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8-03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論述當下兒童艾滋病的產生的原因有哪些,應該怎樣去防治這種病的發生呢,同時我們應該如何去關愛這些人群怎樣去保護他們的權益等等,這些都是現在所關心的問題。《中國艾滋病性
論述當下兒童艾滋病的產生的原因有哪些,應該怎樣去防治這種病的發生呢,同時我們應該如何去關愛這些人群怎樣去保護他們的權益等等,這些都是現在所關心的問題。《中國艾滋病性病》刊登艾滋病、性病流行病學、病原學、診斷、預防和治療研究的原始工作論文;介紹國內外艾滋病、性病研究進展;面向全社會宣傳艾滋病性病的預防知識,介紹國內外有關艾滋病性病流行趨勢的最新動態;推廣、介紹艾滋病性病防治的新技術和新方法。
摘要:加強臨床合理用血管理。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及醫療衛生機構要將科學用血納入醫師繼續醫學教育考核內容,建立和完善臨床科學用血評價體系和監督處罰制度,依法查處醫療衛生機構非法自采和自供臨床用血。加強對民眾用血知識的宣傳與教育,特別是對農村未育女性的艾滋病知識的宣傳教育,既要提高她們防病、治病意識,更讓其了解性病艾滋病傳播途徑及后果,這樣在遏制艾滋病蔓延與截斷母嬰傳播艾滋將收到意想不到效果。
關鍵詞:兒童艾滋,醫學防治,醫學論文
Abstract: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clinical rational use.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medical and health institutions at various levels shall incorporate scientific use physician assessment of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content,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clinical blood use science and supervision and punishment system, medical and health institutions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illegal mining used or supplied for clinical use. To strengthen the propaganda and education of people use knowledge, especially in rural areas of childless women AIDS knowledge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ir consciousness of prevention and cure, make them understand STD AIDS transmission routes and consequences, so in containing the spread of HIV/AIDS and blocking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of HIV will receive unexpected results.
Key words: children's HIV/AIDS, medical prevention, medical papers
一、我國兒童艾滋特點
兒童感染艾滋主要原因是母體傳播,感染艾滋病婦女旦懷孕如果不經過阻擋治療,就將給孩帶來災難甚至致命威脅。隨著艾滋病傳播范圍不斷擴大,我國艾滋病正處于快速增長期,以母嬰傳播為主要途徑的兒童艾滋患者數量也在增加。同時在其防治中遇到了多重困境,如檢查與治療障礙、針對兒童艾滋治療未有專門藥物等。充分了解兒童艾滋特點,通過切斷母嬰垂直傳播并采取有效治療,作為遏制艾滋病向兒童傳播的有效途徑。
(一)感染途徑
成年人傳染艾滋病方式主要通過婚前或婚外不安全多性伴、注射毒品、買賣血液和男男同性戀等途徑,兒童艾滋病以圍生期感染為主。有資料表明,全球兒童艾滋感染者90%以上病例為母嬰垂直傳播。在未干預情況下母嬰傳播率在發達國家為15%-25%,發展中國家為25%-50%。同時受感染兒童普遍壽命短,在發達地區,80%受染兒童只能活到3歲,僅20%兒童能活到10歲。在不發達國家,66%受染兒童活不到3歲。
(二)身體上
