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6-09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9月27日,全通教育終止收購杭州巴九靈,宣告了吳曉波借殼A股失敗。10月15日,北京證監局的一紙公告,披露了北京思維造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思維造物公司)沖刺IPO的消息,首次披露思維造物公司將選擇在科創板上市。思維造物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羅振
9月27日,全通教育終止收購杭州巴九靈,宣告了吳曉波借殼A股失敗。10月15日,北京證監局的一紙公告,披露了北京思維造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思維造物公司”)沖刺IPO的消息,首次披露思維造物公司將選擇在科創板上市。思維造物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羅振宇,旗下產品主要包括邏輯思維和得到APP。文件顯示,思維造物公司擬在科創板上市,輔導前期準備工作于2018年12月就已開始,持續至2019年8月;正式輔導的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分別在2019年9—10月、11—12月進行。
從消息公布至今,關于羅振宇和知識付費的討論從未中斷,在知識付費行業打拼多年的羅振宇再次走上輿論的風口浪尖。2019年是知識付費真正誕生的第三個年頭,但似乎這個商業模式已經開始“疲態備現”。
相關期刊推薦:《華東科技》(月刊)創刊于1983年,讀者對象覆蓋華東六省一市,直抵各省(市)科技廳(委)、市(縣)級科技局、高新區、開發區、科技園區、孵化器、留學生創業園、科研院所、科技型企業、中介機構、創業風險投資機構、金融機構等。雜志內容涵蓋華東各地最及時的科技資訊與創新信息,下設“資訊”、“熱點”、“政策”、“封面專題”、“論壇”、“企業”、“區域”、“生活”等八大核心板塊,視角獨到,兼具深度和廣度。
知識付費“焦慮”,闖關資本市場
2016年被認為是知識付費元年。隨著信息爆炸逐步深知識付費資本市場闖關,能否敲開科創板大門?文管浩化,互聯網民的焦慮為知識付費市場提供了發展的動力,這一年,知識付費賽道出現了百舸爭流之勢。繼羅振宇的得到APP推出后,同年,付費語音問答平臺分答創立、知乎推出付費問答產品值乎、文廚創辦高山大學……一眾玩家開始擠入了知識付費的賽道。羅振宇通過《羅輯思維》成功打造了個人IP,受到一部分有強烈知識需求的中等收入用戶的喜愛,同時在知識付費的藍海期也收割到了巨大的紅利。
但實質上,知識付費的出現并沒有解決用戶們的真實需求,用戶在聽完碎片化的知識后,并未感受到焦慮感顯著消失。并且由于該模式迄今為止并沒有形成一道“護城河”,內容極易被“搬運”和模仿,被批量化生產的“知識”正在經歷嚴重的“通貨膨脹”、內容質量下降以及用戶好奇感消失,這些被稱作“販賣焦慮”的平臺,進入了產品增長的拐點。
“吳曉波頻道”依靠吳曉波自身流量帶動起家后,一直是自媒體中的翹楚,有公告顯示,截至2018年末,其粉絲量達到350萬人,內容收入3626.39萬元,占當年公司總收入的15.66%。吳曉波也開始將目光投向資本市場,試圖通過全通教育“借殼上市”。
全通教育籌劃以發行股份方式購買杭州巴九靈文化創意公司96%的股權,而巴九靈的核心資產便是“吳曉波頻道”系列的微信公眾號平臺。但9月27日,全通教育宣布終止與巴九靈的重大資產重組事項。雖未公布主要原因,但外界猜測,可能還是因為巴九靈與吳曉波個人IP聯系得太緊密了。
與吳曉波頻道類似,大量知識付費平臺都高度依賴個人IP,均是通過個人IP積累的粉絲用戶打造內容平臺。成功的個人IP,對于個人來說或許是財富,但在商業化層面,以個人IP的粉絲效應支撐平臺核心模式,這種鏈條極其脆弱,且非長久之計。而在這一點上,羅振宇也許很早就明白。
邏輯思維破局個人IP,沖擊科創板
羅振宇深知,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個人IP很難擁有較長生命周期。得到APP的上線,開始將單一IP轉向“平臺化”搭建,并成為最早試水知識變現的平臺。
