳金屬配合物[20-24],然而報道的金屬配合物大多催化選擇性差或活性低,并且幾乎都對H2O2產生明顯的分解作用,從而失去了工業應用價值。因此,探尋催化活性和選擇性高、無污染、簡單方便的綠色環氧化技術和方法一直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課題。Shoji等報道了許多細胞色素P450酶對烯烴的環氧化反應具有較好的催化活性,而其活性中心是由4個吡咯基團與鐵形成的鐵卟啉[25]。為了模擬天然P450酶的活性中心,在本工作中,我們設計的催化劑也包含4個氮原子與鐵配位的結構,其結構類似于金屬卟啉,在室溫下對末端烯烴的環氧化顯示了良好的催化活性。

  1實驗部分

  1.1儀器和試劑

  儀器包括:核磁(BruckerDPX-300FX),CDCl3為溶劑,TMS為內標;ESI-MS(TSQ,QuantumUltra,thermofisher);GC(中國,FULI9790,KB-5毛細管柱),FID檢測器;MOD1106元素分析儀(意大利,CarloErba公司),HitachiU-2910UV-Vis紫外分光光度計(Tokyo,Japan)。

  30%過氧化氫、Fe(OTf)2、2,2′-聯吡啶、吡啶-2-甲酸(PCA)、三乙胺、氯甲酸異丁酯、2-氯乙胺鹽酸鹽、甲醇、吡啶-3-甲酸、乙酸、苯甲酸、哌啶-2-甲酸、DL-脯氨酸、甘氨酸、水楊酸、哌啶-2-甲酸、1-金剛烷羧酸、乙腈以及其他烯烴底物等均為市售分析純試劑;實驗用水為二次蒸餾去離子水。

  1.22-(2-吡啶基)-噁唑啉的合成及表征

  2-(2-吡啶基)-噁唑啉(Pyrox)參考文獻方法合成[26]:準確稱取400mg2-吡啶甲酸固體將其加入到100mL燒瓶中,然后向其中加入干燥的二氯甲烷32mL,冰水浴下攪拌,并加入1.3mL三乙胺,待固體全部溶解后,于30min內向溶液中慢慢滴入485μL氯甲酸異丁酯,繼續在冰水浴下攪拌30min,然后向混合溶液中加入433mg2-氯乙胺鹽酸鹽,在冰水浴下攪拌10min后,再在室溫下攪拌2.5h。隨后用旋轉蒸發儀將溶劑移除,向其中加入20mL甲醇和912mg氫氧化鉀,在75℃下回流12h。反應結束后冷卻至室溫,得到淺黃色油狀的物質。將油狀物質溶于50mL二氯甲烷,并用飽和的氯化銨溶液洗滌。水層用二氯甲烷進行萃取,然后將有機層合并,并用無水硫酸鈉干燥,過濾,再將溶劑旋蒸除去得到產物。所合成物質分析結果如下:ESI-MS:m/z187.00,計算值187.06[M++K];1HNMR(400MHz,CDCl3):δ8.71(d,J=4.7Hz,1H),8.05(d,J=7.9Hz,1H),7.79(t,J=7.7Hz,1H),7.42~7.39(m,1H),4.53(t,J=9.7Hz,2H),4.14(t,J=9.7Hz,2H);13CNMR(100MHz,CDCl3):δ163.88,149.70,146.77,136.64,125.53,123.81,68.21,55.13。

  1.3實驗方法

  烯烴環氧化反應的實驗方法和步驟如下:于4.8mL乙腈中加入50μL0.1mol·L-1Pyrox的乙腈溶液,再向其中加入25μL0.1mol·L-1Fe(OTf)2的乙腈溶液,接著加入25μL0.1mol·L-1PCA的乙腈溶液,所得混合液在25℃下攪拌5min。然后加入50μL1mol·L-1烯烴和50μL1mol·L-1對硝基甲苯(溶劑均為乙腈),再逐滴加入0.1mmolH2O2(水溶液質量分數30%),在25℃下攪拌30min。反應完畢后用乙酸乙酯萃取,無水Na2SO4干燥。過濾后,用旋轉蒸發儀除去溶劑。使用石油醚與乙酸乙酯的混合液(30∶1,V/V)作為流動相對粗產物進行過柱純化,即可得到產物,反應物和產物同時用GC進行分析和定量檢測。

