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11-12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想象力是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對幼兒來說想象力是認識世界領悟世界反映在大腦中的一種特征,是智力構成的重要因素,是創造的先導。本文選自: 《學前教育研究》 由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和湖南省長沙師范學校聯合主辦的
摘要:想象力是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對幼兒來說想象力是認識世界領悟世界反映在大腦中的一種特征,是智力構成的重要因素,是創造的先導。本文選自:《學前教育研究》由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和湖南省長沙師范學校聯合主辦的《學前教育研究》雜志創辦于1987年,是全國學前教育理論核心刊物、全國教育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該刊以即使反映我國幼教研究成果為特色,以有效指導幼教實踐為宗旨,是我國唯一一本幼教學術刊物。該刊的讀者和作者主要是幼教理論研究工作者、幼教管理工作者、各高等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師生、幼兒園園長以及廣大的幼兒教師。游戲材料是幼兒進行想象活動極其重要的物質支柱,它能激活形成幼兒想象的表象。孩子們往往對多變的云彩,會叫會動的玩具、躲在草叢的小昆蟲、被扔掉的一只會發出響聲的破罐子等東西感興趣,所以都要親眼看一看、親手摸一摸,孩子這種強烈的求知欲,是培養想象力最基本的條件。
好奇心,是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種朝向、注視、接近、探索心理和行為動機。幼兒的好奇心往往表現為對新事物的關注,時刻保持著躍躍欲試的狀態。對幼兒來說,認知上所表現出來的好奇心是幼兒創造力形成和發展的最重要表現。 根據好奇心的基本特點和游戲材料的價值。我們從以下幾步進行培養:
游戲材料是激發幼兒好奇心的載體。大自然和社會生活中蘊含著無數豐富多彩的材料。材料的選擇必須體現以新激奇、以趣激奇、以景激奇、以情激奇的基本要求。
在幼兒對材料產生一定好奇的基礎上,教師應創設容易使幼兒進入思考的環境氛圍。引發幼兒思考是維持和滿足幼兒好奇心的關鍵,可以通過提問引思、操作引思、討論引思等多種方式實現。
探究力是圍繞一個主題進行觀察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種主動學習能力。探究是幼兒的本能沖動,好奇、好問、好探究是幼兒與生俱來的特點。幼兒的探究力最初關注的內容是和自然環境有關,最明顯的表現是好問、勇于大膽的實踐。游戲材料也是激發、培養幼兒探究力的載體,我們要有所選擇的運用游戲材料,要從游戲材料的安全性、符合幼兒年齡特征性、與現象相互關系性等多種角度考慮,注重來源于周圍的生活和大自然,讓幼兒體驗探究活動就在身邊。
激發、培養幼兒的探究力不可能是在一兩次的探究活動中完成的;對教師來說探究力的培養更要注重幼兒探究精神的保持,可以通過設疑、遷移等形式將活動中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行為延伸到活動之外,使其逐漸成為幼兒一種穩定的心理特征。
前置型也就是活動開始前的材料創新前置.在每個活動開展之前,我們會通過短信、網絡、小紙條等方式詳細地向家長介紹需要準備的材料。幼兒在家長的帶領下逐漸樹立任務意識,按照要求做好材料收集、準備工作。教師根據教學需要整理好這些材料,提前布置到區域中。例如:在小班《秋葉飄》這個主題開始前,家長帶幼兒去公園、郊外“撿落葉”,收集了各種各樣的秋葉,豐富的材料資源彌補了幼兒園植物品種不豐富的缺陷。一是讓幼兒積累直接經驗, 二是教師更好地觀察幼兒興趣需求。
混合型也就是主題活動開展過程中的材料創新相融: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老師和幼兒共同制作、積累大量的材料,這些材料如果放到游戲中去,就可以與原有的游戲材料互相融合。例如:在大班《美麗的秋天》活動中,教師帶幼兒秋游時收集了一種植物的果子“蓖麻子”。老師根據“蓖麻子”的本質屬性的特點,用游戲材料“棉布”做小刺猬、仙人球造型,幼兒自主在那兒拼拼擺擺,還可運用蓖麻子練習投擲,觀察第一次、第二次……各能粘住多少,并進行統計。這樣可以練習數數、統計,而且可以鍛煉幼兒的手部肌肉。
尾聲型也就是活動開展后的材料創新延伸:隨著主題的更替,幼兒對前一主題的某些內容還念念不忘,或者有些知識點還值得幼兒繼續深入探索。例如:在大班幼兒了解“磁鐵的秘密”,把上課用的磁鐵放到游戲中玩,還覺得不過癮。在老師的幫助下,幼兒把小磁鐵包在紙小魚里面,在繩子一頭掛上曲別針,玩起了簡單的釣魚游戲。接著,美術課上,根據磁鐵相吸原理,幼兒將畫老虎的技能與磁鐵的原理結合起來,幾人一組玩老虎和小羊的故事。隨著游戲的發展,老師和幼兒還在桌面設計水溝、陷阱、草叢等場景,可以多個幼兒玩競賽性的游戲,可玩性非常強。這一系列游戲開展下來,主題早就結束,但因磁鐵而產生的游戲一直延伸到下兩個主題中。游戲材料的創新前置、相融和延伸更能滿足個別幼兒的需求。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