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2-19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為綜合評價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的發展水平,在咨詢調研農機研發推廣專家及基層農技人員的基礎上,從機械化裝備水平、機械化程度、機械化效果、機械化管理水平4方面建立了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指標體系由3級指標構成。利用層次分析法
摘要:為綜合評價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的發展水平,在咨詢調研農機研發推廣專家及基層農技人員的基礎上,從機械化裝備水平、機械化程度、機械化效果、機械化管理水平4方面建立了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指標體系由3級指標構成。利用層次分析法結合專家打分法確定各評價指標的權重,依據對第3級指標原始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的原則,提出了各級評價指標間的量化關系和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發展水平的評估計算方法。通過對湖南省宜章縣和廣東省平遠縣的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發展水平進行對比分析并判定評分,得出宜章縣和平遠縣的山地果園機械化發展水平的指標評價結果。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可為優化提升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水平提供參考,并為有針對性地實施山地果園機械的推廣應用提供了科學依據。
關鍵詞:山地果園;機械化;層次分析;評價指標體系
0引言
隨著農村人口外出務工的流動,老齡化現象嚴重,勞動力素質下降。勞動力的缺乏導致果園生產成本大幅增加,嚴重影響果農的收入和林果業的發展。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是農業機械化進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果園生產機械技術裝備的推廣及應用,能提高果園生產效率,增加果農收入和經濟效益[1-2]。因此,大力推廣果園機械,提高果園生產機械化水平刻不容緩。
我國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的推廣和發展,主要受地理條件和基礎建設的限制,國外許多先進的裝備技術難以適用于國內的山地果園。因此,在改善山地果園基礎建設的同時,還應大力研發適用于我國行情的果園機械,積極推進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3-4]。將先進的、適用的現代農業裝備應用于山地果園修剪、施肥、節水灌溉、植保、采摘、運輸等果園生產管理中,是我國農業機械化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促進農業現代化轉型和山地果園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步驟。通過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能實現果園高效生產、節省人力,從而提高經濟效益,促進山地果園可持續發展[5-6]。
“十二五”期間,政府高度重視現代農業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惠農強機政策,先后通過扶持農業機械化發展、現代農業裝備工程、農業科技創新和區域性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等專項,為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此期間,各專家和學者對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的研究也有所進展[7-12]。
目前,由于沒有科學的適用于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水平評價方法,造成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水平評價欠充分合理。農機生產廠家由于沒有統一的評價參考標準,缺乏針對性地生產與銷售適用于不同區域條件的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導致不少研發生產的果園機械并不適用于當地的農業生產,導致作業效果不佳、經濟效益低下、果農的認可度低,嚴重制約山地果園機械化的推廣與發展,甚至嚴重影響山地果園行業的發展。針對上述問題,本文通過理論研究和調研,構建了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
相關期刊推薦:《山東農機化》(雙月刊)創刊于1979年,由山東農業工程學會主辦。為農機化綜合性科普期刊。辦刊宗旨:宣傳農機化方針政策、交流農機化工作經驗、普及農機實用技術、傳播農村機電知識。讀者對象主要是農業機械操作使用人員、維修人員、農機管理人員和農機院校師生。期刊內容以農機科普文章為主。其中,農機科普內容占 35%,農機安全生產知識占25%,綜合農機新聞、通訊、管理占20%,生活類占10%,廣告5%,其它占5%。
