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3-02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大別山紅色文化資源豐富,是進行黨性教育的重要寶貴資源。然而,不同屬性的紅色文化資源需要不同的教學組織利用形式。利用大別山紅色文化資源開發黨性教育資源有課程開發路徑、科研課題開發路徑和開展專題學術活動等路徑。為了展現新時期大別山地區人
摘要:大別山紅色文化資源豐富,是進行黨性教育的重要寶貴資源。然而,不同屬性的紅色文化資源需要不同的教學組織利用形式。利用大別山紅色文化資源開發黨性教育資源有課程開發路徑、科研課題開發路徑和開展專題學術活動等路徑。為了展現新時期大別山地區人民在創業、建設過程體現出來的大別山精神,大別山干部學院采取了現場教學的教學組織形式。現場教學模式不同于傳統講授的教學模式,其核心活動體現在學員的互動和主動。它能充分發揮教師學員兩方面的積極主動性。現場教學課程開發設計要注意幾個事項:現場教育教學點的開發要依據教學主題并凸顯教學點自身特色;現場教學內容要緊扣教學目標并與時代相結合,突出特色性與實效性,優化教學設計;要保證現場教學的實際效果,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要科學組織,教學結束后要合理評價,注重反饋體系建設和應用。
關鍵詞:紅色文化資源;黨性教育;現場教學;黨建的建設
黨性教育是共產黨人修身養性的必修課,是各級黨性教育培訓機構的主業主課。如何提高黨性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讓黨性教育入腦入心,是各級各類干部培訓機構永恒的課題。干部教育靠什么?一靠理論教育,二靠先輩先進教育。講好先輩先進的故事,才能使理論入腦入心。充分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紅色文化資源,精心設計課程,根據不同紅色文化資源的展示形式的而設計不同教學資源開發路徑,這對增強黨性教育效果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利用大別山地區紅色文化資源進行黨性教育方面,大別山干部學院做了很多有益探索,現就這些探索進行總結交流,希望能給黨性教育教學提供一些啟示與借鑒。
一、大別山干部學院開發利用當地紅色文化資源豐富黨性教育資源的路徑及成果
(一)利用大別山紅色文化資源開發黨性教育課程
課程是立院之本,大別山干部學院自開始籌建起,就非常重視課程的開發。在整個課程設置上,我們將歷史與現實、課堂與現場、感性與理性、自我感悟與分享交流結合起來,開發的課程深受學員歡迎。(大別山革命歷史及其歷史地位大別山精神及其時代價值))弘揚大別山精神加強黨性修養成為學院骨干課,訪談教學和紅色故事會成為品牌課。在中央編辦領導到學院考察時,對“三徐”讓銜和鄂豫皖蘇區局部執政的經驗專題講授課給予高度評價。蔣仁勇教授的紅二十五軍的長征精神與紅色基因專題課受邀走進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劉向陽教授的大別山精神及其時代價值走上江蘇省委黨校、河南省委黨校講臺,促進了交流、擴大了影響。高質量開辦了l0期大別山講堂,增加了教學的高度、深度和厚度。
(二)利用大別山紅色文化資源開展黨性教育科研
大別山干部學院堅持圍繞教學抓科研,科研成果進課堂。連續兩年公開招標5項課題,已結項4項,全部用于教學。與省社科院合作開展大別山精神研究,彪炳史冊的大別山精神書稿初步形成;與河南大學合作的“大別山革命根據地歷史文獻收集整理工程”,完成了約100萬字的書稿。重視自主研發,完成中組部全國組干學院科研項目、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省社會科學普及項目等8個課題,(《有效發揮紅色教育基地在組工干部黨性教育中的作用——以大別山干部學院為例獲中組部全國組織干部學院科研項目三等獎;新形勢下弘揚大別山精神研究))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局部執政的歷程、經驗及其當代價值等三項獲省社科聯、省經團聯項目一等獎;大別山精神普及讀本獲省科學普及規劃項目特等獎,大別山紅色詩詞《大別山紅色歌曲獲省科學普及規劃項目一等獎,學院被授予“2016年度全省社會科學普及工作先進單位”。
(三)利用大別山紅色文化資源搭建開展黨性教育交流平臺
成立大別山精神研究中心,創辦大別山干部學院學報,搭建起大別山精神和大別山革命史的研究交流平臺。2016f-9月,與中國中共黨史學會黨的建設史研究專業委員會聯合舉辦了“紅軍長征與黨的建設”學術研討會。2017年8月我們舉辦了“紀念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70周年”的學術研討會,匯聚了全國的專家學者,推動了大別山革命史和大別山精神的研究由區域化碎片化轉為全國性系統性。
