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3-03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對于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藥物是減輕或者緩解癥狀的關鍵,藥物的治療過程中,為了嚴防患者藏藥,保證藥物的有效治療劑量或效果,防止一次服用過量導致中毒,護士操作中要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外,還要求護士做到發藥到手,送藥到口,咽不下去不能走的
摘要:對于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藥物是減輕或者緩解癥狀的關鍵,藥物的治療過程中,為了嚴防患者藏藥,保證藥物的有效治療劑量或效果,防止一次服用過量導致中毒,護士操作中要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外,還要求護士做到“發藥到手,送藥到口,咽不下去不能走”的原則,嚴密觀察患者服藥后的反應,如錐體外系反應是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急性肌張力障礙、胃腸道反應、靜坐不能、遲發性運動障礙、最嚴重的有惡性綜合癥等。并及時與醫生聯系進行處理。
成立護理安全管理委員會,由護理部主任擔任組長。建立由護理部主任、科室護士長、科室安全委員會組成的三級管理網絡。制定了《護理安全防范措施》、《住院患者的緊急狀態的護理應急措施》、《護理差錯上報制度》、《護理安全預警制度》。要求對新入院患者、外出及請假返院的患者進行安全檢查。病房每日利用晨間護理時間,對病房的環境和患者的床單位進行安全檢查,如查看患者床上、身上有無隱藏的小刀、火機、繩子等,發現了必須收繳;每周進行一次安全大檢查,主要檢查病房的設施。并由專人負責做好登記。做到門窗松動及時維修,電線老化立即更換,碗筷子集中放置。 護理部每周召開1次護士長會議,分析安全隱患,對護理安全實現前瞻性和全程動態管理,要求護理事故在2h內上報至醫療事故委員會,嚴重護理差錯在24h報至護理部,一般差錯事故在 1周內上報至護理部。護理部及時進行分析總結,提出整改措施。采取少個人懲罰,多系統改進的方法。
護理部每年對全院護士進行護理安全知識的培訓,主要針對精神病患者的安全管理措施,易發生不安全的因素,分析總結工作中發生的護理安全差錯等,從而增強護士的防范意識,特別是新上剛的護士,護工、清潔工,把患者的安全管理、工作人員的自身安全防護作為重點培訓內容。與患者的溝通技巧作為重點培訓內容之一。定期開展專科知識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學習《精神科護理學》、《精神科癥狀學》。培養護士具備牢固的專業思想,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自覺遵守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7]。
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必備條件,是減少護理缺陷,提高護理水平的關鍵措施[8]。對精神病患者實施安全管理尤為重要。我院將安全策略應用到精神病患者的護理管理中,從建全管理制度、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入手,通過對重點環節及病房設施的管理,構建起了安全氛圍。同時提高了護士參與管理的積極性,從根源上防范了護理差錯的發生,進一步保證了患者的安全。
住院精神病患者缺乏自知力和思維紊亂,情感反應不協調,行為不能控制,在日常住院生活中容易發生自殺,自殘,攻擊他人,出走、摔傷。因此,精神科應該更加重視護理安全問題,本文對住院精神病患者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安全管理措施,保證了患者的有效治療。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選擇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27例,男86例,女41例。其中≤20歲21例,21-30歲24例,31-40歲37例,41-50歲32例,51-60歲7例,60以上6例。依據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診斷標準,這些患者包括精神分裂癥、情感性精神障礙、iq/tiku/' target='_blank'>智力障礙。
精神病患者在法律上屬于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加之精神癥狀的支配,可能發生攻擊他人、毀物、自殺、自身等意外事件[1]。本組發生暴力行為39例,出走6例。意外事件的發生率占本組的44%,與劉理燕等[1] 的報道一致。
2 安全管理對策
2.1 做好入院評估
對每例患者,接診護士都要進行嚴格的護理評估,同時與醫生一起檢查患者隨身是否有危險物品,如病人身上的刀、剪、繩子,并檢查病人的皮膚是否完整、有無骨折、是否伴有器質性疾病,觀察患者的意識情況、精神狀態、體質等。
2.2 做好重點環節的管理
暴力行為多發生在急性期、療效差的患者中,并與精神癥狀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2],護理人員應及時評估有沖動傷人傾向患者的危險因素[3]加強以下重點環節的管理。
2.2.1 重點區域和重點時段的管理
重點區域包括門兩側、窗口、樓梯口、廁所、水房、洗手間。這些部位是精神科病房容易發生安全隠患的地方,應有專人每10-15min巡視一次,避免患者在這些地方聚集。重點時段包括凌晨、開飯、起床、發藥、外出檢查、參加工療活動、節假日等時間,這些時間的護理、治療集中,護士工作比較繁忙,患者趁機出走,或發生沖動等過激行為。我們在這些時段增加了護士的數量來加強防范。
2.2.2 加強夜間的管理
每個班次的夜班有2人值班,其中一名護士,一名護工(男性),10-15min巡視病房一次,重點檢查患者是否真正入睡,交接班清點人數必須到床頭,對隱蔽場所仔細查看,保證患者的一舉一動都在護士的監護之下[4]。本組一例男性患者在凌晨5點裝睡,騙過工作人員的查房后,實施自縊未遂。護理部正在向院領導提出建議安裝監控,以加強防范。
2.3加強重點患者的監護
2.3.1精神癥狀嚴重的患者
精神病患者中以精神分裂癥為主,暴力行為的發生率高且危害嚴重。本組30%的患者具有暴力行為。在精神科的管理中,針對有暴力傾向和攻擊他人的患者,要求24小時有護理人員監護并加強巡視,每10-15min巡視病房1次,同時要求護理人員及時正確評估患者的病情,密切觀察病人的言行,判斷患者有無發生自殺、攻擊和暴力行為等危險信號,采取有效的干預。如興奮躁動的患者要控制其活動范圍,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言語與患者交談,必要時采用保護性約束。將其安置在單獨的房間,避免遭受其他患者的攻擊。禁止有逃跑企圖的患者外出。
2.3.2 伴有嚴重的軀體疾患的患者
對于有嚴重軀體疾患的精神病患者,在進行一般精神科常規護理的同時,還要注意各種并發癥的專科護理特點,必要時要求轉到相應的醫院,讓患者得到及時的治療。
2.4 心理康復指導
精神病患者具有明顯的社會適應性不良,行為退縮等,受到家庭社會的歧視。自我管理的能力較差,適時地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提高其生活的自理能力。通過語言給患者足夠的心理支持,從心理上幫助患者正確地認識疾病的本質和特點,緩解其心理沖突,建立良好的行為模式[5]。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