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4-15所屬分類:科技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本文在信息哲學、信息生態學和信息經濟學初步研究的成果基礎上,認為:1.生態危機的實質是"人態危機"。解決的總方向是克服資本主義私有制。2與生態相關的"人類中心論"是需要辯證分析的概念。對于反對人類中心論者來說,它是一個虛構的"風車";它們都將揚棄到人
摘要:本文在信息哲學、信息生態學和信息經濟學初步研究的成果基礎上,認為:1.生態危機的實質是"人態危機"。解決的總方向是克服資本主義私有制。2與生態相關的"人類中心論"是需要辯證分析的概念。對于反對人類中心論者來說,它是一個虛構的"風車";它們都將揚棄到人類代言。4.人類正面臨主體成熟避免毀滅的偉大而關鍵時刻,他必然持有的"批判的武器",是"信息哲學"──從最高最深處揭示普遍關聯的哲學;他唯一可行的"武器的批判",是社會主義運動與制度建設──能夠達成人類代言、在宇宙信息進化方向上最適應的、自主創造與優化控制的過程與存在狀況。
關鍵詞:信息,信息哲學,信息進化及其規律,主體研究
生態危機和信息社會是全球化進程中當代世界的的兩大基本問題。從宇宙及生態的信息本性、信息進化及其規律的深處來看,二者的實質都是在揭示信息的革命性進化與互聯增強。信息技術、信息研究、知識等,成為基礎性研究的范疇。生態危機實質上是人態危機,即高級信息系統的危機。全球化進程既增加克服危機的機會,也可能因認識不深操作不當而錯失機會,加重危機。
全球化進步中,信息物質能源相互關聯的嚴重失衡情勢如不改變,生態研究與保護,將是愿望與現實、破壞與濫護、前進與倒退的重重矛盾。因此,生態問題要徹底解決,必須對人與自然的關系、對現實社會進行全面的更新審視,必須有人類總體行為方式的自覺,必須納入以哲學為靈魂的社會工程。
信息社會提出了急迫的研究課題──物質世界中信息進化的客觀必然性。這一進化從深藏于宇宙自身普遍聯系發展的本性之中展開,達到了必須清楚揭示的階段。宇宙的信息本性及其進化已成為一切哲學性研究的基本出發點。
本文在對生態問題的研探中,在對人類中心論和反人類中心主義分析中,應用了宇宙信息本性與進化等新概念,并初步考察了信息進化的主要規律,其在從初始向生態、向人態、向人類代言的過渡中的展開。因為篇幅限制,本文只是另篇論綱性文章的簡縮。懇切歡迎各方指教。
一
深廣發展的生態運動中,一些人士把生態危機的根源追究到人與自然關系的根本觀念上。"人類中心論"就是被追究出來的一個主要思想根源。他們認為:"人類中心"自然觀使人們以主人的心態和身份,把奴役、掠奪、破壞自然作為生存目的;技術的飛速發展使破壞更為嚴重;因此,導致狂傲行為的"人類中心論" 是生存環境惡化的禍根;要徹底解決環境和生態問題,必須以"反人類中心主義"來徹底取代人類中心論。
現代反人類中心主義不是統一的學派。20年代產生、70年代日益受重視的生態倫理學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混合了多種古代、近代理論和宗教的生態倫理學,其主流觀點是強調人與自然的共生關系,主張人與生物乃至所有存在物的平等,要推廣人類倫理到生態系統,反對"人類利己主義"和"人類沙文主義",等等。(參考文獻:《哲學譯叢》1994年第5期,"生態倫理學專欄";1999年第2期,"環境哲學專欄"。)
生態倫理學折射了這樣的事實:生態危機正逼迫人類進一步覺醒,催促主體成熟并按信息發展本身具有的辯證要求進行規范。反人類中心主義重提了人類與自然的辯證關系問題,從某種角度強調了人類傳統科學觀與價值觀的分裂與矛盾。美國生態哲學家羅爾斯頓傾向于指出:在生態關系中很難確定孤立的個體價值,個體價值與整體價值不可分,而作為主觀性的價值存在于客觀的生態關系之中。(參見羅爾斯頓《尊重生命:禪宗能幫助我們建立一門環境倫理學嗎?》,載于《哲學譯叢》1994年第5期)分析與萃取這類思想,將有助于深入揭示科學與價值的辯證關系,深化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
但是,生態危機真的是起因于人類中心論嗎?真的是起因于人類狹隘的倫理觀念嗎?
