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11-12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 要:眾所周知,茶道與音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歷經千年發展相輔相成、互為滲透。茶道與音樂的結合已然成為一種文化,成就情感、精神的升華。本文通過解讀茶道與音樂的淵源,明晰了茶道與音樂相結合的意義,并就二者的結合路徑加以探索,以促進茶文化與音
摘 要:眾所周知,茶道與音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歷經千年發展相輔相成、互為滲透。茶道與音樂的結合已然成為一種文化,成就情感、精神的升華。本文通過解讀茶道與音樂的淵源,明晰了茶道與音樂相結合的意義,并就二者的結合路徑加以探索,以促進茶文化與音樂文化的深度融合。
關鍵詞:茶道;音樂;結合
作為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茶道不僅涉及品茶,還涵蓋了諸多藝術形式,音樂就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種。茶道與音樂的結合,不僅增強了茶道的藝術性、豐富了茶道的內容,還促進了音樂藝術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可謂相輔相成、共生共贏。
1 解讀茶道與音樂的淵源
茶道與音樂淵源已久。茶道源于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與厚重的內涵,極具中華民族之氣韻。古有記載,早在四千年前,神農氏就認識到茶葉及其提神、醒腦、溫潤、滋補之效用,并將其引入醫療、養生、保健之中,至此,茶葉便進入人們生活之中,成為待人接物必不可缺的飲品,更有人將其視為生活必備,每每飲之必沐浴、熏香,以泉水煮之,以林火烹之,以精致瓷器盛之,漸漸衍生出茶道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如果說隋朝及之前乃茶道藝術的積淀期,唐朝則是茶道藝術的形成期,隨后的元、明、清朝,茶道藝術蓬勃發展,與之相關的行業,諸如茶館、茶社、茶行等相繼形成,至此,茶道藝術已不再是單純的泡茶、沖茶、賞茶、品茶技藝,而是人們獲取身心和諧、內外寧靜的重要途徑,通過茶道藝術,人們不僅能夠放松身體,還能沉淀心靈、升華思想。
音樂與茶道同屬文化藝術范疇,雖然二者表現形式各具特色,但內涵、功能方面卻有異曲同工之妙。例如,音樂與茶道均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精粹、華夏兒女之智慧結晶,都可營造出愉悅、和諧之氛圍,達到陶冶性情、完善品格之效。因此,音樂與茶道的結合可令人耳目一新,收獲全新的感官體驗,進一步升華其精神影響力。實質上,茶道與音樂的結合古已有之,細數眾多古文藝術作品,都能見到飲茶撫琴之場景,如明代唐寅的《事茗圖》中,青山環抱、溪流圍繞的參天古松下茅屋數椽,屋中一人置茗若有所待,小橋上有一老翁依杖緩行,后隨抱琴,似若應約而來。細看側屋,則有一人正精心烹茗。畫面清幽靜謐,而人物傳神,流水有聲,靜中有動。自唐朝后,以茶助思、以琴雅志之風便盛行各地,眾多文人雅士將茶道與音樂相結合,極大地提升了茶道的文化品位與音樂的藝術格局。到了近代,茶館、茶社等行業方興未艾,其內不僅供品茶、賞茶之用,還搭建舞臺,提供曲藝表演。自現代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休閑娛樂項目逐步增多,對于感官體驗的要求越來越高,茶館、劇院、博物館等開始將茶道與音樂搬至舞臺,人們開始于美妙的音樂中欣賞優雅的茶藝表演、品位多彩的人生。
2 解讀茶道與音樂相結合的獨特意義
2.1 有助于豐富茶道的藝術形式與文化內涵
在茶道藝術中,茶藝表演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已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藝術表現形式。深入研究可知,茶道體系涵蓋諸多藝術元素,如音樂、繪畫、文學等,其中,音樂藝術最為重要,其不僅能夠增進人們對茶道藝術形式的認同,還能深化人們對茶藝文化內涵的理解,突出其在民族傳統文化中的地位。以廣西六堡茶為例,其通過茶道與壯族音樂的有機結合,在民族樂器與舞蹈的配合下,將音樂美感與茶藝文化傳遞給人們,對于該地區茶道藝術表演而言,音樂發揮著主導作用,并深度融入茶藝表演之中,不僅豐富了茶道藝術形式,還極大地提升了茶道藝術的觀賞性。不僅如此,在茶道文化體系之中,音樂元素既充當著輔助表演的形式,又是情境引入的重要一環,茶藝與音樂的結合可使人們更加深刻地解讀傳統文化,有助于深入洞悉茶道之意蘊,體味別具一格的文化內涵。
