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5-06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本文以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依安縣和富饒縣兩縣調研為基礎,對兩縣以加強村級組織為抓手、促進鄉村組織振興的做法與經驗進行了總結,分析了目前村級組織發展面臨的問題與困難,并提出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基層組織;加強建設;對策建議 農村基層組
摘要:本文以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依安縣和富饒縣兩縣調研為基礎,對兩縣以加強村級組織為抓手、促進鄉村組織振興的做法與經驗進行了總結,分析了目前村級組織發展面臨的問題與困難,并提出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基層組織;加強建設;對策建議
農村基層組織是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落實和完成黨在農村各項政策的終端和末梢,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力量和重要抓手,也是鄉村組織振興的關鍵。從當前實踐看,農村基層組織在脫貧攻堅戰中積極施為,取得了顯著成效,在發揮重大作用的同時,還鍛煉了干部隊伍,增強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在鄉村振興戰略這一新的歷史時期,農村基層組織應在汲取過去脫貧攻堅工作的經驗和教訓,進一步發揮、履行好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目標過程中的領導者、組織者和實踐者的功能與職責。本文以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依安縣和富饒縣兩縣調研為基礎,對兩縣以加強村級組織為抓手、促進鄉村組織振興的做法與經驗進行了總結,分析了目前村級組織發展面臨的問題與困難,并提出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一、齊齊哈爾市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做法與經驗
村民委員會、村黨支部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是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村級組織,直接關系著鄉村振興的潛力。加強組織建設還離不開縣鄉兩級基層組織的指導及良好的體制機制保障,否則組織建設缺乏相應的人才、經費等有力支撐。依安縣和富饒縣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組織建設和制度保障都得到重視,并取得了重大成效。
(一)夯實村級組織建設基礎
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群眾性自治組織,村黨支部是最基層的村級黨組織,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是主要從事管理、經營和分配集體資產的經濟組織,它們從自制、黨建、經濟三個方面搭建了指導村莊發展和運行的基本框架。
1.深化村民自治,加強村民委員會組織建設。齊齊哈爾市分層次開展新當選村民委員會成員教育培訓,使新當選的村民委會成員明確工作職責,提升理論素質、業務水平,提高村級組織服務能力。其中,齊齊哈爾市1260個行政村全部成立了村務監督委員會,推行村級事務陽光行動計劃,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村“兩委”聯席會議制度,強化村務財務監督管理。積極發揮村規民約的積極作用,推進城鄉社區民主協商,共確定村民小組或自然村為基本單元的村民自治試點87個。加強農村社區治理和管理體制機制創新,推動鄉村治理重點下移,把資源、服務、管理下放到基層,整合優化公共服務和行政審批職責,打造“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的綜合便民服務平臺。加快培育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農村社會組織,積極發展農村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進一步加大對各縣(市)區“一章兩約”修訂工作的督促指導,開展了最美村委會主任評選及優秀居民公約、村規民約征集活動,為強化基層治理提供有力支撐。
2.培育選拔村黨支部書記,健全完善村黨組織聯系服務群眾機制,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結合村“兩委”換屆,以縣(市)區為單位,按照留任一批、選拔一批、派任一批、儲備一批的要求,2018年齊齊哈爾市1260個行政村共調整村黨組織書記392人、占總數的31.1%;農村致富帶頭人、合作社負責人、返鄉創業能人擔任村黨組織書記512人,占總數的40.7%,比上屆增加一倍。按照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質量提升三年行動計劃要求,完成從市、縣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向“較差”村黨組織選派第一書記工作。同時,建立村級運轉經費動態增長機制,從今年開始,在黑龍江省定基礎上,以三年為一個周期,每年為村級組織增加2萬元運轉經費,按不低于當地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倍標準,落實村黨組織書記報酬。