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5-14所屬分類:工程師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隨著當前社會經濟和科技的快速發展,鐵路橋涵領域中無論是施工技術還是質量都有著較大的跨越發展。鐵路橋涵傳統的維修模式在實際工作中暴露出了一些缺陷和不足,為了給鐵路橋涵工程發展提供更可靠的保障,要對該模式進行一定的改進和創新。基于此,本
摘要:隨著當前社會經濟和科技的快速發展,鐵路橋涵領域中無論是施工技術還是質量都有著較大的跨越發展。鐵路橋涵傳統的維修模式在實際工作中暴露出了一些缺陷和不足,為了給鐵路橋涵工程發展提供更可靠的保障,要對該模式進行一定的改進和創新。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紹檢養修分開模式的具體特點和內容,并且研究其主要成效,希望能給這種分開模式的應用提供一定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鐵路橋涵;檢養修;分開模式
1.引言
隨著鐵路橋涵行業的跨越式發展,檢養修合一的傳統維修方已經不再符合當前鐵路橋涵的管理運行現狀。相反,實施“檢養修”分開的模式已經成為主要的方向和趨勢。這種分開模式與傳統的養修合一維修管理制度有著很大的不同,打破傳統模式中將工區作為生產單元的狀態,同時進一步細化分工車間內部的相應工作,有利于實現資源的高度整合,同時強化專業,實現高效的集中管理。按照分工細化準則的具體內容來承擔各自不同的任務,實現數據化檢查、集中化作業、專業化維護以及共享化資源配置的目標
2.“檢養修”分開模式的特點分析
在改制前,傳統檢養修合一的管理模式中,主要存在著以下幾方面問題:第一,作業人員減少,同時運量增加,導致作業時間變少。第二,由于特殊地理環境的影響,設備的各種病害數量越來越多,工區中勞動組織應接不暇,造成了維修吃保養、線路吃橋涵、保養吃補休的現象。第三,投入不足,導致設備病害處理不及時、不到位。第四,工區管轄區域較大,每日的作業需要消耗大量的不必要時間,純作業時間占比較低。
基于以上問題,同時結合檢、養、修分開的維修意見,以生產實際來設置檢查工區以及保養車間。具體來說,一是將站區內那些設備較為簡單的工區撤銷,同時成立維修工區,由其承擔維修任務以及車間重點生產任務。二是提高檢查工區規模,加強進檢測設備的應用,有機結合設備檢查工作以及現場作業工作,使得檢查工區只能有所拓展。三是生產主體由車間承擔,由車間統一組織生產計劃,安排生產中的重點任務,制定相應的生產方案以及管理質量驗收工作,接下來詳細闡述具體的職能劃分。
2.1檢查工區
檢查工區職責:按照項目的具體周期和相應規定來對設備進行檢查和分析,并且將相應的檢查信息及時傳遞。
檢查工區任務:對負責區域內的橋涵進行全面的調查,同時調查車間、科室所下發的添乘病害處所,分析產生這些病害的具體原因,并以此為基礎來采取相應的整治措施。當完成整治后還要對其狀況進行復檢。通過精密儀器來對維修作業數據進行測量,并進行一定的科學優化,同時在現場做好相應的標注工作,配合維修工區調查相應的工作量,做好次日具體工作計劃,同時詳細記錄回檢工作內容,并且在當晚上報從而便于及時下發。在月底前全面制定下月作業計劃,并且向車間、科室報告,同時制定緊急、臨時作業計劃以及各區間橋涵設備的病害卡片等。
2.2路橋工區
路橋工區職責及任務主要有:管區內相關橋梁、涵洞等設備的全面整治工作;重點整治車間、科室下發的添乘病害處所;在當晚受到次日的具體工作計劃后,認真的進行研究和分析,確保分工合理,根據調查組提供的處所以及具體原因來制定作業方案。在出發前要全面清點工具和人員,詳細布置作業內容和人員分工情況。在達到現場后首先復核病害處所的具體原因,確認符合計劃后再依照計劃方案作業。當作業完成后要進行自檢,確保合格后再報復驗組驗收,最終在任務通知單上雙方都要簽字消號。對人員和設備進行清點,去那面檢查作業現場,保證安全無誤后方可離開。