人類中心論歷史久遠, 它是人對自身、位置、意義、所處關系不斷進行的認識及評價態度,表現為階段性的不同結果。在認識論上,它也是一個不可避免的、時常冒頭的前提。與反人類中心主義相反,我們認為,表現為人類中心論的認識歷程的實質是:宇宙通過人的覺悟而自我蘇醒的過程。
人類中心論的"罪行"被特定為近現代的嚴重現象,似乎與文藝復興、現代科學、技術革命、資本主義、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現實社會主義"都脫不了干系。但是,正是在資本主義時期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才發生了有意地、大規模地掠奪、戰爭、污染等對大自然的人為破壞。這不可能歸因于"人類中心論"。人態的破壞才是生態破壞的根源,這種雙重破壞在資本主義達到了交互惡性促進的地步。在當代,把生態危機歸罪于"人類中心",是是逐利制度中必然產生的、對"利潤中心"和人類分裂的現實的誤認與掩飾。很明顯,糾正這種誤認,革除這種掩飾,變革人的存在體制,促成人類主體的覺悟,才是達成生態優化、消滅"人的狂妄自大"的根本途徑。
150年前,馬克思創立了從內到外各種關系來看人們如何通過內部關系以應對內外關系、在歷史進程與關系進化中人如何成長為"人類"的全新哲學,才奠定了可持續認識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現行認識必須深刻反映這樣的事實:由于宇宙的信息本性及其進化規律,由于宇宙的"宏隱序、潛基因"辯證展開的歷史進程,將成長起一個統一的人類主體,而這一整體自覺的主體的出現,正是生態問題徹底解決的基礎條件。
人的存在體現于內部與環境的多重相互關系,這些關系中的特點是人的主體化──產生于被動關系中的越來越能動、系統關系與控制以及擴展的人的實踐域;而主體、能動、實踐發生與發展的根本因素,來自宇宙的本性:信息與信息進化。人自身,從來是認識的出發點與歸宿──為了人、通過人、達到人。這是解決一切與人相關問題包括生態問題的關鍵。因此,把人放回到自然的歷史中,尤其地,放到宇宙信息進化史中來考察,是目前最恰當的科學方法。
二
信息與信息進化是與宇宙同在的固有本性,即物質世界的整體相關性,是律動與噪音、多層次律動性、復合性律動及不同律動的關聯性、結構性、展開/卷入性;而偶然與必然、有序與擾亂等重重辯證作用是進化的根本推動因素。實體與關聯性是同一個東西,它們隨著宇宙進化而發展、顯現、轉化。
宇宙信息本性的進化可粗略地表達為三個階段:宇宙的信息本性在有生命物質產生出來以前是潛在的的,在人產生出來以前是自在的、自主萌芽的,在社會人(即自由人)產生出來以前是個體性的、微觀上主體化的、可獨立顯現的,只有在社會人形成以后,才會是整體顯現的、主導的、自由與主體的。
生命是信息進化的重大階段。出現生命后,物間關聯被新的關聯結構物提取,并作為操作對象。生命物質的本性之一就是強化特定的關聯。物種,就是高度特化的既返身又外擴的關聯。基因就是這種高度特化的關聯的代表。主體,正是從這種能夠自我返身操作的關聯中產生出來的。
心理尤其意識是信息進化的更重大階段,是更加特化與泛化的關聯方式。意識的重要特征是能用純粹的信息關聯方式(我們稱之為二級、次級或多級信息如符號化)等來表達、提取、操作或虛擬自身及其他的關聯。而能夠在純粹關系或虛擬中遞歸返身,就產生了自我意識。
盡管關聯是整體性的關聯,但整體關聯過程是以個體自身關聯的方式實現的。任何一個能返身關聯的物都強化它自身的存在和延續,并以此向外關聯。這就是所謂"自私"的起源。生物在既有的聯系方式中自然地產生出基因這一特殊的聯系方式,不自覺地適應整體的普遍聯系。生物是通過自然盲目地改變基因來進行適應系統外的普遍而動態的聯系,因此,生物無意識地遵循了“實踐的整體性“。
