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7-23所屬分類:科技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為實現北京市大興區農村飲水的提質增效目標,本研究從北京市大大興區的現狀供水設施、結構及用水量等方面開展了研究,結果表明大興區現狀供水工程以地下水為供水水源,一方面水資源條件難以滿足區域發展需求,另一方面供水設施規模較小,布局分散,難
摘要:為實現北京市大興區農村飲水的提質增效目標,本研究從北京市大大興區的現狀供水設施、結構及用水量等方面開展了研究,結果表明大興區現狀供水工程以地下水為供水水源,一方面水資源條件難以滿足區域發展需求,另一方面供水設施規模較小,布局分散,難以管理,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1)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積極利用外調水資源;(2)遠近結合,在穩步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的同時,優先安排解決農村急需解決的供水問題。本研究旨在為今后北京市大興區飲水的提質增效方案的制定提供參考和依據,同時可為解決同類農村地區供水提供借鑒。
關鍵詞:供水;提質增效;農村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獲得安全飲用水是人類生存的最基本需求,沒有水的安全,就沒有人的健康、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1]。農村飲用水安全是反映農村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標志之一[2],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礎條件。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村飲水安全工作,“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階段,習近平同志指出,不能把飲水不安全問題帶入小康社會。北京市將“完成農村飲水安全評估,將制定農村飲水安全提質增效實施方案并推動實施[3]”列為市政府折子工程。
大興區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農村飲水問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解決農村飲水問題,特別是近年來,把保障農民群眾的飲水安全問題作為政府的重要任務和民生工程的重點,加快解決步伐,每年拿出專項資金,用于老舊小區供水管網及一戶一表改造,改善了居民的飲用水條件,提高了集中供水廠覆蓋率。近年來,大興區市政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村地區飲水條件得到了改善。
習總書記視察北京重要講話和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講話,提出了“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新思路和“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4-6]的重大原則,賦予了新時期治水的新內涵、新要求和新任務,是深化水務改革、創新治水實踐的科學指南。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十三五”將全面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7-10],農村供水城市化發展戰略,實施農村安全飲水提質增效工程,進一步提高集中供水率、自來水普及率、供水保證率和水質達標率,使廣大農村居民喝上更加方便、穩定、安全的飲用水。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針對大興區農村供水現狀情況及存在問題進行了分析,旨在為今后北京市大興區飲水的提質增效方案提供參考和借鑒。
1研究區概況
大興區地處北京市南部,素有京南門戶之稱,是北京郊區離市區最近的遠郊區縣。大興區東臨通州區,東南與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區相連,南臨河北省固安縣、霸縣等,西與房山區隔永定河為鄰,北接豐臺區和朝陽區。大興區位于北京市南部平原地區,全境為平原區,地勢自西北向東南緩傾,大部分地區海拔14~52m之間,地形坡度在0.5‰~2.0‰左右。
全區均屬永定河沖積、洪積平原,分為3個地貌單元。大興地區屬中緯度暖溫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少雨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干燥。降水量年際變化較大,季節分布不均勻,主要集中在6—9月。全區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16.4mm,汛期降雨量為429.3mm,占全年降水量的83%;多年平均日照總數為2732.7h;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為1021mm。大興區河流共計20條,區內河流總長度為325.6km,其中有11個為大興區境內河流,其余9個為跨區縣河流。
大興區河流分屬永定河和北運河兩大水系。全區常住人口154.5萬人,其中戶籍人口65.1萬人,外來常住人口89.4萬人。外來人口主要分布在黃村地區、舊宮地區、魏善莊鎮和西紅門地區。2014年大興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72.5億元,比上年增長9%,其中大興區地區生產總值實現475億元,比上年增長8.7%,開發區生產總值實現997.4億元,比上年增長9.2%。從三產業結構看,比重由上年的1.7∶56.7∶41.6調整為1.6∶56.5∶41.9。
2供水現狀分析
2.1現狀供水情況
大興區現有村莊527座,按照供水形式可分為3類,分別由城市供水管網供水、鄉鎮集中水廠供水及單村供水。其中由城市供水管網供水的村莊111座;由鄉鎮集中水廠供水的村莊236座;單村供水村莊180座。農村居民生活用水全部實現集中供水,供水普及率達到100%。供水水質基本達標,但部分村莊存在水量不足、季節性或個別時間缺水,不能24小時供水或管網設施老化,供水保障率不高等問題。由于現狀部分村莊由城市供水管網系統供水,因此,將整體介紹大興區城市、鄉鎮及農村供水現狀情況。
