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6-09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眾所周知,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一切單位和部門的根本問題。戰略智慧是人的全部智慧中的大智慧,它不僅關乎一個人,尤其關乎領導者的思想高度,而且對人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具有重要的牽引和把控作用。因為只要戰略上判斷準確、謀劃科學、運行通
眾所周知,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一切單位和部門的根本問題。戰略智慧是人的全部智慧中的大智慧,它不僅關乎一個人,尤其關乎領導者的思想高度,而且對人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具有重要的牽引和把控作用。因為只要戰略上判斷準確、謀劃科學、運行通暢,我們所做的事情,所從事的事業,才有希望,才會成功。所以,增長戰略智慧,加強戰略思維,掌握戰略思維的理論和方法,提高戰略思維能力,對于農業健康產業聯盟(以下簡稱聯盟)的各級領導及每個成員來說,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當然,增長戰略智慧,改進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我們從以下各方面做堅持不懈地努力。
一、著眼全局
著眼全局是戰略思維的根本要求,是由事物的本性所決定的。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不僅作為矛盾而存在,而且作為系統和過程而存在。作為系統,它包含諸多要素。作為過程,它包含諸多階段。事物的全局,就是由諸多要素和諸多階段構成的有機整體。相對于全局而言,各個要素、各個階段都是局部。一切實踐活動,由于其本身的復雜性,決定了實踐主體必須具有總攬全局的戰略思維能力。這一點,對于領導者和管理人員來說,尤為重要。
所謂著眼全局,就是把全局作為考慮問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全局利益作為最高價值追求,在事業全局的重大問題上保持戰略定力。這里應該特別強調三點:
1.對工作要有全局謀劃,不可陷入事物主義。一方面,要重視并善于把大量具體問題上升到原則上去思考,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萬不可就現象論現象,一葉蔽目。另一方面,要重視并善于把當下的問題放到過程中去思考,加強前瞻性預判,不要只顧眼前,不管長遠。眼光要看得遠一些,要做到遠見卓識,而不當事后諸葛亮。總之,一是要站得高,二是要看得遠。這樣,才能牢牢地把握住全局。
2.判斷成敗得失,要以全局利益作標準,不可因小失大。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利弊相伴而生的,有其利必有其弊。智者之智于在于謀大利而避大害。古人常說,“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進必有退、有所為必有所不為、將欲取之必先予之、小不忍則亂大謀”等,講的都是著眼于全局的智慧。
這里,講一個故事,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他雕了大作家巴爾扎克像,雕完后他請學生看,問雕塑怎樣?眾口一詞:“好”,其中一個學生說:“尤其手部雕刻得栩栩如生”。羅丹聽后,拿起斧頭把雕像雙手砍掉了,因為羅丹認為,巴爾扎克是個有著豐富思想的偉大作家,要通過他碩大的頭顱和偉岸的身軀來表現。而雕像的手太突出,它有了自己的生命,已不屬于這座雕像的整體,反而破壞了這尊雕塑的完整性,所以羅丹砍掉了它。這段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把全局利益作為最高價值追求,一言一行,都要深思熟慮,對全局是否有利,如果局部影響了全局就是錯的,就必須改正。
3.在事關全局的重大問題上保持戰略定力,不可喪失原則。全局利益是一切實踐活動追求的最高價值和最高原則,丟掉了全局就丟掉了一切。有時局部的不作為和放棄,是為了實現全局利益的策略和手段,這是主動性和靈活性。相反,如果離開全局利益,離開了原則去講靈活,那就不是主動性和靈活性,而是機會主義。所謂“大智若愚”,并不是愚,而是真正的清醒,是大事不糊涂,小事不糾纏。所以,戰略智慧要求我們,在涉及全局大是大非面前,在事關全局利益的時候,必須有一種“咬定青山不放松,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定和清醒。
二、把握重點
一般來說,全局所包括的各個局部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樣的,有的是一般性的,有的是比較重要的,有的是特別重要的,具有決定意義的。因而,我們在總攬全局的時候,決不可平均使用力量,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分清主次,抓住重點。因為,丟掉了重點就丟掉了全局。就會“一招不慎,全盤皆輸”,這是大忌。把握重點主要是要特別關照以下這三類問題。
