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2-23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目的分析20102018年浙江省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流行特征,為浙江省防控重點傳染病提供依據。方法通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統收集20102018年浙江省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資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學方法分析傳染病突
摘要:目的分析2010—2018年浙江省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流行特征,為浙江省防控重點傳染病提供依據。方法通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統收集2010—2018年浙江省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資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學方法分析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疾病種類、發生時間、地區和場所分布。結果2010—2018年浙江省累計報告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445起,累計報告發病14362例,波及2074228人,罹患率為0.69%;累計報告死亡34例,病死率為0.24%。事件規模以報告病例數≤30例為主,298起占66.97%;事件分級以未分級和一般級別事件為主,分別為201起和242起,占45.17%和54.38%;病種以水痘、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瀉為主,分別為134起、59起和51起,占30.11%、13.26%和11.46%。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有2個高峰,集中在每年4—6月和11—12月,分別報告129起和131起,占28.99%和29.44%。累計報告事件數最多的地區為寧波市,141起占31.69%。發生場所以學校為主,322起占72.36%。結論2010—2018年浙江省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水痘、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瀉為主,4—6月和11—12月是傳染病報告的2個高峰;寧波市報告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數較多,學校是傳染病疫情發生的主要場所。
關鍵詞: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流行特征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1]。浙江省地處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是我國經濟最活躍的省份之一,人口密度大,人員流動頻繁,存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各種危險因素。既往研究表明,浙江省報告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80%以上為傳染病事件[2]。近年來,隨著自然環境改變、居民衛生習慣改善、免疫策略調整以及人員交流日益頻繁,傳染病疾病譜不斷發生變化[3]。我國于2004年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系統,實現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工作網絡信息化管理,監測資料分析成為預防和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發展的重要手段。為了解浙江省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流行特征,對2010—2018年浙江省報告的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回顧性分析,為浙江省防控重點傳染病提供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浙江省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資料來源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統。
1.2方法收集創建時間為2010—2018年的浙江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資料,選擇事件分類為甲類、乙類、丙類和其他類傳染病的事件。事件均經過流行病學調查核實,且已結案。收集事件名稱、創建時間、報告地區、波及人數、發病例數、死亡例數、事件分級、事件分類、傳染病初步診斷和發生場所等資料;計算罹患率和病死率及其95%置信區間(95%CI)[4],罹患率(%)=(病例數/波及人數)×100%,病死率(%)=(死亡例數/病例數)×100%。采用描述流行病學方法分析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病種、時間、地區和發生場所分布。參照《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范(試行)》[5],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劃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和一般(Ⅳ級)四級。1.3統計分析采用Excel2003軟件建立數據庫,采用R3.2.3軟件進行數據整理和分析。
2結果
2.12010—2018年浙江省報告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概況2010—2018年浙江省累計報告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445起。2012年報告事件數最少,29起占6.52%;2018年報告事件數最多,85起占19.10%。累計報告發病14362例,波及2074228人,罹患率為0.69%(95%CI:0.68%~0.70%);累計報告死亡34例,病死率為0.24%(95%CI:0.16%~0.33%)。見表1。445起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報告病例數≤30例298起,占66.97%;31~59例96起,占21.57%;≥60例51起,占11.46%。未分級事件201起,占45.17%;一般級別事件242起,占54.38%;較大級別事件2起,占0.45%;無重大和特別重大級別事件報告。報告甲類傳染病47起,占10.56%,均為霍亂,且每年均有報告;報告乙類傳染病56起,占12.58%,以登革熱、乙腦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為主,共43起;報告丙類傳染病173起,占38.88%,以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瀉、流行性腮腺炎和流行性感冒為主,共164起;其他類傳染病169起,占37.98%,以水痘為主,共134起。
相關期刊推薦:《中國公共衛生管理》期刊介紹:本刊屬中華預防醫學會系列雜志,為綜合管理類學術期刊。重點研究公共衛生管理理論,探討管理技術和方法,交流管理經驗、工作信息,報道公共衛生領域新的研究成果。報道學術成果與推廣實踐經驗相結合。力求集全國公共衛生管理成功經驗之精華,納百家理論研究之精髓,突出改革創新,開拓視野,努力為公共衛生事業服務。優先選用公共衛生領域的重點課題、項目、成果論文等。
2.2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病種分布及順位2010—2018年報告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數前三位病種為水痘、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瀉,分別為134起、59起和51起,占30.11%、13.26%和11.46%。水痘的報告事件數占比持續較高,除2012年和2013年占據第二位外,其他年份的報告事件數均居首位。2010—2013年霍亂和流行性腮腺炎報告事件數較多;2014年起,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瀉事件明顯增多,交替占據第二位和第三位。見表2。2013年起,每年均有人感染H7N9禽流感事件報告,共9起;2014年起,多地報告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事件,共5起;2016年報告2起寨卡病毒病事件;2017年報告3起基孔肯雅熱事件。
