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7-03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論文摘要:上世紀50年代,王式廓的素描巨作《血衣》堪稱造型藝術的經典之作,整個畫面以人物素描為主,通過單色視覺效果描繪了土改時期的故事,沉默無聲、悲慘壯烈、震撼人心。 本文選自 《美術教育研究》 辦刊宗旨:《美術教育研究》以文化交流、美術教育、學術
論文摘要:上世紀50年代,王式廓的素描巨作《血衣》堪稱造型藝術的經典之作,整個畫面以人物素描為主,通過單色視覺效果描繪了土改時期的故事,沉默無聲、悲慘壯烈、震撼人心。
本文選自《美術教育研究》辦刊宗旨:《美術教育研究》以文化交流、美術教育、學術研究為主旨,倡導科學、自然、人文相結合。藝術菁英 園林與建筑 影視傳媒 人文研究 視覺設計 碩博論壇 美術時空 美術時空 藝術前沿 名家言論 收藏鑒賞 學術動向 音樂舞蹈 理論研究 考古與發現 旅游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 攝影天地 戲劇藝術 教學心得
(一)“色香味”俱全的素描繪畫創作
從繪畫創作的基礎來看,素描和其他畫種一樣,具有自己的表現風格、技巧和對象。無論中國畫還是西畫都有工筆和寫意。然而,從繪畫創作的藝術形式上來講,無論是中國畫還是西洋畫,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相通之處。素描的種類可以分為人物、景物及靜物,還有國畫中的白描。另外,不同的寫生對象存在著不同的感覺差異,不同的繪畫材料也體現著不同的畫面質感。例如素描畫中女孩和婦女的感覺就各不相同;鉛筆、碳條等表現的對象分量也存在差異:一般情況下,鉛筆的線條給人一種淡雅的感覺,而碳條的線條則讓人產生厚重的感覺。如同優秀的廚師炒出的菜色香味俱全一樣,繪畫過程同樣需要“色香味”,即表現形式上的“三要素”:線條、色調和虛實。其中線條是構成畫面的首要因素,它借助于自身的粗細、濃淡等給人以不同的視覺感受,進而表現出形體的主要特征;色調能營造出一種逼真的畫面效果,營造畫面的氣氛,讓觀者有種深陷其中的空間感和氣氛感,強化了整個畫面的藝術感染力;虛實拉開了畫面的層次,著重體現了作畫者的表達對象。在優秀的素描作品中表現形式上的三要素必須達到高度的統一。例如,法國繪畫大師安格爾在進行人物素描時,結合人物的內心世界、性格特征等,運用不同的手段,三要素在整個畫面上都有所體現,可謂是“觸目驚心”,給人留下無限的沉思和回味。當代畫家喻紅的《大衛》和全三石的《大衛》這兩幅石膏寫生都體現了作畫者高超的造型能力及人物刻畫能力,從表現形式上不難看出,他們的作品中素描的三要素高度統一,畫面十分有氣勢。在素描創作中美感也是所有作畫者畢生追求的,對任何一幅作品來說,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除了需要線條、色調、虛實這三要素達到高度的統一,作畫者的觀察能力也是極其重要的。不管是人物畫還是風景畫,正確的觀察始終都是不可或缺的。任何一個優秀的畫家都要學會隨時隨地的觀察和分析事物,通過事物的特征、氣質以及形體進行感知來創作。例如,齊白石筆下的蝦總給人一種“以假亂真”之感,葉淺予的人物速寫也讓人覺得十分真實。畫中之物和真實之物雖然存在著本質的區別,但是更能體現出藝術的神韻。藝術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畫面的真實化以及藝術化,是需要作畫者長期細心觀察和高度提煉才能做到的。在進行素描創作的過程中,畫面的整體特征和效果也同樣重要,脫離了“整體”意識,整幅畫面都會失去氣質趣味,變得毫無韻味。因此,作畫者在繪畫過程中整體意識一直要處于主導地位,這是所有畫種都必須達到的。
藝術教育網推薦:《美術教育研究》創刊于2010年,由安徽出版集團主管,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科學教育研究會主辦的《美術教育研究》。是一本集美術、教育、研究為一體的綜合性月刊。該刊以文化交流、美術教育、學術研究為主旨,倡導科學、自然、人文相結合。本刊的創辦為美術、教育、研究工作者及美術愛好者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交流平臺。
(二)“精氣神”俱佳的素描繪畫創作
和所有的繪畫藝術一樣,素描在體現畫面的時候總會給人一種藝術上的概括能力,而這種概括能力中又顯現著作畫者要重點突出的對象。例如素描人物畫,作畫者在筆墨之間一定要體現出人物的氣質和神韻,而且刻畫人物的“面部表情以及身材比例”是重中之重,是人物素描中的“著筆點”。而對于素描靜物來說,作畫者必須追求畫面氛圍,在繪畫創作時,要考慮畫面的構圖和布局,利用主次和虛實之分創造出有氣氛、有韻味的畫。對于素描風景畫而言,雖然它不能借助色彩來營造畫面質感,但是它利用構圖、層次等因素之間的相互配合,使整個畫面如油畫風景一樣讓人難以忘懷?傊,不同題材的素描具有不同的形勢和技法,但它們的初衷都是一樣的,即折射出整個畫面的藝術韻味。在上文我們談到了素描的技法表現形式,即在進行素描繪畫時針對不同的畫面可能會選擇不同的筆,如鋼筆、鉛筆、碳筆等,它們所營造出來的畫面效果和感覺也是各有千秋,黑色的鋼筆、白色的紙張,黑白分明之中,有的淡雅,有的幽靜,有的強烈;碳筆的畫面,或粗狂,或古樸,樸實之感淋漓盡致;鉛筆之畫,或淺或重,虛實相生,此時無聲勝有聲。另外,關于素描技法的表現形式,我們還要重新提到上文中的概括能力。有這樣一個故事:師徒二人到陜北寫生,兩人同畫一個老農,結束之后觀畫的農民卻認為徒弟的畫更像老農本身,而師傅的畫則是帶著北方農民的共性。但是真正的內行卻知道,師傅運用了概括的能力,抓住了事物內在的精神特征,淋漓盡致地再現了陜北農民的鄉土味兒。在繪畫創作中藝術概括能力必須經過堅持不懈的實踐訓練才能得到。例如黃胄的速寫十分傳神,徐悲鴻的馬氣勢磅礴,齊白石的蝦活靈活現,這種概括能力可以達到“以一當十”之效,言有盡而意無窮。同樣,我們在進行素描繪畫時,需要描繪的光與影之間的折射、那種明暗虛實的調子、細微末節處的深淺變化,我們根本沒有必要去點滴不漏地表現出來,只需要從整體上進行把握把明暗之間的對比關系調整正確,從眾多的異類之中尋找獨特,這樣的繪畫結果就會更加鮮明生動。如在進行人物寫生的時候,背景和環境相對于人物刻畫來說都需要從簡處理,重點突出才能夠強化畫面的對比,保證畫面的層次感和虛實感。上世紀50年代,王式廓的素描巨作《血衣》堪稱造型藝術的經典之作,整個畫面以人物素描為主,通過單色視覺效果描繪了土改時期的故事,沉默無聲、悲慘壯烈、震撼人心。
(三)小結
作畫者在進行素描創作時,一定要多觀察、多思考、多練習,結合不同的題材、立意思維及表現技法進行創作。同時要注意畫面“色香味”三要素的高度統一、“精氣神”的強烈追求,整體把握畫面的質感,使畫面疏密有致、意味無窮。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