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1-30所屬分類:建筑師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 要:隨著人們對建筑環境的要求不斷提升,暖通空調系統已成為高層建筑的必備部分,而設計方案是暖通空調系統施工與應用的關鍵。以高層建筑暖通空調設計為研究對象,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工作實例,給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期提高暖通空調的設計水平,為建筑用戶
摘 要:隨著人們對建筑環境的要求不斷提升,暖通空調系統已成為高層建筑的必備部分,而設計方案是暖通空調系統施工與應用的關鍵。以高層建筑暖通空調設計為研究對象,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工作實例,給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期提高暖通空調的設計水平,為建筑用戶提供更舒適的建筑環境。
關鍵詞:高層建筑;暖通空調;消防;排煙設計
0 引言
在高層建筑中,暖通空調設計的內容相對復雜,設計人員需結合高層建筑結構特征,正確計算空調及供暖負荷,合理配置空調系統的各部分設備。在該過程中,還需考慮暖通空調的能耗、可操作性及經濟效益等,由于該過程易出現設計失誤,影響暖通空調的安全可靠運行,所以需設計人員提高重視。
1 高層建筑暖通空調設計常見問題
暖通空調設計是指對高層建筑空調調節系統進行全面綜合設計,包括送風系統、排風系統、制冷系統、供暖系統等。在建筑領域,暖通空調設計的復雜性較強,涉及制冷技術、機械設計及工程熱力學等多個學科。與普通建筑相比,高層建筑的結構更為復雜,其暖通空調設計難度更大,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1 可行性不足
在高層建筑施工中,暖通空調設計方案為指導性文件,其可行性不足直接影響暖通空調的正常運行。在實際設計工作中,普遍存在可行性不足的問題,出現該問題的原因在于設計人員對相關政策規范、標準法規及工程要求的認識不足,導致暖通系統不符合高層建筑供水、供熱、供電要求。同時,部分設計人員在進行暖通空調設計時,未考慮區域氣候條件、不同季節的負荷及地下水源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暖通空調設計的可行性不足。另外,在高層建筑暖通空調設計中,設計人員通常按照全年中最不利的氣候參數來計算相關數據,以確保暖通空調具備調節功能。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部分設計人員缺乏重視,導致暖通空調的調節性不足,難以發揮其調節建筑內環境溫濕度的作用。
1.2 安全性不足
在高層建筑暖通空調設計中,設計人員需注重設計方案的安全性,避免暖通空調存在安全隱患。部分設計人員缺乏對防火安全、設備安全、人員安全、系統安全及環境安全的重視,導致暖通空調存在火災隱患。例如,某設計人員因未考慮高層建筑中資料庫、檔案室等區域對環境的特殊要求,導致暖通空調的消防排煙設計不到位,一旦發生火災,將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
1.3 節能性不足
在市場經濟帶動下,建筑行業發展迅速,特別是高層建筑在城市建筑中占比較大,且建筑規模不斷擴大。在高層建筑發展的同時,建筑施工引發的能耗問題突出。相關數據統計顯示,我國建筑能源消耗在社會總能耗中占比超過 30%,而在建筑能耗中,暖通空調系統的能耗占比最高,節能性不足。
1.4 經濟性不足
在高層建筑暖通空調設計工作中,普遍存在經濟性不足的問題。部分設計人員雖然有方案對比意識,根據高層建筑特征設計多項方案,但受專業理念影響,其對比的設計方案并未制定統一的基準條件。例如,將供應新風的方案與不供應新風的方案對比,對比結果缺乏說服力,不能選出經濟效益最高的方案,需要改進。
2 高層建筑暖通空調設計問題的解決措施
針對高層建筑暖通空調設計中存在的問題,設計人員需結合工程實際,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優化暖通空調設計方案,為高層建筑暖通空調施工提供指導。本文以某超高層建筑為例,分析暖通空調設計的具體措施。該高層建筑共 40 層;地下 1~3 層為停車場;地上 1~4 層為裙樓,用作商業區、電影院線;地上 5 層以上為主樓,用作辦公區。
2.1 注重暖通空調設計的可行性
針對暖通空調設計存在的可行性不足問題,設計人員需遵循行業標準規范,強化暖通空調設計標準規范的執行力度。對于暖通空調中的特殊部分,設計人員需結合區域氣候條件,分析暖通空調全年條件下的運行工況,明確適用于不同外界環境的暖通空調參數;對于難以配置標準暖通設備的狀況,設計人員需結合標準規范,明確設備的參數要求,并根據高層建筑的氣候條件、地質條件及建筑參數,選擇最佳設備,提高設計方案的可行性。
