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4-26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近年來古鎮文化旅游產業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本文從景觀審美出發,研究湘江古鎮群落內部景觀保護與開發問題,希望可以為改善目前中國古鎮千篇一律的景觀現狀提供參考建議。 關鍵詞:古鎮旅游;湘江古鎮群;失調景觀 一、湘江古鎮群落 湘江古鎮群落深藏
摘要:近年來古鎮文化旅游產業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本文從景觀審美出發,研究湘江古鎮群落內部景觀保護與開發問題,希望可以為改善目前中國古鎮千篇一律的景觀現狀提供參考建議。
關鍵詞:古鎮旅游;湘江古鎮群;失調景觀
一、湘江古鎮群落
湘江古鎮群落深藏的文化,不僅彰顯歷史名片,更是預打造成湖南旅游繼張家界奇山秀水、岳麓書院和橘子洲頭之后的第四大王牌。湘江古鎮群由“湘食小鎮喬口”“湘軍小鎮靖港”“湘戲小鎮新康”“湘陶小鎮銅官”“湘學小鎮書堂”和“湘藝小鎮丁字鎮”六個具有不同湖湘文化特色的古鎮組成,以古鎮群落的方式給游客帶來別具一格的游玩體驗。
二、湘江古鎮群落現狀景觀問題分析
俞孔堅教授在著作《論鄉土景觀及其對現代景觀的意義》中,提出,鄉土景觀是包含土地及土地上的城鎮、群落、民居、寺廟等在內的地域綜合體,并且認為,鄉土景觀應當以當地的自然及人文環境為基礎1。在當今的古鎮景觀發展中,顯然難以平衡這些因素,也因多重原因引發了各類失調的古鎮景觀。本文根據湘江古鎮群現存的問題歸納了幾類失調景觀。
1.模式化景觀
商業發展的熱潮之下,我國古鎮發展相差無幾,各地特色蕩然無存。湘江古鎮群落正有此類狀況,雖由六個形態各異的特色古鎮組成,但究其本質而言,也是類似的景觀形態和同一的古鎮風格。本是湖湘文化特色的古鎮中,雜糅著各類酒吧、格格不入的旅游文創店和隨處可見的全國各地小吃,本地特色店鋪如農家湘菜館、窯器制作館、花鼓戲曲體驗館等卻寥寥無幾;自然景觀和建筑景觀鮮有當地特色,湘江濱水景觀與書堂山林景觀等沒有做到物盡其用。并且書堂山與銅官窯、靖港古鎮的建筑風格迥異,書堂山在開發建設過程中,為了追求省時省資金采用了整體墻面粉刷等粗略的手段,效果顯然是不盡人意的。
2.商業化景觀
古鎮多數被開發成商業用地,原生態的古鎮建筑大多被開發成商業店鋪使用,除少數店鋪為本土特色店鋪之外,其余均為隨處可見的全國各地產品。不僅如此,各類店鋪在裝潢時,未曾考慮古鎮主要環境與個體建筑的統一性,隨意布置各種類型的室內裝潢,且不談過度商業化,這種室內景觀的存在是否有利于營造古鎮的自身氛圍以及此類景觀與原有建筑是否相稱,這是大家應當斟酌的問題。在此類情況下,古鎮的大多數觀賞功能被商業用途取而代之,過度的商業化使古鎮的性質正在悄悄發生轉移,這種轉變讓古鎮景觀大打折扣。伴隨著古鎮發展出現的,還有一類‘新古鎮’,這類古鎮不以‘古’而‘游’,而是因‘游’而生‘古’。這類古鎮為后天生成,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其間名為‘古宅’的建筑也是仿制品,完全為商業化景觀,毫無古鎮氣息可言,更有甚者,還是半成品的仿古鎮就開始運營,古鎮內部,半邊施工半面運營,室內充斥著粉刷油漆的氣味。
3.過度景觀