依靠著大別山地區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大別山干部學院憑借強有力的科研力量和開拓靈活的管理機制,開發了課堂教學、現場教學、訪談教學、紅色故事會、體驗教學、激情教學、體察民情教學、情景教學、影像教學等10大類特色課程,基本涵蓋了當前干部學院、黨性教育基地所采用的所有教學形式。
=、代表性課程《大別山精神的羚銳實踐開發的緣起
課程是立院之本。干部教育要取得好的成果,必須要有好的課程。我們以大別山干部學院的課程大別山精神的羚銳實踐》為例,管中窺豹,來介紹大別山干部學院利用大別山紅色文化資源開發黨性教育課程方面的做法。
(一)《大別山精神的羚銳實踐》的開發是為了拓展課程開發范圍
在利用大別山地區的紅色文化資源方面,我們開發大量的課程,但是這些現場課程大多是基于當地的歷史遺存而進行開發的課程,而體現新中國成立后當地具有代表性的紅色文化資源沒有得到有效地開發利用。為此,我們大力打造新中國成立后涌現的先進典型,我們做了許光的訪談教學。許光是開國上將許世友的后代、高干子弟,海軍艦長,后來回到家鄉做貢獻,2015年被評為全國道德模范。我們基于當地企業發展的先進單位的事跡,開發了《大別山精神的羚銳實踐),通過這個課程我們把大別山地區大別山精神在改革開放新時期的繼承和發展發掘出來,展現出來。
(二)《大別山精神的羚銳實踐》的開發是為了弘揚羚銳公司發展過程中體現的大別山精神
羚銳公司是大別山地區改革開放后發展起來的成功企業,是大別山地區繼承和弘揚革命時期的革命精神的現實成果,是大別山精神的現代踐行者之一,是大別山精神在市場經濟環境中的現實傳承者,是大別山地區當地最耀眼的紅色文化資源。
1988年,國家科委扶持新縣,依靠25.8萬元科技扶貧貸款創辦了一個科技扶貧企業——河南省信陽羚羊山制藥廠,由重慶科技情報所承包管理,工人多半是新縣的革命烈士的后代和貧困戶的子女。1991年初,重慶方面承包經營合同即將期滿,擬撤離,當時的新縣縣委、縣政府負責接收管理這個企業。不久又與香港銳星公司合作,公司進行了改革。成立河南羚銳制藥有限公司。2000年10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鄂豫皖革命老區和全國橡膠膏劑藥業中的首家上市企業。目前,羚銳公司在北京、鄭州、常州、信陽等地控股、參股10余家企業,擁有多個科研、生產基地。近年來,公司獲得眾多榮譽,并被認定為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公司黨委是中組部命名表彰的“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公司工會被授予“全國模范職工之家”。
推薦閱讀:教師如何發表論文
近代以來,大別山區爆發了波瀾壯闊的革命斗爭,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武裝力量和革命群眾,浴血奮戰,堅持28年紅旗不倒。28年大別山地區革命斗爭的火焰雖然有時旺盛騰躍,有時只有星光點點,但始終燃燒,從未熄滅,從而形成以“紅旗不倒”為特征,以“堅守信念、胸懷全局、團結奮進、勇當前鋒”為主要內容的大別山精神。羚銳公司就是繼承發揚了大別山精神,用大別山精神塑造了自己的企業文化,頑強拼搏,勇挑重擔,無私奉獻,用了10年的時間把一個只有40多人的深山區小作坊發展為擁有3000多人的一個現代化上市公司。
(三)《大別山精神的羚銳實踐》課程的開發符合學院課程開發規劃
根據羚銳公司現有的資源條件和學院課程開發的規劃,我們開發了大別山精神的羚銳實踐))的現場教學課。課程由事件親歷者現場詳解,學員及現場單位人員共同探討,由教師進行總結、歸納,學員分享自己感悟幾個部分組成。整個課程大約需要3個小時,現場參觀與講解每個廠區需要0.5個小時,3個廠區共1.5個小時。訪談人現場訪談大約需要1個小時,交流和點評需要0.5個小時,總共需要3個小時,為半天的課程。
三、大別山精神的羚銳實踐》課程設計的內容及依據黨性教育是教育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是潛移默化的過程,是以實踐體驗為基本途徑,使受教育者在實踐體驗中,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從而有效地把外在的教育內容內化為自己的黨性修養,達到黨性修養、政治品質和道德境界的升華的過程。根據黨性教育的特點與規律,為創新大別山干部學院課程開發模式,展示大別山精神在老區的傳承和弘揚,緊緊圍繞這個主題,我們設計了羚銳現場教學的課程。羚銳現場教學課程主要分為4個部分:工廠現場參觀與講解,羚銳企業人員訪談,學院教師點評和學員感悟與分享交流。
