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8-24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這篇文化遺產論文發表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資興瑤族民歌保護研究,瑤族民歌文化是我國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隨著我們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逐漸加強,我們意識到保護資興瑤族民歌的重要意義,論文主要針對如何更好的保護、繼承和發展資興瑤族民歌這一文化
這篇文化遺產論文發表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資興瑤族民歌保護研究,瑤族民歌文化是我國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隨著我們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逐漸加強,我們意識到保護資興瑤族民歌的重要意義,論文主要針對如何更好的保護、繼承和發展資興瑤族民歌這一文化遺產來進行闡述和探討。
關鍵詞:文化遺產論文,非物質文化遺產,資興瑤族民歌
資興瑤族民歌是我國少數民族——瑤族的傳統音樂,也是瑤族音樂和文化的重要載體,符合我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規定。但是在現代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作為重要精神文明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瀕臨消失,如何保護好這份屬于瑤族人民更是屬于全人類的寶貴精神財富,已經成為當下不可忽視的問題。
一、保護資興瑤族民歌的重要意義
(一)資興瑤族民歌是我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瑤族人民世代相傳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精神文化,其中也蘊藏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凝聚著我國少數民族人民的智慧,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符號之一。保護資興瑤族民歌這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僅是為了促進國家在精神文明方面的發展,對于人類文明社會的進步也具有積極意義。(二)我國自古以來就是由眾多少數民族組成的多民族國家,瑤族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應該引起國家和人民的重視和保護,這對于維護我國多民族國家的和諧統一,團結友好也具有重要意義。(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消失速度已經超過了人們的想像,許多文化遺產被篡改、被濫用甚至已經完全消失,許多文化遺址和歷史資料被破壞,這些情況時有發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已經成為全人類需要共同面對和解決的重要問題。
二、資興瑤族民歌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的民族特點
資興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已經成為獨居特色的民族文化,在資興的文化體系中,最具有地方特色的就是資興瑤族民歌。其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多樣化的演唱方式資興瑤族民歌在演唱方式上具有多種多樣的特點,與當地的傳統的語言習慣和語言特色結合非常緊密,根據不同的場合選擇不同的演唱方式,根據不同的情景來選擇不同的演唱歌曲,種類繁多形式復雜的資興瑤族民歌可以說是少數民族民歌文化中的一枚瑰寶。
(二)富有個性的演唱風格資興瑤族民歌的演唱方式沒有一個統一明確的規定,在演唱風格上也是不盡相同,資興瑤族人民在進行民歌演唱時,往往是即興而唱,演唱的內容也根據每個人的經歷和感覺而有所不同。充分體現了資興瑤族人民能歌善舞的天賦。
(三)極具特色的潤腔技巧資興瑤族民歌在運用潤腔手法方面極具民族特色,在表達情感的民歌中加入許多疊詞和襯詞,使得歌曲演唱過程中更加淋漓盡致的將情感傳遞給聽眾,同時也運用許多不同的音調來進行修飾,通過顫音、抖音、滑音等技巧將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變得更加個性鮮明,感情層次豐富。
三、如何保護繼承和發展資興瑤族民歌
(一)加大對資興瑤族民歌的宣傳和重視,在資興當地舉辦民歌演唱比賽等具有文藝性的活動,也可以組成具有資興民族特色的資興瑤族民歌樂團,通過舉辦民歌匯演等形式來提高人民大眾對資興瑤族民歌的認同感和熟悉感。為了更好的將資興瑤族民歌文化傳遞到更多的地方,可以通過參加其他地區的藝術節、節日晚會等形式增加人民群眾對資興瑤族民歌的認知度。
(二)通過政府推廣等形式從思想觀念上加深人們對資興瑤族民歌的喜愛,同時也要從學生時代抓起,樹立青少年學生對本民族本地區傳統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在學校中進行有關資興瑤族民歌的教學活動和民歌匯演,組織學生進行相關的文化宣傳活動。
(三)資興作為旅游城市可以充分發揮旅游城市的特點,在游客眾多的景區景點等地舉行小規模的民間民歌藝人演出,也可以將資興瑤族民歌制作成光盤、唱片等作為特色紀念品等方式來向更多人宣傳推廣資興瑤族民歌,通過各種現代化的新形式進行傳播和推廣。(四)國家和政府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護,建立有關推廣宣傳資興瑤族民歌的組織和團體,出臺相關的保護政策,對于有利于宣傳和推廣資興瑤族民歌的舉措提供必要的支持。通過建立保護資興瑤族民歌的相關組織,對一些不利于資興瑤族民歌這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的行為進行打擊和取締,對于破壞文化遺產和文化遺址的行為采取必要的懲罰措施。減少推廣和發展本地區特色民族文化的阻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要保護、發展和繼承資興瑤族民歌文化,不僅要從思想上認識到這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珍貴性和重要性,同時還要通過相應的措施來進行保護和推廣。資興瑤族民歌是具有資興當地特色的傳統文化,是資興瑤族人民世代相傳的文化縮影,具有深厚的民族特色。本文主要是從保護資興瑤族民歌的重要意義方面,以及資興瑤族民歌的特點方面進行分析和闡述,從而提出有關保護資興瑤族民歌的一些措施和建議。希望在未來社會發展的過程中,能夠逐步提高對資興瑤族民歌這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讓這些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民族文化可以得到更好的傳承。
[參考文獻]
[1]方芳,曾亞鳳.非物質文化遺產資興瑤族民歌的保護[J].當代音樂,2017,06:58-59.
[2]吳靜文.論湖南瑤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路徑[J].民族論壇,2013,05:55-59.
[3]陳衛旭.論瑤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保護[J].速讀,2014,04.
作者:米媛 單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藝術學院
推薦閱讀:《報告文學》湖北省新聞出版局主管、長江文藝出版社主辦的刊物,主要欄目: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 。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