1.把握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務。
因為它決定戰略主攻方向,抓住了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務,就可以提綱挈領,有效地帶動全局,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否則,面對眼前紛繁復雜的事情,就會顧頭不顧尾、手忙腳亂,甚至茫然無措,事倍功半。同樣,若抓錯了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務,用力點錯了,主攻方向偏了,麻煩就大了,不僅勞而無功,而且還會導致全局失敗。
2.把握重大矛盾和戰略布局。
現實事務是復雜的,有時主要矛盾不是惟一矛盾。圍繞主要矛盾還會有一系列事關全局的重大矛盾。它們對我們決定工作的戰略布局都有重要影響。因此在進行戰略決策時必須給予充分重視。毛澤東發表的《論十大關系》,就是戰略思維的典范。黨的十九大做出的“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以及區域發展戰略、全面深化改革戰略等,都是基于對重大矛盾的認識所作出的戰略決策。它為我們謀劃聯盟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引領。
3.把握關鍵環節和工作的著力點。
任何工作的發展過程總是不平衡的。某件事情、某項工作、某一時期經常有某個環節特別突出,成為制約全局工作的關鍵環節。抓住這個關鍵環節,把它作為工作的著力點,其他問題便會迎刃而解。古希臘物理學家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整個地球”。現代管理科學有個“木桶理論”,木桶的最大容水量不取決于較長的木板,而取決于最短的木板。支點也好,短板也好,說的都是制約全局工作中的關鍵環節和重要部位。因而,重視并抓住關鍵環節,牽一發動全身,是戰略智慧中的題中應有之義,是一項重要的領導藝術。
三、統籌兼顧
工作中,我們強調著眼全局,并非無視其他局部;我們強調把握重點,并不意味著可以忽略其他非重點方面的事物和關系;我們強調要抓主要矛盾,并不是不管其他非主要矛盾和矛盾的非主要方面,而是要求我們在著眼全局、把握全局的同時對所有局部和非主要矛盾也要關照,做到統籌兼顧,既分清主次,又防止掛一漏萬,搞片面性和單打一。這也是一項體現戰略智慧的重要工作方法和領導藝術。
統籌兼顧的實質是正確處理各方面的關系,而不是形而上學的“既要這樣,又要那樣”。顯然,這里的要害是要處理好方方面面的關系,而“關系”這個東西是看不見,摸不著,需要靠思維去把握。關系有多種多樣,一般有兩種關系需要我們首先關注:一是比例關系,二是順序關系,前者是孰輕孰重,后者是孰先孰后。簡而言之,就是分清輕重緩急。這看似簡單,實際做起來難,做到恰如其分更是艱難。
統籌兼顧最重要的是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
1.對各方面的工作要統籌兼顧,不能顧此失彼。統籌兼顧可以用“彈鋼琴”來比喻。彈鋼琴十個指頭都要動作,不能有的動,有的不動,黨要抓緊中心工作,圍繞中心工作的同時開展其他方面工作。各地、各部門的工作都要照顧到,不能只注意到一部分問題,而丟掉其他問題。凡是有問題的地方,都要點一下。對各方面的改革都要做到統籌兼顧。
2.對各方面的利益要統籌兼顧,不可苦樂不均,不公平。“以人為本”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所有的戰略構想和一切工作,都不能離開為人民利益著想這個基本點,同時必須做到統籌兼顧所有人的切身利益,妥善處理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把一切積極因素調動和凝聚起來。這就要求對他們的創業精神進行鼓勵,對他們的合法權益進行保護,對優秀人員給予表彰,努力創造出一個全體人員各盡所能、各得其所,并創造出利益共創共享的局面。當然,鑒于人民內部利益關系的復雜性,統籌兼顧要講辯證法,要求領導同志比普通群眾站得高、看得遠。要妥善處理集體和個人之間的利益,多數人利益和少數人的利益,根本的長遠利益和眼前的暫時性利益等。總的原則是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把事情做好。
四、審時度勢
19世紀初法國拿破侖曾說過,“戰略就是運用時間和空間的藝術,我是比較重視前者。空間失去了,還可以收回,時間則一去永不回”。這個論斷,言簡意賅地道出了“戰略思維”的真諦。所以,審時度勢也是我們運用戰略指導工作的一個基本要求。
所謂“審時度勢”,就是指了解時勢的特點,結合事物的發展變化,做出恰當地判斷和選擇。這要求思維主體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要開闊視野。這是審時度勢的前提。事物作為系統,在其內部存在著各種要素之間的關聯,在其外部存在著與環境之間的聯系。一切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都不能不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和制約。因此,做好我們的事情,把控好全局和趨勢,一定要高思在云,有開闊的視野。
