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3-14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293次
摘 要: 休眠枝扦插,即利用已停止生長的當年生木質化枝條進行扦插。休眠枝插穗發育充實,芽體飽滿、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積累了大量的營養物質,有利于愈傷組織和不定根的形成,并且此時處于休眠狀態,對外界條件不像嫩枝那么敏感,有利于枝條安全越冬。但是由于休
休眠枝扦插,即利用已停止生長的當年生木質化枝條進行扦插。休眠枝插穗發育充實,芽體飽滿、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積累了大量的營養物質,有利于愈傷組織和不定根的形成,并且此時處于休眠狀態,對外界條件不像嫩枝那么敏感,有利于枝條安全越冬。但是由于休眠枝內含有大量的生根抑制物質,而內源生長素的含量甚微,因此在扦插前應進行科學的技術處理,促使抑制物質的轉化,補充外源生根促進物質,以促進不定根原基的形成,誘導生根。
主要處理措施如下:前期準備
基質選擇
選用草炭工作為基質,草炭土保溫透氣性能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強,而且冬季在大棚內吸光增溫效果明顯,生根時間快,是冬季大棚內扦插育苗最理想的基質。理想的生根基質要求通水、透氣性良好,pH值適宜,可提供營養元素,既能保持適當的濕度又能在澆水時不積水,而且不帶有害的細菌和真菌。苗床要求扦插育苗苗床用高20厘米至25厘米木板或紅磚圍成,插床寬為1米。插床內底槽土壤要用尖鍬深翻,保證苗床透水,然后加入經過太陽暴曬后的草炭土,厚度為20厘米至22厘米,最后用木板把床面找平。
育苗技術
基質消毒處理用地愛1000倍至1200倍液或健致1000倍至1500倍液噴灑滅菌,噴灑后扦插。插穗在扦插前做消毒生根處理,扦插后也要定期做消毒生根處理,直到扦插苗生根整齊后方可。插穗選擇根據不同品種選擇不同長度插穗,一般插穗長度在3厘米至10厘米,每個穗上至少要有2個以上飽滿芽,硬枝扦插的插穗形狀可以通用,上平下平或上平下斜都可以,最好每捆形狀一致,便于進行浸泡處理。
插穗處理
首先保證插穗隨剪、隨處理、隨扦插,一般使用500倍至1000倍多菌靈浸泡處理,有其他特殊病害的植物使用相對應的殺菌劑進行處理;也可在浸泡生根劑時進行消毒處理,插穗剪好捆好后,使用根盼100倍至200倍+健致1000倍至1500倍,充分溶解并攪拌均勻,將插穗基部浸入藥液中2厘米至3厘米,15秒至30秒后取出,待藥液干后即可扦插。
扦插操作
扦插前給苗床澆透水,保證插床基質松軟,扦插深度為穗長的1/3至1/2,扦插后要澆透底水,扦插方法選擇直插或斜插皆可,日照大棚最好斜插,扦插時注意必須使插穗下切口與土壤緊密接觸,防止擦傷插穗下切口的皮層。
扦插后管理
苗床的管理實質上是對水、溫度、光照、空氣、病害、養分的管理,這是苗木扦插成活的關鍵。
水的管理扦插前將插床的基質澆透,插后立即澆透水一次,以后根據插床墑情而定,保持插床濕潤為宜,一般7天至10天澆一次透水。愈合組織形成期至生根前期要適當控水。
光照、溫度、濕度、空氣的要求高溫誘導是扦插的決定性因素,中午前后陽光充足要立即用噴霧器噴水2次至3次來增加濕度,同時降低溫度。棚內溫度應控制在25℃以下,如溫度過高要立即放風降溫,這樣還可以增加氧氣,同時放出棚內的有毒氣體,有利于扦插生根。扦插生根需要氧氣,插床中水分、溫度、氧氣三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土壤中水分多,會引起土壤溫度降低,并擠出土壤中的空氣,造成缺氧,不利于插穗愈合生根,也易導致插穗腐爛。
插穗
在形成根原體時要求比較少的氧氣,而生長時需氧較多,一般土壤中以含15%以上的氧氣并保有適當的水分為宜。病害管理每周對苗床噴霧一次800倍多菌靈或百菌清進行消毒處理,預防病害的發生。施肥管理待苗木生根展葉后進行葉面施肥,常用葉面肥如國光思它靈1000倍、潤爾甲0.1%等。生根前以氮肥(少量)為主加生根劑,生根階段以氮、磷、鉀肥混用與維生素B1,生根后期以鉀肥為主(5天一次)。
母樹年齡較大或木質化較高的插穗,應以氮肥為主,幼嫩的插穗施磷、鉀肥。噴施微量元素(含鋅、硼元素的思它靈)及生長素(優豐、雨陽——復硝酚鈉)。苗木扦插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如一個鏈條,環環相扣,很多人誤認為只要用了生根劑就會極顯著提高成活率,這是一個錯誤的認識,生根劑僅是提高生根的一種有效的措施,是扦插工作中的一個環節。只有從插條選擇開始一直到插后的管理均做好,扦插才能成功,用戶無使用經驗,不建議其搞大面積的扦插,應先小試,成功后再大面積推廣。
苗木論文投稿期刊:《西北園藝:果樹》Northwest Horticulture(雙月刊)曾用刊名:西北園藝(果樹專刊),1988年創刊,立足西北,面向全國,報道果業發展中的新成果、新產品、新經驗、新觀點、新信息,突出先進生產栽培技術及名特優新品種的宣傳推廣,主要讀者對象為專業果農和果業一線科技人員及大中專院校師生、科研院所研究人員。
声明:①文献来自知网、维普、万方等检索数据库,说明本文献已经发表见刊,恭喜作者.②如果您是作者且不想本平台展示文献信息,可联系学术顾问予以删除.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