作為羅輯思維興起的網紅創始人,羅振宇對于企業的流量影響力依舊,但在產品上已經越來越淡化其個人品牌。在得到APP里,羅振宇的身份只是一個講師,他還請來了薛兆豐、萬維鋼、寧向東、吳軍、武志紅、熊逸、嚴伯鈞等大咖開講,課程內容涵蓋了商業、互聯網、創業、心理學、文化、職場等多個領域,每一篇文章來自專業團隊的商業化設計,是內容、是廣告,也是商品。以較低的時間成本、標準化的文章結構和分銷渠道,將得到APP建造為一間最工業化的知識工廠,深度挖掘用戶的不同需求,起到了逐漸淡化了個人IP效應。其個人影響已從經營層面向品牌層面轉移。從目前得到APP的經營狀況看,這一點已經初步有了一些效果。如此看來,羅振宇的上市路可能要比吳曉波好走一點。
據北京證監局披露的文件顯示,思維造物公司的前期輔導準備工作于去年12月開始,一直持續到今年8月,如不出意外,后續兩次正式輔導工作將于今年12月結束。
其實,早在2017年,羅振宇的羅輯思維就已經“被上市”。當年7月,羅輯思維被傳將在2018年下半年遞交IPO申請,目標是2019年底登陸創業板。此后,羅輯思維又被曝完成Pre-IPO輪融資,估值達到70億元。撲朔迷離間,羅振宇矢口否認了上市傳言。
同為財經記者出身,羅振宇和吳曉波無疑是知識付費領域最大的兩個IP。在吳曉波頻道沖擊A股折戟沉沙的節點上,羅輯思維也向A股發起沖擊。不過與吳曉波選擇創業板不同的是,羅振宇所選的是科創板。
羅輯思維開創了知識付費的先河,可以看作是商業模式上的創新,尤其是其推出的知識付費內容,迎合了當下的閱讀需求,解決了用戶痛點,通過與出版社深度綁定,將過去的線下圖書出版分銷,轉變為線上的語音內容分銷,這種模式的創新在當下具有較為可觀的市場前景。但是在硬科技含量上,并不符合科創板的要求。如果從注冊制度和行業要求來看,它或許更適合去注冊制下的創業板,但為什么要選擇科創板呢?
也許對于邏輯思維而言,今年6月開板,8月才有第二批公司掛牌的科創板顯然是更穩妥的選擇。因為它除了在政策上得到重點扶持,在對企業經營狀況的要求條件上也相對寬松。但知識付費產業到底是否符合科創屬性呢?
知識付費的科創屬性在哪里?
根據上交所對科創板的定位,科創板主要面向有較強科技創新能力和高成長型企業,對研發投入、科研人員數量、高新技術產值都有著嚴格的要求。證監會也曾明確,科創板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生物醫藥等六大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以知識付費為核心的羅輯思維似乎并不在這六大范圍內。
上交所也在《發行上市審核問答》中指出,發行人自我評估應該重點考慮五個方面:第一,所處行業及其技術發展趨勢與國家戰略的匹配程度;第二,企業擁有的核心技術在境內與境外發展水平中所處的位置;第三,核心競爭力及其科技創新水平的具體表征;第四,保持技術不斷創新的機制、技術儲備及技術創新的具體安排;第五,依靠核心技術開展生產經營的實際情況等。
就上述標準來看,羅輯思維與科創板的要求似乎還有一定距離。另外,截至目前,科創板企業主要集中在制造業領域,羅輯思維的出現不僅讓公司本身,甚至讓科創板的定位都引起了爭論。
從WIND統計數據來看,科創板所屬行業絕大多數分布在專用設備制造業以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其次是軟件、信息技術服務業和醫藥制造業。今年8月,上交所發行上市服務中心業務副總監彭義剛曾表示:“科創板聚焦6大戰略新興行業,其他的行業還有沒有機會?如果你是傳統行業,但是致力于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和制造業深度融合,引領中高端消費,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企業都可以在科創板上市。”
科創板所要體現企業發展的驅動力是科技創新。技術創新型與應用創新型企業更容易被接受,而像邏輯思維此類的商業模式的創新,尤其是互聯網推動的新商業模式開發,是否也應該被納入科創范疇,則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從目前科創板審核尺度來看,對擬上市企業的科技含量審核要求較高,特別是技術水平,截至目前,尚無互聯網內容服務型公司。而從羅輯思維已有知識產權分析其科技含量,市場質疑確實有其原因。有數據顯示,羅輯思維共有273項商標,作品著作權5項,軟件著作權15項,專利僅為10項,恐較難滿足科技含量的要求。
但作為知識付費類公司的代表企業之一,如果此次羅輯思維能夠成功登陸科創板,那么對于中國知識付費行業來說,將成為一個標志性事件。首先,這將會吸引與其同類型的文創類公司關注科創板上市機會;另外,這也說明了目前科創板的包容性,科創性質的公司不僅有產品技術突出的硬核公司,也有文化產業創新突破的軟實力公司,未來在文化行業具有突出優勢的企業,將會陸續在科創板現身。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