兒童感染艾滋病毒后其免疫系統遭到破壞,加上缺少及時治療,其健康狀況都非常不好。兒童感染艾滋病毒后身體大都呈現以下狀況:1、營養不良。年齡越小,營養不良狀況越嚴重。同時還經常發生腹瀉、厭食等情況,還因免疫功能缺陷易并發嚴重細菌感染。2、發育異常,容易生病。兒童感染艾滋病毒后,最常見表現為生長發育遲緩甚至停滯,尤其是圍生期感染兒。3、容易患肺炎、氣管炎、肝炎、敗血癥、口腔炎、中耳炎、帶狀皰疹,甚至心肌炎、腦病、淋巴結綜合癥狀等疾病。4、神經系統損害。兒童感染HIV還表現為神經系統退化,反應遲緩,性情淡漠,認知、語言和社會適應能力延遲或已獲得的能力呈進行性下降,痙攣性偏癱或四肢癱。除上述情況外,有些兒童還因服抗病毒藥物副作用而患其他病,如貧血、消瘦、腸胃疾病等,或者因攜帶艾滋病毒而成為重要傳染源。
(三)心理上
調查發現,兒童艾滋的情感和心靈問題最容易被忽視,他們通常得不到或只能得到極少關懷和支持。兒童艾滋患者普遍感到孤獨、自卑、自閉與偏執,嚴重的還仇視社會和報復社會的心理行為傾向,成為社會不安定因素。當孩子失去對新鮮事物的關注將顯得十分冷漠,不少孩子在此過程中慢慢發生心理變態。
(四)學習上
兒童能否在其適齡階段接受合適的教育是影響其一生發展的重要因素。對兒童艾滋患者來說,首先關注是否有機會上學。絕大多數艾滋家庭因經濟貧困,無法與正常孩子那樣學習。在歧視現象嚴重地區,人們對兒童艾滋患者避之唯恐不及。很多患者在學校受到老師和同學的孤立,加上別的孩子家長反對艾滋孩子上學,致兒童患者自尊心受到莫大傷害而棄學。同時患兒易感染各種疾病也影響學習。
二、我國兒童艾滋防治的多重困境
(一)檢查、治療障礙和手術難
兒童艾滋第一困境是檢查難題。首先是衛生當局缺乏相關技術,實驗室分析系統跟不上,對護理患兒缺乏經驗與信心;其次是父母擔心孩子檢測后會受到偏見與歧視而不愿意讓孩子接受檢查。在不了解檢測與HIV可以被有效控制的事實基礎上,導致兒童艾滋檢測率很低。沒有經過檢查的母親會害怕其孩子被證實已感染,就意味著她們也已感染而不愿意讓其孩子接受檢測;最后,提供測試的醫院或診所或許交通不便,很難聯系到那些已證實感染了的兒童而無法進行后續檢查與跟蹤訪問。也有愿意為孩子做檢查的家庭,因可能要長途跋涉好幾小時與一筆不小的開支才能到達最近的衛生服務點而放棄檢查。2008年,母親是HIV攜帶者,在出生后兩個月內接受檢查的嬰兒中6個人不足1個。2003年3月6日,河南、河北、貴州等11個省與衛生部簽訂的“建立艾滋病綜合防治示范區”中國首批51個縣市的艾滋病綜合防治示范區正式啟動,為病人免費提供救助與治療。但遺憾的是這一防治工程不包括兒童。
艾滋感染者還面臨手術難,這在各級各類醫院都有發生。我國艾滋病定點醫院一般都在傳染病專科醫院,暫時沒有條件提供其他醫療服務,而有些專業難度較高的手術并不在傳染病專科醫院的執業范圍內。如有些骨折、胸科或肝膽等手術,這些在傳染病專科醫院一般做不了,只能轉到綜合醫院進行治療,但后者又不接收艾滋患者。某一非定點醫院2009年1季度-3季度術前檢測發現感染者28例,其中21例可查到病歷,其中6例實施了手術,15例未實施手術。如果不能解除HIV檢查和治療等障礙,每年仍然有數十萬兒童死于艾滋。
(二)家庭成長環境
除了缺藥與缺乏兒童艾滋治療經驗外,家庭環境引發的各種問題是兒童艾滋患者的另一困境。在無人監管或監管不力的兒童艾滋孤兒中,有的孩子臉上、四肢、后背布滿了皰疹。景軍教授解釋說,在美國,艾滋病患者少有出皰疹,只有中國病人才多見,可能由于營養不良所致。調查中發現,兒童艾滋患者最關注的是艾滋病能否治好,對家人健康的關注遠遠超過了對學習與對未來,擔心家人離去后沒人照顧,擔心破舊的房子還能撐多久,擔心家里人有病沒錢治……由于受艾滋病的困擾和家庭經濟負擔雙重難題,父母們的焦慮和煩躁也影響著孩子身心健康。感染上艾滋的農村孩子與家人幾乎沒有身體接觸,他們不會處理悲傷,也不懂得應如何給自己和家人療傷。
(三)監管問題
艾滋病傳染性強,潛伏期久,病死率高。在當前歧視很難改變的前提下,即使清楚艾滋病感染途徑,民眾也很難輕易接受艾滋患者。甚至連患者家人也在歧視者之列,如廣西的6歲小阿龍,不僅不能正常上幼兒園,連爺爺奶奶也不去照顧他,村上唯一能做的就是給他辦低保,讓一個6歲艾滋感染者獨自生活。對于兒童艾滋患者,尤其是艾滋孤兒,應由誰來照顧其生活,具體有誰來監護其成長。
(四)藥物服用
在我國,既沒有治療兒童艾滋患者的專有藥物劑型,也嚴重缺乏治療兒童艾滋病患者的臨床經驗。在我國實施的“四免一關懷”政策落實后,許多成人艾滋感染者都能獲得政府免費發放的藥物,可孩子沒有。通常的做法就是將成人的藥劑量減半給孩子服用,很多用于成人治療HIV的藥物對兒童來說還不合適,或許還沒得到批準。而那些可用的藥物在需求最多的、急需的地區卻得不到。兒童用藥配料要比成人用藥貴很多,因此亟需開發廉價、固定劑量組合的兒科藥物。
另外,服用抗病毒藥物是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在服用抗病毒藥物過程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有些孩子很小不懂服藥的重要性,服藥一般沒有主動性,既容易遺忘也容易抵制,服藥難度大。對于年齡大點的孩子,雖可說服其比較主動服藥,但有些孩子會對服藥產生厭倦與抵觸心理,或者由于藥物副作用讓他們感到很不舒服常常會不服藥,或騙說已服過。服藥問題,再加上經濟條件差與營養不良等,對疾病控制十分不利。