對于路橋工區來說,每月要有20天以上的橋涵養護維修時間。全面進行設備的維修,掌握好設備的實時狀態,全面細致的了解設備信息以及修養的關鍵環節。在實際工作重要堅持四定原則:即定人員、定地段、定項目、定日期,具體來說,即路橋工區工長在每月1日到20日為設備檢查維修時間,依照車間、科室的安排來對各區段設備進行檢查維修。如果處于汛期或者節假日期間,通過“簽名檢”來確保全員參加。在每月的中旬,路橋專區對下月維修設進行全項檢查,給下月作業計劃編制提供基礎。
2.4車間
車間職責:充分體現生產組織的作用,對車間資源進行整合,對維修生產組織進行綜合管理,在整個車間中實現這樣一個閉合過程:首先進行質量的分析工作,接著下達相應計劃,再調查生產工作量,制定相應作業計劃,組織控制具體生產過程中,最終進行質量的回回檢和驗收工作。
車間任務:對總體的設備狀況進行分析和總結,確定各季節的作業任務計劃以及年度的維修保養計劃。在每月相關設備進行質量分析;以動態和靜態檢測資料為基礎來對線路狀態的變化情況進行分析,同時確定需要重點維修保養的地段,提前做好規劃;對工區內每天的作業方案進行審核;對車間內工時的具體利用狀況進行分析,進而探索出車間各項作業的最佳組織情況。定期開展應急演練,組織防洪、防脹以及防斷工作。加強日常應急值守。設備質量分析過程中,車間主任是第一責任人,必須在每月組織相應的業務干部和工區工長來總結、分析、對比各項設備的靜態、動態巡檢監控狀況。
3.“檢養修”分開模式效果分析
3.1維修人員思想上發生一定轉變
由于這種分開模式的應用,使得檢養修工作具有更加明細的分工,各個部門和工區能夠針對自身任務有針對性的研究和實施,同時工作人員學習到這種先進的模式,在自身思想層面有了一定的轉變,有利于更好的落實鐵路橋涵相關工作。
3.2作業效率及線路設備養修質量提高
通過細致的職能劃分使得線路工區中的工作負擔有所減輕,大量的工作轉由維修工區承擔,由于維修工區中具有較多的機械設備以及維修人員,因此通過細致的作業組織,有效提升線路維修保養效率。
3.3現場控制效果和作業質量提高
維修保養工作的關鍵在于作業質量,必須嚴格以作業執行標準為基礎來提高各項工序的執行質量,以工序質量的實現來保證作業質量的提高,以作業質量來保證設備質量的實現。具體來說,首先要嚴格把控工序質量,堅決杜絕簡化程序問題,做到不遺漏、不降低標準,必須由工班長來檢查對作業質量有關鍵影響的作業工序,如果達不到要求標準要進行返工,不能進行下道工序。例如當完成局部的油漆除銹后要經過工班長檢查合格才能油漆作業。同樣,對于圬工梁漏筋修補中的鋼筋除銹,工班長要嚴格檢查修補材料的配比狀況,符合標準后才能繼續進行下道工序。除此之外,對于那些容易疏忽的問題要提出詳細具體的要求,保障修理周期內作業質量有所提高。還要不斷堅持日回檢制度,工長或者班長在每日收工前組織全員進行質量檢查,如有不合格現象需要返工。經過上述改制措施,作業質量顯著提高,橋涵設備運行狀況日漸改善。
3.4進一步完善線路維修組織
車間根據橋涵設備的具體狀態進行分析,以分析所得數據結果作為橋涵維修計劃的依據,充分考慮設備數量以及維修周期性,按月下達維修計劃,使得人力物力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應用。
4.結束語
在當前鐵路橋涵檢養修工作中,要不斷的探索創新,積極推進檢養修分開模式的應用,保障工區資源的合理分配,最大限度的發揮工區和車間的職責,對資源進行進一步整合,在保證養護維修工作質量的前提下提高其作業效率,保障鐵路橋涵檢養修工作質量。
相關期刊推薦:《高速鐵路技術》(雙月刊)2010年創刊,是國家級科技期刊。報道我國鐵路主要是高速鐵路科學研究、勘察設計、施工、設備制造及運營管理等方面的創新理論、科技成果與科技信息,反映國外高速鐵路科技最新動態,促進科技交流與合作,提升我國高速鐵路技術水平,推動我國鐵路事業發展。讀者對象本刊適用于從事鐵路主要是高速鐵路科研教學、勘察設計、施工、設備制造、運營管理的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大專院校師生以及關注高速鐵路技術發展的相關人員等。有投稿需求的作者,可以咨詢在線編輯。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