2.3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間分布2010—2018年浙江省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有2個高峰,集中在每年4—6月和11—12月,分別報告129起和131起,占28.99%和29.44%。見圖1。4—6月的高峰為水痘和手足口病報告事件數上升,11—12月的高峰為水痘、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瀉報告事件數上升。
2.4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地區分布2010—2018年浙江省11個地級市均有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累計報告事件數最多的為寧波市,141起占31.69%,報告事件數前三位的病種為水痘、手足口病和流行性感冒,分別為68起、35起和11起;杭州市報告74起,占16.63%,報告事件數前三位的病種為其他感染性腹瀉、水痘和霍亂,分別為23起、21起和11起;紹興市報告42起,占9.44%,報告事件數前三位的病種為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和霍亂,分別為12起、11起和7起;舟山市報告事件數最少,10起占2.25%,其中2010年、2012年和2013年均無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
2.5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場所分布2010—2018年浙江省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場所以學校為主,322起占72.36%;其中小學和托幼機構分別報告178起和65起。發生在小學的178起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病種以水痘為主,94起占52.81%;其次為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和其他感染性腹瀉,均為21起,分別占11.80%。發生在托幼機構的65起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病種以手足口病為主,56起占86.15%。
3討論
2010—2018年浙江省共報告445起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高于北京市[6]、福建省[7]和陜西省[8]。浙江省報告的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未分級和一般級別事件為主,無重大和特別重大級別事件報告,與國內其他省份的報告[9]一致。47起甲類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均為霍亂疫情,且每年均有發生,提示浙江省霍亂防控工作形勢較為嚴峻。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瀉和手足口病報告事件數較多,交替出現在浙江省報告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前三位,需加強防控。
浙江省報告的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涉及的病種較為廣泛,人感染H7N9禽流感、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寨卡病毒病和基孔肯雅熱事件等均有報告,可能與相關部門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的嚴格管理密不可分[10]。2010—2018年浙江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傳染病疾病譜發生變化,霍亂和出血熱等傳統傳染病隨著環境和居民衛生習慣的改善逐漸減少,流行性腮腺炎、乙腦和流腦等疫苗針對性疾病隨著疫苗全面接種也快速減少;同時,人感染H7N9禽流感[11]和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12]等新發傳染病不斷出現,登革熱、寨卡病毒病和基孔肯雅熱等蚊媒傳染病[13]輸入增加導致本地傳播的風險逐漸增高,手足口病和水痘[14]等疾病由于疫苗接種率較低,未能在人群中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提示浙江省傳染病防制面臨著新挑戰。
浙江省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時間呈雙峰分布,發病高峰分別在每年4—6月和11—12月,與福建省[7]、陜西省[8]一致。可能與主要病種的流行季節有關,報告事件數最多的水痘、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瀉均在冬春季高發;也可能與1—2月和7—8月為寒暑假,學校報告事件數明顯減少有關[15]。
浙江省11個地級市中,寧波市報告事件數較多,可能因為寧波市報告的水痘事件多于其他地級市。雖然2005年我國已通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開展水痘病例報告工作,但鑒于目前水痘仍為非法定管理傳染病,各地報告要求不一致,報告發病率存在較大差異[16-17]。寧波市從2012年7月起將水痘納入法定傳染病報告管理,極大提高了監測的敏感性[18]。
學校,特別是小學和托幼機構,是浙江省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高發場所。一方面,小學生處于水痘和流行性腮腺炎的高發年齡,托幼兒童處于手足口病的高發年齡,而學校人群密集,學生之間接觸密切,一旦出現病例,很容易引起暴發[19];另一方面,學生和家長傳染病防控知識缺乏,且部分學校缺乏專職校醫,兼職的保健醫師或生活老師不能及時發現首發病例或指示病例,導致疾病傳播[20]。
綜上所述,浙江省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水痘、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瀉為主,4—6月和11—12月是傳染病報告的2個高峰,寧波市報告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數較多,學校是疫情發生的主要場所。近年來浙江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傳染病疾病譜發生改變,在做好傳統傳染病防控工作的同時,應加強新發突發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為有效預防和應對浙江省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加強健康教育,在傳染病高發季節來臨前,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居民自我防護意識;根據國內外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及時開展風險評估,識別早期風險,提出管控建議,有效降低各類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風險;加強疫情監測和預測預警,及早發現苗頭事件,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完善技術和物資儲備,強化培訓和演練,切實提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加強教育部門與衛生健康部門的協作和信息溝通,有效防止學校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推廣手足口病、水痘、流感等疫苗的接種,部分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通過財政補貼等方式對重點人群實行免費接種,提高疫苗接種率,在人群中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論文作者:翟羽佳,林君芬,古雪,何凡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