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0-19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目的:檢測感染創面病原微生物類別與其分布情況,分析這些病原對抗生素用藥的敏感程度。方法:抽選因燒傷、外科手術或骨折而感染創面者194例,以95例外科手術與骨科病人為A組,以99例燒傷病人為B組,分析致病菌的類別、株數等分布狀態,抽選常用抗菌藥
摘要:目的:檢測感染創面病原微生物類別與其分布情況,分析這些病原對抗生素用藥的敏感程度。方法:抽選因燒傷、外科手術或骨折而感染創面者194例,以95例外科手術與骨科病人為A組,以99例燒傷病人為B組,分析致病菌的類別、株數等分布狀態,抽選常用抗菌藥來觀察革蘭陰、陽性菌對這些藥的敏感性。結果: A組多因感染大腸埃希菌、溶葡菌與表葡菌而致病;B組多是因感染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金葡菌而致病。致病的革蘭陰性菌對美洛西林、頭孢克洛、亞胺培南具有低耐藥性;革蘭陽性菌對頭孢唑林、亞胺培南、萬古霉素具有低耐藥率。結論:培養病原菌以明確其類別與株數,同時針對其對常用抗菌藥所表現出的耐藥性進行檢測,能夠指導醫生合理用藥以削弱致病菌的耐藥性。
關鍵詞:原菌檢測;創面感染;耐藥性
燒傷、外科手術以及骨折病人極易并發創面感染,嚴重時可致死,對病人具有非常大的危害性[1]。引起感染的病原主要為微生物,常以抗生素進行治療。然而,隨著抗生素的頻繁使用,使得造成感染的微生物產生了相應的變異,使得其抗藥性逐漸增強,故而促使致病菌的耐藥性成為學者們的熱門話題。基于此,本文檢測了引起創面感染的致病菌并對其耐藥性展開了分析。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選194例因燒傷、外科手術或骨折而感染創面者,包括外科手術與骨科病人95例(設為A組)、燒傷病人99例(設為B組)。男/女為119/81例;年齡6~67歲。兩組一般資料相仿,P>0.05。
1.2 方法
(1)分離病原菌并鑒定其類別:無菌前提下,采集血液以及痰等各部位的樣本組成檢測對象,將這些體液樣本培養于麥康凱平皿與無菌血瓊脂平皿中,于35℃下培養24h,對其中的病原菌執行分離操作,并通過革蘭染色法鑒別致病菌類別。(2)弄清致病菌的類別與性質后,借助K-B紙片擴散法對這些致病菌來采取藥敏性體外測試實驗。
1.3 觀察指標
①致病性的類別與株數;②耐藥性。
1.4統計學分析
以SPSS22.0軟件統計數據,計數形式以%表示。
結果
2.1病原菌分離率
A組送檢的病原菌中,以痰處微生物、創面滲出物與創口分泌物的培養株數偏多;而B組,傷口膿液與分泌物依次檢出203(26.43%)、224株(29.17%);A、B兩組培養的微生物依次為563、768株。見表1:
2.2 病原菌種類與分布情況
A組致病菌多為大腸埃希菌、溶葡菌與表葡菌,其株數依次為144(25.58%)、82(14.56%)、113(20.07%);B組則為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金葡菌,分別占98(12.76%)、199(25.91%)、189(24.61%)。見表2:
2.3 致病菌的耐藥性
革蘭陰性菌大都對頭孢克洛、美洛西林、亞胺培南等表現出了低耐藥性。革蘭陽性菌大都對頭孢唑林、亞胺培南、萬古霉素等具有低耐藥率;此外,溶血葡萄球菌與表皮葡萄球菌對美洛西林的敏感性也較高。
討論
創面感染由于起因不同,使得不同病人的易感染位置也發生相應的差異,同時其致病菌的類別與數量也有所差異[2]。外科手術與骨折病人的致病菌多是因創面清創不當、無菌操作不到位或交叉感染等因素而造成的,故而導致這部分病人的致病菌大都集中于創面滲出物與傷口分泌物等部位,其他位置則偏少。燒傷病人在發病1~2周內極易出現相關的并發癥,極易出現腎臟功能與呼吸功能損傷、免疫力削弱等,而且這些病人也極易出現水腫,若處理失誤,加之局部免疫力的降低,便可造成創面感染,甚至會造成侵襲于全身的感染[3]。故而,針對創面感染,必須結合造成創傷的不同原因來采取針對性的用藥措施。
相關期刊推薦:《河北醫藥》雜志是由河北省衛生廳主管、河北省醫學情報研究所主辦的綜合性醫藥類科技期刊。創刊于1972年,是河北省創刊最早的醫學期刊。設有:專論、論著、臨床研究、綜述與講座、調查研究·預防醫學、藥物研究與分析、臨床檢驗、管理·科教、藥物研究與分析、醫院藥學、中醫·中西醫結合、輸血研究、護理園地、經驗交流、病例報告等欄目。
臨床上常以抗生素來治療創面感染,但因不同的致病菌對各類抗菌藥的敏感性具有明顯差異,故而應該結合各類致病菌對抗菌藥的耐用性來合理選擇藥物[4]。造成創面感染的致病菌較多,涉及到革蘭陽、陰性菌與其他真菌。這些致病菌中,以革蘭陰性菌的占比最多,超過致病菌總數的50%,其次便屬革蘭陽性菌。在革蘭陰性菌中,曼不動桿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等最易引起創面感染;革蘭陽性菌中,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最易造成創面感染。由文中數據可看出,不同病因生成的致病菌在類別與株數上都是存在明顯差異的。
綜上所述,對于創面感染病人而言,由于其病因不同而使得致病菌種類與分布也不僅相同。因此,治療期間必須培養致病菌以明確其種類與分布,并結合病人的主要致病菌對各類藥物的敏感程度來選擇耐藥性偏低的抗菌藥。——論文作者:高燕渝 俞汝佳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