人則不同。人發展了自我意識,也發展了生產力。他有能力與"不適應"的自然對抗,而不是主要通過盲目等待基因突變的的方式去適應。新的關聯方式產生的可能性不是唯一的,慣性、反映誤差、反應程度以及利益等因素,使有一定主體性的人產生試圖背離自然的傾向;把趨勢和方向誤為現實,把成長誤為成熟,把單個顯現的自由萌芽誤為整體已經超越,這可能導致自大傾向,而這種傾向一經有意識的聚集和利用,才爆發為大規模的破壞。本質上,這也是未蘇醒的自然,通過人進行的一種自我破壞,這也是自然必然會通過人的發展來糾正的趨勢。
在資本主義社會以來,自私自大傾向真正地狂妄發作。前資本主義時期,人類社會的各個單元與自然界的關系還主要表現為依賴,即使要破壞能力也有限,影響的空間小,時間上也不能與自然"搶速度"。而到了資本主義,"發達了"的地區和很多想發達的地區都一概地轉變為大規模的掠奪。自然界現在似乎難以通過自然淘汰的方式消滅那些“不自然“的社會狀態,就象現在有各種“能力“使一個完全“不自然“的畸形嬰兒活下去一樣。
但是,自然界永遠保持優先。自然只是暫時很難,但絕不是長期都無力來取消人類存在方式中多重割裂的這一面。如果人類不自覺適應,自然將強行來制服。任何誤以為已經戰勝了客觀必然性的恣意胡為的時間越長,所帶來的毀滅可能性與等級也就越高。對"有幸"來表達宇宙本性、能夠"自由選擇"的"生物"來說,因自己自私貪婪而"選擇"走向滅絕的話,就只能是生態人態的雙重悲劇了。這也是自然界自己的一次"失敗"。它最有可能通過人類來達到自覺化的失敗。但自然有的是時間,在時空中,她可以另選代表。
三
古希臘智者派哲學家普羅泰戈拉說:人是萬物的尺度。馬克思也說,人"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并且懂得怎樣處處都把內在的尺度運用到對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7頁)"美的規律",就是包括人在內的整體自然界不斷動態發展的和諧關系。這種關系只能由人類的認識和實踐來表達。因此,人類不是要作為自然界的私利中心,作為自然的統治者"為自然界立法",而是要作為自然界信息發展的最高產物和功能,成為自然界的信息中心,為自然界代言或執法。作為揚棄了的人類中心論和反人類中心主義,就是人類代言論:"替天宣道、替天行道"。 人類代言,就是把自己的思維和認知體系作為地球的自我意識,承擔起自然界的神經中樞、自覺意識、目的性優化選擇的責任。這既是自然界賦予人類以意識,也是人類賦予自然以意識。迄今為止,這一宇宙蘇醒的辯證歷史過程,還主要是自然自發的進化過程;但是在過程中,這一"目的"越來越明確了。
人類作為自然的信息中心,是要按照整個自然界因此產生整體利益并在宏觀均衡和諧的基礎上,去認識、管理、控制、協調、優化,主體性地推進宇宙原本在盲目與可能性中碰撞的信息質量能量進程,抑制混亂,走向幸福。是從對立的"被控-欲控"走向由人代表的宇宙的階段性全位次自控──這就是宇宙信息本性進化的軌跡。人的實踐域,還將通過與其他宇宙智能物互聯的方式擴展,這對宇宙信息的發展本性來說,是必然的。
對于原初沒有但越來越顯現出來的自然的方向性和目的性,就必然性和決定論方面而言,人幫助它"發現"方向與目的;就越來越成熟的信息主體而言,人幫助它在多種可能性中從自然選擇走向自覺選擇;就偶然與必然共同作用的統性而言,宇宙就這樣通過自身演化達到自我認識,開始全新的發展階段。
四
但是,在不成熟期(現時仍在),部分"人類"按照自己狹隘的利益應用自然界賦予的信息功能,象忤逆不孝的嬌縱兒一樣,回頭來榨奪自然母親。這跟一些統治者把社會賦予功能僅僅用來為自己服務一樣,同時,又把一己私利說成是整體利益,并且,向社會傳染這種毛病。因此,生態問題的關鍵在人態。
人類與自然的關系,是相互作用即相互規定的。在根本的關系上,人類社會處于自然平臺上,自然規定社會;在具體、歷史的關系中,進入人類實踐域的自然處于社會的平臺上,處于特定生產方式平臺上,社會規定自然。