在古鎮的開發過程中,保護與開發一直是古鎮發展的一大矛盾,開發少無法吸引大量游客,開發過多則失去古鎮韻味,這是一個很難以兩全的問題。目前,大多數古鎮便陷入這一難題,并且多數古鎮在開發過程中,為了使古鎮有一個更好的面貌對古鎮進行加工:粉飾墻面、修繕建筑、整頓街道和重置綠化等等,通過這一系列的手段使古鎮煥然一新。因著如此大力度的‘翻新’,古鎮的古味流逝,古鎮自身的建筑形式、自然景觀以及人文景觀都被大大削弱,留存的下來無非是略顯生硬的現代景觀以及四不像的異類景觀。這些改善措施因為用力過猛不但沒有給古鎮帶來新的生機,反而讓當地特色文化不突出,古鎮群落中的各個特色景觀不明顯。
推薦閱讀:在什么刊物刊登論文能認可
三、湘江古鎮群落景觀改良措施分析
1.人工景觀
在古鎮建設過程中對建筑景觀與遺址景觀采用一種‘弱’設計的景觀設計手法,設計之前,讓設計師發現當地的潛力景觀而不是再創,在設計時,注重對古鎮優越資源的恢復性、引導性以及適當弱化設計師的人為創造性,并且慎重引入非原性的景觀元素,以免出現異類景觀,設計之后的效果應當是景觀與古鎮融為一體而非格格不入,即在多種景觀形態融合碰撞時,利用“無界”去恰當地消除一些景觀的界限,使事物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在不同的沖擊下,讓多種景觀不斷延伸、不斷融合2。突出古鎮獨特的美感和舒適度、突顯特色的湖湘文化。在保持統一性的情況下,發展湘江古鎮群落之間的不同特色形態,讓六個古鎮帶給人們不一樣的湖湘文化體驗,營造獨有的景觀氛圍。
在道路景觀中,合理布局車型道路景觀與步行道路景觀,采用不同機理的鋪裝給人們帶來不同的觀景體驗,遵循可循環利用原則,設計師在設計材料上大量使用舊材料,保留原本的肌理與顏色。如車型道路在保證視野通暢的情況下,配合種植當地樹木以及布置相關文化衍生景觀小品,步行道路可采用銅官窯當地窯片鋪路,利用窯器布置景觀小品、種植小型花木等,在人們游覽過程中達到步移景異、步步皆景的效果。
2.人文景觀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古鎮文化最直接的來源與傳承者應當是古鎮居民,他們用自己的生活方式、脾性和方言賦予了當地景觀和文化的獨特氣息,湖南人民特有‘辣味’—火辣、熱情與豪爽以及他們對待生活的態度才是游客感受當地文化最直接的來源。如缺少原住民,古鎮便會如同一個空匣子,失去了它最本真的東西。這種基礎上的古鎮對游客來說,很難去感受古鎮氛圍和人文氣息,古鎮游玩的意義也所剩無幾。
在特色節慶日時期,帶入韻味十足的湖湘文化,如每年3月5日的學雷鋒紀念日、端午節紀念屈原的劃龍舟與吃粽子、毛澤東誕辰紀念、湘繡文化傳承、花鼓戲文化傳承、制窯體驗活動等,賦予特色文化新生命活力,傳承以及傳播優秀的湖湘文化。
3.自然景觀
湖湘古鎮群分布于望城內湘江流域兩面,隔水相望,3其中書堂山與丁字鎮傍山而立,以濱水為主山林為輔的山水景觀俱全,這樣的地形為內部創造豐富多樣的景觀空間效果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同時,由于地形呈現層層跌落的形態,為古鎮內景觀空間的視線提供了較好的條件,豐富了空間層次和效果4。在種植方面,采用不同季節性的綠植以及不同類型的綠植,適當運用本地的特色植物進行垂直綠化設計5,既能保留本地原有的生態特點、讓植物更容易存活,而且可以展示當地的鄉村文化特色,在視覺上,給游客呈現出不同的景觀效果。
四、結語
中國古鎮旅游業正在以飛快的速度發展,然而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也爆發出各種問題,我們只有抓住古鎮旅游的核心,在限定的空間和結構上賦予古鎮全新的生命力6,并從景觀審美出發并合理的規劃古鎮景觀,才能更好的延續古鎮文化,保護古鎮景觀。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