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4-15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海洋漁業作為我國海洋經濟的傳統產業之一,其投入產出效率的高低,不僅關系到海洋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而且在我國海洋經濟的發展進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運用數據包絡分析方法(DEA)和Malmquist指數,計算我國各沿海省市的漁業產出效率,結果表明:在
摘要:海洋漁業作為我國海洋經濟的傳統產業之一,其投入產出效率的高低,不僅關系到海洋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而且在我國海洋經濟的發展進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運用數據包絡分析方法(DEA)和Malmquist指數,計算我國各沿海省市的漁業產出效率,結果表明:在技術效率和技術進步共同作用下實現了全要素生產率(TFP)的增長,其中技術效率的增長幅度略小于技術進步,但部分省市仍存在產出不足和投入冗余等現象。
關鍵詞:海洋漁業;數據包絡分析;全要素生產率;Malmquist指數
由于陸域資源的日益枯竭,世界各國都對“藍色糧倉”———海洋資源的發展給予了充分重視。海洋經濟的發展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國海洋經濟活動范圍廣闊,海洋經濟在向多方向發展。其中作為我國海洋經濟中發展較早的支柱性產業———海洋漁業,在我國海洋經濟的發展進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經過40多年的不斷實踐與發展,我國海洋漁業實現了矚目的成績,2018年我國海洋漁業生產總值已達到5800.76億元。與此同時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如海洋環境污染、資源利用率低下等,這對我國海洋漁業的可持續發展起著阻礙性的作用[1]。因此對我國各沿海省市的產出效率進行分析,了解各省市海洋漁業的發展狀況,對我國海洋經濟的科學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國外多從管理層面對漁業效率進行了較為實際的研究。Cochrane(2001)所代表的海外學者,從獲取資源的公平性和可持續利用方面,探討了漁業和漁業資源管理的復雜性,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2]。國內目前關于漁業產出效率的分析多采用實證分析的方法。如張彤(2007)運用DEA和Malmquist指數對我國各沿海省市的海洋捕撈生產效率進行了分析與評價,結果表明:我國海洋捕撈產業綜合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規模經濟效率低下[3]。肖姍等(2008)運用DEA對我國各沿海省市的海洋漁業經濟效率進行了測算,研究發現:大部分省市為非DEA有效,即存在資源浪費[4]。丁琳琳等(2015)基于面板數據Tobit模型考察了不同因素對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結果表明:技術進步是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主要源動力[5]。杜軍等(2016)運用DEA和Malmquist指數對我國沿海省份海洋經濟效率進行了評價,研究表明:大部分省份需要進一步提高經濟規模效率和技術效率[6]。張萌(2016)運用DEA和Malmquist指數對我國各沿海省市的漁業產出效率進行了分析,研究發現:技術進步和技術效率共同促進著海洋漁業產出效率的不斷完善[7]。
本文結合我國2013—2018年沿海省市海洋漁業相關指標的面板數據,運用數據包絡分析與Malmquist指數方法對各省市的海洋漁業產出效率的變動及構成進行分析,探索制約我國海洋漁業經濟發展的因素,以期促進我國海洋漁業經濟的發展。
2指標選取與數據來源
海洋漁業具體可劃分為海洋捕撈業和海水養殖業。結合海洋漁業的定義及考慮資源消耗、設施投入、經濟產出等因素,選取海水養殖面積(X1)、海洋漁業從業人員(X2)和漁船年末擁有量(X3)這三個要素作為投入指標,選取海洋漁業生產總值(Y1)作為產出指標。
本文所有數據來源于《中國漁業統計年鑒》和《中國海洋統計年鑒》,選取了遼寧、天津、河北、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11個省市2013年至2018年相關數據。
3實證分析
3.12013-2018年各沿海省市技術效率的變化及其分析
運用CCR模型計算得到各省市綜合年度的技術效率值,其結果如表1所示。
