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4-25所屬分類:經濟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在目前車險費率的管理應用中的新制度方式有哪些呢,如何來促使現在保險新創新條例呢?本文是一篇保險論文。各保險企業可以根據各自的目標市場推出有特色的服務方案,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產品創新,服務創新都是勢在必行的,各保險企業也會
在目前車險費率的管理應用中的新制度方式有哪些呢,如何來促使現在保險新創新條例呢?本文是一篇保險論文。各保險企業可以根據各自的目標市場推出有特色的服務方案,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產品創新,服務創新都是勢在必行的,各保險企業也會順應市場的需求成立專門的部門進行產品開發和服務更新的工作。
摘要:機動車輛保險一直以來都是保險市場的龍頭險種,占有很大的比重,根據2006年中國保險市場年報顯示,機動車輛保險占2006年財產險業務的70.1。機動車輛保險的一舉一動都對保險市場產生著重大的影響:機動車輛保險的發展直接影響到保險公司的經營狀況,機動車輛保險的改革也直接影響保險市場的運行,并關系到其它險種的改革。費率市場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同時,市場化不能一蹴而就,循序漸進才能取得改革的成功,任何急功進利的做法都是不理性的。車險費率改革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我國保險業界的熱點問題,筆者就車險費率市場化的進程、市場化的意義、市場化的條件等問題略談拙見,并提出有關市場化的幾點想法。
關鍵詞:車險費率,保險制度,保險論文
一、機動車輛保險費率市場化回顧
1988年平安保險公司成立以前,車險的條款費率由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自己制定。2001年10月1日,保監會以廣東省為試點拉開了車險費率市場化的序幕。在局部的試點過程中,費率市場化取得了一定的經驗。
2003年1月1日,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實施新的車險條款費率管理制度,車險條款和費率由各保險公司自主開發和厘定,原統頒條款(包括使用統頒條款費率打折的產品)即日起廢止。但在全面市場化的推行過程中遇到了諸多的問題。
保險論文:《上海保險》保險專業刊物。內容以保險理論研究和學術探討為主,同時亦介紹保險基礎知識,報道國外最新理論和動態!渡虾1kU》主管單位:上海市保險學會,主辦單位:上海市《上海保險》雜志社,國內刊號:CN 31-1226/F,國際刊號:ISSN 1006-1320
2006年,進行了新一輪的車險條款費率改革,并在同一年推出了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以下簡稱交強險)。這一輪的條款費率改革主要是由保險行業協會統一制定基本險條款和費率,將基本險條款分為A、B、C三款,并厘定相應的費率,各家保險公司只能從這三款條款費率中進行選擇并執行,但附加險的條款費率還是由各家保險公司自己制定。2007年,保險行業協會對常見的附加險條款費率也進行了統頒,保監會出臺了“限折令”,規定各家保險公司出具的車險保單最低折扣不能低于七折,從而進一步加強了費率的統一性。
2007年8月,平安保險公司根據其建立了多年的電話直銷平臺積累的直銷業務,經過保監會的批準率先推出了電話直銷費率,費率市場化改革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費率市場化對于有一定的業務規模、市場網點覆蓋較廣、在市場上運行比較成熟的經營主體顯現出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二、車險費率市場化的意義
(一)實行車險費率市場化的最大受益方是被保險人
實行統一費率致使保險費率居高不下,保險企業在高費率、高成本、高手續費、低利潤的情況下經營,這既有損于保險客戶的利益,又不利于保險企業自身的健康發展,造成了保險客戶與保險公司雙輸的局面。而車險費率實行市場化勢必帶來保險企業之間激烈的競爭,尤其是直接的價格競爭,車險總體費率水平勢必呈下降趨勢,被保險人將是最大的受益方,即現在被中間環節收取的手續費將會留在被保險人的口袋里,如在廣東搞車險試點改革時,深圳保險市場的狀況也印證了這一點。深圳車均保費由2001年第一季度末的6 683元下降到2002年同期的4 070元,下降了39。
