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1-24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線上教學模式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和認可,但單純的線上教學和課堂教學都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為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效果,本文以《海洋生態學》課程為例,分析了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優勢、教學過程的實施,以及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提
[摘要]線上教學模式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和認可,但單純的線上教學和課堂教學都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為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效果,本文以《海洋生態學》課程為例,分析了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優勢、教學過程的實施,以及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有效實施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海洋生態學;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多樣化;自主學習
2018年,教育部印發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提出要積極推進“互聯網+教育”[1]。2020年初,國內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為了減少人員聚集,教育部發出通知,推遲春季學期開學時間,并發出倡議:利用網絡學習平臺,“停課不停學”。至此,線上教學又一次走進大眾視野。但實踐證明單純的線上教學模式存在教學效果不理想等缺點,而單純的傳統課堂教學已不能完全適應時代的發展。因此,將傳統課堂教學與線上教學有機整合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呼之欲出,這就是融合二者優勢為一體的混合教學模式[2]。《海洋生態學》作為一門研究海洋生態環境問題的課程,是海洋科學專業的一門學位基礎課程,在很多國內外高校涉海專業都有開設。我們以《海洋生態學》課程為例,結合目前的教學現狀,探索線上和線下混合式的教學模式,借助學習平臺,把傳統的以教師授課為主的課堂教學與線上學生自主學習有機結合在一起,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使學生在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地理解所學知識。
1混合教學模式的內涵及優勢
1.1混合教學模式的內涵及特點
混合教學模式是將傳統的課堂教學和網絡在線學習兩者的優勢有機整合的一種在線和離線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既體現了教師在教學中的“引導”作用,同時也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地位[2]。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模式下的學生在線上學習期間可以自主控制學習時間、地點或進度,學生在學習一門課程時,課程的各個模塊被很好地整合在一起,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全面的學習體驗,也讓師生在課堂上可以互動起來,進一步發揮和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自覺性和創造性。
1.2混合教學模式的優勢
1.2.1授課方式具有可選擇性混合教學模式避免了單一的線上或線下上課方式,給與了學生和任課老師的選擇權。任課老師可以根據課程章節內容和學生學習近況自由選擇上課方式。靈活的授課方式,打破了場地和時間的限制,學生既可以隨時回看教學資源,也可以在課堂授課期間提出疑問,現場討論。
1.2.2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混合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所長在不同的授課方式中展現自我。目前很多高等學校學生性格偏內向,在課堂上不敢于表現自己,但是在直播課程中,卻可以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言論,積極回應授課老師。線上線下混合模式,可以讓更多的學生通過不同的方式展現自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2.3考核方式多樣化課堂教學過程中因為學生人數偏多,課堂答疑和隨堂測試部分工作量大,且耗費很多課堂時間,線上授課很好地互補了這一缺陷。新冠肺炎期間,騰訊平臺推出來了群課堂、直播間、在線文檔、騰訊會議等一系列在線功能,可以高效地完成課堂測試,并且可以直觀地看到測試結果,方便老師根據學生的理解情況及時地調整課堂進度。
2課程介紹
《海洋生態學》課程依托于北部灣大學海洋學院海洋科學一級學科,其中海洋科學于2014年獲批省級優勢特色專業。《海洋生態學》是海洋科學專業的一門學位基礎課,是研究海洋生物及其與海洋環境間相互關系的科學。通過研究海洋生物在海洋環境中的繁殖、生長、分布和數量變化,以及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闡明生物海洋學的規律,為海洋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管理和養殖,保護海洋環境和生態平衡等,提供科學依據。北部灣大學是廣西自治區人民政府與國家海洋局共建高校、國家“十三五”規劃建設的“應用型本科高校”項目單位,其畢業生的培養目標均基于“應用型”人才。因此,教師在理論知識傳授過程中,應注重海洋生態學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講解,使學生全面、完整地理解和把握生態學的核心思想、概念框架和理論體系,在此基礎上應聯系實際,因地制宜,以北部灣海域的典型生態事件為案例講授相關理論,形成特色教學內容,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其積極性[4]。
