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9-15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在英語的不斷運用中,在當前的教學中應該怎樣來加強對英語教學的新管理制度呢?不同的英語教學發展對現在教學上有何意義及影響呢?現在的英語學習能力又有什么提高的地方呢?本文從各個方面都做了相應的介紹。本文選在:《英語教師》,《英語教師》將論文覆蓋的
摘要:利用多媒體構建新型的學習環境,首先要有一定的硬件基礎。一般學校的多媒體教室應配備多媒體機、投影儀、錄像機、音響和大屏幕等。而教師的備課與學生自主學習均有賴于的建設。基于多媒體技術的不同模式、不同范圍產生不同的學習環境,具有一定的共性。下面從多媒體運用的三種基本方式來說明如何進行具體的學習環境構建。
關鍵詞:多媒體,開放英語,國家級教學論文
一、開放教育英語教與學中運用多媒體的基礎
心理關、聽說關、交際關是外語學習的三大難關。如何幫助學生尤其是成人學生更快地克服心理障礙,提高英語水平,掌握跨文化交際的技巧,一直都是電大英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Hymes在1970年提出語言交際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認為語言的本質功能是進行交際,語言教學中應以交際活動為綱,以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為目的。Halliday認為,語言是社會交往中用來完成各種功能的工具,他倡導的“功能——意念大綱”強調交際能力的培養在語言學習中的突出地位。其中將語言的得體性和社會環境融入到語言水平的發展中來,這對我們將多媒體技術運用于電大開放教育學員的英語教學中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著名心家約翰·卡洛爾曾經指出,成功的教學是一個函數,它取決于五個變量:即教師的教學質量、教材與教學手段的有效性、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生愿意且花在學習上的時間、精力等。其中,教學手段的有效性是左右其他四個因素的重要環節。因此,若能充分、合理地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必將促進學員與教師之間、學員與學員之間的互動交流,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多媒體導修導學手段的運用是對傳統教學的優化。傳統教學方法所帶來的教與學效率低的已經引起教育界人士的普遍關注。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英語教與學,是一個極具優勢的嘗試。面對信息知識的崛起,世界各國都在積極探索利用信息技術改革教育,以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在長期的英語教學實踐中,許多英語教與學的方法盡管都有其突出的優點,但也不可避免地有其局限性。而計算機多媒體所提供的強大功能,對傳統教與學的方法起到了補充、發展和優化作用。
二、運用多媒體進行英語導修導學的原則
學員不僅是教授的對象,而且是教學的主體。這是現代教育思想與傳統教育思想的根本區別。學員的主體地位,是教學的出發點、依據和歸宿,是教與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新型教學模式基本原則之一就是學員主體性的素質教育,把學生從被動學習的束縛中解脫出來,讓學員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讓學生自主地、主動地參與,充分發揮學員的能動性和積極性。而教師的主導作用,重在激發、引導和提高學員的主體性,激發學員內在的學習欲望和要求,幫助學員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探求的轉變。教師應讓學員感到學習的快樂,越學越有味,趣在其中,樂在其中,從而改變少、慢、差、費和厭學、棄學的現象。因此,首先,應本著明確教學目的,貫徹實施大綱的原則,以學生為主,充分兼顧學員的個體差異,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積極參與到教學中去。英語教師授課的主要任務是講解英語語言的重點與難點,做好對學員的導修導學工作。其次,應本著盡量采用多媒體技術,豐富教學情境的原則,用虛擬的英語語言情景,激活成人學員的英語交際欲望。多媒體技術具有的直觀的、圖文并茂的感官刺激,有利于開放教育學員聯想思維的發展,進而引導學員通過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和自我評價等方式獲取英語語言的基礎知識,培養英語知識結構,提高學員的英語的運用水平。
參加開放教育學習的學員大多是成人,因此,了解他們以往的英語學習經驗、現有英語水平、學習興趣、學習動機、認知方式、學習能力、學習環境,對于明確英語教學目標,確定媒體表現形式有決定性作用。教師要深入細致地調查學生情況,通過了解學習者的知識需求,確定課程的教學目的。確定了英語課程的教學目的也就相應地確定了教學內容,然后把教學內容分解為相對獨立的知識結構,再根據教與學的需要確定選用媒體的形式。多媒體技術集聲、文、圖、像于一體,如果把它運用到英語的教與學中,尤其是開放英語的導修導學中,那么,它會因其教學靈活性、豐富性、形式新穎性等特點而受到開放教育學員的青睞。它能充分調動學員學習的積極性,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然而,如何在開放教育英語教學中充分發揮出多媒體教學的交互性、個別性學習和及時反饋等特點,還需要進行深入的。
