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3-17所屬分類:管理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目的:對比分析流動兒童和非流動兒童的主觀幸福感狀況,為提升流動兒童主觀幸福感提供依據。方法: 計算機檢索中國知網數據庫CNKI、萬方數據庫、重慶維普數據庫以及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檢索時限為2006 -2017 年。對符合文獻納入標準的7篇文獻應用
[摘要]目的:對比分析流動兒童和非流動兒童的主觀幸福感狀況,為提升流動兒童主觀幸福感提供依據。方法: 計算機檢索中國知網數據庫CNKI、萬方數據庫、重慶維普數據庫以及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檢索時限為2006 -2017 年。對符合文獻納入標準的7篇文獻應用Statal2. 0軟件進行Meta分析。結果:流動兒童生活滿意度顯著低于非流動兒童,Z=3.49,P<0. 05o在朋友滿意度(Z = 2.42,P <0.05)、生活環境滿意度(Z二2. 23,P v 0. 05)以及積極情感(Z = 3. 06,P <0.01)上,流動兒童均顯著低于非流動兒童。在家庭滿意度(Z = 1.21,P>0.05)、學校滿意度(Z = 1.43,P> 0. 05)、自我滿意度(Z = 1.63,P>0. 05)以及消極情感(Z = 1.85,P>0. 05 )上,流動兒童和非流動兒童沒有統計學差異。 結論:流動兒童的主觀幸福感較低。建議采取針對性措施,提升流動兒童的主觀幸福感。
[關鍵詞]流動兒童;主觀幸福感;Meta分析
進入21世紀,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日新月異,城鎮化水平也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人口從農村來到城市。在流動人口中,兒童的數量達到了不容忽視的規模,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全國來看,流動兒童占所有兒童的比例為12. 84%,意味著全國平均每8個兒童中有一個是流動兒童⑴。流動兒童作為我國城市社會中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重視,如何保障流動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已成為多學科研究者共同關注的重要課題⑵。
主觀幸福感是個體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Diener( 1984)⑶ 認為,主觀幸福感是評價者根據自身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性評估,是衡量個體生活質量的重要綜合性心理指標。DeNeve 和Cooper( 1998)⑷對心理健康狀況與幸福感的關系研究發現,樂觀、自尊和外向性格與幸福感存在穩定的正相關,而神經質與幸福感則存在穩定的負相關。
目前,對流動兒童主觀幸福感測量的主要工具包括多維學生生活滿意度量表(MSLSS)、積極情感/消極情感量表(中文版)、總體幸福感量表(GWB)、學生總體生活滿意度量表(SLSS)、生活滿意度量表(SWLS)、幸福感指數量表以及青少年學生生活滿意度量表等。本研究選取2006 - 2017年期間使用多維學生生活滿意度量表和積極情感/消極情感量表(中文版)對流動兒童主觀幸福感進行調查的文獻進行Meta分析,分析十年來我國流動兒童主觀幸福感狀況,以期為提升流動兒童主觀幸福感提供依據。
1方法
1. 1資料來源
1.1.I文獻檢索。計算機檢索重慶維普數據庫、中國知網 CNKI、萬方數據庫以及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檢索時限為 2006-2017年,檢索關鍵詞為流動兒童、務工子女、農民工子女、幸福感、滿意度。共檢索到53篇文獻。符合文獻納入標準的文獻有7篇。
1. 1.2概念界定。流動兒童是指6至14周歲(或7至15周歲),隨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在流人地暫時居住半年以上、有學習能力的兒童少年⑸。幸福感量表統一采用多維學生生活滿意度量表和積極情感/消極情感量表(中文版)。前者由E. ScotHuebner( 1994)編制、田麗麗(2005)⑹修訂,修訂后的內部一致性系數是0. 90,兩周后的重測信度為0. 86。包括家庭滿意度、 學校滿意度、朋友滿意度、自我滿意度、生活環境滿意度五個維度,采用六點計分。分數越高,滿意度越高。后者由Bradburn (1969)編制、陳文鋒和張建新(2004)⑺修訂。包括14個項目, 其中積極情感有8個項目,消極情感有6個項目。得分越高表示體驗到的積極情感/消極情感越多。修訂版的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分別為0.82和0. 80o
