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12-14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目的觀察中老年人在空氣負離子吸入干預條件下心肺耐力的差異,及該條件對健身鍛煉效果的影響。方法篩選心肺耐力相對較差的老年人70例,入選者分別在常態空氣環境及空氣負離子干預環境下進行心肺耐力檢測,比較兩種環境下的心肺耐力差異。然后將入選
〔摘要〕目的觀察中老年人在空氣負離子吸入干預條件下心肺耐力的差異,及該條件對健身鍛煉效果的影響。方法篩選心肺耐力相對較差的老年人70例,入選者分別在常態空氣環境及空氣負離子干預環境下進行心肺耐力檢測,比較兩種環境下的心肺耐力差異。然后將入選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5例,對照組在常態空氣環境下、觀察組在空氣負離子干預環境下,分別進行有氧健身鍛煉。3個月鍛煉后,對兩組心肺耐力及肺通氣功能指標均在常態空氣環境下進行檢測。結果空氣負離子環境下入選者的心肺耐力較優,且在該環境下進行功能康復鍛煉的效果無論是心肺耐力還是肺通氣功能均明顯優于常態空氣環境(P<0.05)。結論采用空氣負離子進行干預,可明顯影響老年人的心肺耐力;且在該環境下進行3個月有氧健身鍛煉,較室內常態通風環境可以明顯提高心肺耐力及肺通氣功能。
〔關鍵詞〕負離子;常態空氣;心肺耐力;肺功能
中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各項身體功能逐步衰退,其中因心肺耐力普遍降低及受呼吸道、肺泡彈性張力和呼吸肌衰退等因素影響,導致老年人肺功能低下及持續活動能力降低,是困擾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1,2〕。一定負荷條件下的有氧健身鍛煉是改善人體體質、提高肺功能及心肺耐力的重要途徑;而受老年人身體功能衰退、耐受性較差等特征的影響,往往鍛煉負荷較低,因此難以取得理想效果。本研究采用空氣負離子干預條件下的有氧鍛煉,對中老年人的心肺耐力及肺通氣功能進行觀察,旨在探討該鍛煉方法對中老年人心肺耐力及肺通氣功能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對象選取年齡55~65周歲的中老年人70例,男40例、女30例,身體健康狀況及精神狀態良好,但心肺耐力較差。排除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排除腦卒中、心腦血管疾病、肥胖癥或肢體功能障礙等不利于實施檢測及鍛煉實踐的患者。所有入選者經哈佛臺階試驗檢測其心肺耐力普遍低于同齡人(即哈佛臺階試驗指數<50)。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5例,兩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1.2研究方法
1.2.1心肺耐力檢測70例入選者首先在室內常態通風空氣環境下進行心肺耐力檢測,隔天在負離子干預環境下進行心肺耐力檢測,比較兩種環境狀態下入選者的心肺耐力差異。
1.2.2環境檢測采用空氣離子測定儀檢測環境空氣的負離子含量。本地室內常態通風環境下空氣負離子含量為200個/cm3左右;而在空氣負離子發生儀進行人造負離子干預下,室內負離子含量控制為15萬個/cm3左右,遠高于室內常態通風環境下的濃度。
1.2.3鍛煉方法對照組在室內常態通風環境下進行有氧健身鍛煉,觀察組在負離子干預環境下進行與對照組相同的有氧健身鍛煉。鍛煉方法:在跑步機上慢跑,入選者在慢跑過程中可根據自身承受情況自我調節跑速,可采用勻速慢跑也可采用快、慢交替進行,調控跑步機的運轉速度(2~5m/s),即心率控制在100~120次/min的中等負荷且以鍛煉者心不慌、感覺良好為宜,隔天鍛煉1次,每次25min,共鍛煉3個月。3個月后,在室內常態通風環境下檢測兩組心肺耐力及肺通氣功能。
1.2.4心肺耐力及肺通氣功能檢測(1)采用哈佛臺階試驗測試臺階指數:受試者采用男40cm、女35cm的臺階高度,以30次/min的頻率依次上、下臺階,持續時間5min,測試結束后坐位休息,測量并記錄運動后第2、3、4分鐘的前30s脈搏次數,根據公式:〔運動持續時間(s)/(3次測量脈搏數之和×2)〕×100得出臺階指數,臺階指數越高表明心肺耐力越好〔3〕。(2)最大攝氧量檢測:采用有氧功率自行車檢測最大攝氧量,最大攝氧量越低提示心肺耐力越差。(3)采用肺功能儀進行肺活量檢測:檢測指標為慢肺活量(SVC)和用力肺活量(FVC)。(4)采用呼吸肌功能測定儀檢測呼吸肌力量:檢測指標為最大吸氣壓(MIP)和最大呼氣壓(MEP)。其中,%MIP、%MEP、%SVC和%FVC值是指實測值與預測值的比值百分數,比值越小,提示呼吸肌力量及肺活量越差〔1〕。
