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5-12所屬分類:工程師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現階段,我國科學技術水平顯著提升,航空發動機產品從型號數量上相比以往要成幾倍的增長,而研制周期要求越來越短,從而對航空制造業提出了快速、高效、靈活的發展要求。文章通過梳理智能制造的關鍵技術,闡述了建立智能生產線的實施方案。通過利用工
摘要:現階段,我國科學技術水平顯著提升,航空發動機產品從型號數量上相比以往要成幾倍的增長,而研制周期要求越來越短,從而對航空制造業提出了快速、高效、靈活的發展要求。文章通過梳理智能制造的關鍵技術,闡述了建立智能生產線的實施方案。通過利用工藝成組優化技術、自動交換工作臺技術、數據采集與分析技術、自動化物流倉儲技術等智能制造技術,提高生產制造效率,提高航空企業智能制造的應用水平,促進航空產品研制模式的轉變。
關鍵詞:智能制造;航空工業;智能制造技術
引言
如今,我們正處于第四波工業(智能制造)創新浪潮中,新興智能制造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是企業能否成功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的關鍵之處。航空工業處于制造業的尖端,長壽命、高可靠性、短周期已成為航空產品研發的基本指標,在此形勢下,傳統的航空企業制造模式越來越難以滿足航空工業發展的需求,智能制造技術的應用正是解決這一關鍵瓶頸的重要途徑。
相關期刊推薦:《航空制造技術》(半月刊)創刊于1958年,由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主辦。在航空、航天、軍工領域及機床、模具、汽車、船舶等領域享有較高聲譽。是富有影響力的刊物。主要欄目:專稿、綜述、科技成果、學術論文、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技術改造技術革新、生產組織與管理、簡訊與工藝動態、裝備市場指南等。
1智能制造的概念與其必要性
智能化制造是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最終產物,其將最新的數字化信息技術作為基礎,并結合新型材料與新的制造工藝,同時貫穿產品管理、生產、設計與服務等各個環節。它具有精準的控制自執行、信息的深度自感知與優化自決策等各項功能,是先進的制造過程、制造模式與制造系統的統稱。在對航空制造業采用智能化制造技術的過程中,運用智能化控制系統與多功能的傳感器,可以使設備進行自分析、自感知及自決策等智能化活動,大大縮減了設備反映問題的時間,同時能夠對生產信息進行實時反饋并優化,有效提升了航空行業甚至其他行業的生產效率。伴隨航空產品的快速發展,航空產品的相關制造技術也在逐漸進步與變革。為滿足航空企業對其產品逐步發展的更高層次要求,必須積極高效地開發或引進新興技術。而智能化制造技術指的是機械設備能夠自主控制與驅動設備原件,能通過自動化對機械生產的系統加以控制,顯然這是機械制造相關領域發展的必然方向。
2智能制造的模式特點
(1)數據互聯是基礎。數據和互聯包含三個維度:①各個系統端到端的連接,實現了工程、工藝、生產、運維等一整條制造鏈上的端到端的雙向連接和閉環協同;②從設備到管理的縱向集成,在企業內部,實現從計劃編制、計劃下發、生產執行、生產派工到設備工位、設備與生產數據的縱向集成;③供需鏈上生態系統的橫向集成,實現制造商與上游供應商、系統集成商、合作伙伴、院所,以及與下游客戶、終端市場的數據互聯。(2)制造需求是關鍵。系統的端到端連接使得企業從每個環節獲取了大量數據,這些大數據的分析將提升企業以及產品全方位的能力,比如可以了解不同階層、商務人士的需求,在設計、研發、工藝、維護、運營等各個環節協同運作,從而能夠滿足不同的客戶及生產要求,實現飛機“私人訂制”需求。
3智能制造在航空航天制造業的應用
3.1增材制造技術