三、多媒體環境的構建
1.課堂導修導學環境的設計
在多媒體課堂導修導學環境下,要注意設計教師的課堂活動角色,改變傳統教師的“主講”地位,使其真正發揮“主導”作用。要設計學生的參與活動,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環境中的主體,避免將課堂教學軟件當作一種教師講課的輔助工具。這就需要在教學軟件的制作及運用中,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優勢,讓學生最大限度地主動參與,而教師給以適當、及時的引導、糾正及進行合理的教學組織活動,如小組討論、小組輔導等,使成人學員告別傳統課堂教學中的被動學習環境。
2.個別化自主學習環境的設計
相對于課堂教學中主要供教師控制使用的課件來說,這種環境對教學軟件的要求更高。它應該是一種既符合學科特點又符合學習者的認識過程、認知特點和認知的“學件”。這就要求在英語軟件設計中尤其要注意交互性與可控制性的體現,并包含一定的教學策略。比如要根據學員的能力和興趣選擇學習,計算機根據學員執行情況提供適當的進度,并使學員得到關于英語學習效果的及時、準確的反饋和所需幫助。 3.智能化多媒體網絡英語學習環境的設計
四、開放英語的教與學中運用多媒體導修導學一例
這里,筆者以一節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對成人學員進行導修導學的英語課為例,討論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方式。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電大英語》第三冊第六課,課文是一檔電視采訪節目的一部分內容,主持人邀請6位嘉賓來談談為什么他們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人,然后由觀眾投票選出本期節目的“世界上最幸運的人”(the luckiest person in the world),這篇課文節選了從節目開始到第二位嘉賓談話結束這一部分。應當說課文內容本身就具備相當的觀賞性和趣味性,有利于學生的思維與學習后的創造發揮。首先,根據課文內容,設計幾幅圖片,輸入計算機,同時將課文錄音也輸入計算機,使用Photoshop軟件修改圖片,豐富圖片的變換,再將錄音與畫面結合起來,組成一個最簡單的連環畫式的動畫短片。在導修導學時三次運用此短片,第一次是播放這個短片以介紹課文內容,讓學員看圖像聽對話,從而對課文基本內容有所了解;第二次是在提示講解單詞之后播放短片,以加深學員對課文的印象,熟悉內容并能回答有關;第三次是在朗讀課文時,播放這一短片,幫助學員掌握課文內容,讓他們最終能達到看圖說話的程度。其次,在講解單詞、語言點時使用Powerpoint軟件的幻燈放映功能。把講稿制作成十幾張精致的幻燈片,再配以生動直觀的圖畫,這樣,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對學員進行導修導學
課內外的導修導學借助多媒體可以節約大量輔導時間,大幅度提高單位時間的訓練量,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在多媒體視聽環境中,學員可以用導學課件自習,增大訓練量,加強對語法詞匯知識和英語文化背景的了解。這有利于由教師對學員導修導學的指導向自主化學習方面。通過多種途徑的互動交流,教師的角色從單純的傳授語言知識為主轉變為以設計教學為主。教師充分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提供事實,呈現過程,展示范例,讓學員運用多種感官進行觀察、感知、、比較、演繹和歸納,逐步完成導修導學任務。學員通過多媒體接收教學信息,眼睛、耳朵、大腦等多種感官并用,在單位時間內獲取最大的信息量,使自己的聽覺能力、視覺能力、注意力、聯想能力等得到強化,變過去的被動接受式學習為現在的主動發現式學習,從而確立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得益于多媒體提供的參與機會與程度。因此,多媒體對開放英語導修導學的促進作用也體現了人才培養向全方位、立體化發展的方向。對學員實施個別化教學,提高學員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是多媒體教學的特色之一。由于多媒體的兼容性,有利于不同學習程度學員的學習,因而可以在真正意義上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六、開放英語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注意點
首先,要針對多媒體的使用思考施教中的一系列問題:哪些是學員在本節英語課需要了解和理解的內容?哪些是本節導修課要成人學員掌握的內容?哪些是本節導學課的主體知識?哪些是本節課的背景知識?哪些是本次面授課的重點與難點?如何降低難度,加深學員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其次,每個教學環節應根據多媒體上呈現的具體構想寫出具體的文字教案,這樣,才能使教學目標進一步明確,防止顧此失彼。最后,每個環節的多媒體處理要本著實惠、可行性強的原則來進行,防止浪費時間,達不到預期效果。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