1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運用科學的方法準確設置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評價指標體系,使用合適的計量尺度和量化關系分析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的效果,有助于評價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發展水平標準的統一性。本文從評價指標體系的功能出發,選定了體系中的組成因子,并對各因子進行量化,遵循“科學全面、簡便易用”的原則,通過專家咨詢及實地調研,建立了基于層次分析法的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
1.1評價指標體系的功能
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應能全面、客觀地反映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的社會、經濟及生態效果,反映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對果業現代化、社會及經濟發展的貢獻份額[13]。本文建立的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評價指標體系,是衡量在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生產活動中投入的勞動成本與取得的經濟效益之間比例關系的一種手段。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應有助于更好地研究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的發展狀況,為政府部門出臺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發展政策提供依據,并為專家學者深入研究山地果園機械化的發展水平提供科學的理論基礎[14]。因此,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先把山地果園生產水平、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經濟發展與基層管理等領域的繁瑣關系進行簡單分化,再建立相應的量化指標信息。
1.2評價指標體系的設置原
則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評價指標體系的設置與量化,實質上是對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產生的社會和經濟效益的評價與分析。因此,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評價指標體系的設置,要依據當前國情和實際情況,遵循“科學全面、簡便易用”的原則,采用科學的分析方法,以適應山地果園生產機械的多種形式和生產管理。針對評價指標體系的設置,應遵循下面幾個原則:
1)科學性原則。每個評價指標應定義清晰、準確。評價指標體系應能表達出果園生產機械化發展過程中投入與產出之間的關系。投入和產出之間的關系,是衡量與評價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發展水平基本的經濟尺度,是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經濟效果指標本質的特征。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進程中,投入包括機械技術裝備、勞動力、資金和能源等內容,產出包括果品產量、質量、收益和利潤等內容。
2)關聯性原則。能全面反映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基層管理及服務體系對技術應用的推動作用,能比較清晰地體現它們之間的關系。
3)邏輯性原則。能全面反映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發展過程的復雜性和邏輯關系,以及和技術、經濟與社會發展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內容。
4)操作性原則。評價指標應簡明、實用、準確,評價指標之間也應相互銜接。其計算方法和計算范圍應有科學依據,以確保評價指標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5)普遍適用性原則。評價指標體系能適用于各類地區、各種規模的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的發展水平評價。
1.3評價指標體系的組成
在對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發展水平進行評價時,以經濟效益作為核心,機械作業作為基礎,建立相應的評價指標。本文通過對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評價指標體系的理論研究和南方丘陵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管理資料統計報表中指標的分析,根據我國國情并借鑒國外水果生產機械化發展水平評價指標標準[15-21],建立了由機械化裝備水平、機械化程度、機械化效果和機械化管理水平指標作為基本框架的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評價指標體系。
