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3-04-12所屬分類:科技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目前,鉆孔灌注樁在工程中普遍應用,但其質量控制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某個環節出現差錯就可能影響整個工程的質量和進度。本文從如何控制好鉆孔灌注樁的每一個工序質量著手,談談如何保證好整個工程的質量和進度。
【摘要】:目前,鉆孔灌注樁在工程中普遍應用,但其質量控制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某個環節出現差錯就可能影響整個工程的質量和進度。本文從如何控制好鉆孔灌注樁的每一個工序質量著手,談談如何保證好整個工程的質量和進度。
【關鍵詞】:鉆孔; 灌注樁; 質量控制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bored piles common i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but there are some difficulties of its quality control, if a particular aspect of errors that may affect the quality and progress of the whole project. This paper from how to control each process quality of bored piles begins to talk about how to ensure the quality and progress of the whole project.
Key words: drilling; pile; quality control
中圖分類號:U443.1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前言
鉆孔灌注樁目前在工程建設中的使用已相當普及,施工大部分是在水下進行的,其施工過程無法觀察,成樁后也不能進行開挖驗收。施工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將直接影響到整個工程的質量和進度。因此要加強施工質量管理,密切注意抓好施工過程中每一個環節的質量,力爭將隱患消除在成樁之前,有效地對樁基施工質量加以控制。具體施工過程控制參數如下。
1.鉆孔準備工作
1.1場地準備
鉆孔場地的平面尺寸應按樁基設計的平面尺寸、鉆機數量和鉆機底座平面尺寸、鉆機移位要求、施工方法以及其它配合施工機具設施布置等情況決定。
1.2鉆孔機的安裝與定位
安裝鉆孔機的基礎如果不穩定,施工中易產生鉆孔機傾斜、樁傾斜和樁偏心等不良影響,因此要求安裝地基穩固。鉆機位置的偏差不大于2cm。
1.3護筒設置的一般要求
1.3.1護筒內徑宜比樁徑大200~400mm。
1.3.2護筒中心豎直線應與樁中心線重合,除設計另有規定外,平面允許誤差為50mm,豎直線傾斜不大于1%,干處可實測定位,水域可依靠導向架定位。
1.3.3旱地、筑島處護筒可采用挖坑埋設法,護筒底部和四周所填粘質土必須分層夯實。
1.3.4水域護筒設置,應嚴格注意平面位置、豎向傾斜和兩節護筒的連接質量均需符合上述要求。沉入時可采用壓重、振動、錘擊并輔以筒內除土的方法。
1.3.5護筒高度宜高出地面0.3m或水面1.0~2.0m。當鉆孔內有承壓水時,應高于穩定后的承壓水位2.0m以上。若承壓水位不穩定或穩定后承壓水位高出地下水位很多,應先做試樁,鑒定在此類地區采用鉆孔灌注樁基的可能性。當處于潮水影響區時,應高于最高施工水位1.5~2.0m,并應采用穩定護筒內水頭的措施。
1.3.6護筒埋置深度應根據設計要求或樁位的水文地質情況確定,一般情況埋置深度宜為2~4m,特殊情況應加深以保證鉆孔和灌注混凝土的順利進行。
有沖刷影響的河床,應沉入局部沖刷線以下不小于1.0~1.5m。
1.3.7護筒連接處要求筒內無突出物,應耐拉、壓,不漏水。
1.4泥漿性能要求
1.4.1泥漿的主要性能有:①相對密度②粘度③靜切力④含砂率⑤膠體率⑥失水率⑦酸堿度;根據鉆孔方法按規范要求控制各項泥漿性能指標。
1.4.2泥漿的制備制漿有機械攪拌、人工攪拌和鉆錐攪拌三種方法。制漿前,應先把粘土塊盡量打碎,使在攪拌中易于成漿,縮短攪拌時間,提高泥漿質量。
2.成孔檢查
鉆孔灌注樁在成孔過程中以及灌注混凝土前,均需要對鉆孔進行階段性的成孔質量檢查。為了方便施工作業和滿足規范的需要,成孔檢查在不同的施工階段和不同的作業方式的情況下,可采取不同的檢查器械與手段。在鉆孔的鉆進過程中,可采用籠式測孔器直接丈量,在終孔后則應使用盡可能先進的測孔儀器,在灌注混凝土前主要檢查沉淀層厚度,而挖孔可采用直觀丈量法。各種成孔檢驗項目的檢測方法、數值、頻率等都必須滿足現行的技術規范及其它法定標準的要求。
