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3-26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建立石油戰略儲備,保障石油安全是國家石油工業的緊迫任務。 世界石油儲備 石油危機孕育了國家戰略石油儲備。1973年至1974年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機期間,油價上漲了4倍,給主要工業化國家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為降低石油供應短缺或危機對經濟的影響,1974年,OE
建立石油戰略儲備,保障石油安全是國家石油工業的緊迫任務。
世界石油儲備
石油危機孕育了國家戰略石油儲備。1973年至1974年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機期間,油價上漲了4倍,給主要工業化國家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為降低石油供應短缺或危機對經濟的影響,1974年,OEC0國家成立了國際能源局(EA),規定各成員國必須建立相當于60天凈進口量的戰略石油儲備(后來增加到90天).
截至2009年9月20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經合組織,OECD)中工業化國家的石油儲備已經達到創紀錄的可以滿足60天需求的標準。金融危機成就了發達國家戰略石油儲備的歷史高位。但同時也為未來國際油價的走勢埋下了伏筆,根據國際能源局發布的報告,截至2009年7月底,OECD國家的原油儲備已經超過了27億桶、能夠滿足61天的需求,是20多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推薦閱讀:石油類中文核心期刊有哪些
OECD國家的石油消費量占全球總消費量的59%。自1998年以來,非OECD國家的石油消費增量占了全部增量的85%,使OECD石油消費量比例略有降低。
美.日、德三國的實際儲備規模
【政府儲備加民間儲備)都超過正A國際能源局)規定的相當于上年進口量90天的水平,2008年分別為160天、212天和140天。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費國。
也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儲備國。美國多年來平均每年消耗石油8億噸,其中4億噸從國外進口,戰略儲備原油5.44億桶(約7400萬噸),2002年11月又將石油戰略儲備提高到現有儲存能力允許的7億桶(約9520萬噸)的上限,以加強美國的長期能源安全。2003年1月1日起,美國戰略石油儲備每天又增加了15萬桶。
密西西比州為美國戰略石油儲備的新址.這個新址連同兩個已有的戰略石油儲備的擴大,使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增加到10億桶,能源部要求除墨西哥海灣以外的美國其他部分都要盡可能地考慮建設戰略石油儲備,現有的戰路石油儲備是在得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美國第6個儲備項目已經計劃,可使總儲備能力達到15億桶,位置在西海岸,第6個儲備項目將是一個耗時20年的項目,包括在2008年聯邦預算中。2006年1月份布什總統號召將戰備石油儲備量增加到15億桶。
據美國能源部(DOE)發布的統計數據,截至2007年11月9日,美國戰略原油儲備超過9.2萬桶/天,據美國能源情報署(E(A)發布的數據,2007年11月9日美國戰略石油儲備的庫存停留在6.9468億桶.比11月2日6.94035億桶提高64.5萬桶,即9.2142萬桶/天。
6.9468億桶戰略石油儲備構成為;低硫原油2.767億桶和含硫原油4.18億桶儲存在海灣沿岸的鹽穴內。
據美國EIA月度統計,2007年12月OECD國家石油儲備為41.04億桶。其中商業儲備為268億桶,政府儲備為15.24億桶。
北美地區為19.24億桶,其中商業儲備為12.27億桶,政府儲備為697億桶。美國為世界最大的石油儲備國,石油儲備為16.79億桶,其中商業儲備為
9.82億桶,政府儲備為6,97億桶;加拿大石油儲備為5億桶,全部為商業儲備.墨西哥為0.45億桶,全部為商業儲備。