首先,要放眼世界。古人說:“不審天下之勢,難應天下之務。”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帶來落后,這已為世界和中國實踐反復證明。尤其進入全球化時代以來,在當今中國辦好任何一件事情,都不能無視世界潮流和各種正負能量的信息,否則就會落后于時代潮流,茫然不知前進方向,無法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
其次,要放眼全國。中國農業健康產業聯盟同全國其他企事業單位一樣,只是黨和國家偉大事業中的一個小小組成部分,一舉一動都必須從國家工作的大局出發,服從和服務于全國工作的大局,自覺在大局下行動,這樣才能合理而恰當地設置自己的目標,安排自己的行動,在卓有成效地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時,為全國大局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再次,要放眼一切方面,我們做農業方面的事情,當然要下主力研究農業,了解國家農業政策和重要舉措,了解農業發展的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了解同行企業的做法和經驗。同時,要打造三產融合的產業鏈,還必須下力氣了解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情況,從中發現三產融合的方向和著力點,這樣,就可大大提升自己的發展空間。所以,把古今中外、上下左右、東西南北等方方面面都納入自己的視野,作為自己發展的參照系,不僅是一種胸懷,更是一種眼光,是戰略智慧的表現。
2.要照應階段。如果說“開闊視野”“把握重點”“統籌兼顧”等是側重系統,即空間的角度去謀劃全局,那么“照應階段”則是從過程即時間的角度來進行戰略思考和計劃的,也是戰略智慧的一個重要方面。這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況和描述:
首先,立足當前,不要好高騖遠。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不能用幻想的東西代替現實的東西,不能用可能性代替現實性。現實的真實情況,包括主客觀的基礎、條件等是我們考慮一切問題的出發點,是我們制定各種發展計劃的惟一可靠的依據。憑主觀想象,急于求成,欲速則不達;企圖超越事物發展的階段,“畢其功于一役”,不僅一事無成,還會走彎路,鑄大錯。
其次,放眼長遠,不要鼠目寸光。任何事發展過程中所呈現出的各個階段,它們之間其實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因此,我們必須在實現今天的任務的同時,積極為明天的發展做準備,“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要有戰略眼光”。“考慮任何問題都要著眼于未來”。“著眼于未來,著眼于長遠”指以下四個方面:第一是事物發展的趨勢;第二是事物發展的階段性;第三是成敗的兩種可能性;第四是發展結果的兩重性。如此,我們才能對事物既看到光明,又看到困難;既充滿信心,又防患于未然,真正做到審時度勢,與時俱進。
3.要抓住機遇。
機遇是指事物在其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種引起加速發展的可能性。抓住了這種可能性,并創造條件使之變成現實性,就叫抓住了機遇。抓住機遇,對事物的發展和成敗至關重要。戰國時期軍事家吳起曾說:“用兵之害,猶豫最大;三軍之災,生于狐疑”;唐朝詩人羅隱在《籌筆驛》中有兩句詩“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說的都是抓住機遇的重要性。那么怎樣才能抓住機遇呢?毛澤東用“多謀善斷”給予高度總結概括。
多商量、多研究,特別是多與群眾商量(走群眾路線),多在班子內研究(堅持民主集中制)。多謀是善斷的基礎和依據,只有多謀,才能善斷。所謂善斷,一是指斷得正確;二是指斷得及時。機遇有很大的隱蔽性,有時稍縱即逝,所以,主觀武斷,優柔寡斷,都會出現偏差。可見,抓住機遇,不是小技巧,而是大智慧,是我們增長戰略智慧,掌握科學的工作方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選項。
相關期刊推薦:《中國畜牧業》主辦: 全國畜牧總站;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牧工商(集團)總公司,周期: 半月,面向畜牧、獸醫、飼料、奶業、草原等政府機構、行業組織、農牧企業,以及本行業其他從業人員。本著“與畜牧業共成長”的辦刊宗旨,立足傳遞行業政策、交流科技信息、分享經營資訊、激發創造熱情,以期成為行業內權威、可讀、有用的一流雜志。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