三、我國兒童艾滋病防治策略與具體措施
(一)截斷傳播途徑
預防兒童艾滋病最重要的是阻斷母嬰傳播。比如,鼓勵和提倡婚前醫學檢查;在艾滋病高發區對孕產婦作HIV監測和定期檢測;HIV孕婦宜終止妊娠;為堅持妊娠者提供預防藥物等。為此,各有關部門要發揮三級醫療救治、婦幼保健及疾病預防控制網絡的作用,建立符合各地實際的,有效、可行、便捷的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的服務模式。醫療衛生機構要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產婦及其嬰兒免費提供相關咨詢和檢測,進行產前指導、阻斷、隨訪、營養指導等服務,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產婦提供免費抗逆轉錄病毒藥品;積極倡導并指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產婦對嬰兒進行人工喂養而不作母乳喂養,有條件地區,政府相關部門應當為艾滋困難家庭提供免費奶粉。
(二)健全兒童艾滋病監測和治療體系,完善兒童艾滋病檢測監測網絡
1、建立適宜的兒童服務模式。各地區應充分利用現有服務網絡開展相關咨詢檢測工作,強調保密原則,提高咨詢檢測的可及性。建立和完善縣級以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綜合醫院和婦幼保健機構的免費自愿咨詢檢測點,承擔國家免費自愿咨詢檢測任務。對還不具備檢測條件的機構,可開展相關咨詢服務,并通過轉診服務由具備檢測條件的機構提供兒童艾滋病檢測。
2、完善艾滋病監測網絡,加強對高危地區高危人群監測。低流行地區要建立高危人群綜合監測網絡,中、高流行地區要建立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相結合的綜合監測網絡。艾滋病流行嚴重地區在遵循知情同意和保密原則基礎上,根據有關規定為新婚人群和孕產婦免費提供艾滋病抗體初篩檢測和咨詢服務,并依法告知檢測結果。
3、合理規劃和建設兒童艾滋病檢測實驗室網絡,提高檢測技術水平。縣級以上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二級以上醫療衛生機構,或在高危地區建立艾滋病篩查實驗室,兒童監測優先進行,不具備建立篩查實驗室的要設立檢測點,開展快速檢測。
4、建立部門間信息合作與共享機制,加強信息整合和利用。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建立多部門間的兒童艾滋病監測檢測信息合作與共享機制,定期匯總和分析兒童艾滋病疫情監測信息,并建立監測結果發布制度,定期向公眾公布兒童艾滋病疫情,以便公眾或相關部門作出及時反映與挑戰。
(三)加快艾滋病立法,積極開展救助工作
加快艾滋病立法,以法的形式對艾滋患者及受害者進行約束與監管。建立專門針對艾滋病病人和病毒感染者的治療和關懷機構,開展艾滋病致孤兒童和孤老的救助安置工作也很重要。各地區應建立對兒童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的未成年子女登記、上報和隨訪制度,落實孤兒、艾滋兒童安置等政策措施。將生活困難的兒童艾滋患者及家屬納入城鄉社會救助體系,按規定予以救助和妥善安置。應通過法的形式加強對兒童艾滋病患者管理,加強產期保健以降低新生兒感染率和防止第二次傳染。
(四)積極落實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的干預措施
1、加強各地采供血機構和血液管理。堅決取締、打擊非法采供血液或原料血漿活動。各地區、各有關部門應建立舉報制度,開展經常性打擊非法采供血液(血漿)、組織他人出賣血液(血漿)或制售血液制品活動;嚴禁高危人群獻血液(血漿)。
2、完善血站、單采血漿站、血液制品生產單位和血液及其制品的質量監督和控制體系。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血站、單采血漿站設置規劃、規范化管理和質量監督;逐步實施血液集中檢測;對所有臨床用血都進行艾滋檢測。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既要加強對兒童艾滋病流行病學研究,提高監測、預警和干預能力,還應加強對兒童艾滋病檢測、治療與防治的科研攻關,盡快提高兒童艾滋病檢測與治療水平。重點加快兒童艾滋治療藥物的研發,加快兒童艾滋病防治技術的研究和成果的推廣應用。在注重提高兒童艾滋病預防、治療和控制的基礎上,提高宣傳教育和行為干預效果。同時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加強與國際組織與機構的合作,拓寬國際合作渠道。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