大興區城鎮及集中建設區現狀以集中供水廠供水為主,共建有集中供水廠36座,負擔除亦莊新城、西紅門鎮及舊宮鎮以外的其余城鎮及集中建設區的生活及工業用水。大興區部分臨近集中建設區的村莊由集中供水廠供水,其余村莊以單村供水站供水為主,共建有單村供水站177處。亦莊新城、西紅門鎮及舊宮鎮現狀以中心城供水管網供水為主。
大興區按照主要供水水源劃分,可劃分為中心城供水管網供水及本地地下水供水2部分,其中中心城供水管網供水范圍為亦莊新城、西紅門鎮、舊宮鎮及瀛海鎮北部村莊。本地地下水供水范圍為大興新城、瀛海鎮大部分區域、魏善莊鎮、龐各莊鎮、榆垡鎮、禮賢鎮、安定鎮、青云店鎮、長子營鎮、采育鎮。
大興區按照主要供水構成劃分,可分為城市、鄉鎮供水管網供水為主和分散單村供水為主2部分,其中亦莊新城、大興新城、舊宮鎮、西紅門鎮、瀛海鎮、青云店鎮、長子營鎮及采育鎮以集中供水廠供水為主。魏善莊鎮、龐各莊鎮、榆垡鎮、禮賢鎮及安定鎮以分散的單村供水為主。2.2用水量分析依據大興區水務局統計數據,2008—2014年,大興區年總用水量基本穩定在3.48億至3.83億m之間,年均增長率為1.44%。2008—2014年,大興區用水結構不斷優化。農業用水逐年減少,所占比重逐年下降。
生活用水及工業用水穩步上升,在總用水量中所占比重也逐年增長。環境用水在2011年之前用量很少,在2011年之后,隨著大量使用再生水,年用水量快速增長,對改善城鎮水環境起到良好作用。大興區供水組成可分為自備井供水、自來水供水及再生水供水3部分,其中自備井供水和自來水供水水源絕大部分為本地地下水,有少量中心城自來水管網供水。2008—2014年,大興區在總用水量基本保持穩定的基礎上,再生水用水量逐年增長,至2014年,再生水用水量占總用水量比例達到34%,本地地下水及中心城供水管網供水量所占比例達到66%。
3存在問題與解決對策
3.1存在問題
受制于資源稟賦限制,大興區現狀供水工程以地下水為供水水源,一方面水資源條件難以滿足區域發展需求,另一方面現狀供水設施規模較小,布局分散,難以管理,現狀存在問題如下。
3.1.1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地下水源難以滿足增長需求
隨著大興區經濟的發展,人口的不斷增長及用水水平的提高,區域需水量不斷增大,造成本地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本地地下水源難以滿足用水量增長的需求,難以保證經濟社會長期協調可持續發展。
3.1.2現有供水廠缺乏系統管理,供水效率較低
大興區現有集中供水廠基本為單獨運行,缺乏連通,在水廠故障時無法保證服務范圍內村民的生活用水,供水保障率不高。部分現狀水廠距離規范化管理有一定差距,鎮級水廠受人員結構限制,與規范化城市化供水管理還有較大差距。部分單村供水站為收益村自行管理,缺乏專業化的管理與系統化的監督,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3.1.3集中水廠使用率不高,群眾繳費意識有待提高
現狀下某些集中水廠供水覆蓋率低,部分村莊水廠管網已經覆蓋,但由于需收費所以未使用水廠供水。單村供水站收費率偏低,存在不繳費和村集體承擔水費等現象,原因主要在于基層領導、農村居民意識不到位,經濟收入水平相對較低等,客觀上在使用方面造成較大浪費,與全市對節水工作的總體要求不符。下一步大興區將加大磁卡表換裝力度和宣傳教育工作,力爭使農村生活用水收費率有較大提升。
3.1.4受新建機場影響,供水基礎設施建設滯后
部分鄉鎮受新機場建設管控影響,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村鎮供水方面同樣存在問題。近年來,因集中水廠供水能力不足,多由自備井供水,存在供水水質不穩定、分時段供水等問題,群眾反映強烈。
3.2解決對策
3.2.1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積極利用外調水資源
為解決區域地下水資源不足問題,應積極利用南水北調水資源,以三座地表水廠為核心,解決大興新城、亦莊及新航城的供水需求。同時為解決廣大農村地區的供水需求,使南水北調工程惠及廣大農民,需積極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通過建設連通管道為村莊供水,實現城市與農村同質同量供水,從根本上解決農村供水問題。
3.2.2近遠結合,穩步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的
同時,優先安排解決農村急需解決供水問題城鄉供水一體化是解決大興區現有供水問題的根本途徑,但其涉及工程眾多,需逐步實現,難以解決農村現存亟待解決的供水問題,因此應優先安排工程解決農村供水亟待解決的現有問題。
4城鄉一體化供水布局與供水方案
4.1供水布局
大興區本地水資源匱乏,依靠本地地下水資源難以滿足區域城鄉供水需求,因此,城鄉供水一體化發展是解決現有農村供水問題的基本途徑。依據大興區城鄉發展規劃及南水北調相關規劃,大興區城鎮供水水源以南水北調水源為主,通過大興黃村第三水廠、亦莊(大興)水廠及新機場水廠為大興區絕大部分規劃建設區供水。為滿足大興區農村供水需求,解決現有農村供水問題,實現城鄉同質供水目標,依據《大興區城鄉一體化供水規劃研究》及以審批通過的規劃成果,參考區域上位規劃方案,結合區域供水廠站布局情況,可將大興區分為4個供水分區,分別是:大興新城供水分區、亦莊新城供水分區、新機場供水分區及采育鎮供水分區。上述分區內農村供水水源以分區內核心供水廠供水為主。
參考文獻:
[1]覃萬周.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低碳世界,2017(11):209-210.
[2]陶勇.中國農村飲用水與環境衛生現狀調查[J].環境與健康雜志,2009,26(1):1-2.
[3]孫迪.對北京農村飲水安全提質增效的建議[J].中國水利,2015(6):45-47.
[4]楊舒媛,魏保義,王軍,等.“以水四定”方法初探及在北京的應用[J].北京規劃建設,2016(3):100-103.
[5]竇以松,齊瑩,劉群昌,等.以水定城的原則與標準[J].中國標準化,2012(1):95-97.
[6]方子杰,柯勝紹.對堅持“空間均衡”破解水資源短缺問題的思考[J].中國水利,2015(12):21-24.
水利工程師評職刊物:《中國水利》從2003年起變更為半月刊,大16開本,印刷精美(在北京出版),國內外發行。《中國水利》致力于探討水利發展對策,交流水利科學研究新進展、推廣水利新技術、溝通水利與社會。集權威性、前瞻性、指導性、系統性、實用性、可讀性于一體,發行量大、覆蓋面廣、實效性強。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