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7-09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論文摘要:當前企業的經營方式多種多樣,如股份經營、承包經營、租賃經營、委托經營和聯合經營等多種形式。不同經營方式反映了不同的經濟關系,設計財務制度時需分析在不同的經營方式下,企業由誰經營、對誰負責,以界定經營責任和利得。 關鍵詞:財務制度,
論文摘要:當前企業的經營方式多種多樣,如股份經營、承包經營、租賃經營、委托經營和聯合經營等多種形式。不同經營方式反映了不同的經濟關系,設計財務制度時需分析在不同的經營方式下,企業由誰經營、對誰負責,以界定經營責任和利得。
關鍵詞:財務制度,制度作用,影響因素
引言
本文在對企業財務制度的內涵、功能等基本概念進行系統把握的基礎上,分析了我國企業財務制度設計的影響因素,分別從宏觀和微觀的角度進行了具體的論述,其中國家的財經法規和國家政策為企業財務制度設計時需要考慮的宏觀因素,除此之外,企業在設計財務制度時還需要考慮企業的產權特征、組織形式、治理結構、組織結構、經營方式、企業規模、行業特征等主要的微觀方面因素。
財務制度,它是企業一項重要的內部管理制度,它是規范企業同各方面(政府、所有者、債務人、勞動者等)經濟關系的法律、法規、準則以及辦法的總稱。
一、良好的企業財務制度在企業日常經營中的作用
1、減少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降低代理成本。現代企業理論認為,由于代理人與委托人利益目標不一致,使得在兩權分離下掌握企業控制權的代理人存在著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如何保證委托人利益,避免委托代理關系的斷裂,協調代理人利益與委托人利益關系,就需要借助一系列制度安排。財務制度則是調整財務資本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間利益的制度安排。
2、提供激勵與約束相容的機制。財務制度通過財務契約的安排,使各利益主體的利益目標轉變為企業現實經營活動的動力,財務制度就是激勵機制發揮作用的主要表現形式。激勵機制固然重要,但若沒有相應的約束機制與之相配合是難以起到應有效果的。正式約束包括財務法規、財務治理結構等。非正式約束主要是指道德約束,即依靠社會輿論、社會道德的力量,依靠人的信念、習慣、傳統和教育,引導人們區分善與惡、公正與偏見、誠實與虛偽等道德觀念來評價企業財務行為,使財務行為合理化。
3、財務制度具有很強的協調能力。在兩權分離的情況下,自然會產生所有者與經營者、所有者與債權人之間的利益沖突。企業財務制度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規范所有者、債權人、經營者之間的財務關系,并在財務治理結構中設計一套有效的信息溝通制度,以減少各利益主體間的信息不對稱,降低契約成本、提高企業價值。
那么企業如何設計良好的企業財務制度,企業設計良好的財務制度應考慮哪些因素呢?筆者認為企業財務制度的設計首先應遵循同時適應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的原則,以下就制約企業財務制度設計的宏觀、微觀因素作些簡單分析。
二、建立良好的企業財務制度的因素
1、宏觀因素。置身于市場經濟中的企業管理屬于受宏觀管理調控、指導下的微觀管理,必須在國家財經法規政策的指導下進行,因此國家的財經法規和國家政策是企業制定內部財務制度的根本制約和導向因素。其中《企業法》和《公司法》制約內部財務制度對企業財務權限的安排,《證券法》影響企業籌資和投資制度,《稅法》和《票據法》指導企業的稅收安排和發票管理制度,《會計法》規范企業的會計財務責任,《企業破產法》影響企業清算制度的設計,《企業財務通則》則給出企業財務制度設計的總框架。此外,經濟發展狀況、政府的經濟政策、國民經濟的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周期等外生變量同樣影響企業財務制度的設計,它們對企業的投資、籌資和分配等相關制度有一定的引導作用。
國家制度結構中其他制度安排亦制約企業財務制度的設計,如所有權制度影響企業的產權性質,財政制度影響企業稅收制度的安排,金融制度影響企業的籌資制度(即資本結構)安排,就業制度影響企業的組織成本,產業發展制度影響企業的投資制度安排,而教育制度影響企業人力資本成本,具體而言即管理層及財務人員的素質。上市公司的財務制度還應遵守證監會的有關規定,如《上市公司治理準則》、《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等。