隨著信息的進化發展,很多原因尤其是有主體介入事件的原因,要由結果來說明和證實;對于后來演化出來、與主體相關的"真善美"等更是如此。結果是原因的產物,但也決定原因的性質和意義,在越有主體介入的實踐域,越是這樣。性質和意義是動態產生發展的特殊關聯方式──理解。這種理解是認識和實踐的全面把握──是否理解?誰在理解?發展的的主體最大利益在哪里?信息演化每一步的圖式范式、格局、標準、規范、局限以至偶然的漲落等,怎樣在交互作用中導致自身與各方的突破與變化,并影響到前后的其他步驟?信息進化的基本規律之一是加速互聯并增加質量能量和信息的相互作用,這種互聯不僅是空間的和結構層次的,而且也是時間的。意大利的黑格爾主義哲學家克羅齊說:任何歷史都是當代史。我們更可以說,任何歷史都含有未定義的過去和可選擇的未來。
另外,對主體性而言,一切關系都將在進程中對象化,而一切對象同樣都被關系化,這由信息的走向主體性、擴張互聯性、運作質能性等本性所決定。人類實踐域內的生態已經納入了人類社會關系之中,特別是在展開的主體隱序之一──高度發展的現代生產力條件下,社會態決定著生態,而不是相反。人態和生態關系的辯證理解邏輯是:
五
因此,反人類中心主義呼吁的"回歸生態"是不現實的。善良的反人類中心主義在生態危急的狀況下,起到了相當的治標作用,但無力治本。從實踐意義上說,只有超越才是真正的"回歸",即信息本性的充分展開。超越,包括現行人態和生態。
現代人類對自然的掠奪性生態關系,即通過盲目的物種競爭來形成、保持或打破的關系,這是發展中產生出來的階段性錯誤或物種不適應狀態。現行人類只是這種自然體系中最危險又最有希望的新品種,他的某些極端化發展正在使整個生態走向毀滅。要制止這種危機而繼續和諧發展,就只有否定即揚棄自身。
私有制尤其資本主義,部分地、新階段地展開了人的本質力量,人有了能力對環境進行前所未有的質量與能量運作,這是強化與泛化普遍關聯的進階,也是可使錯誤大量聚集并成為總體危機的時刻。主體成長中的致錯方面既是由于盲目力量和前期格局的作用,也加上了半成熟主體的負向強化──這往往被當作自由意志的成功。當有所發達的信息淪為對質能畸形追求的奴隸時,它可以大量制造欺騙性或安慰性的闡釋、說明、情感支撐、偽審美等,來走向危機。這種"恐龍式錯誤"已不再適應環境(更談不上代言責任了),解決的唯一辦法是高級形式的"基因突變",即超越生態革新人態。
當代電腦網絡的發展揭示了各種互聯與發展現實可能性,它表明深廣的加速的互聯和通過信息的發展而全面發展是信息進化的一條規律。電腦網絡在信息哲學上的要義之一,就是被視為宇宙神經系統的預演和初長成。當人們可以在計算機上遞歸地模擬宇宙自身的歷史尤其信息進化史時,這差不多也就是說人或更高智慧物可以用實際的質能操作來創造新的生物和生態、新的星系與自然家園、甚至遞歸地再造自身。這個意義上,可以說人也是宇宙的代行者,他徹底改變了并提升了宇宙的原始行為方式,使其盡可能地按照意義或價值去演化。成為代言人和代行者,是必然的"選擇",也是全面的超越。
康德曾描繪過人類現存和應該的狀態。他在《世界公民觀點之下的普遍歷史觀念》一文中認為:大自然賦予人類的理性唯有"在全物種的身上而不是在各個人的身上"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要達到這點,必須改變"病態地被迫組成的社會一致性","轉化為一個道德的整體",建立起"普遍法治的世界公民狀態"。"盡管在個別人的身上隨處都閃爍著智慧,可是我們卻發見,就其全體而論,一切歸根到底都是由愚蠢、幼稚的虛榮、甚至還往往是由幼稚的罪惡和毀滅欲所交織成的;……"(P2)。康德及很多圣賢們想說的,正是人態的超越。
