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2-19所屬分類:園林工程師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我國的竹林面積可以占到世界竹林總面積的30%,是世界上竹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在我國領土上分布了大約50屬的竹子種類,其數量可達500多種。竹類資源是擁有特別美感的一類森林資源,由于它具有豐富的景觀觀賞價值和一定的生態經濟價值,可以實現可持續
摘要:我國的竹林面積可以占到世界竹林總面積的30%,是世界上竹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在我國領土上分布了大約50屬的竹子種類,其數量可達500多種。竹類資源是擁有特別美感的一類森林資源,由于它具有豐富的景觀觀賞價值和一定的生態經濟價值,可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它的人文特性較強,備受我國人民的喜愛。竹子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資源,具有一定的生態優勢,本文將對此展開探討,為推動竹產業的發展獻言建策。
關鍵詞:生態優勢;竹產業;發展
作為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資源,如果可以成功種植竹林,就能實現對于竹資源的循環利用。竹子的截留降水能力、空氣凈化能力和預防水土流失的能力都很強,無論是在調節氣候還是在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中,竹林都可以發揮出關鍵作用。此外,由于竹子與木材非常接近的物理性質,讓竹材可以成為良好的木材替代品。尤其是在木材供需嚴重失衡的今天,通過竹材的替代可以有效解決木材供給量不足的問題。當前階段,我國的竹產業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需要充分發揮竹產業的生態優勢,積極推動竹產品貿易的發展。
1 竹產業的發展現狀
1.1 竹資源培育與經營
隨著全球森林資源持有量的持續下降,世界各國都提高了對于竹資源培育和經營及開發與利用的關注,我國也緊跟世界列國的腳步,展開了對于這一內容的探索。竹林和竹種的種類都較為繁多,竹資源的培育和經營包含了森林資源的5種不同形式,分別為薪炭林、防護林、特種用途林、經濟林和用材林。在竹林培育與經營作用的主導下,可以將竹林經營分成筍竹兩用竹林、以出竹為主的材用竹林、觀光生態竹林和以出產食用筍為主的筍用竹林等多種形式。近十年來,我國竹產業已經得到了飛速發展,需要將竹林資源培育與經營進行轉變,使其向多品種并重的方式邁進,實現筍材兼用[1]。
1.2 竹區生態休閑旅游
我國南方地區部分產竹省區將竹類資源當作了吸引游客的重要途徑,開發出了竹林旅游的新形式。竹林旅游有著優美的竹林生態環境作為背景,將竹類植物觀賞和文化性進行了有效整合,具有鮮明的形象性,是我國森林旅游的重要成分。自上世紀末開始,我國的竹產業實現了飛速發展,構建了資源培育、竹產品加工和出口貿易一體化的新興產業,和森林食品、花卉及森林旅游并稱為我國林業發展的四大朝陽產業。我國竹類資源十分豐富,同時地理環境較為復雜,竹文化的歷史較為悠久,為我國竹林旅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和精神基礎。人們在竹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探索征程中發現了竹林生態旅游的全新方式,讓竹林旅游呈現出科普化和生態化的變化,讓中國竹林旅游得到了可持續發展[2]。
1.3 竹產品
我國竹產品加工業正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實現了對于竹子的高效利用,無論是竹根、竹竿還是竹葉,乃至竹粉末都得到了有效運用,并建立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我國的竹產品開發正呈現出深層發展的趨勢,將以往單一售賣竹材的歷史進行了轉變,讓產品不再只是單一的原竹產品,而是逐漸朝著多系列、高附加值的方向發展,建立了由單純的原材料出口到優勢產品出口全面發展的新局勢。
2 竹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應對措施
2.1 問題
2.1.1 竹林資源的經營能力有待提升