相關期刊推薦:《中國衛生統計》(雙月刊)創刊地198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主管,中國衛生信息學會和中國醫科大學主辦的全國性衛生統計專業學術性雙月刊,是國內衛生統計專業的學術性期刊和中國醫學類中文核心期刊及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主要報道我國衛生統計學科的科研成果和衛生統計工作改革與衛生事業發展的信息。主要讀者對象為各級衛生機構的衛生統計人員、衛生技術人員和高等醫學院校衛生統計專業的教學和科研人員。
1.1.3納入和排除標準。文獻納入標準:(1)公開發表的中文文獻;(2)應用《多維學生生活滿意度量表》和《積極情感/消極情感量表中文版》測量主觀幸福感的文獻;(3)有完整樣本統計量(樣本數、均數、標準差)的文獻。(4)設立流動兒童組和非流動兒童組。排除標準:(1)理論探討型或文獻綜述型文獻; (2)相關測量因子沒有提供樣本數、均數或標準差:(3)統計數據有明顯錯誤的文獻;(4)評分方法不一致的文獻。(5)研究對象相同、研究內容相似的多篇文獻。
1.2統計學方法
按照Meta分析的要求整理核對數據,建立數據庫。所有數據的統計分析均使用Statal2. 0軟件完成。
2結果
2. 1納入文獻的一般特征
根據文獻的納入和排除標準,最終納入文獻7篇。其中, 流動兒童樣本數為2990,非流動兒童樣本數為2635,總樣本數為5625。見表1。
2.2異質性檢驗結果
異質性檢驗結果表明,生活滿意度、家庭滿意度、朋友滿意度、學校滿意度、生活環境滿意度、自我滿意度、積極情感以及消極情感的異質性有統計學意義(P <0. 05),故均采用隨機效應模型。(見表2)
2.3生活滿意度Meta分析結果
生活滿意度Meta分析結果表明,流動兒童和非流動兒童在生活滿意度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 =3. 49,P <0. 05)。流動兒童的生活滿意度顯著低于非流動兒童。(見圖1)
2.4各測量因子Meta分析結果
對主觀幸福感各測量因子的Meta分析結果表明,在朋友滿意度、生活環境滿意度以及積極情感上,流動兒童均顯著低于非流動兒童。在家庭滿意度、學校滿意度、自我滿意度以及消極情感上,流動兒童和非流動兒童沒有統計差異。(見表2)
2.5敏感性分析
本研究采用改變納入標準的方法(分別剔除樣本量最大和樣本量最小的研究)對流動兒童生活滿意度研究進行敏感性分析。結果發現,剔除樣本量最大的文獻后,隨機效應模型顯示, Z = 2. 22 ,P v0. 05 ;剔除樣本量最小的文獻后,隨機效應模型顯示,Z = 2.67,Pv0.01。這說明對流動兒童生活滿意度的研究結果較為穩定。
2.6發表偏倚分析
對主觀幸福感各測量因子進行Egger檢驗的結果表明,在家庭滿意度、朋友滿意度、學校滿意度、生活環境滿意度、自我滿意度、積極情感以及消極情感均沒有顯著的發表偏倚,P > 0. 05o (見表 2)
對生活滿意度研究作漏斗圖(見圖3)。Begg檢驗結果表明,調整后Z = 0.34 (P >0.05)。Egger檢驗結果表明"= -0. 46( P >0. 05)。這說明對流動兒童生活滿意度的研究沒有顯著的發表偏倚。
3討論
3.1敏感性分析和發表偏倚分析
本研究發現,對流動兒童生活滿意度的研究結果較為穩定。在家庭滿意度、朋友滿意度、學校滿意度、生活環境滿意度、自我滿意度、積極情感以及消極情感上,均無顯著發表偏倚。這可能是受到納入文獻的數量所限制。因此,對流動兒童主觀幸福感的分析還待今后的深入研究。
3.2流動兒童的生活滿意度不高
生活滿意度是個體對生活總體質量的認知評價,是主觀幸福感的關鍵指標,是獨立于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的一個因素“)。許多研究表明,流動兒童的生活滿意度不高。本研究也發現,流動兒童生活滿意度顯著低于非流動兒童。“流動”本身給兒童帶來了生活、環境和學習上的變化,進而對流動兒童身心發展帶來影響,重塑著兒童對自己、他人和整個社會的看法"1。流動兒童的生活滿意度既受到個體因素的影響,也受到學校、家庭以及社會的影響。只有對這些影響因素進行綜合考慮,才能切實增強流動兒童的生活滿意度。
3.3流動兒童和非流動兒童的主觀幸福感比較
心理學家以人們的主觀幸福感來測量生活質量,在這種研究思路中,強調當人們生活滿意,而且體驗較多的愉快情緒和很少不愉快情緒的時候,就產生幸福感。本研究發現,在朋友滿意度、學校滿意、生活環境滿意度以及積極情感上,流動兒童顯著低于非流動兒童。同伴關系影響主觀幸福感。如果同伴關系不好,朋友滿意度較低,那么個體的幸福感也不高。許多流動兒童就讀于打工子弟學校。這些學校的校園環境不太理想,硬件設施較差,師資水平不高。這些因素影響著流動兒童的主觀幸福感。只有改善學校環境,提升師資水平,才能增強流動兒童的幸福感水平。城市中大多數的農民工在城鄉邊緣合租廉價房居住,學習環境、生活環境與城里的孩子相比相差很大,從而導致大多數的流動兒童對于生活環境的滿意度普遍偏低W而且,流動兒童的受歧視知覺和生活滿意度之間存在負相關,是他們城市融入的危險性因素之一〔皿。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流動兒童體驗到較少的積極情感。因此,學校應關心流動兒童的心理健康,教學過程中注意對家庭背景、能力水平、教養程度不同的學生一視同仁,甚至給流動兒童更為細致的關愛,寬容對待他們的缺點,消除他們的自卑、孤獨與焦慮,使其盡快融入到班級之中⑴打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