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1-29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近年來,我國的高中教育教學的發展迅速,在高中生的學習過程中,無論是學科特征,還是理論方面,高中物理學科都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查,注重實踐和創新,對學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實驗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難度較大,導致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常常
摘要:近年來,我國的高中教育教學的發展迅速,在高中生的學習過程中,無論是學科特征,還是理論方面,高中物理學科都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查,注重實踐和創新,對學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實驗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難度較大,導致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常常遇到困難,影響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老師應該客觀分析學生物理學習困難的原因,改進教學方法、方式和理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高中生;學習物理困難;應對策略
引言
高中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就是指學生在接受物理教育的過程中,必須積極運用物理知識、物理技能建立起適應個人發展和社會需要的關鍵品格和能力。在培育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時,教師最重要的就是轉變思想觀念,深入了解物理核心素養的本質,并且將其作為重要的教學指導,從而探究高效的教學方法。
1高中生物理學習困難的原因分析
1.1抽象的知識體系
高中物理課本里的知識比較抽象,有很強的理論性,各知識點相互之間的關聯又很密切。這對學生分析問題、梳理思路、理解原理的要求比較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靈活地掌握課本知識,在腦海中構思物理模型,進而搭建理論處理橋梁。因此,他們難以在短時間內很全面地理解其中的道理、公式和定律,面對考題時,判斷容易出現偏差,在潛意識里感覺物理好難。
1.2各階段知識銜接斷層
當前,高中物理與初中物理在知識體系和結構上出現了銜接的斷層。初中知識難度低,與實際生活聯系不大。學生只要知道和了解定義,記住簡單的物理公式,就可以解決基本的物理問題。但高中物理知識比較深。學生不僅需要熟悉物理公式,而且需要了解三角函數、幾何關系、數學圖像及向量等知識。但他們不容易將這些知識聯系起來解決問題。這也是物理難學的原因之一。
2高考對五種能力的考查與學科核心素養之間的關聯
高考對學生五種能力的考查,主要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能力、運用物理知識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及實驗能力。物理學科素養則包括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態度等,這五種能力與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具有一一對應的關系。物理觀念可以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應用物理知識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及實驗能力;科學思維則考查學生的推理能力和實驗能力;科學探究考察學生的推理能力、實驗能力;科學態度與責任考查學生的實驗能力。由此可見,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教師就必須認識物理學科的本質,形成信息加工、判斷推理的能力,充分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認知與了解。
3高中生學習物理困難的應對策略
3.1利用圖文結合的物理課件激發興趣
在過去的物理教學中受到教學條件的限制而采用黑板板書的方式進行物理講解,沒有各種配圖的說明使原本豐富的物理知識變得索然無味,從而加大了學生的理解難度。將信息技術普及到高中物理教學中,首當其沖的就是要改變傳統的黑板展示課堂教學模式,制作豐富生動的物理課件,利用課件展示形式的多樣化,幫助學生更高效地進行授課,強化信息技術對教學的服務程度。例如,在學習摩擦力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PPT對學生進行課堂教授,在進行問題導入時就可以通過圖片引導,在屏幕上分別放置一張工人運沙子的圖片、一張學生推墻壁的圖片、一張田徑運動場上起跑的照片,然后組織學生通過觀察不同的圖片內容分析其中存在的摩擦力。經過一段時間的討論研究,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黑板上將自己理解的摩擦力的圖示畫出來,然后讓其余的學生提出自己的意見。有學生說:“在運送沙子的過程中,車轱轆與地面、人的鞋子與地面都存在摩擦力,摩擦力的存在物體才能進行運動”。有學生說:“人在推墻時由于墻的重力太大,人給的推理小,因此腳下的摩擦力不足以引起墻的移動。”對于最后一張圖片所展示的內容也是腳下、和手的摩擦力使得人在起跑時獲得不一樣的初始速度。利用物理課件,教師還可以在備課時將重點內容進行不同顏色和加粗的標注,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看到標紅或加粗的字體,就會自覺重視學習的態度,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效率。
3.2融入物理情境便于學生理解
物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它包含了許多微觀和宏觀的理論及實驗,其中具備許多無法用眼睛分析理解的現象,如果學生的思維程度達不到要求就很難理解某些知識點,更談不上對這些知識點進行學以致用。利用現代的多媒體技術,就能夠突破這些難以捕捉和察覺到的界限,將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進行可視化,并通過屏幕展現給學生,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識和現象,提高教學效果的理想化程度。例如,高中物理體系中存在的許多微觀與宏觀的知識點,電壓、電流、電磁場以及物體產生的向心力、離心力這些都是被無法直接觀察到的,而教師就可以利用科學技術對此進行可視化的轉換。在學習《向心力與向心加速度》這一章時,經過之前所學,某個物體在做勻速圓周運動時會受到外力,因此存在一定的加速度,教師用視頻展示小球在做勻速圓周運動時所受到的力,并結合視頻引導學生對其進行受力分析,學生就能對這一章的內容有更透徹的理解。如在學習電流與電壓這些概念時,對電流和電壓在電路中的移動這種抽象的知識無法進行具體的想象,運用實驗學生也無法觀察到電壓和電流的實際情況,而借助多媒體就可以使這些物理現象變得形象化,利用視頻將電荷在電路中的移動進行演示,使學生通過觀察電荷定向移動的視頻對電流形成的原因進行深刻的理解,對難以觀察到的物理現象進行真實的還原。
3.3借助多媒體進行實驗輔助演示
許多物理知識都是通過實驗而發現總結出來的,而現在多媒體所具有信息含量大,展現能力強的特點,可以協助教師對課堂上的實驗進行再現,使學生通過多媒體屏幕觀察到實驗的畫面,并跟隨教師的步驟進行動手實驗。對一些由于實驗器材受到限制的實驗,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將實驗步驟播放給學生看,學生能夠直觀地看到實驗過程,從而提高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效果。例如,在探究牛頓第一定律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借助多媒體通過實驗的方式來進行,使學生在觀察教師操作并自己動手實驗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教師準備毛巾、棉布、木板等三種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按照實驗的要求將斜面與不同粗糙程度的材料拼接在一起,將斜面高度調整至統一。教師將這些放在視頻的展示屏前,并利用多媒體投影儀將自己的操作步驟進行放大,學生在屏幕上就能夠清晰地觀察到教師的操作,然后教師就可以詢問學生:“為什么剛剛要將斜面調至同一高度?”使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加深對控制變量法的印象,進而在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也能夠進行變量的控制。學生通過屏幕中展示的在不同粗糙面上的小車行駛的不同距離,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產生的影響,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在這一過程參與到課堂實驗中,讓更多的學生感受到學習物理知識的樂趣。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幫助教師進行更高水平的授課,通過展示杠桿平衡尺、浮力工具、電路圖等幫助學生理解。對于現階段物理實驗室中缺乏的器材,教師也能夠利用多媒體的3D畫面進行演示,使學生仿佛置身于其中從而提高物理學習效率。
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要積極培育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只有徹底拋棄傳統教學的束縛,從學科核心素養出發巧妙設計各種問題,或者通過小組合作實驗等方式,才能有效提高物理教學的質量與水平,滿足核心素養教學的要求,切實提升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論文作者:曹錢建
相關期刊推薦:《寧波教育學院學報》是寧波教育學院主辦的綜合性學術刊物。本刊開設語言文學、政治法律、經濟歷史、自然科學與技術、英語教育、藝術教育、教育理論、中小學教育教學等欄目,并設有“教師教育”等特色欄目。學報于1996年試刊,1999年9月創刊。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