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11-20所屬分類:工程師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 要:實踐教學是地質類專業教學活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昆明理工大學立足大有色行業背景,堅持以工為主、理工結合的辦學理念,突出實踐動手能力、工程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三強人才培
摘 要:實踐教學是地質類專業教學活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昆明理工大學立足大有色行業背景,堅持“以工為主、理工結合”的辦學理念,突出“實踐動手能力、工程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三強”人才培養目標,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訓練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60多年的地質教育中始終重視和加強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培養了一大批資源勘查工程領域的“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的復合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
關鍵詞:實踐教學;資源勘查工程;昆明理工大學
實踐教學是資源勘查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非常重要的環節 [1] ,是實現學生生產應用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的關鍵教學過程,也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徑 [2] 。昆明理工大學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十分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在教學實踐中貫徹以學生為本,注重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工程訓練和綜合素質的培養。綜合提高學生專業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是資源勘查工程實踐教學體系建立的目標。
一、實踐教學的理念
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理念是以能力培養為核心,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深化理論認識,強化技能訓練和工程訓練,激發創新意識,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協調發展①。在實踐教學體系上,昆明理工大學資源勘查工程專業設置了大理洱海周緣—麗江石鼓—昆明滇池及撫仙湖周邊地質認知實習、呈貢梁王山及昆明筇竹寺與武定獅子山地區野外地質填圖教學實習、企業(在滇主力礦山)生產實習、礦產勘查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共約 28 周的實踐教學內容,構成了“認知—實訓—實踐—研學”四段遞進式的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以資源勘查創新人才培養為中心,以“立足西部,面向全國,輻射東南亞,服務地礦支柱行業,縱深拓展應用領域,打造西部地區一流教學研究平臺和專業能力實踐基地”為目標,培養創新人才。建設特色的自然科學、專業基礎與專業課程實驗室、野外實習基地、生產實習基地及各類專業實習和實訓場所,結合云南省地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各類科研實驗室和西部重要成礦區(帶)礦產地質與地質環境實驗室等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創造良好的大學生科技創新基地及平臺,營造良好的實踐教學環境和條件。優化理化實驗、計算機基礎實踐、專業基礎課及專業課實驗(實訓)、課程設計(課堂大作業)、野外地質實習、現場(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及大學生科技創新訓練等各類實踐教學環節,使得各個環節共同達到人才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室內實驗與野外實踐相結合,宏觀觀測與微觀分析相結合,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教學方式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通過各種途徑不斷完善了實驗教學設施,逐漸探索和建立了具有本專業特色的實驗教學模式,改革了實驗教學體系,更新了實驗教學觀念。
二、實踐教學課程設計
資源勘查工程專業所涉及的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較多,按照其課程特點將相應的實驗課按照 “基礎性實驗—專業技能實驗—研究創新性實驗— 野外實踐”這一主線來統一管理。從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大目標出發,構建分層次、模塊化的資源勘查實驗教學體系。在統一的教學體系和教學大綱指導下,通過選擇不同的“套餐”或不同的實驗項目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以已建成的云南省地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007)、西部地區重點成礦區(帶)礦產地質與地質環境實驗室(中央與地方共建,2007)、西部優勢礦產資源高效利用教育部工程中心、云南省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創新人才培養基地(2006)、教育部遠程教育項目昆明理工大學礦物數字博物館(2004)、中國地質學會科普教學基地(1996)、云南省科普教學基地(1992)、昆明理工大學地學博物館(1986)等為依托,通過與云南省重點實驗室、昆明理工大學分析測試中心在科研和教學功能上的相互交叉與滲透,對重要方向跨課程獨立設置綜合型實驗課,構建室內實驗室、野外實習基地、大學生創新基地、產學研基地 4 大實驗教學平臺。
根據專業知識結構的需要和課程的設置,資源勘查工程實驗教學體系包括學科基礎實驗和專業實驗教學兩大部分,其中學科基礎實驗包括地層、構造、巖石、礦物等地質基礎實驗課程;專業實驗教學部分包括專業基礎實驗教學、專業技能實驗教學、創新性實驗教學和野外實踐教學四個模塊(圖 1)。各部分的功能明確,連貫性和銜接性好,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具有多層次、多階段設置的特點。其中專業實驗教學部分具體內容如下。
1. 專業基礎實驗教學
專業基礎知識是從事礦產地質調查與勘探理論研究、資源勘查評價工作所必須具備的專業基礎及與其密切相關的自然科學理論知識,它是支撐一個專業知識結構的基礎。該實驗教學以礦床、礦山地質與研究為主要教學內容,以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主干課程等的實驗教學內容為主線,通過認識性實驗和綜合性實驗教學,使學生對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得以深化。
2. 專業技能實驗教學