結合實際確定了活動主題和實踐載體,強化農村黨員教育管理。依安縣通過實施“黨委領航創產業、支部領路創品業、黨員領頭創實業、新型經營主體與經紀人領跑創家業”的“四領四創”工程,充分調動和匯集黨委、支部、黨員和新型經營主體與經紀人抓黨建、促扶貧、增收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使各個層次同頻共振、同向發力,達到增加村集體和貧困戶收入、促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雙增雙促”目標,切實把黨建工作的組織優勢和資源優勢轉化為促進脫貧攻堅的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不斷拓寬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確保貧困戶脫貧不返貧。
3.發展和壯大鄉村集體經濟,加強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建設。一方面,推動興辦村經濟實體。比如,依安縣安樂村有效利用國家扶貧政策,充分發揮黨支部帶頭引領作用,抓黨建、促扶貧,積極興辦村黨支部領辦的“農機+農業”合作社產業扶持項目,初步建立起貧困戶增收、村集體增效的長效機制,努力營造“一村一品”的產業,營造經濟和社會效益,為實現依安縣脫貧摘帽、安樂村整村退出以及后續脫貧鞏固發揮奠定基礎。另一方面,推動治理“村霸”問題,堅決將“村霸”和黑惡勢力等排除在外,防止農村集體經濟資產流失。比如,克山縣堅持把清理違規發包機動地、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突破口,通過宣傳引導、發動群眾、摸底排查、張榜公示、依法清理、競價發包等措施,共清理各類違規發包土地8.34萬畝,新增村集體收入2700萬元。
(二)強化基層政府的組織和制度建設
縣級政府和鄉鎮政府是國家行政體系中與農村聯系最密切的行政機關,在調動村級組織成員積極性、做好相應制度保障等方面具有先天的基礎和優勢。駐村工作隊作為一項優秀的傳統,在新時期脫貧攻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顯成效,為下一步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中組織基礎的奠定做出了重要貢獻。
1.強化黨員意識,做好制度保障。發揮農村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是做好鄉村治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依安縣推行新興鎮黨委在平勝村召開“屯組座談”的成功做法,全縣3766名農村黨員在自家庭院掛上“黨員示范戶”牌子,督促農村黨員在脫貧攻堅中唱主角、挑大梁,著力解決影響群眾生產生活的實際問題。同時,加強基層政府務實作風,依安縣開展3輪領導干部“走百村、進萬戶”轉作風大調研活動,走屯入戶征求整改建議9000多條,召開“脫貧攻堅問題整改專題民主生活會”,集中點評和督促鄉村問題整改。在工作問責、作風建設、資金管理、項目實施、保障機制等方面出臺相關制度文件,保障和推動工作開展。
2.建強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幫扶責任人“三支隊伍”。依安縣共有省級駐村工作隊5支,縣級駐村工作隊4支,鄉鎮級駐村工作隊140支,實現駐村工作隊全覆蓋,政府機關工作人員按照級別每人幫扶4-5人。在選人用人工作中,堅持政治標準選用優秀干部,及時輪換和調整,加強日常監督。創新教育培訓方式,開展4場“幫扶事跡報告會”,現場隨機抽取幫扶干部,讓他們講自己的幫扶故事,激發幫扶熱情,提升幫扶實效。加強鄉(鎮)黨委在鄉村治理體系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核心作用,推進鄉村治理體系的大發展。以村黨支部為基礎建立區域化聯席會議制度,健全“雙向聯系”“雙向服務”機制,同駐村單位建立雙向聯系,建立需求清單、資源清單、項目清單,促進資源、陣地、服務、信息共享。駐村工作隊協助抓班子、帶隊伍,落實“三會一課”等組織生活制度,抓好黨員發展、教育和管理,增強村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組織實施培訓,幫助村干部提高能力素質,培養黨員致富帶頭人,做好黨員群眾教育引導工作,增強脫貧攻堅內生動力。
二、齊齊哈爾市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面臨的問題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齊齊哈爾市的村級組織建設和制度保障在取得重大成效的同時,也反映出了組織振興面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基層干部任務重壓力大、基層優秀人才短缺、基層組織工作人員待遇亟待改善、村集體經濟建設還需進一步加強等方面。
1.基層干部任務重壓力大。鄉鎮以下干部尤其是農村干部往往身兼數職,“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以脫貧攻堅工作為例,依安縣的13項扶貧重點工作,水、學、房、醫、路、產(產業)、冊(扶貧手冊)、表(一覽表)、檔(檔案)、伏(光伏產業)每個環節都有責任人,最終都是由村干部落實到位。如產業扶貧中,貧困戶在農產品收購中享受“扶貧價格”,為保證產量真實性,需要村委會提供相應產量證明。如此種種,數不勝數。除了脫貧攻堅任務外,還有環保、黨建等各項任務,如嚴禁秸稈焚燒工作,鄉鎮及村干部往往都是包片巡查,上下兩個半夜輪班,第二天還需要照常工作,滿負荷運轉,任務重壓力大。