反人類中心者總是對"戰勝自然、人定勝天、征服自然"等話語表示反感。但是在以自然方式為主的互聯中,在對本質力量的展示與認知中,在自然危害更險惡于人為破壞時,這類雄心的表現是必然的,是信息發展的必經方式。征服不等于破壞,排除了利潤追逐與畸形消費的"征服"僅僅是恰當的利用和趨利避害的控制而已。這個方向既是"游戲規則"也是征服的實質──"自由意志選擇"。正象海德格爾所說,人不是自然的主宰,而是自然的看守者和牧羊人(注*參見海德格爾)。中國的老子則在更早就表達了這個思想。是領導,更是公仆,這就是人類的全面責任。
六
如追究人態反信息進化的現實根源,超越的對象、超越的障礙、危機的罪魁只能是資本主義私有制,是"資本/利潤中心論"而不是人類中心論。資本主義與信息發展及整體關聯是矛盾的,是生態危機及所有可控危機的總根源。
在私有制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部分人才既有實力又刻意地以"人"的名義畸形膨脹私欲,并以先進的信息技術把信息納入維護與追逐私利的圈子,甚至制造信息性的生態破壞──電磁污染、垃圾信息、信息爆炸、電子畸形消費等。資本,從信息進化角度,只是一種病毒化與癌化的關聯媒介:它追求自身的無限增殖,以無限逐利性入侵一切事物來擴展資本性。這就是質量能量信息的全面危機當然包括生態危機的根源。
原始社會時期只有自然破壞與原始破壞。前資本主義社會,雖有人為破壞,有些也較嚴重,但仍是局部性的,大自然恢復平衡的力量占著上風,而來自自然方面的災害還更危險些,這也是人類中心征服自然的理由。只是在資本主義社會,才形成了大規模造成普遍生態惡化的生產能力、掠奪能力與畸形消費能力。真正造成生態惡化的不是生產力,更不是人類本然的消費,而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這種方式決定的對剩余價值與利潤、對種種實在的制造的虛幻的利益追求,以及"利潤動物"的人生目的。
資本是質量能量信息在某種程度發達階段的失信物+畸形發展物。它推動過人的進步。但它已成了更進一步發展的障礙。它將所借助的進步的人道主義拉向癌化的錢道主義──為了錢、通過錢、達到無限的錢。
資本的對立是人、是社會,社會主義是資本主義曾有過的進步性解放性的必然繼承者──使新的信息進化成果不堙沒于被大量運作起來的質量能量,而是繼續高擎宇宙信息主體化覺醒發展的旗幟。資本來自社會又凌駕于、異化、非人化社會,資本積聚成了社會互聯的桎梏。從信息哲學看,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戰斗當下表現為信息與資本的決斗。"電子支付、符號經濟、知識經濟"等,典型地表現了資本與信息復雜的膠著纏斗狀況。
在這種關鍵時刻,如不加入更自覺的意識,信息并不能確保占上風──資本的意圖就是共同毀滅。一切都已卷入互聯漩渦,任其自然就是積聚更大的危機。
國際剝削與法人剝削(集團剝削)雖然表現著消極的社會化,但更掩蓋與拖延著更大的掠奪,并且將生態問題異地化異時化。但信息進化的本性之一就是加速地互聯,處于高階上位的東西必然將此前的東西全面納入與引導。只要更清楚更深刻地揭示出本質和規律,就一定能化為物質、能量與信息的綜合變革作用。
盡管存在著對社會主義的種種質疑與責難,存在著好些極其復雜的卡夫丁式的跨越問題。社會主義仍然在發展。新的促進因素比比皆是:相對論、量子論、邊緣科學、互聯網、生態、綠黨、婦解、反對資本帝國主義、對經濟發展的各種形式的控制、民主化、社會主義改革開放事業……深入分析的事實也證明,凡是促成健康發展的,都是社會主義因素在推動,而任何對資本主義的放任,都造成人態生態的雙重破壞。社會主義是最先進、最開放的信息進化系統,它在汲取、匯合、引導、提升。
宇宙中能量質量尤其信息的"共享性",與資本主義私人占有性有著不可調和的深刻矛盾。在生態人態問題上,信息哲學最現實的結論是:只有社會主義能救地球;它首先是人態的解決方案,因而是全面的解決方案;社會主義社會是人類代言的真正起點。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