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4-02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目的探討改善微小氣候對高血壓痛療養員血液流變學的影響。方法通過對24例高血壓病療養員所處療養房進行24h空氣凈化并釋放大量的負氧離子以改善療養房的局部氣候,1個月后對高血壓療養員抽血,進行血液流變學檢查并對比。結果實驗1個月后,實驗組的有
【摘要】目的探討改善微小氣候對高血壓痛療養員血液流變學的影響。方法通過對24例高血壓病療養員所處療養房進行24h空氣凈化并釋放大量的負氧離子以改善療養房的局部氣候,1個月后對高血壓療養員抽血,進行血液流變學檢查并對比。結果實驗1個月后,實驗組的有效率為91.7%,對照組的有效率為64.0%,兩組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低切變率下全血黏度、高切變率下全血黏度、血漿比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紅細胞電泳時間、血細胞比容、纖維蛋白原與凈化前比較均顯著下降。結論對高血壓病療養員進行人工療養因子干預,能顯著改善其血液流變學。
【關鍵詞】氣候療法;血液流變學;高血壓;療養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空氣質量和氣候條件均發生了一定變化。在局部范圍內通過人工手段對空氣質量和氣候條件進行良性干預,可以達到氣候療養的目的。應用空氣潔凈器能對空氣進行有效的除塵、消毒并釋放出大量的負離子,改善療養室內的微小氣候,有益于療養員的康復]。我們對24例來我院療養的高血壓病療養員的療養室進行了空氣凈化,并檢測了空氣凈化前后療養員的血液流變學指標,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觀察對象將我院同期療養的高血壓病療養員共49例,隨機分為下列兩組:實驗組24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3例;年齡6O~78歲,平均7l歲。對照組25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5例;年齡60—81歲,平均72歲。所有患者診斷均符合總后衛生部制定的《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體重指數、用藥情況、血壓數值等方面以及居住的療養房內的氣溫、濕度、Ft光等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fP>0.05)。
1.2方法應用由上海今是空氣凈化設備公司提供的MKJ一800型空氣潔凈器在實驗組患者居住的療養室內(體積為51m,)進行24h空氣凈化,分別于凈化前、凈化后1個月對療養員抽血,采用BMI一1型毛細管式黏度計檢測低切變率下全血黏度、高切變率下全血黏度、血漿比黏度、血沉、紅細胞聚集指數、紅細胞電泳時問、血細胞比容、纖維蛋白原。對照組患者療養室內不進行空氣凈化,分別于入院1個月前后檢測上述指標。并對兩組患者的血液流變學指標、臨床癥狀進行觀察對比。除繼續服用原有降壓藥物外,停用其他抗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或對血液流變學有影響的藥物。
1.3統計學處理數據以±s表示,采用f檢驗、x檢驗。
2結果
2.1兩組患者實驗前后血液流變學各項指標的改善率f表1)按照《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凈化后的療效實驗組的有效率為91.7%,對照組的有效率為64.0%,兩組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fP<0.叭)。
推薦閱讀:探討當下血液成分質量制備管理過程的模式
3討論
利用氣候特點,選擇氣候適宜的療養地,使健康得到恢復和加強,稱為氣候療養,利用空氣、日光、海水和沙漠等進行專門的治療稱為氣候療法【1-。我國地域遼闊,氣候多樣,盡管有許多理想的勝地可供選擇,但由于眾多的原因造成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所以在局部范圍內進行一定的人工干預,形成良好的微小氣候,達到治療和療養的目的是非常有必要的【5_】。
本研究改善氣候的主要手段是凈化療養房內的空氣,去除空氣中的塵埃和病毒細菌顆粒,釋放出大量的負氧離子。MKJ一800型空氣潔凈器通過靜電吸附,能有效地清除空氣中的塵埃、煙霧、病毒和細菌,潔凈空氣量可達到280m3/h,營造一個1萬級潔凈度的空氣環境,從而改善機體的肺通氣、換氣功能,提高氣體交換和攝氧、供氧能力,改善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環。另外,該空氣潔凈器釋放出的大量負離子,可以改善機體組織的代謝能力和血液循環,提高免疫力[8-10]。本研究表明,氣候改善后患者低切變率下全血黏度、高切變率下全血黏度、血漿比黏度有顯著的下降,與凈化前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O1);紅細胞聚集指數、紅細胞電泳時間、血細胞比容、纖維蛋白原等指標與實驗前比較差異亦有統計學意義fP<0.05)。
在正常情況下,血流量與血管半徑的4次方成正比,與血液黏度成反比。高血壓病患者因全身動脈硬化,其血管舒縮能力降低,因而血液黏度成為影響動脈血流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血液黏度增加會導致冠脈血流量減少和外周阻力增加。已有的研究表明微循環的異常程度與高血壓病發作的頻率及程度呈正相關I2】。因此,降低血液黏度是減少高血壓病患者靶器官損害的重要措施之一。高血壓病患者臨床癥狀、血壓的改善與血液流變性的改變是一致的。
從本文結果分析,作者認為改善氣候對高血壓病療養員血液流變學的影響可能有以下幾條途徑。一是可使血漿纖維蛋白原濃度降低,由此導致血漿黏度、紅細胞聚集性降低,從而提高血液在大血管內的流動性;二是可降低血細胞比容并由此導致高切與低切全血表觀黏度降低,改善機體循環功能;三是使紅細胞膜磷脂分子構象改變,提高紅細胞的變形性,并由此提高血液在微血管內的流動性;四是增加紅細胞對氧的親和能力或血液對氧的釋放能力[2-9]。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