從表1的計算結果可知,2013年至2018年,天津、江蘇和上海三個省市的技術效率值一直為DEA有效。表明其在海洋漁業經濟發展中具有相對有效性,規模效益處于最佳狀態。然而其他沿海省市均存在資源浪費。其中遼寧省技術效率值呈現下降的趨勢;山東省和海南省技術效率值在0.9與1之間略微波動;河北省、浙江省、福建省、廣東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技術效率值呈波動式提高。部分省份資源沒有達到充分利用和最優組合,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3.1.1養殖結構不合理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海水養殖雖已形成一定規模,但仍存在諸多問題。由于養殖結構不合理,導致技術效率低下,使投入存在大量冗余或產出存在不足。其中以遼寧省和河北省為例,遼寧省在五年間海水養殖面積存在大量冗余,如2017年該省養殖面積為698400hm2,其中投入冗余為337594hm2;而河北省則存在產出不足的現象,2017年河北省海洋漁業產業總產值為1394988.50萬元,而在原有的投入水平下該省預計產出為2322607.80萬元。
3.1.2近海捕撈可持續性較低海洋捕撈在海洋漁業經濟中占據著主導地位。我國海洋捕撈以近海為主,由于捕撈的不合理性造成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如生態結構遭到破壞、魚種消失等。由于近海捕撈業的可持續性較低,所以當各省市增加船只投入時,并未使技術效率值明顯提高。
3.1.3漁業現代化水平不高技術水平的落后阻礙了海洋漁業經濟各方面的發展。雖然經過多年的發展各省市海洋漁業科技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和世界上其他發達國家相比仍處于相對滯后狀態。如,近年來廣東省積極發展遠洋捕撈,卻因成本提高技術水平跟不上等原因,使得遠洋捕撈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
3.22013-2018年各沿海省市全要素生產率的變化及其分析
運用Malmquist指數可以得到不同省份綜合年度的全要素生產率變化率,本文以2013年作為基期。計算結果如表2所示!谋2可見,我國11個沿海省市的漁業產出全要素平均增長了5.4%,其中技術進步提高了3.6%,技術效率提高了1.7%。將技術效率進一步分解可知,純技術效率降低了0.5%,規模效率提高了2.2%。
從各省市的全要素生產率來看,除遼寧省外,其余各省市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提高最多的為廣東省,其全要素生產率提高了11.5%;其次是浙江省,其增長了10.6%;增長幅度最小的為天津市,僅為0.7%。各省市的全要素生產率均有所提高,但原因卻各不相同。其中天津、山東、江蘇、上海和海南是由于技術進步的提高;而河北、浙江、福建、廣東和廣西是由于技術效率和技術進步共同提高所致。
而遼寧省全要素生產率同期下降了3.9%,對其分解可知其技術進步提高了5.6%,但技術效率降低了9.0%。由于技術效率降低幅度大于技術進步提高幅度,所以遼寧省全要素生產率總體表現為下降趨勢。
相關期刊推薦:《河北漁業》Hebei Fisheries(月刊)1973年創刊,立足河北,面向全國,貼近生產實際,以內容新、實用性強、信息真實為漁民致富當好參謀。本刊適合水產管理、科研、教學、生產及技術推廣部門的所有人員和漁民朋友閱讀。
4結論與建議
4.1主要結論利用CCR模型測算可知,天津、江蘇和上海三個省市的技術效率值為DEA有效,其余省市在6年間均未都處于DEA有效狀態。即該部分省市資源沒有達到充分利用和最優組合,投入存在冗余。
通過測算各沿海省市的全要素生產率,并對其分解可知:在技術進步和技術效率共同作用下我國2013年至2018年海洋漁業產出效率在不斷改善。其中技術效率貢獻略小于技術進步。
4.2政策建議
4.2.1優化水產養殖結構近海捕撈業受自然資源的限制,各省市應將未來主要發展方向放在人工養殖方面。根據自身地域環境優勢,將海水養殖結構進行科學的分布,確定各自的優勢海產品種,進行針對性養殖。同時也要注重養殖水域環境的保護,實現海洋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4.2.2改良養殖方式我國海水養殖業尚處于初級階段,雖海水養殖面積在不斷擴大,但由于不合理的養殖方式,養殖效率低,單產少。各省市應因地制宜,根據各自水域特點,實施精品培育,優化養殖方式,以提高養殖產出效率。
4.2.3積極發展遠洋捕撈由于近海域捕撈過度,使得近海漁業資源遭到迫害。而遠海和深海區域蘊含著豐富的高價值魚類。各沿海省市應積極發展遠洋捕撈,既可以保護近海資源,同時還可以增加高價值魚類出口,促進海洋經濟的發展。
4.2.4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大部分沿海省市海洋漁業經濟的發展依然是依靠傳統的舊動能在拉動。養殖方面主要靠人力和養殖面積拉動,捕撈方面主要靠加大捕撈。各省市應提高勞動力綜合素質,發揮各省市自然資源優勢,加快設備升級,從各方面加快制度創新與技術創新,推動新舊動能的轉換。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