(一)現場參觀與講解
該課程的現場參觀與講解部分包括3個廠區:膏劑廠、醫療器械廠和芬太尼生產基地。
在膏劑廠學員參觀公司成立之初使用的生產線,參觀中藥膏劑發展史展覽館和為了解決當地勞動力就業仍然保留的人工包裝的生產線。通過一個廠區的參觀,學員可以感受到了羚銳人勇于創新、敢于擔當的精神。
在醫療器械廠參觀為學院展示了羚銳公司胸懷全局、胸懷大局的精神風貌。當然,這個胸懷全局和大局是指羚銳公司所在革命老區這個大局。羚銳公司發展醫療器械事業的時候,公司收購了北京的一家衛生材料廠,公司又購買一套進口的醫療器械生產線,當時面對北京廠家交通、人才、信息、物流、科研和區位等眾多優越條件,羚銳還是把這個醫療器械廠投資建設在了革命老區。羚銳公司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羚銳公司當初是靠著國家的扶貧項目在發展起來的。羚銳公司現在上市,有了好的發展前途。但是公司所在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基礎還是比較薄弱的。如果公司在別的地方發展,或者公司把總部搬走,那么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就會受到很大損失。這個時候、羚銳公司就體現了在老區發展過程中所具有的擔當精神和全局意識。
通過參觀芬太尼透皮貼生產基地,學員可以看到最現代化的生產工藝和生產流程。整過車間生產線機械全自動完成。在這個生產基地,我們了解到羚銳公司不斷創新、拓寬了公司的業務范圍和生產領域。公司成為國內麻藥芬太尼的3個生產廠家之一,公司進軍了麻藥生產領域和化藥藥品貼劑的研發和生產。公司掌握了更多的核心科技、走上了更廣闊的發展平臺。該部分參觀和講解體現羚銳人的創新意識和堅持精神。
(二)當事人現場訪談
.通過3個廠區的參觀與講解,學員對公司的規模和發展現狀有了直觀的了解。但是對于羚銳公司是如何從一個40多人的小工廠發展成為現在的3000多人、資產近30億的公司的過程,學員是充滿好奇的。這個時候,我們就設計了一個現場訪談的教學環節。
邀請進行的訪談的員工也是通過前期充分調研而確定的。他們幾個人的身份很有代表性的:一個人是從一線員工成長起來的芬太尼事業部(羚銳的一個分公司)的副總,她通過講述自己在公司的成長故事來講述羚銳公司的成長。一個訪談人是人力資源部的總經理,她從公司的人事制度改革和企業文化營造兩個方面回答了羚銳公司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另外一個是公司的行政總監,從公司的企業愿景和社會擔當方面來展示了羚銳公司的發展歷程。
從方法論的角度來看,黨性教育不是單一的知識傳授和技能培訓,而具有“知、情、行”的相統一的復合屬性,黨性教育作為一種特殊形式的教育,在教育主體與客體之間黨性教育過程中的“情”即情感,是不能忽視的重要中介。啟動黨員的內在情感,激發黨員的內在潛能,有利于增強黨性修養的效果,也有利于促進黨在社會中對正能量的引領。通過邀請羚銳公司自身的員工進行訪談,通過事件親歷者的講述讓學員更加信服,真正地讓黨性教育走進學員的心里,走進學員的心靈。現場訪談時,所有學員會坐在事先準備好的會議室里,會議室設計的座位設計成U型結構排列,改變教室中學員上課時“插秧法”的座位結構,便于學員交流與溝通。
(三)現場點評.
訪談活動結束后是教師現場點評環節。現場點評是對訪談的內容進行總結、歸納和提煉,目的是引導學員對現場參觀和訪談內容進行深度思考,引導學員對羚銳公司成功的原因進行探尋、讓學員逐漸認i=5=}到從企業文化和企業精神的角度來分析、羚銳公司獲得成功的關鍵,引導學員自己得出教學的主題:羚銳公司的成功是因為公司高度重視黨建工作;是因為羚銳人繼承和踐行了大別區人民在革命戰爭年代形成的堅定信念、團結奮斗、胸懷大局和勇當先鋒的大別山精神;羚銳公司是大別山精神的傳承者和踐行者。
(四)學員交流與分享感悟
通過教師的點評,引發了學員的思考,學員有了自己感悟。這個時候設計了學員現場交流與分享感悟的教學環節。通過現場交流,學員有問題可以同訪談人和點評老師進行溝通,把疑問都弄清楚,然后讓學員暢通與分享自己參加這個現場課程的感想。通過實地參觀考察,聆聽企業員工的訪談,結合黨校老師的點評和學員自己分享學習感悟的幾個環節,讓學員真正地融入到現場教學中去,從而使黨性教育入腦人心,讓學員真正地學有思、學有所悟、學有所獲。
四,課程開發的經驗與啟示
大別山精神的羚銳實踐》課程開發出來之后,學員反映很好,說這個課程很具有大別山區的地方特色,體現大別山的精神,讓學員很受啟發,使他們對大別山精神的理解更加深刻。其實,這個課程能夠有這樣好的效果,除了我們把課程放在大的教學主題系統中考慮設計、按照學院標準化的課程流程設計,注重課程的現場監控之外,以下幾個方面的做法是可以好好總結和借鑒。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