2.基層優秀人才短缺。一是隨著城鎮化的進一步深入,農村人口尤其是優秀人才轉移日益嚴重,村民自治選舉的候選人群體收窄,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構架體系和人員構成的不良變化傾向嚴重制約著覆蓋力和組織力的提升,影響著農村基層黨組織整體功能和作用的發揮。二是村民自治選舉的村委會主任在任期內不一定具備足夠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意愿!洞迕裎瘑T會組織法》規定,“村民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由村民直接選舉產生。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換村民委員會成員。村民委員會每屆任期三年,屆滿應當及時舉行換屆選舉。村民委員會成員可以連選連任。”而村黨支部書記則可以由上級委派。在實際工作中,如果某村村民選舉產生的村委會主任拒不完成工作任務,會直接增加黨支部書記的工作難度。面對這種情況,按照現在的法律體系只能依靠村民自治解決。
3.基層組織工作人員待遇亟待改善,村集體經濟建設還需進一步加強。村集體收入主要來源則是機動地的發包收入及農業補貼收入,還有相當數量的村由于歷史原因屬于債務村。村兩委干部的所有工作經費、村內的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如公共用電費用、水費、水利設施更新、供養五保戶等)等均從中開支,經費缺口極大。與工作量相比,村兩委干部待遇較差,屬于“不開支干活兒”的“干部”。以依安縣為例,依安縣所轄區域的村莊按照大小(如農戶數量、土地數量等),每年可獲得7-9萬元(2019年提高至9-11萬元)的轉移支付工作經費,而村兩委干部一般都是7人左右,村主任收入最高,但每年也只有3萬多元?h級以上的干部調動渠道較為通暢,但鄉鎮以下干部分有聘任的、選舉的等多重身份,升遷和調動中不能混崗混編,障礙很多。在鄉鎮以下干部待遇較低、工作任務較重的情況下,很多優秀干部無法得到升遷。如村支部書記只有在換屆時才能按照一定的比例通過信息化管理(如齊齊哈爾市每個縣約有5%的指標)的渠道獲得事業編,進入鄉鎮班子。
推薦閱讀:農村基層技術人員能評哪些職稱
三、進一步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政策建議
針對上述村級組織建設面臨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點政策建議,以進一步掃除組織振興的障礙,為鄉村振興提供組織保障。
1.推廣脫貧攻堅事跡報告會,對先進事跡和精神進行宣揚。脫貧攻堅戰不僅僅是確保到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還鍛煉了一批干部,形成了一種勤干、務實的工作作風和精神,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甚至國家現代化建設創造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優秀的干部隊伍。韓國的新農村建設運動的一個重要經驗便是,通過“新農村領導干部成功事跡報告”對成功事跡進行宣傳報道,頌揚了那些在新農村建設運動中的新農村領導干部,形成了新農村精神風尚,感動了國民和村民,并使這種精神傳入到城市建設和國家發展當中。這種做法值得借鑒。
2.完善《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加強村黨支部書記隊伍建設。要健全完善《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對現實中存在的某些工作能力和工作意愿不足的村委會主任及村委會成員等出臺相關措施,不斷提高村兩委的素質和能力。選優配強村黨支部書記,如富裕縣《加強村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實施方案》中建議,既要發揮本土人才熟悉村情、了解群眾、容易進入角色的優勢,還要發揮機關干部綜合組織好、頭腦靈活、善于溝通協調的優勢,甚至要發揮離崗退休人員資歷較深、經驗豐富、人脈資源廣、對黨的感情深的優勢等。根據村莊具體條件,采取從村內挖掘、機關選拔、離崗聘任、跨村兼職、社會招聘等方式,選拔聘任政治上可靠、經濟上有實力、社會上有影響的“一懂兩愛”人才。此外,還要加強面向鄉村需求的職業教育,探索鄉村人才定向委托培養制度。
3.完善基層干部升遷機制,提高基層干部待遇保障。脫貧攻堅工作鍛煉了基層干部隊伍,培養和涌現出了一批優秀基層人才,如村支部書記、鄉鎮事業單位人員、縣機關負責人等等。對于這些人才,按照規定在貧困縣摘帽后予以相應的選用提拔。在今后的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應逐步完善基層干部升遷和考核機制,激發基層干部的工作積極性,使他們能夠“干有激情、退有保障”。如推進村兩委干部的養老保險體系建設、提高村里村兩委干部的待遇等。此外,在公車改革中,應對基層“三農”隊伍予以政策傾斜,保障他們下鄉工作用車,或提高其交通補貼。
4.加大對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扶持力度,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農村集體經濟的實力相對較弱,影響了集體經濟功能的發揮,侵蝕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動員能力和組織權威,制約著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力和行動力的提升,并日益成為農村基層黨組織發揮思想優勢和組織優勢的最大制約因素。應進一步激發農村經濟發展活力,盤活農村各類經濟發展要素,形成農村發展強有力的支撐。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