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7-25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本文采用調查問卷法,選取武漢地區民辦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為樣本,就專業特征、就業形勢、薪酬要求、專業技能等多方面展開調查并進行數據分析。通過這次調查深入了解武漢地區民辦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就業情況和發展愿望,從而提出提升其個人核心競爭
摘要:本文采用調查問卷法,選取武漢地區民辦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為樣本,就專業特征、就業形勢、薪酬要求、專業技能等多方面展開調查并進行數據分析。通過這次調查深入了解武漢地區民辦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就業情況和發展愿望,從而提出提升其個人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財務管理;就業情況
調查目的和意義
對大學生就業情況的分析和調查,不僅有利于我們深刻了解大學生的就業情況,而且能為大學生就業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參考。就業市場上“招工難”與“就業難”并存,這種就業的結構性矛盾,反映了在市場供求下供求總量基本相當的情況下,人力資源供給與崗位需求之間的不匹配,即求職者與用人單位需求不對等,因此找工作難也就難以避免。目前對全國院校而言,最熱門的專業之一就是財務管理,報考人數每年不斷增加,錄取分數也在不斷提升,畢業生人數每年也在不斷飛速增長,隨之一系列問題就產生了,如就業競爭壓力,專業是否對口,學生在就業市場競爭中如何體現出自己與眾不同的一面等問題。
本文通過對武漢地區民辦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大學生就業情況的調查分析,將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進行整理,從而讓還在迷茫中的在校大學生明確一個切實可行的就業方向和就業目標,為財務管理專業的在校大學生就業提供可行性意見。
武漢地區財務管理專業的現狀分析
武漢地處江漢平原東部、長江中游,是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武漢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其資本市場比較發達,但是許多企業管理者對于財務管理專業的意識不強, 且用人單位提供的就業崗位薪酬偏低, 這也使財管專業學生的就業面臨許多困難。人才供求的矛盾, 傳統的“結構性失業”及新的“選擇性失業”現象普遍存在, 致使供需兩旺與供需兩難矛盾共存。武漢地區2018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820萬,再創歷史新高。
武漢地區民辦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就業現狀分析
在2018年,我們在武漢地區內針對民辦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數據來自于2014屆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生,共有137個有效樣本。
有投稿需求的作者,可以查看:財務管理專業可以發表什么期刊學習了解。
本文對武漢地區某民辦高校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生發放調查問卷《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問卷》共137份,并進行整理及分析。
調查結果分析
1.畢業選擇
在2014屆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生中,57.66%的人畢業后選擇進入企業工作; 16.06%準備在國內讀研;4.38%的人選擇自我創業;2.92%準備出國留學; 18.98% 選擇了“其他”選項。 從圖1看出,2014屆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生期望從事的主要職業類是國企(非金融機構)。
2.畢業生自身能力
在自身素質方面。關于求職過程中自身最大的優勢,調查統計結果顯示社交能力得分最高,平均分4.01(注:本文分數表示重要程度),其次是專業技能,平均分3.85,相關證書、實習經驗、學習成績、英語能力平均分分別為3.73、3.71、3.39、3.27。關于圖2,多數人認為用人單位最關心畢業生的是實踐操作能力、實習經驗、學歷。可以發現畢業生注重實際操作能力、社交能力、專業能力,需加強創新能力、英語能力和知識全面性。
在專業證書方面,畢業生認為最需要考到的證書的是中國注冊會計師證書(CPA),其次是初級會計證書、國際注冊會計師(ACCA)、美國注冊會計師(CMA),多數在校生認為一些從業資格證書不太重要,看重程度取決于企業的業務范圍和領域。
3.就業形勢
表3數據可以看出,畢業生的就業方向以國企為主,占總人數的 67.88%,超半數的畢業生選擇通過考試進入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近年來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招考的競爭異常激烈,招考比例屢創新高,本專業學生能進入這類工作單位說明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生在此類考試中競爭力較強。其次是外資企業及會計師事務所,每年都有不少畢業生進入銀行等金融機構工作,此類單位普遍薪資福利較好,因此在畢業生中比較受歡迎,但是隨著銀行機構近年來的招考要求不斷提高,進入銀行工作的畢業生人數也有所下降。
結論與建議
本文以武漢地區民辦高校財務管理專業2018年畢業生為例分析了民辦高校財務管理專業的就業現狀。從數據分析的結果來看,首先,此專業畢業生選擇進入國有企業工作的比例占大多數,其次是外資企業,也有部分畢業生進入金融和私營單位工作,相比之下升學和自主創業的人數較少,通常有較高學歷追求和創業追求者會選擇這兩種途徑。為了進一步提高地方農業院校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率和該專業的建設發展,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是否有清晰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直接影響到期畢業的綜合能力,影響到未來的畢業選擇。從入學開始,就應該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因為它是一個復雜的、連續的、不可逆轉的過程。
提升綜合素質,增強就業信心。
社會對人才素質的需求涉及方方面面,包括道德素質、文化修養、專業技能、社交能力、創新能力等。隨著企業發展的逐漸成熟,在招聘人才時越發重視畢業生的綜合素質,有 89% 的企業表示希望大學畢業生能提高自身的修養
開拓就業視野,增強創業意識。
受到傳統觀念影響,高校學生就業存在單項就業的思想,就業途徑比較單一。該專業學生應該擴寬視野,意識到就業的途徑多種多樣,可以選擇讀研、參加 “三支一扶”、進入中小型企業鍛煉,相比盲目選擇一個工作快速就業,這些途徑對于自身能力的提高和發展更加有利。同時,學校應適當增加對學生的創業教育,普及創業知識,使其打破傳統的 “穩定才是最好”的思維,增強學生自主創業的意識,實現畢業生的多途徑就業。論文作者:鄭玲莉 王碧 胡曉龍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