OECD歐洲國家的石油儲備為13,72億桶,其中商業儲備為9.48億桶,政府儲備為4.23億桶,德國石油儲備為275億桶,其中商業儲備為0.88億桶,政府儲備為1.88億桶,法國石油儲備為184億桶,其中商業儲備為0.84億桶,政府儲備為1.00億桶;西班牙石油儲備為1.34億桶,其中商業儲備為0.87億桶,政府儲備為047億桶,意大利石油儲備為1.33億桶.全部為商業儲備,荷蘭石油儲備為1.22億桶,其中商業儲備為1.08億桶,政府儲備為0.15億桶:英國為石油儲備為0,98億桶。全部為商業儲備。其他國家為4.26億桶,其中商業儲備為3.5億桶,政府儲備為0.74億桶。OECD.亞太地區國家為8.09億桶。其中商業儲備為4.05億桶,政府儲備為4.04億桶。日本石油儲備為6.21億桶,其中商業儲備為2.93億桶,政府儲備為3.28億桶:韓國石油儲備為1.43億桶其中商業儲備為0.68億桶,政府儲備為0.76億桶。
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石油儲備國。日本年消耗石油2億多噸,在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對中東的依賴度占71%以上)的情況下,擁有半年以上的戰略儲備。石油儲備水平已從第一次石油危機(1973年)時的67天(民間儲備67天).第二次石油危機(1979年)時的92天(民間儲備85天,國家儲備7天)增加到海灣危機(1990年)時的142天(民間儲備88天,國家儲備54天),現已達到212天。日本LPG液化石油氣)的3/4靠國外進口。為此也建立了LPG國家戰路儲備,至2003年建成LPG國家儲備45萬噸,2010年將達到150萬噸。
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也都建立了戰路石油儲備.如韓國針對恐怖襲擊事件后的形勢,決定最大限度地增加石油儲備.韓國石油消費量為202萬桶/天(約
1.01億噸/年),石油進口的76.8%依賴中東地區,韓國已將石油儲備天數增加到745天{1.51億桶,折2054萬噸》。
其中國家儲備量29.7天,民間儲備量448天。中國臺灣。新加坡。泰國的石油儲備天數分別為60天,44天.36天。印度原油消費量1.05億噸/年,其中70%靠進口,現有原油儲備能力570萬噸.只能供國內煉廠使用19天。在未來3年內,印度確定戰略石油儲備目標為1500萬噸。可望滿足全國45天需求量.出于石油安全考慮。印度政府決定先建立500萬噸戰略原油儲備。印度工業發展部門下屬的印度戰略石油儲備公罰準備在印度西南部卡納塔卡邦港口城市芒格羅爾儲備150萬噸原油,在東部安得拉邦兩個港口城市維沙卡帕特南和烏迪比附近的帕杜爾分別儲存100萬噸和250萬噸原油,戰略原油儲備將采用地下巖洞罐或混凝土結構,估計總耗資約5億美元。
印度尼西亞石油部于2007年7月底宣布,計劃建立戰略石油貯備,以確保長期能源供應,印度尼西亞石油部表示,一旦能源需求增長.該國可通過建立的戰略石油貯備來保證國家的能源供應。印度尼西亞現擁有成品油商業存量,由國家煉制商和銷售商Pertamina掌握、這些存量現在相當于21天消費量,即2100萬桶/天,印度尼西亞是歐佩克成員,但屬于生產量不斷下降的國家之一。國家對產品的需求正在上升。也是原油和成品油的進口國。
伊朗石油部長2009年9月表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中工業化國家的石油儲備已經達到創紀錄的可以滿足60天需求的標準,金融危機成就了發達國家戰略石油儲備的歷史高位,但同時也為未來國際油價的走勢埋下了伏筆。石油危機孕育了國家戰略石油儲備。1973年至1974年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機期間,油價上漲了4倍,給主要工業化國家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為降低石油供應短缺或危機對經濟的影響,1974年,OECD國家成立了國際能源署(IEA).
規定各成員國必須建立相當于60天凈進口量的戰略石油儲備(后來增加到90天)。
根據國際能源組織2009年8月12日發布的報告,截至7月底,OECD國家的原油儲備已經超過了27億桶,能夠滿足61天的需求,是20多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OECD國家的石油消費量占全球總消費量的59%。自1998年以來.非OECD國家的石油消費增量占了全部增量的85%,使OECD石油消費量比例略有降低。
除了OECD國家加緊儲備原油外,成品油儲備在一些主要產油國中悄然興起.沙特表示,其建設成品油儲備庫的目的是為了應對緊急情況和突發事件.
以確保成品油的穩定供應。
戰略石油儲備最主要的作用是戰略威懾,而不是平抑油價。美國歷史上五次大規模釋放戰略石油儲備沒有一次是為了平抑國際原油價格而釋放的.都是從保障國內能源供應安全和降低儲備成本的角度出發的,這也恰恰是國際能源署要求各成員國建立戰略石油儲備的初衷。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