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6-28所屬分類:醫學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目的探索微課輔以小組合作學習法在護理技能教學中的應用情況。方法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某職業院校護生對護理技能教學的需求。將研究對象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采用微課輔以小組合作學習法,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結果試驗組護生技能考核
摘要:目的探索微課輔以小組合作學習法在護理技能教學中的應用情況。方法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某職業院校護生對護理技能教學的需求。將研究對象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采用微課輔以小組合作學習法,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結果試驗組護生技能考核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結論在護理技能教學中應用微課輔以小組合作學習法,有利于提高職業院校護生實踐能力。
關鍵詞:微課;小組合作學習法;護理技能
護理學基礎是醫藥類職業院校護理專業主干科目,是所有專業課程的基礎,其技能教學大多是帶教教師一過性示范,學生集體觀看,留給學生觀察、記憶的時間很短暫,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1]。而微課具有時間短、內容精、容量小、情景化等特點,現已被廣泛應用于高校專業教學過程中[2]。Pereira等調查發現有82%的護生認為微課視頻學習能提高他們操作能力[3]。而小組合作學習法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追求的一種境界[4],順應了當今護理教學改革潮流,突出了合作學習的實質[5]。
如何將二者有機結合,改革和創新護理教學模式,從而提高護生實踐能力?本研究做了一些調查與探索,現報告如下。
1護生對護理學基礎技能教學的建議
1.1對象
隨機抽取某職業院校中專部護理專業二年級5個班學生進行便利調查。護生統一使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李玲主編的《護理學基礎》教材。
1.2方法
通過文獻檢索,結合本研究目的和教學、臨床護理專家意見,自行編制調查問卷。共調查317名護生。發放并回收問卷317份,有效率100.0%。將所獲數據錄入SPSS17.0統計軟件,并進行頻數、百分數等描述性統計學處理。
1.3護生對護理學基礎技能教學的建議
2教學情況
2.1對象
將參與便利調查的班級學生定為試驗組,采用微課輔以小組學習法;再隨機抽取5個班學生作為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兩組護生性別、能力、學習基礎等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2試驗組
2.2.1創設問題情景,實施項目教學
項目教學中教師以臨床工作任務為導向,應用標準化病人,按照臨床護理崗位工作要求,對患者實施連續的科學的護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引入或創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場景,協助護生完成護理任務。如在技能項目“測量血壓”中,教師精心創設如下場景:患者,男,62歲,以“高血壓3年,頭暈、頭痛近一周”為主訴被收治入院。工作任務:作為一名護士,應該怎么快速、準確為患者測量生命體征并協助醫生消除患者病痛?引導護生積極思考,大膽探索,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運用項目教學法的目的就是使護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使學習成為護生主動參與、樂于進行的事情[6]。
2.2.2引入標準化病人,提高護生學習積極性
項目教學與標準化病人的結合,可進一步加深護生對護理技能的印象,提高學習質量[7]。標準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SP)也稱模擬病人,能準確表現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和(或)病史,恒定、逼真地復制真實臨床情景,發揮扮演患者、充當評估者和教學指導者3種功能[8]。如上例需要進行血壓測量的SP仰臥于病床,雙眼緊閉,唉聲嘆氣,不停地用雙手揉搓頭部,這些形象、生動的表演能加深護生的印象,促使護生關愛患者、體貼患者,提高護生學習技能項目(如“測量血壓”)的積極性、主動性。
2.2.3錄制微課,以便護生隨時隨地觀看
微課(Micro-Lecture)指以視頻等多媒體技術為載體,針對教學過程中某一重點、難點展開教學的微小課程[9]。以技能項目“靜脈輸液”為例,微課的目的就是通過圖像、動畫、視頻等方式,將采用傳統教學方法無法形象傳授的內容表達出來,加深護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但這就對教師提出了除專業知識外較高的數字化技術要求:收集教學素材、編寫拍攝腳本、制作幻燈片、利用各種軟件錄制教學視頻等。
