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4-24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目的探討自配中藥藥浴治療小兒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與護理方法。方法將1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O例;對照組應用抗感染及抗病毒藥物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用自配中藥進行泡浴,并同時施行控制室溫、調節飲食與休息、家長的心理
摘要:目的探討自配中藥藥浴治療小兒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與護理方法。方法將1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O例;對照組應用抗感染及抗病毒藥物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用自配中藥進行泡浴,并同時施行控制室溫、調節飲食與休息、家長的心理護理及健康指導等措施。結果兩組治愈時間與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關鍵詞:兒童;上呼吸道感染;中藥浴;護理
上呼吸道感染是兒童的常見病,一年四季都有發病,主要以發熱、咽痛為主要癥狀。據統計,嬰幼兒每年平均發生上呼吸道感染可達4~6次l1]。臨床主要應用抗感染及抗病毒藥物治療,但西藥有很多不良反應,對兒童的傷害非常大。鑒此,我們利用中藥藥浴的方法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1年1~11月我院兒科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兒100例,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齡最大4歲,最小9個月,平均2.5歲。其主要癥狀為發熱、流涕、咽痛。將100例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兩組性別、年齡、癥狀、基礎用藥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O.05)。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對照組應用抗感染、抗病毒藥物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中藥浴治療,即將青蒿20g、香薷3Og、柴胡20g、荊芥2Og組方,用水煎制成200mL藥液后,用柔軟的棉布進行全身擦浴,重點擦浴腋窩、腹股溝、頸部等處。擦浴10rain左右或加10倍的溫水泡浴15~30min,每日3次。泡浴后,用干浴巾將患兒包裹至全身干燥并出微汗為止。1.2.2護理方法1.2.2.1室溫室溫控制在22~24。C,室溫提高1~2℃,以保證排汗效果;濕度50~60。擦浴或泡浴過程中禁止通風,以防加重病情;患兒休息期間適當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1.2.2.2飲食與休息發熱時營養物質和水分的消耗增加,而消化功能又受到影響,給予易消化、清淡飲食,多飲白開水,以補充因發熱丟失的水分;又因為發熱時尿量減少,影響機體內毒素的排出,多飲水可促進毒素的排除。發熱時盡量臥床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消除疲勞,彌補耗損。
1.2.2.3健康指導大多數家長對/],JL發熱存有恐懼心理,強烈要求及時退熱。因此,易出現發熱過度治療甚至不合理應用激素類藥物現象,導致不良后果。對此,護士及時向家長宣傳發熱的相關知識及護理方法,以及藥浴時的注意事項,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告知家長,小兒發熱除非疾病原因外,往往是疾病的一個癥狀,發熱時不要盲目退熱,更忌濫用抗生素及激素治療;主要行病因治療,只有病因解除熱癥自然消失。注意天氣變化,及時添減衣物,避免受涼J。
1.2.3評價指標①過敏反應:觀察患兒皮膚有無發紅、皮疹、瘙癢等癥狀。②療效評定標準L3J:3d體溫恢復正常且不再回升,卡他癥狀基本消失,咽部充血、扁桃腺腫大及頜下淋巴結腫大明顯減輕為有效;治療7d以上體溫仍異常,咽部充血、扁桃腺腫大加重為無效。③治愈時間。
1.2.4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t檢驗及.)(檢驗,檢驗水準d一0.05。
2結果
對照組發生皮膚過敏2例,經對癥處理后好轉;觀察組未發生皮膚過敏。兩組治愈時問和有效率比較,見表1。
相關論文推薦:探究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原因
3討論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屬于中醫學“感冒”的范疇,以風熱癥居多,根據“其在皮毒,汗而發之”的治療原則,中藥“青蒿、香薷、柴胡、荊芥”具有清熱解暑、行水散濕、透表泄熱、發表散風的功效。
應用藥浴的方法能起到治標、治本的作用,藥浴浸泡用于治病,也是一種幾千年來沿用的古老而有效的外治法。小兒體表面積比例大,藥浴能使藥物充分吸收]。此外,藥浴方法方便實用,不良反應小,兒童容易接受。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愈時間、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說明中藥泡浴治療和護理上呼吸道感染患兒能取得顯著療效。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