如在某超高層建筑中,設計人員根據工程特點,設計風機盤管和新風機組中央空調系統,并在電影院線區域設計多聯機空調系統。建筑裙樓和主樓分別設置夏季冷源,冬季共同熱源。其中,裙樓的夏季冷源選用離心式冷水機組及螺桿式冷水機組,制冷量分別為 2 813kW 和 1 406kW,可為建筑提供 7℃ 或 12℃的冷水;主樓的冷源選用電制冷機及冰蓄冷設備,制冷量分別為 2 989kW 和 2 005kW。在建筑中配置不同數量的設備,實現冷媒供水溫度的有效控制。冬季熱源選用常壓真空熱水機組,制熱量為 3.489MW,可為建筑提供 65℃或 85℃的熱水,并在裙樓和主樓各配置 1 套換熱機組,為建筑提供不同溫度的熱水,滿足用戶需求。在上述案例中,設計人員結合高層建筑的特點及參數需求,考慮當地氣候條件,選擇相應參數的空調設備,使暖通空調系統符合高層建筑需求。
2.2 做好消防排煙設計
為保障暖通空調的安全可靠運行,設計人員需做好消防排煙設計,根據高層建筑的不同運行要求,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
1)合理劃分防煙分區及設置擋煙垂壁 高層建筑結構復雜,內部管路分布緊密有序。設置擋煙垂壁時,應在滿足規范的前提下盡量減少擋煙垂壁的設置。根據目前的常規高層建筑層高考慮,受清晰高度與單個排煙口排煙量的影響,儲煙倉厚度一般較大,擋煙垂壁距地面較近,采用卷簾式電動擋煙垂壁較合理。封閉吊頂,直接在吊頂板上方貼臨位置設置卷簾盒,暗裝于吊頂內,或結合精裝設置于吊頂外;不封閉吊頂或不吊頂時,在管線經過的位置或不封閉吊頂上方應采用固定擋煙垂壁,以便于管線的穿越,再在固定擋煙垂壁下方設置電動擋煙垂壁,以滿足火災時對儲煙倉厚度的要求。
2)合理布置排煙口 與空氣相比,火災產生的煙氣更輕,大多聚集在建筑上方。針對該特點,在進行排煙口設計時,設計人員將其設計在較高位置,在滿足設計需求時,排煙口盡量設置在風管側向或頂端,以增加風口距儲煙倉底部的高度,減少風口數量,且排煙口的風速不應大于 10m/s。風管頂部設置排煙口時,排煙口距離樓板不能過近,應考慮不小于 2 倍風口當量直徑的距離,否則排煙口排煙能力將折半。
3)避難層設置固定外窗 在超高層建筑中,樓梯間的分段設置導致避難層交通核內部樓梯間無法滿足規范要求,在頂層設置 1.0m2 的固定窗,根據經驗可考慮在避難層設置夾層,將 1.0m2 的固定外窗與內部樓梯間連通,或設置滿足耐火極限等級的風管,將 1.0m2 的固定外窗與樓梯間連通。
2.3 引進先進節能技術
為強化高層建筑暖通空調的節能效果,設計人員應堅持節能減排的理念,控制暖通空調的能源損耗,提高高層建筑的環保效益。在項目條件允許的前提下,采用如下節能技術,降低暖通空調能耗。
1)蓄能空調 在建筑領域,蓄能空調的使用與建筑內電能的應用相互配合,并非直接實現節能,而是移峰填谷,提高發電廠的一次性能源使用效率,進而降低發電廠的能耗,實現節能減排的目的。
蓄能空調技術并非從高層建筑本身入手節約其能耗,而是從整體入手降低區域內的能耗,推動低碳經濟發展。在高層建筑的高區水系統中,傳統板換方式屬于閉式循環,會損失能量品位,且多次換熱后高區冷凍水的溫度較高,空調溫度調節效果降低。針對該問題,該超高層建筑引入冰蓄冷技術,通過低溫冷水替代換熱方式,但該技術會引入乙二醇供冷及放冷系統,加大能耗,投入成本較高。該高層建筑在應用冰蓄冷技術的同時,進行溫濕度獨立控制設計,應用新風獨立除濕加干式風機盤管的暖通系統,降低冰蓄冷技術帶來的輸配能耗,避免暖通空調系統的溫濕度調節效果受層高影響。
2)智慧控制 與家用空調設備或小型中央空調相比,高層建筑的暖通空調系統更復雜,采用先進的智慧控制技術可協調空調的用冷、送冷及制冷等子系統,最大限度地降低空調系統的能耗。例如,該超高層建筑選用 SIEMENS PLC 自控系統,在暖通系統設計中,通過送風量的變化實現室內溫濕度的調節,將空調系統末端的靜壓箱、軟管及出風口等結構進行一體化設計,調節軟管的布局、敷設方向和長度等參數,確保不同出風口的風量差異低于 10%,并根據室內 CO2 濃度,調節新風風量,使暖通系統控制更靈活,減少設備能耗。
2.4 對比多項設計方案
在開展高層建筑暖通空調設計時,設計人員需注重工程的經濟效益,按照規范標準提出多種設計方案,保障設計方案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及安全性,計算出不同設計方案的成本,對比設計方案的能源價格、舒適性、暖通空調設備的性能及使用壽命、暖通空調的運行費用等要素,選出綜合效益最高的設計方案,為工程施工提供保障與指導。在該超高層建筑中,設計人員為驗證設計方案的可行性,應用 BIM 技術進行設計方案的仿真模擬,根據仿真模擬的結果,計算設計方案的成本,選出最佳設計方案。
另外,在暖通空調設計時,BIM 技術可用于管路的碰撞檢查,輸入相應的標高設計,明確系統管道的配置狀況,使設計人員能夠及時發現設計的不足,為設計人員優化設計方案提供技術幫助。在該超高層建筑施工中,設計人員將暖通空調系統和其他分項工程管路進行碰撞檢測,發現管路存在交叉現象,及時修改設計方案中的相應部分,提高設計方案的可行性。
相關論文文獻您還可以參考:暖通專業職稱評審論文參考文獻
3 結語
在高層建筑暖通空調設計中存在可行性、安全性、節能性與經濟性不足的問題,影響暖通空調的正常使用。設計人員需注重暖通空調設計的可行性;做好消防排煙設計,提高安全性;引進先進節能技術,提高節能性;對比多項設計方案,選擇經濟性最高的方案,以提升暖通空調設計的整體效益。——論文作者:蘇道林,王后帥
參考文獻:
[1] 于戈.淺談綠色建筑技術在暖通空調設計中的應用[J]. 四川建材,2019,45(6):170-171.
[2] 馬麗娜.BIM 在暖通空調中的應用和發展前景[J].城市建筑,2019,16(8):164-165.
[3] 林波.高層建筑暖通空調設計常見問題及策略[J].建材與裝飾,2019(36):96-97.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