2.2 有利于促進傳統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
茶道與音樂相輔相成、互為促進,其不僅體現了諸多民族獨特的地域民俗特點,還極大地彰顯了各民族的特色文化。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56 個民族代表著 56 種文化,在各民族茶區,都能看到少數民族人們能歌善舞的身影,其將茶道與民族音樂有機結合,不僅有利于展現獨特的民族藝術文化,還能夠深化人們對于少數民族風情的認知。以藏族酥油茶為例,其與悠遠的藏腔相結合,使觀眾在欣賞之余不自覺地體會到藏族獨特的風情,觸發人們想要深入認識藏族文化的沖動。如今,茶道已經成為民族音樂傳承的重要載體之一,通過茶樂結合,有助于弘揚傳統民族音樂,促進其創新與發展。
2.3 有益于打造相得益彰、別開生面的體驗景觀
無論是賞茶,還是賞樂,都是探索精神世界的過程,每一次的體驗都不盡相同。茶道與音樂的結合,會產生神奇的反應,形成相得益彰而又別開生面的體驗景觀。音符的碰撞會給賞茶者帶來獨特的體驗,賦予茶道文化更深遠的韻味,使之猶如身臨如夢似幻的情境中,人們可充分發揮想象力,體會音樂獨特的藝術氣息,感悟茶道文化蘊含的精神意境。可見,音樂使茶道藝術更具特色,茶道文化則進一步彰顯了音樂之形象。茶道與音樂的結合,是對茶道文化精神意蘊的全面擴充,也是對千百年來中華修身之道的深入體現,深刻發揮了音樂的價值與功效。
3 茶道與音樂的結合路徑
正如唐代封演的《封氏聞見記》中所提到的:“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茶道屬于一種獨特的文化藝術形式,不同地域、民族的人們都有飲茶習慣,而音樂作為一種跨國界、跨種族的多元情感表達方式,歷來深受人們喜愛。因此,茶道與音樂的結合有其可行性,但還需根據 “茶”、“人”、“境”的不同,選擇適宜的音樂相輔。
相關論文可參考:基于音樂民族化邏輯的茶文化音樂創新思考
3.1 因“茶”制宜
茶種類繁多,性質也各不相同,因此,在選擇音樂上也應有所差異。我國飲茶涉及七大類:綠茶、紅茶、花茶、白茶、青茶、黑茶及黃茶,這七大類無論茶形、茶香、茶色、茶味,還是制作、烹煮方式均不盡相同。綠茶清新,選擇的音樂應明快、素雅,節奏也應快慢分明,古箏曲、笛聲曲更相配,如《姑蘇行》、《平湖秋月》、《風擺翠竹》等;紅茶高貴而冷艷,素有“茶中梅花”之美譽,因此,可選用《梅花三弄》等與梅花相關的音樂,以彰顯紅茶的傲骨;青茶中享譽盛名的有鐵觀音、武夷山茶,為展現茶鄉之美,多與《春江花月夜》等古典名曲相結合,使賞茶者感受到茶鄉的獨特風情;花茶要著重突出花香與茶韻意境,可選古箏、古琴等器樂所演奏的名曲、茶歌,如《茉莉芬芳》,突出花茶之色、香、味。
3.2 因“人”制宜
在當代,茶道絕非只用于傳統茶文化的傳承與延伸,還蘊含著濃厚的商業色彩,并衍生成為一種市場經濟行為。因此,茶道藝術還需依循消費者的喜好,因“人”制宜,選擇近現代音樂或西方音樂,最好是為品茶者 “量身定做”的音樂,營造出婉轉纏綿、高雅細膩的意境,使其在心曠神怡的意境中體會到茶藝之美,達到物我兩忘之效。例如,有些品茶者青睞自然之聲,可選擇《山泉》,以淙淙泉水及啁啾鳥鳴的天籟之音,將其領進清新秀麗的云海大自然中,讓人不覺飄飄欲仙,形成“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的韻味。近年來,茶道表演中不乏西方音樂的加入,賦予了傳統茶道全新的內涵與文化。諸如《安妮的仙境》、《天空之城》等人們耳熟能詳的西方音樂越來越受賞茶者歡迎,還有風靡全球的自然音樂——《神秘園》、《班得瑞》等也與中國茶道相結合,為品茶者營造出一派恬靜、美好的田園風光,以緩解現代都市人在每天緊張工作中所積累的壓力,讓現代都市人疲憊已久的心靈,可以在品茗與音樂中找到放松的地方,忙里偷閑,品茶玩壺,享受人生。
3.3 因“境”制宜
雖然,茶道與音樂具有相通的共性,但二者只有在“互溶”的環境下方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因此,在茶道藝術中,應因“境”制宜,依循品茶的環境、茶道藝術形式等外在因素選擇適宜的音樂,將環境與茶藝融為一體,打造出意境深遠的品茶環境。若茶藝表演在室外環境進行,可選擇高山、流水、鳥鳴、古樸建筑物之間;若在室內,可根據室內環境是當代氣息,還是古典氣息選擇相應的音樂。當然,茶藝表演形式亦不容忽視,要將其視為一種藝術,與說唱、舞蹈等多種形式相融,呈現在人們面前。選擇音樂時,切忌過于單一,應依據表演形式、飲茶環境的變化加以變化,還應依循不同民族的風俗特色、風情喜好加以選擇,融入獨特的民族音樂元素,創新茶道文化,將茶藝表演作為“窗口”傳承各地獨特的風俗文化。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