  2結果與討論

  2.1原位催化劑復合物組成分析

  原位生成的配合物不同于固定組成的配合物,它在溶液中可能同時形成多個結構的配合物。為了進一步了解其在溶液中的組成結構,我們用ESI-MS對原位生成的催化劑混合液進行了分析,結果如圖1所示。從圖1可見最強的4個信號峰,m/z值分別為250.07、325.91、474.00和500.92。這4個峰對應的物質分別為[Fe(Pyrox)3]2+、[Fe(Pyrox)(PCA)]+、[Fe(Pyrox)2(PCA)]+和[Fe(Pyrox)2(OTf)]+,它們具體的結構如圖1中所示。

  溶液中共有4種配合物,為了解哪一種配合物才具有催化活性,我們分別進行了分析研究。實驗結果表明,只有Pyrox、吡啶-2-甲酸與Fe(OTf)2物質的量之比為2∶1∶1時才有催化活性。為了進一步了解這種六配位的金屬配合物的配位細節,用量子化學密度泛函理論(DFT)方法,在B3LYP/6-31G(d)(對于C,H,O,N)或B3LYP/LANL2DZ(對于Fe)的水平上計算了鐵髤配合物的幾何構型。相對于其它可能的構型,圖2所示的構型是能量最低的,其對應計算的鍵長和鍵角列在表1中。這一計算結果說明亞鐵離子與5個N原子和1個O原子形成了一個六配位的扭曲的八面體幾何構型。意料之外的是,配體Pyrox參與配位的是氮原子而非氧原子,而氧原子可能對配位的氮原子的電負性產生了明顯的誘導效應。

  2.2配體對苯乙烯催化環氧化的影響

  金屬卟啉是由4個吡咯環與金屬離子形成的配位化合物。因此我們選擇了3種類似結構的含氮配體與Fe(OTf)2原位生成催化劑,用于催化苯乙烯環氧化反應,研究結果列于表2。從表2可以發現,當用2,2′-聯吡啶作配體時,活性較低,且產物是裂解產物苯甲醛;2,2′-雙(2-惡唑啉)作為配體時,催化活性和環氧化選擇性有了很大提高。令人意外的是,噁唑啉與吡啶結合的配體(Pyrox)與鐵形成的金屬配合物,對苯乙烯的氧化反應展現出極好的催化活性和環氧化選擇性:室溫下30min內,苯乙烯完全轉化,并得到了87.3%的環氧苯乙烷。圖3為H2O2氧化苯乙烯反應30min前后的GC圖譜,從中可以看到,在保留時間1.845min處的原料苯乙烯峰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2.572min處的產物環氧苯乙烷和少量苯甲醛(2.198min處)。這一結果體現了配體對反應的活性和選擇性所展現的極其敏感的效應,其原因在于配體對金屬配合物活性的影響不僅在于配體作為金屬的配位原子,更重要的是配體上的電子效應能夠傳遞到催化劑的金屬原子上,使得金屬配合物整體產生協同催化作用,從而對催化反應的速率、產物的選擇性和反應途徑等都產生較大影響[27-29]。

  2.3輔助配體對苯乙烯催化環氧化的影響

  輔助配體對烯烴的環氧化也具有重要作用[30]。本文選取多種輔助配體并對其用量進行研究,實驗結果列于表3。從表3可以看出,當輔助配體不存在時,催化體系的催化活性很低,僅有8.5%的苯乙烯被氧化生成苯甲醛。若輔助配體上只有一個羧基配位時(Entry2,3),環氧化選擇性較高,但轉化率較低;當苯甲酸作輔助配體時,轉化率低且只生成苯甲醛,這可能是由于它對鐵離子的電子效應傳遞不匹配所致。當輔助配體提供2個配位原子時(其中一個是羧基),情況有些復雜:酚氧原子的配位沒有活性(Entry5);間位吡啶羧酸盡管可以提供2個配位點(N,COO-),但由于其位置錯位,只能形成COO-與Fe2+配位形式,因此其作用類似于苯甲酸。當鄰位N原子和羧基同時配位時,不管分子結構如何(Entry7~9),其都有較好的催化活性,尤其是良好的環氧化選擇性。最適宜的是吡啶-2-甲酸作為輔助配體,且與底物物質的量之比為0.05∶1時催化活性極高,生成87.3%的環氧苯乙烷。進一步研究發現,輔助配體的用量也對反應產生極大影響,用量過多或過少,都會產生不良效果(Entry10~12)。輔助配體不僅可以與金屬原子配位,形成穩定的金屬配合物,而且通過它上面的N、O配位原子與Fe2+形成電子轉移而產生電子效應,進而影響催化活性,合適的電子效應能產生與反應匹配的活性物種,促進反應的進行[31]。