2、微觀因素。企業所處的宏觀環境對所有企業的影響是均質的,而微觀因素則是解釋各企業內部財務制度設計的自變量。企業設計財務制度時需注意其生產經營的特點和內部管理要求。總的來看影響企業財務制度設計的微觀因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產權特征。企業的產權特征決定其財務制度的權力安排。出資者擁有財產所有權,該所有權又派生出一系列其他權利,如個人財產占有權、使用權等。這些權利的衍生與發展,又將派生出更復雜的權利結構,而這種權利結構的制度化方式就是一系列關于出資者與其他行為主體有關責、權、利安排的契約總和。當前企業的產權結構趨于多元化,法人財產權與經營權的分離等都制約著企業財務制度的設計。
(2)組織形式。企業的組織形式包括獨資企業、合伙企業及公司制企業。不同的組織形式所涉及的財務管理內容有所不同,相應地,財務制度設計亦有所不同。公司制企業因涉及多元的利益關系人,故其內部財務制度需協調各利益相關者間的財務關系,統一財務目標,規范收益分配和風險分擔標準,并明晰決策權、監督權和執行權,制度設計較為復雜。而獨資、合伙制企業的財務活動和財務關系較為簡單,其財務制度設計也相對簡單。
(3)治理結構。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力圖通過所有者與經營者、經理層等多層委托代理關系,從責、權、利相匹配及信息不對稱等方面,形成一個能相互制約、降低代理成本、提高決策效率、并合理配置企業剩余索取權和控制權的組織體系。此時的財務治理結構在企業治理結構中起核心作用,依據財務治理結構設計的企業財務制度必須能夠體現股東、董事會與經理層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激勵與約束關系。企業治理結構不同,各利益相關者的財權制衡體系必然存在差異。財務制度為了配合這種制衡關系必須進行個性化設計,其中以治理結構最為復雜的公司制企業財務制度最具代表性。
(4)經營方式。當前企業的經營方式多種多樣,如股份經營、承包經營、租賃經營、委托經營和聯合經營等多種形式。不同經營方式反映了不同的經濟關系,設計財務制度時需分析在不同的經營方式下,企業由誰經營、對誰負責,以界定經營責任和利得。
(5)企業規模。企業規模的大小直接影響財務制度設計的復雜程度。企業將不同的分工組織在一起,其中必然涉及協調、監督、管理、決策和搜集內外信息等各項工作,這些工作隨企業規模的增大而增多。通常情況下,大規模企業往往具有較復雜的組織結構和經營內容,等級層次繁多,財務活動和各種財務關系復雜,資金流量大,難于管理。尤其是大型的企業集團,實行多層次的授權代理,建立了一系列監督管理制度,這些都需要健全的內部財務制度予以配合。小規模企業的生產經營內容較為單一,經營活動范圍較小,相應理財活動也比較簡單,因而其財務制度也相對簡單。
(6)行業特征。企業因行業的差異導致內部財務制度的設計重點不盡相同。如商品流通企業的流動資產較多,固定資產較單一,故財務制度設計應側重于流動資產管理;金融企業因涉及大量流動資金,故資金管理應為其財務制度設計的重點,且眾多的分行和支行管理也需要有不同的財務制度加以規范;有些高新技術企業則因無形資產(專利權等)在企業的重要地位而需著重設置無形資產管理制度。另外,不同行業的業績評價標準存在區別,因而財務制度中財務分析和業績評價指標體系設計需考慮各種行業的特點。
除了上述因素外,不同的成長階段、不同的公司章程也會導致不同的企業財務制度設計。當以一元產權為主體、采用獨資企業的組織形式、企業組織結構簡單且處于初創期時,財務制度設計的復雜程度應較低;當具有二元產權主體、采用合伙制的組織形式、職能型組織結構且處于成熟期的中型規模企業,其財務制度設計相對復雜;當有多元產權主體、采用公司制的組織形式且處于成長和成熟期的大規模企業,其財務制度設計復雜程度最高。
參考文獻
[1] 龔洪文:企業內部財務制度的主要內涵.財會月刊,2005,3。
[2] 王隸華:21世紀財務管理的環境變遷及其發展趨勢.齊魯論壇,2006,5:3-5。
[3] 陳郁編:企業制度與市場組織--交易費用經濟學文選,上海: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0。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