機械化裝備水平指標的組成因素可從政府統計報表中直接獲得,也可以從實地調研中獲取。機械化裝備水平指標采用各類果園機械保有水平和果園機械總動力水平。機械化程度指標選用運輸、植保、修剪、灌溉、施肥和采摘等單項作業機械化程度、機械化工效系數、使用機械前后單位勞動力耕地面積和山地果園新技術推廣率。其中,機械化工效系數是指某項作業采用機械后提高的勞動工效。機械化效果指標采用山地果園勞動力生產率、產品商品率、投入產出率、農村勞動力轉移率和機械化對產量增長的貢獻率。機械化管理水平指標選用農機人員數量、農機管理機構及服務體系數量、基層農機管理人員教育程度、單位農戶使用農機熟練程度、勞動力平均文化水平和平均年齡。
本文設計的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由3級指標構成:1級指標為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發展水平(A);2級指標由機械化裝備水平(B1)、機械化程度(B2)、機械化效果(B3)和機械化管理水平(B4)等4個指標組成;3級指標包括果園機械總動力等22個評價指標。
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架構如圖1所示。
1.4評價指標體系的量化
從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能否改善現有生產條件,能否提高工作效率和果園產出率,能否增加果農收入和促進經濟發展等角度,確立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發展水平各級評價指標。事實上,各類果園機械裝備狀況、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現狀、機械化帶來的社會經濟效益和相關部門對農業機械的管理水平之間相互依托、相互影響,在一定程度上能表達出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發展水平。
機械化裝備水平指標,即能反映該地區山地果園擁有的裝備技術現狀,也是衡量一個地區對山地果園的整體投入水平。它包括7個方面的三級評價指標:果園機械總動力水平、運輸機械保有水平、植保機械保有水平、修剪機械保有水平、灌溉設施保有水平、施肥機械保有水平,以及采摘機械保有水平。果園機械總動力是確定機械化裝備指標的重要因素,總動力越高,表示擁有的機械化裝備越多。果園運輸、植保、修剪、灌溉、施肥及采摘機械保有量能確定這些設施的實際數量,這些三級指標與機械化裝備水平呈正比關系。果園生產過程中,機具配套比越高,代表機械化裝備越完善。
機械化程度指標,即能表征各類果園機械的使用現狀及各項果園作業環節中的機械化程度,也能表達出山地果園生產機械節省的人力物力的程度及相關部門對新技術的推廣程度。它包括4個方面的三級評價指標:某項作業機械化程度、機械化工效系數、使用機械前后單位勞動力可耕地面積和山地果園新技術推廣率。某項作業機械化程度不僅可以直接反映作業機械的使用情況,還可以間接表示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程度。機械化工效系數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影響機械化程度指標,能反映單項作業使用機械后提高的勞動工效;機械化工效系數越大,表示使用機械后產生的生產效率越高。使用機械前后單位勞動力可耕地面積大小,可衡量在使用果園機械后能否節省人力資源。山地果園新技術推廣率越高,反映政府部門、合作社及推廣站對果園機械的推廣力度越大,能直接促進機械化進程。
機械化效果指標,體現出水果生產機械化技術的運用對果園生產管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產生的效益。它包括5個方面的三級評價指標:勞動生產率、產品商品率、投入產出率、農村勞動力轉移率,以及機械化對產量增長的貢獻率。果農使用果園機械后,勞動生產率、產品商品率和投入產出率提高得越多,表示機械化效果越好;與之相反,農村勞動力轉移率越高,尤其是青壯年外出務工,越不利于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倘若使用果園機械能讓水果產量增長的越多,代表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對產量增長的貢獻率越高;機械化對產量增長的貢獻率能從正面影響機械化效果指標。
機械化管理水平指標,能衡量水果生產機械化管理和服務質量水平,是實現水果生產機械化的主觀因素。它包括6個方面的三級評價指標:評價地區專業農機人員數量、農機管理機構及服務體系數量、基層農機管理人員教育程度、農戶使用農業機械熟練程度、勞動力平均文化程度,以及勞動力平均年齡程度。評價地區專業農機人員數量越大,農機管理機構及服務體系越多,基層農機管理人員受教育程度越高,表示機械化管理越好;另外,這3個指標能直接有效反映出水果生產機械化管理情況。單位農戶使用農業機械熟練程度能從側面反映機械化管理水平的高低,果農使用機械愈加熟練,表示果農得到了有效的農機培訓或果農具有的學習能力較高。評價地區勞動力的平均文化程度與機械化管理指標呈正比關系,而評價地區勞動力的平均年齡程度與機械化管理指標呈反比關系[22]。勞動力的文化程度越高,表示勞動力能有效學習和使用果園機械,利于機械化管理;勞動力的年齡越大,表示其勞動能力較弱且學習能力也受限,不利于機械化管理。
1.5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發展水平的計算
1.5.1各級評價指標權重集的確定
本文采用層次分析法結合專家打分法,確定每個評價因子的權重。專家打分法又稱德爾菲法,是一種定性描述定量化的評價方法。首先,根據各級評價指標制定出評價對象之間符合的取值規則,然后聘請具有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研究專長和經驗的專家,咨詢他們的意見,確定各級評價指標所占的權重。