(二)實行車險費率市場化能夠促進車險產品的多元化
費率放開后,各保險企業將會意識到良好的服務、差異化的保險產品直接關系到公司業務的發展,并對穩定客戶起著重要的作用。各家保險公司根據不同的目標市場制訂條款,根據車輛風險、駕駛員信息、市場狀況、行駛地域、安全記錄等條件確定費率,即車險條款費率從原來的只考慮隨車因素,轉變到不僅考慮從車因素,還要考慮從人因素和地域因素等。因而更加具有個性化、更加符合客戶自身需求的保險產品將在市場競爭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客戶因此有了更多的選擇的機會。
(三)實行車險費率市場化能夠促進車險市場的進一步規范
在統頒費率情況下,全國車險條款都是相互復制的產品,基本沒有區別,保險企業的競爭只能集中在價格競爭中,各保險企業變相地降低價格,這種競爭慢慢演變成高手續費、高返還、高退費等變相降低費率標準的無序、惡性競爭,為了贏得市場,尤其是一些小公司,違規操作屢見不鮮。費率市場化將引導市場的競爭從價格競爭向產品和服務方面轉移,使保險企業的違規行為得到一定的緩解。
三、車險費率市場化條件尚未完全成熟
車險市場發展到今天,應該說費率市場化是大勢所趨。但是,市場主體不斷增多,市場行為不規范,市場不成熟,相應法律法規不健全,監管不到位等情況仍存在。所以,實行車險費率市場化的條件仍不完全具備。
(一)市場主體不成熟
根據2006中國保險市場年報中顯示,截止2006年年底,全國共有非壽險公司38家,其中中資公司25家,外資公司13家,大型非壽險公司繼續占據非壽險市場的大部分市場份額。中國人保、太平洋財險、平安財險和中華聯合保險占領市場份額共計76.8。其中,中國人保占有的市場份額為45.1,市場集中度仍然很高。在實行了車險費率市場化后,車險的利潤空間縮小,占有大市場份額的老公司可利用市場先入者的優勢,在維持原有車險業務的同時,開展新業務,挖掘新市場以攫取高利潤回報。但新進入保險市場的公司由于受技術、人力資源和資金實力的限制,沒有建立起廣闊的服務覆蓋網絡,缺乏產品的開發和服務創新能力,尚沒有能力進入新產品市場,費率市場化后,車險市場已經轉向理性發展,各公司紛紛推出了多樣化、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面對這樣的市場局面,新公司該何去何從呢?
另一方面新公司由于成立時間較晚,沒有積累數據,費率厘定缺乏經營數據的支持。特別是長時間的統頒費率,保險公司缺少專業的精算技術和專門的機構。此種情況下進行費率市場化,會帶來新一輪的惡性競爭。只有使市場經營主體企業制度健全,才能使保險市場得以有序發展,保險費率市場化才能順利地實施。
(二)中介市場不規范影響費率市場化進程
在我國,因為消費者對車險所知不多,保險企業又沒有足夠的能力把車險送到每位購車人眼前,車商又大多可以提供買車、上牌、辦保險等的一條龍服務,消費者逐漸習慣于由汽車經銷商代辦保險。但汽車經銷商在很大程度上要賺取高額保費的高代理費,因此使車險費率居高不下。對客戶來說,汽車經銷商不但負責辦保險,還負責幫助修理車輛,為了穩定客戶來源,汽車經銷商經常會在“賠與不賠”或“可修可不修”的情況下偏向客戶,這無疑增加了保險公司的經營風險,增加了理賠成本。這些情況也同樣出現在部分修理廠,更有甚者,部分修理廠制作假案以騙取保險賠款。中介市場的不規范為費率市場化設置了障礙。
(三)監管制度不完善
車險費率市場化要求保險監管模式為以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為重心的監管模式,而目前我國的監管模式是對保險公司的市場行為與償付能力并重監管的模式。車險費率實行市場化加大了監管部門對費率厘訂、差異化條款、差異化費率,惡性競爭,理賠服務等的監管難度,因此,保險監管部門應為費率市場化做足準備工作,要求各保險公司將最近年度本公司的償付能力情況進行測算,待市場成熟后,把償付能力作為評價保險公司的重要指標,并且根據償付能力狀況對保險公司進行分類監管。從世界各國保險業的發展情況來看,多數國家在實施保險費率市場化的過程中,保險監管的核心已轉為對償付能力的監管。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