隨著增材制造(3D打印)技術的大力發展,航空制造企業已經開始使用增材制造技術來制造結構復雜、成本更低、質量更輕的飛機零部件,為國內某民機制造企業用3D打印設備制造的飛機艙門零件。未來,增材制造技術將會更加廣泛地應用到小批量定制產品上,并支撐未來民機項個人化定制模式的發展。高性能、去中心化的增材制造系統也將降低產品的物流成本和庫存。空客公司指出未來增材制造技術可以用于制造一些裝配過程中急需的短缺零件和長期處于小批量的非標零件,用以解決裝配過程中零件備件短缺的問題,大大提高裝配效率。
3.2現代物流倉儲自動化技術
在零件的加工生產中,存在毛坯材料、半成品與成品、加工刀具與夾具等諸多物料的存儲與使用問題,利用現代物流倉儲自動化技術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建立工裝、刀具、工件的自動化庫站,分析庫區大小、出入庫流程布局、貨位的數量規格等,從而確定合理的貨位分布,實現工裝、刀具、工件的自動倉儲。在智能生產線中鋪設自動運輸導軌,并與自動化庫站連接,利用AGV小車實現工裝、工件在倉庫與機床、機床與機床間的自動運輸。采用條碼技術和RFID技術對工裝、工件等物料進行標識,并建立信息采集系統,實現工裝、工件等物料的全程數據采集與狀態監控。
3.3無覆蓋噴涂技術
無覆蓋噴涂技術是空客公司未來工廠的一大亮點。在噴涂車間,通過激光定位、機器人連接、自動噴印線路板和噴涂表面特殊材料等技術,實現整個機身的無覆蓋噴涂工作,一次噴涂成型。這種新興技術的實現將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機身噴涂的效率并且減少飛機涂裝的成本。目前國內已開始使用移動操作平臺承載輕質機器人,在既定軌跡下噴涂的方式,實現全機筒段的噴涂。
3.4自動交換式工作臺技術
為有效適應智能化生產線高效率的要求,企業可配置交換式的工作臺,將原先的數控設備等都改造為可交換的工作臺形式,實現當某一機床在這個工作臺進行加工的同時,能夠完成另一工作臺上零件的裝夾工作,讓機床加工的工作時間與工件裝夾所用時間相重合,大大縮短機床進行輔助工作的時間,更提高了加工的工作效率。智能化生產線的單機操作可使用兩個交換式工作臺,多機共同操作期間可使用多個交換式工作臺。不難看出,交換式工作臺所用配置節省了大量的復雜零件在裝卸定位夾緊過程中的輔助時間,也讓零件所需加工周期得以縮短。
4智能化發展中的相關建議
4.1培養人才
航空制造業需積極開展崗位人才培訓活動,組織技術人員學習研究新理念、新手段、新措施,并將其積極應用在生產制造過程中,累積實踐經驗,提升航空制造工作人員技術水平。除培育崗位人才外,航空制造業還需擴展人才聘用途徑,如與高校建立合作育才關系,面向高校提出崗位用人需求,組織高校轉變育人方略,開設富有針對性、專業性、實效性的課程,并為學校優秀人才提供崗位實訓機會,與人才進行雙向選擇。同時,航空制造業可從基層選拔專業過硬的技術人才,繼而落實多渠道選聘人才目標,使航空制造技術團隊始終活力無限,為攻克技術難關,突破發展瓶頸,提高航空制造技術研發質量夯實人才基石。
3.2創建數字化服務中心,強化對大數據的應用
要強化航空企業對大數據的應用,一方面,應將實際應用與推廣相結合,融合移動互聯網、云計算與物聯網等技術,國家主導建設大數據共享平臺,指引更多企業重視大數據的應用,逐步促進傳統工業與大數據協同發展的創新模式,發揮大數據固有的價值;另一方面,國家應創建數字化服務中心,首先提高人才對大數據的運算能力,其次進一步研究數據集成平臺、嵌入式數據庫關系型數據庫,同時,還需對產品的整個生產、銷售周期進行合理規劃,通過管理、技術與安全等多重維度來梳理總結大數據的使用標準,不斷健全大數據的標準化體系。
結語
我國的民用航空工業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在引入了大量的先進設備后,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仍然存在問題,智能制造技術在國內航空企業的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但只要下定決心、提前布局、統籌規劃,在不久的將來肯定能打造出一批具備高度智能化的企業,從而提高中國航空業的整體制造水平。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