2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發展水平評估算例
2.1背景
宜章縣地處湖南省郴州市,平遠縣地處廣東省梅州市,這兩個地區以丘陵山地為主,主要種植柑橘橙。因為兩者地理環境和種植環境相似,所以本文對宜章縣和平遠縣的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發展水平進行比較分析。
2.2各評價指標歸一化得分的計算方法
在各評價指標量化的過程中,也要進行歸一化處理,這樣才能使整個發展水平的計算統一。本文在對兩個以上地區進行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發展水平的計算時,針對某一指標的計算結果,選取最大值作為1,取其他地區的計算結果占最大值的比重作為歸一化得分值,這樣可使各評價指標標準化,方便比較分析。下面是各評價指標的具體計算及說明:
1)果園機械總動力水平為果園總動力與果園總面積的比值。對于機械動力,國際通用的農業機械總動力水平標準是60kW/hm2,因此果園機械總動力水平可按該標準進行標準化。依據專家經驗和調研數據,取宜章縣和平遠縣的果園機械總動力水平為15kW/hm2,計算可得該評價指標的得分是0.25。
2)運輸機械保有水平為果園運輸機械數量與果園總面積的比值。同理可計算植保、修剪、灌溉、施肥和采摘機械的保有水平,再進行歸一化處理,便可獲得該指標的得分。
3)課題組調研的過程中,依據專家經驗和調研數據,將機械化程度、產品商品率和機械化對產量增長的貢獻率等指標的得分取為1。
4)勞動生產率為水果產量與生產時間的比值。水果產量是果園總產量,生產時間以年為單位。勞動生產率是每年每畝產量,再進行歸一化處理。
5)投入產出率為果園獲得的總收益與果園投入的總成本的比值。果園獲得的總收益為水果均價與果園產量的乘積;果園投入的總成本,文中主要以勞動力成本計算。
6)勞動力轉移率為轉移人數與轉移前勞動力數量的比值。課題組從調研對象獲得5年前調研區域勞動力數量及現在剩余勞動力數量,再計算勞動力轉移率,最后歸一化處理。
7)根據調研對象反饋的信息,宜章縣和平遠縣沒有專業農機人員和管理人員及農機管理服務機構,所以把評價地區專業農機人員數量、農機管理機構及服務體系數量、基層農機管理人員教育程度這些指標的得分按0計算。
8)單位農戶使用農業機械熟練程度歸一化得分的確定。把單位農戶使用農業機械熟練程度分成能熟練使用任何機械、只會使用容易操作的機械和不會使用機械3個等級。依據專家經驗和調研數據,把這3個等級對單位農戶使用農業機械熟練程度的影響比重分別取為0.7、0.3、0。用各等級農戶數量乘以相應的比重,再進行歸一化處理。
9)勞動力平均文化程度得分。將評價地區勞動力具有的文化程度劃分成大專及以上、高中、初中、小學及以下4個等級。依據專家經驗和調研數據,把這4個等級對勞動力平均文化程度的影響比重分別取為0.5、0.3、0.2、0.1。用各等級勞動力數量乘以對應的比重,再進行歸一化處理。
10)勞動力平均年齡程度得分。將評價地區勞動力年齡程度劃分成<40歲、40~49歲、50~59歲、≥60歲。依據專家經驗和調研數據,把這4個等級對勞動力平均年齡程度的影響比重分別取為0.5、0.3、0.2、0.1。用各等級勞動力數量乘以對應的比重,再進行歸一化處理。
2.3宜章縣和平遠縣各評價指標數據
根據以上各評價指標歸一化得分的計算說明,在宜章縣和平遠縣各取10個樣本果園的原始數據,來計算宜章縣和平遠縣各評價指標的得分值。其中,宜章縣的樣本果園總面積40.65hm2,平遠縣的樣本果園總面積69.13hm2。
權重是指各評價指標對山地果園機械化發展水平的貢獻大小,也是對山地果園機械化發展水平的重要程度。針對山地果園機械化發展水平評價指標,課題組聘請代表性專家憑借自己的經驗,按照評價標準,給出各個評價指標的權重。
根據三級評價指標權重和歸一化得分,可計算出三級指標的評估值,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
根據三級指標評估值可進一步計算得到二級指標評估值,如表2所示。
3建議與結論
3.1建議
1)為合理比較山地果園機械化發展水平,應選取地理環境和種植環節相似的地區進行評價,目的是為了消除無關因子對評價結果的影響。例如,不能選取一個地處山區、一個地處平原,一個種植柑橘、一個種植荔枝的地區進行比較。
2)在評價過程中,針對同一評價指標,進行相互比較的地區應都具有原始數據或都不具有原始數據。當無法獲取一個或多個地區的原始數據時,則不能把已獲取數據的其他地區同這些地區進行該評價指標的比較分析。
3.2結論
從機械化裝備水平、機械化程度、機械化效果及機械化管理水平4方面建立了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利用層次分析法結合專家打分法確定各評價指標的權重,根據三級評價指標歸一化算法,先對三級指標層中的評價因子兩兩相對比較,再對原始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獲得三級指標的歸一化得分值,從而構建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運用該評價指標體系對宜章縣和平遠縣的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發展水平進行對比分析并判定評分,所得的計算結果符合現實情況。通過上述研究可知:利用該評價指標體系能對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水平得出較為客觀的結論,為山地果園生產機械的推廣應用提供了較為科學規范和統一完整的評價方法,并可為山地果園生產機械化水平評價工作的深入研究提供參考。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