  相關期刊推薦:《無機化學學報》ChineseJournalofInorganicChemistry(月刊)曾用刊名:無機化學,1985年創刊,是展示我國無機化學研究成果的學術性刊物。期刊主要報道我國無機化學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創新成果,內容涉及固體無機化學、配位化學、無機材料化學、生物無機化學、有機金屬化學、理論無機化學、超分子化學和應用無機化學、催化等,著重報道新的和已知人物的合成、熱力學、動力學性質、譜學、結構和成鍵等。

  2.4不同陰離子對反應的影響

  2003年,Sheldon等[32]在研究將芳香醇氧化生成相應的醛時發現,含有不同陰離子的銅鹽對反應活性的影響很大。由此可見,陰離子在催化氧化反應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選擇了4種不同陰離子的鐵髤鹽分別與配體原位配位生成催化劑,對其進行了考察,其結果列于表4。從表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含有不同陰離子的鐵髤鹽對反應活性的影響很大,當陰離子為氯離子、硫酸根離子或草酸根離子時,苯乙烯完全不反應;而當陰離子為三氟甲烷磺酸根離子時,苯乙烯的轉化率和產物環氧苯乙烷的選擇性較高。一個可能的解釋是:小體積陰離子能夠進入金屬配合物內部,使得它們能夠與鐵離子結合而占用了配位位置,這樣就阻礙了金屬鐵離子與底物烯烴和H2O2的結合而失去活性;而較大體積的CF3SO3-陰離子的空間效應和電子效應會使催化劑對底物的不對稱誘導作用大大増增強,從而提高烯烴環氧化產率,其具體原因需要進一步實驗工作和理論計算分析,有待后續開展。

  2.5溶劑和氧化劑對苯乙烯催化環氧化反應的影響

  溶劑對烯烴的氧化具有重要的影響[33],我們選擇6種不同的溶劑進行研究,其結果列于表5。從表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在丙酮、三氯甲烷、1,2-二氯乙烷和四氫呋喃4種溶劑中,苯乙烯不發生反應;而當溶劑為叔丁醇和乙腈時,苯乙烯容易被氧化而發生反應生成環氧苯乙烷,尤其是使用乙腈為溶劑時,苯乙烯完全被氧化生成87.3%的氧化苯乙烯。除此之外,我們又探究了不同的氧化劑對苯乙烯催化氧化的影響。從實驗數據可以看出,苯醌、尿素過氧化氫加合物和高碘酸鈉作氧化劑時,反應一段時間后未檢測到任何產物,反應不進行;當叔丁基過氧化氫作為氧化劑時,只有少量的苯乙烯發生反應;然而當過氧化氫和間氯過氧苯甲酸為氧化劑時,苯乙烯的轉化率和環氧苯乙烷的選擇性均較高,尤其是使用過氧化氫作氧化劑,得到的結果最好。這也是我們最期望的結果,因為與其它類型氧化劑相比,H2O2是一種高效、廉價和環境友好的氧化劑。

  2.6底物的擴展應用

  為了研究此催化體系是否也可以用于其它類型烯烴底物,我們將原位制備的催化劑作用于各類烯烴氧化反應,其結果列于表6。根據表中的實驗數據可知,芳香族末端烯烴的轉化率比脂肪族末端烯烴的轉化率要高,這主要是因為芳基的電子密度比較大,使得連接的碳碳雙鍵更加活潑,但是此催化體系對環烯烴并不起作用。研究表明我們的這種催化體系與其它的研究報道不同,大多數文獻報道的催化類型對環己烯、環戊烯等有很好的催化活性,而對苯乙烯類芳香烯烴的催化效果和選擇性較差,此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