允許護生下載微課,隨時隨地通過微信、QQ、微博等終端觀看;同時開放技能室,技能室內大屏幕滾動播放微課,從而對護生造成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方位的沖擊,使其短時間內接受大量信息,達到學習遷移速度更快、效果更明顯的目的。
2.2.4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法,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將學生分成幾個合作小組,每組不超過5~6人,確保各小組成員能力高、中、低分布均衡。由任課教師與輔導員、技能指導教師共同挑選兩名態度嚴謹、技能成績優異、管理能力強、有親和力的護生擔任小組長和“助教”。課前,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對小組長和“助教”進行一對一培訓,使他們基本掌握護理操作技能,考核合格后讓其協助教師分發、回收技能訓練物品和指導組員練習。這樣教師就能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巡視、管理、指導學生技能訓練過程中去,隨時針對技能訓練過程中護生出現的問題給予矯正,營造“比、學、趕、超”的學風和“練技能、創技能”的良好氛圍。
2.2.5注重護患溝通與人文關懷
教師在護理技能教學中穿插人文素養相關內容,培養“有溫度”的護理人才。如在“測量血壓”技能教學中,在模擬病房內,教師扮演的護士角色在與護生扮演的患者溝通時態度和藹、言語溫和、體貼、充滿耐心。
3結果
學期末,對兩組護生進行技能考核,結果顯示,試驗組技能考核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
4討論
4.1微課輔以小組合作學習法有助于提升護生技能考核成績和實踐能力
利用微課中的圖片、文本、動畫及視頻,教師將靜脈輸液整體流程按步驟逐一拆分并講解,形象、具體地展示每一個動作及細節,護生結合自己的技能基礎和接受程度反復觀看微課,慢慢消除對復雜護理操作的恐懼感;再通過小組成員間的傳、幫、帶,逐步熟悉、掌握護理操作技能,最終提高技能考核成績。運用針對具體護理技能項目的重點、難點而設計的微課輔以小組合作學習法進行教學,有助于提高護生技能考核成績和實踐能力[10]。
4.2教師要積極運用信息化技術,以滿足護生個性化學習需求
近年來各級各類學院的微課比賽層出不窮,說明微課是頗受關注的教學模式之一[11],它通過網絡等方式傳播[12]。對于護生普遍反映的重點、難點、疑點等內容,教師可通過引入微課,創設學習情景,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枯燥的課堂有趣化。教師利用微課講解每一個動作和細節、手法,操作步驟清晰明了,護生可通過手機終端隨時隨地反復觀看微課。而身處數字時代的護生也易于和樂于接受新事物,從而豐富護生在“微”時代的學習方式。
特別是對于性格內向、慢熱型、難以啟齒向同學和教師提問的護生,他們可以通過暫停、慢動作回放、反復播放等方法觀看微課,尋找自己與教師的差距,并針對薄弱環節進行反復練習,從而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13]。因此,職業院校要想獲得可持續性發展,必須運用信息化技術,改進技能教學方法,創新護生學習方法,滿足不同護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達到因材施教目的。
4.3院校要適應時代需求,培養人文素養高、人際溝通能力強的專業護士
以往護理技能教學和考核時,教師大多注重護理操作的準確性、熟練性、高效性,而對護生溝通能力的關注不夠。新教學模式下,教師按照臨床護理崗位要求,對“患者”實施連續的科學的整體護理,不僅強化了護生技能訓練,還有利于護生溝通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與人文素養培養。當前,醫藥類職業院校招生人數逐年攀升,這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碩果,也是護理職業教育改革所取得的成績。
參考文獻:
[1]肖東玲.淺析微課在護理技能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5,33(5):97-98.
[2]魏曉燕,杜榮.我國高校教師微課建設現狀與對策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6(7):67-72.
[3]PereiraJ,EcheazarraL,SantamarS,etal.Studygeneratedonlinevideostodevelopcross-curricularandcurricularcompetenciesinnursingstudies[J].ComputinHunanBehavior,2014,31(1):580-590.
[4]盛群力.個體優化教育的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5]繩宇,趙雁,張欣.在護理技能教學中實施小組學習方法的實踐[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7):531-533.
[6]曹小萍.職業情感教育對高職護生專業認知的影響[J].衛生職業教育,2011,29(22):90-91.
相關論文范文:中醫論文發表簡析當前中醫護理發展新改革制度
對于不同的人群,中醫護理發揮作用的側重點不同,對于健康人群,中醫護理的服務功能以預防保健為主;對于傷殘、疾病后遺癥、術后人群、中醫護理的服務功能以康復護理為主;對于急慢性病人,中醫護理的服務功能以殘病護理為主。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