3《海洋生態學》課程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過程中的實施
3.1課前線上預習
在開課前,教師提前在學習平臺建立《海洋生態學》網絡課程和班級。在教學前,教師根據課程需要將課程PPT、文檔、教學視頻等文件上傳,并在線發布教學任務和學習目標,學生登錄學習平臺,并根據自己的時間在線進行了解和課前預習,比如學習哪幾個知識點,觀看哪些PPT課件和教學視頻,同時可以記錄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和有疑惑的地方,可以在線留言。教師可以在后臺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可以適當調整線下教學內容,進行個性化輔導[5]。
3.2課中線下教學
課中線下教學環節,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上,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將在線上學習的知識點進行系統化的梳理,幫助學生完整的把握所學知識。另一方面,《海洋生態學》課程由于理論性較強,單一的理論知識教學難以使學生正在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線下實踐教學可以提供更加真實的感官和實踐。北部灣大學位于廣西北部灣畔的欽州市,為《海洋生態學》課程的實踐教學提供了很大便利,如利用學院大型水產養殖實驗室,組織學生進行室內觀察,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養殖模型及生物的生長習性。此外,可以組織學生到學校附近比較典型的海洋環境,如茅尾海、大風江河口等進行實地觀察調研,如開展資源調查,開展資源狀況評估、水質檢測、浮游、底棲生物生物量及理化環境因子調查等項目;組織學生到最近沿海潮間帶泥質濕地紅樹林區觀察紅樹林生境特征,測量紅樹林生長水環境溫度和鹽度、底質中的PH值,觀察紅樹林生長區底質特征,在退潮時刻觀察紅樹林根系特征,理解紅樹林胎生特征和紅樹林的生活周期。通過現場教學的方式,針對大多數同學存在的問題,可以實地講解,有效提高教學的效果。
3.3課程考核方式
課程教學模式的成功,需要建立相應的課程考核體系,考核應貫穿教學的整個過程。考核體系不僅包括學生對基礎知識和理論的掌握,更要考查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海洋生態學》教學目的和模式,課程考核內容有線上(占40%)和線下(占60%)評價兩部分組成。線下部分主要包括實踐作業、科研論文、期末考試成績三項,線上部分主要包括簽到考勤、討論、作業和測驗等。
4對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反思
4.1教師層面
從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轉變為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后,教師的角色定位必須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習的推動者,讓學生主動去思考和理解知識[6]。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中,在“線上”學習時,教師要及時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及時批改作業,使學生看到自己的努力確實得到了老師的認可[7]。
4.2學生層面
轉變學習觀念,變被動學為主動學。首先,教師要做好引導和啟發工作,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和增強自信心;其次,學生要提前做好認識這種教學模式的準備,特別是要提升問題意識[8],知識的傳授是通過問題的有效提出與解決得以實現的。因此,教師也不僅要鼓勵和引導學生敢于提問,還有讓學生從愛提問變為善于提問[9]。4.3教學管理層面從學校教學管理層面來看,主要是做好教學資源的豐富和服務保障工作。第一,要搭建一個成熟、穩定的網絡教學平臺。第二,學校和教師要定期更新和制作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第三,學校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順暢的信息化校園網絡、先進的信息化教學設備及配套的先進管理制度是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前提與保障[10]。
5結語
隨著信息化技術發展和智能化終端設備的普及,在“互聯網+教育”的發展趨勢下,單純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或單純的線上教學已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而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可以將二者的優勢有機結合。在《海洋生態學》教學中應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不僅能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且多方面的評價方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和創造性,提升教學效果。當然,混合教學模式依然存在很多的問題,隨著完善《海洋生態學》混合教學模式模式相關保障制度,相信通過混合教學可以逐步引導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應用型人才。——論文作者:章強 亢振軍 朱靜敏
相關期刊推薦:《中國教育信息化》(月刊)是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辦的基礎教育信息化刊物。面向教育行業秉承“傳播信息知識,推動教育發展”的宗旨,及時宣傳教育信息化方針政策,大力推動教育技術理論和應用研究。及時報道黨校信息技術教育研究的新成果及區域發展動態,為教育信息化管理部門和黨校找尋溝通交流平臺。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