  2.7機理討論

  關于烯烴環氧化反應的催化機理研究相對較少,目前尚沒有定論,文獻報道的可能機理有“過氧酸機理”[34-35]和“鐵氧物種機理”[36-38]。“過氧酸機理”認為在氧化過程中產生了過氧酸物種,過氧酸再將烯烴進行環氧化。“鐵氧物種機理”認為在鐵配合物催化烯烴氧化的過程中產生了高價鐵活性物種,如Fe髥、Fe髧=O或Fe髨=O。為了進一步了解本文的鐵配合物催化烯烴氧化機理,我們分別對文獻提出的2種催化機理進行了分析。

  為了檢測反應過程中是否有過氧酸生成,我們采用經典的GB/T19108-2003方法進行分析。室溫下將催化劑(0.5mmol·L-1)和過量吡啶-2-甲酸配體(0.02mol·L-1)相混合,然后滴加過氧化氫(0.04mol·L-1)進行反應。分析H2O2和過氧酸濃度隨時間變化情況。結果表明:30min后H2O2的濃度幾乎未變,也沒有檢測到過氧酸的生成。

  為了探討催化反應是否符合“鐵氧物種機理”,我們將催化劑加入到過量H2O2的乙腈溶液中,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對此溶液進行全波長掃描和時間掃描,研究表明:在30min內,溶液的UV-Vis譜在400~800nm范圍內并無變化,這說明此反應過程中沒有鐵氧活性物種如Fe髥、Fe髧=O、Fe髨=O的特征譜出現[39],說明鐵氧物種不是本文反應的主要催化活性物種。

  根據我們的實驗工作和相關數據,我們提出了可能的催化機理(圖4):計算表明末端烯烴的C1上帶有較多的負電荷,因此烯烴可以取代PCA上的羧基,而與金屬配合物上的Fe2+結合形成復合物A,然后H2O2受到PCA和烯烴的作用而與之結合得到復合物B,隨后H2O2受到Fe2+、COO和烯烴C1δ-的電性誘導作用而發生異裂,失去一分子水成為活性氧,進攻烯烴后得到復合物C。隨后是氧原子進攻C1,重排后得到環氧產物,催化劑恢復原先狀態。值得指出的是,在此過程中處在外圍的CF3SO3-陰離子對H2O2和烯烴上的原子具有電性誘導作用,可能在由B→C的過程中對過渡態的形成并穩定起到促進作用。

  3結論

  本文建立了一種簡便快捷的原位生成鐵配合物并對末端烯烴的環氧化具有良好催化活性的方法,對催化機理也進行了初步討論,并提出了一種新的機理。室溫下乙腈溶液中,30min內5%(n/n)的催化劑可以催化H2O2氧化苯乙烯的完全氧化,并生成87.3%的環氧產物。量化計算表明具有活性的配合物具有5個氮原子和1個氧原子與鐵原子形成的扭曲的八面體構型。輔助配體、溶劑、氧化劑和陰離子都對烯烴的環氧化反應產生較大影響。該催化體系底物適用范圍廣泛,不僅對芳香烯烴,也對脂肪烯烴有較好催化作用,然而對環烯烴底物無催化效果。——論文作者:宋虹瑾李璐張妮王斐呂婧孟祥光*

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康县| 贡觉县| 富宁县| 来宾市| 西安市| 忻城县| 广东省| 八宿县| 南靖县| 镇安县| 蒙城县| 长春市| 洛南县| 留坝县| 陇南市| 惠州市| 苍溪县| 兴国县| 兴和县| 阳春市| 融水| 灵石县| 德江县| 都安| 东港市| 腾冲县| 拜城县| 华池县| 彝良县| 浠水县| 扎兰屯市| 延津县| 广元市| 五莲县| 惠安县| 迭部县| 南华县| 乳源| 高陵县| 苏尼特右旗| 枣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