2.1孔徑和孔形檢測是在樁成孔后、下入鋼筋籠前進行的,是根據設計樁徑制作籠式井徑器入孔檢測。孔形檢查目前常采用的方法是開挖檢查和超聲波檢測。
2.2孔深和孔底沉渣檢測普遍采用標準測錘檢測。測錘一般采用錐形錘,錘底直徑13cm~15cm,高20cm~22cm,質量4㎏~6㎏。
2.3樁孔豎直度檢測的方法常見有以下幾種:①鉆桿測斜法②圓球檢測法③電子水平儀測斜法。
2.4.鉆孔成孔質量標準
2.4.1孔的中心位置允許偏差:a、群樁100mm;b、單排樁50mm。
2.4.2孔徑不小于設計規定。
2.4.3孔深:a、摩擦樁不小于設計規定b、支承樁比設計深度超深不小于50mm。
2.4.4傾斜度小于1%。
2.4.5沉淀厚度允許偏差:a、摩擦樁: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要求時,對于直徑≤1.5m的樁,≤300mm;對樁徑>1.5m或樁長>40m或土質較差的樁,≤500mm;b、支承樁:不大于設計規定。
2.4.6清孔后泥漿指標相對密度:1.03~1.10;粘度:17~20Pa.s;含砂率:<2%;膠體率:>98%。
3.清孔的質量要求和檢查方法
3.1清孔的質量要求宜以抽漿法清孔,并宜清理至吸泥管出清水為止。灌注混凝土前,孔底沉淀土厚度不大于設計規定。 若土層易坍孔,必須在泥漿中灌注混凝土時,建議采用砂漿置換鉆渣清孔法。清孔時應注意:不得用加深鉆孔深度的的方法代替清孔。
3.2沉淀土厚度的檢測方法如下幾種:取樣盒檢測法、測錘法、電阻率法、電容法、聲納法等。
4.鋼筋骨架骨架安裝的允許偏差
受力鋼筋間距允許偏差±20mm;箍筋、螺旋筋間距允許偏差±10mm;鋼筋骨架尺寸長允許偏差±10mm;鋼筋骨架尺寸寬、高或直徑允許偏差±5mm;保護層厚度允許偏差±10mm。
5. 水下混凝土的灌注
5.1灌注前,對孔底沉淀厚進行測定,如厚度超過規定,采用噴射法向孔底噴射3~5分鐘,使沉渣懸浮。
5.2剪球,將砼灌入孔底后,探測孔內砼面高度,計算導管埋置深首批砼灌注時導管離孔底25~40cm,埋置深大于1m,以后灌注時,導管埋深控制在2~6m之間。
5.3導管提升保持軸線豎直和位置居中,逐步提升,拆除導管動作要快,一般不超過15分鐘。
5.4為防止鋼筋籠上升,當導管底口低于鋼筋籠3m至高于籠底1m之間,且砼面在鋼筋籠底上下1m之間時,應放慢砼灌注速度。
5.5為確保樁頂質量,在樁頂設計標高以上加灌一定高度,以0.5~1.0m為宜,砼快灌注到設計標高時,將砼需要量計算出來,并通知攪拌站,以免浪費。
5.6灌注結束后,約4H,挖除多余一段樁頭,保留10~20cm接澆系梁及承臺。
5.7鋼護筒在灌注結束,砼初凝前拔出。
6.鋼筋籠上升防治措施:
6.1灌注砼過程中,應隨時掌握砼澆注標高及導管埋深,當砼埋過鋼筋籠底端2~3m時,應及時將導管提至鋼筋籠底端以上。
6.2當發現鋼筋籠開始上浮時,應立即停止澆注,并準確計算導管埋深和已澆砼標高,提升導管后再進行澆注,上浮現象即可消除。
7. 斷樁與夾泥層防治方法:
7.1認真做好清孔,防止孔壁坍塌;
7.2盡可能提高混凝土澆注速度:a.開始澆砼時盡量積累大量砼,產生極大的沖擊力可以克服泥漿阻力。b.快速連續澆注,使砼和泥漿一直保持流動狀態,可防導管堵塞;
7.3提升導管要準確可靠,灌注砼過程中隨時測量導管埋深,并嚴格遵守操作規程;
7.4灌注水下砼前檢查導管是否漏水、彎曲等缺陷,發現問題要及時更換。
8、結語
鉆孔灌注樁質量事故的原因較多,各個環節都可能會出現重大質量事故。因此,在樁基工程開工前應做好各項準備工作,認真審查地質勘探資料和設計文件,實行會審和技術交底制度,做好現場試樁工作。施工過程抓好泥漿和砼質量,詳細做好各項施工記錄,牢牢把好鉆孔、清孔和砼灌注等關鍵工序的質量關,防止質量事故發生。
參考文獻
[1] 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M]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JTG/T F50-2011.
[2] 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范[M].(JTG D60-200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3] 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S],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JTJ F80/1-2004.
[4] 孫 翔,康 杰. 泥漿護壁成孔灌注樁質量控制[J]. 建筑技術開發,2002,29(11):43-44.
[5]濱海公路鉆孔灌注樁施工方案.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