1.3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7.0軟件行t檢驗。
2結果
2.1鍛煉前,兩種環境狀態下兩組心肺耐力指標比較實驗前,首先在室內常態通風空氣環境下進行了心肺耐力檢測,臺階試驗指數和最大攝氧量值(ml·kg-1·min-1)分別為:42.50±4.14和26.51±3.02;而在空氣負離子干預環境下的檢測值分別為44.39±4.17和27.81±3.11,空氣負離子干預環境下的心肺耐力情況明顯優于室內常態通風環境(P<0.05)。提示在空氣負離子環境下,心肺耐力表現較優。
2.2鍛煉后,同種環境狀態下兩組心肺耐力及肺通氣功能指標比較兩組間除了%SVC無明顯差異外,其他相關檢測指標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均P<0.05)。提示,在空氣負離子環境下進行有氧鍛煉,較室內常態通風環境下更利于改善鍛煉者的心肺耐力及肺通氣功能,對整體提高鍛煉效果有益。見表2。
3討論
心肺耐力是反映人體持續運動能力的重要指標,也是衡量老年人身體健康狀況及肢體運動功能的重要手段。老年人因心肺耐力較差,一旦持續運動便會出現心慌、頭暈及氣短現象,在生活中較為常見。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多認為與自身肺功能下降致氧供應不足及身體對氧的運作和利用較低有關。相關研究認為〔4,5〕,呼吸肌收縮力量減弱是造成老年人肺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而老年人由于肺功能下降,活動后易出現淺短而急促的呼吸,此時多本能地以淺快胸式呼吸為主,既不能保證有效肺泡通氣量,又容易引起呼吸肌過度緊張、增加氧耗量,導致呼吸肌進一步疲勞,從而影響人體持續供氧及運動能力,是制約心肺耐力改善和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持續有氧運動是改善人體心肺耐力及肺功能的重要手段,其中每次鍛煉的強度和時長,即對人體鍛煉刺激的負荷是決定鍛煉效果的基礎條件,而鍛煉負荷的增加勢必會大大增加氧消耗,身體充分的血氧供應更需要肺部加大氧攝入?墒,老年人因肺交換氧供應的不足及人體最大攝氧量和氧利用能力低下等因素,致使心肺耐力較差,往往較難承受較大負荷量的鍛煉。為盡量提高人體鍛煉過程中的氧攝入即氧供應,本研究以提高空氣中負離子含量的濃度為切入點,以觀察負離子干預下有氧鍛煉的效果?諝庳撾x子即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在醫學界享有“長壽素”、“維他氧”及“空氣維生素”等多種美譽,世界衛生組織把其含量作為評價空氣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也是評定療養場所是否達標的重要指標〔6,7〕。相關研究認為〔8,9〕,高濃度的負氧離子含量可提高肺交換對氧的攝入量,充分的血氧供應可以提高人體運動鍛煉的耐受性、利于延緩運動疲勞,同時也利于人體維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進而利于提高訓練的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在較高負離子含量環境下,心肺耐力表現無論是最大攝氧量還是哈佛臺階試驗指數均明顯優于室內常態通風環境,說明在較高負離子含量環境下進行有氧鍛煉的耐受性更優,有益于提高鍛煉效率。
綜上,空氣負離子含量可以明顯制約老年人的心肺耐力狀態,且在較高負離子含量環境下進行有氧健身鍛煉,更利于提高鍛煉的效果;同時,也提示有氧健身鍛煉者應選擇優質空氣鍛煉環境的必要性。
相關期刊推薦:《中國老年學雜志》1981年創刊,是中國創刊較早,唯一囊括老年醫學、老年生物學、老年心理學和老年社會學的老年學綜合性學術期刊。主要刊載老年醫藥學(基礎與臨床醫學研究、流行病學、藥學、中西醫結合、護理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并兼顧老年社會學(人口老化、健康老齡化、老年教育、養老及社區服務、老年保健等)、老年心理學、衰老生物學及抗衰老研究等方面的文章。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