專業技能實驗教學模塊是以礦產資源尋找和勘查評價為主要目的,以找、探、采、選為主線,以資源勘查類專業主干課程和選修課等課程的教學為手段,在實驗教學過程中,重點強調學生觀察問題、發現問題并最終通過自己實際工作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在這一模塊中,除了有驗證性實驗和操作性實驗外,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開設了一些綜合性和創新性實驗項目。使學生具備從事資源勘查實際工作、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掌握相應的采選礦的基本技能,為今后從事資源勘查評價等具體工作打下基礎。
3. 創新性實驗教學
創新性實驗教學模塊是以礦產資源拓展性研究為主要教學內容,以具有一定特色內容的專業選修課程的實驗教學為主線,知識特點著重強調學生為適應當今信息化時代從事資源勘查所必需的拓展能力的訓練。
4. 野外實踐教學
地球上的各種地質體及地質現象是資源勘查工程專業最好的實驗室,野外實踐教學是本專業實驗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又可劃分為基礎地質實習、專業教學實習和生產實習三個層次。先后建成武定獅子山地質填圖教學實習基地、昆明—竹寺地質填圖教學實習基地、大理洱海周緣—麗江石鼓地質認識教學實習基地、滇池周邊—石林地質認識教學實習基地、呈貢梁王山地質填圖教學實習基地。
5. 生產實踐教學
生產實習在各個產學研基地開展,實踐教學與科研、生產實際相結合,是學生參加工作前或繼續深造為今后從事科學研究和生產的一次全面的大練兵。在此期間,學生可以根據生產實際需要和個人興趣進行自主選題,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創新性的實驗項目,達到發現問題、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鍛煉。我校資源勘查工程專業生產實踐教學與在滇地質類研究院所及國有大中型礦業企業聯合建立了 14 個校企產學研聯合培養基地。通過云南銅業集團公司、云南錫業股份公司、云南黃金集團、貴州省晴隆銻礦等合作單位的礦產資源基地,進行礦床地質現場認知實習和礦床地質工作方法的訓練。
三、團隊形式完成的實踐教學
我校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團隊完成的實踐教學項目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1)大理—麗江地質認識實習安排 14 天,是為了配合一年級的實踐性教學而設立的一門實踐必修課程。通過實習,使學生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初步掌握野外地質工作程序、方法及正確的地質思維方法,了解地質學學科在國家經濟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并為后續各類專業課程的學習打好基礎。實習教學主要以 5~6 人自由組合為一小組完成所有的教學實踐任務。
(2)梁王山地質教學實習共 43 天,分三階段進行。第一階段:野外路線實踐教學,共 12 天時間,以 12~16 人為一小組,在指導教師的帶領下完成教學實踐任務,其中“震旦系燈影組(Zd)— 茅口組(P1m)地層實測”由小組內部自主分工獨立完成剖面實測及計算任務。第二階段:獨立填圖和小論文資料收集,共 13 天時間,給定填圖范圍,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獨立野外工作。獨立填圖后期,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對獨立填圖期間感興趣的地質現象進行深入工作、收集資料、編寫小論文,實習隊組織統一答辯。第三階段:報告編寫階段,每個學生編寫一份昆明市呈貢縣梁王山地質填圖實習報告,報告內容包括緒論、區域地質概況、地層、構造、巖漿巖、經濟地質、地質演化、結束語等章節①。通過實習,使學生基本掌握主要造巖礦物的野外肉眼鑒別標志和方法;初步掌握三大類巖石的巖石學特征,常見巖石的物理性質、識別標志和肉眼鑒定方法;掌握地層描述和劃分的基本內涵;掌握地殼中小尺度的構造的野外識別和觀察以及對各種中、小尺度地質構造觀察和描述方法;通過實習區各種地質現象的觀察、測量和描述以及大比例尺地質填圖訓練,使學生初步掌握在野外進行地質觀測和收集資料的工作方法,了解和初步掌握野外地質調查的基本內容和基本工作方法,了解地質調查報告和專題研究報告的要求和工作方法;通過實習,使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初步掌握正確的地質思維方法和野外地質工作方法,為后續課程學習和生產實習打下堅實基礎。
(3)生產實習教學是本科學生培養過程中十分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是資源勘查工程專業三年級本科生修完主要專業基礎課程和進行兩次地質實習的基礎上進行的實踐教學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完成礦產普查與勘探專業技術人員基本訓練的重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學生在教師或生產單位指導教師的具體指導下,通過參加各大礦山或重要勘查區的礦產地質普查勘探工作和各種專題研究工作,全面系統地認識礦產勘查工作的流程及技術關鍵,使學生學會有關礦產地質填圖測制和普查找礦的各種基本礦產勘查工作方法;培養學生獨立進行野外地質觀察描述的能力;了解地質生產過程,初步學習地質科研的基本工作方法,使理論知識更好地結合實際,補充課堂理論教學的不足;進一步鞏固專業思想,初步樹立地質工作的科學態度和嚴謹作風,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和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4)畢業實習是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學生在校期間最后一個集綜合性及總結性為一體的重要教學環節,其目的是培養學生具備獨立工作能力、施工管理能力、創新能力及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進行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推薦閱讀:如何在sci上發表地質類的文章
如何向sci投遞論文是每個科研工作者要了解的問題,對于地質類工作者更是如此,他們平時忙于工作,將以將精力放到學術研究上,這就需要作者與專業的機構合作,才能更好的發表sci地質類文章,由專業老師幫忙潤色、翻譯,并且根據作者實際的情況,推薦合適的sci期刊,投稿更加方便快捷。有想在SCI期刊上發表論文的作者,可以直接與期刊天空在線編輯聯系。
四、結論
經過 60 多年的建設和發展,昆明理工大學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工作主要依托“云南省地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中央與地方共建“西部重要成礦區(帶)礦產地質與地質環境實驗室”,教學內容包括室內實驗(習)教學和野外實踐教學兩部分。根據專業特點,注重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培養,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在 4 年大學學習期間共安排了 4 次集中的野外實踐教學活動,分別是大學一年級大理—麗江野外地質現象認識實習、大學二年級梁王山地質填圖實習、大學三年級依托教師科研課題和實踐基地的生產實習以及大四年級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相結合的畢業實習。通過以上實踐教學內容,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能力,提高了學生專業素養,實現了專業技能的鍛煉和提高。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