當前階段,我國許多地區的竹林都呈現出粗放經營的狀態,使得低產林廣泛存在,重采輕育的現象十分嚴重。由于竹材的單產量較少,限制了農民收入的提升。在缺乏有效利益機制支撐的條件下,加工企業和竹林經營者的合作得不到強化,產業鏈十分松散,不能建立良好的規模效益。
2.1.2 竹加工企業的生產規模有待強化
竹產業中普遍存在企業規模較小的問題,生產經營管理能力得不到發展,技術和經濟水平較低。在現有的產業鏈中,產品缺乏自身的特色,竹產品雷同的現象時有發生,同時產品的技術構成較差,市面上涌入了大量的低檔產品,導致產品的附加值較低。此外,新品的研發和應用較為滯后,難以滿足產業發展和社會的需求。
2.1.3 科技人員數量嚴重不足,限制了科技成果的有效轉化
無論是產業創新還是成果轉化,都需要科技人才的積極參與。當前階段,企業中的技術力量較弱,未能與林業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立高效的合作,使得企業無法獲取最新的科技成果,限制了竹產品科技成果轉化率的提升[3]。
2.2 應對措施
2.2.1 提高信息化建設強度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為了促進竹產業的創新和研發,需要以市場需求為依據,積極收集竹產品的市場信息并予以分析,精準把握行業和市場的發展變化趨勢,以推動竹產業的經濟信息化建設進程,打造完善的產業綜合信息處理及決策機制,模糊不同企業之間、供應商和銷售商之間、顧客和企業之間的界限,打造完善的資源共享機制,讓竹產業的效益得到最大化發展。需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針對企業組織管理、市場營銷及生產技術等不同傳統模式展開創新和優化,以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2.2.2 打造優質品牌戰略
需要積極關注企業組織結構的調整,建立品牌意識,認真挑選竹產品重點企業,并予以支持,讓他們得以發展成為具有一定規模,富有特色,可以帶動行業發展的“領頭羊”。需要政府在土地、政策、技術等領域提供一定的支持,以促進企業的發展。此外,需要積極發展中小竹產品企業,為企業提供減免稅收或稅收優惠等政策支持,幫助企業開拓市場,為企業營造優質的經營環境,讓竹產業的整體水平得到切實提升。同時,需要充分關注竹子的環保特性,展開積極的創新設計,讓竹產品的科技含量和人文價值得以充分展現,為企業打造完善的品牌戰略。借助優化產品包裝、打造品牌形象等手段,建設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竹產品品牌,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2.2.3 提高人才培養力度
積極關注竹產業的人才培養,提高專業人才引進力度。關注竹類資源開發、竹產品開發和加工利用等領域,培養出一批優質的技術人才,與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展開高度合作,打造一支專業化的科技推廣隊伍,提高對于竹產業相關人員的培訓強度,讓相關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得到切實提升,以促進竹產業的優化和發展[4]。
結束語:綜上所述,竹產業具有一定的生態價值,是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產業,發展竹產業可以帶動國民經濟的增長。在天然林業保護工程政策持續推進的背景下,我國加大力度制止了天然林的商業性采伐,為林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良好的發展前景;诖耍枰浞诌\用我國豐富的竹林資源,借助世界領先的竹材工業化技術和優質高效的竹林工業化利用機制,讓我國竹產業得到切實發展,以推動竹產業的轉型化發展,提升我國竹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以促進竹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論文作者:熊晨 黃弘 喻勇 任毅 鄧亮
相關期刊推薦:《林產工業》雜志創刊于1964年9月,1976年經農林部科技司呈請國家科委和國家出版局批準向國內外公開發行。內容主要由木材加工,林產化工(松香、松節油、栲膠、紫膠、活性炭、香料等化工產品的加工)和制漿、造紙三大部分組成。全刊辟為綜述,研究與分析,生產與應用,專題講座,國外技術,綜合信息,讀者與編者,企業簡介及廣告等欄目;主要讀者對象為本行業及相關行業從事生產、科研和開發、設計、咨詢、教學、管理及市場營銷的人員。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