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5-11所屬分類:建筑師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不斷增強,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不斷成熟,綠色建筑和智能建筑的建設在我國迎來了高峰期,這些技術的應用也充分展現了我國的綜合實力和科技水平的進步,二者的有機結合形成了綠色智能建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不斷增強,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不斷成熟,綠色建筑和智能建筑的建設在我國迎來了高峰期,這些技術的應用也充分展現了我國的綜合實力和科技水平的進步,二者的有機結合形成了綠色智能建筑的概念,對于工程設計及施工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筑學是研究建筑及其環境的學科,在工程設計中是“牽頭專業”,對于建筑的物理環境、空間布局、形象展示、功能設定、結構形式等起到了決定作用。綠色智能建筑對建筑學專業從方案制定到施工圖設計同樣提出了更高要求,對本土的綠色智能建筑的設計原則、內容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綠色智能建筑;建筑學;設計要求
引言: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不斷深入,綠色智能建筑在建筑行業的道路也越來越寬,在設計與施工中的要求也更高。在最開始的時候,興起的只是綠色建筑,也就是秉承著綠色節能環保的設計理念,對現在的建筑進行合理規劃設計建造。而綠色智能建筑可以說是在綠色建筑的基礎上,提高了一個層次,進行了一個優化。就建筑學而言,受綠色智能建筑的發展所影響,在設計方案的制定、施工圖紙的設計等方面也有了更嚴格的要求,更注重環保、節能的思想,只要從各個方面遵循綠色智能建筑的設計要求,其發展之路也必然越來越寬廣。
一、綠色智能建筑
(一)綠色建筑
根據國家相關建筑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規定,綠色建筑就是指:在整個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能夠最大限度地節約能源和資源,比如節約能源、節約水源、節約材料以及節約用地,并且能夠極好地保護環境以及減小污染,并最終能為居住該建筑的人提供一個相當實用、健康而又高效的居住空間,最終建造能與建筑物周邊環境和諧循環的建筑。
(二)智能建筑
經過建筑專業人士針對國內外諸多智能建筑的分析后,我們建立起了對智能建筑的概念。根據相關建筑標準《智能建筑設計標準》的規定,智能建筑就是指:以建筑本身為平臺和載體,添加各種智能系統,比如信息系統、信息應用系統、安全系統、設備管理系統等集各種系統優化組合為一體,最終向人們提供一個節約能源、環保而又效率高、安全的建筑平臺。智能建筑是多種技術應用組合的整體,這些技術包括建筑技術本身、通信和計算機技術,控制技術等。
(三)發展趨勢
綠色建筑和智能建筑的概念都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也是人類智慧、社會生產力進步的必然產物,二者的有機結合是實現人類更高理想的必然趨勢。承載著高新技術的智能建筑給人類帶來安全、舒適、高效環境的關鍵是要綜合運用現代科技,進一步規范化、標準化、集約化的建設與設計,既要合理利用現狀資源,又不破環自然環境,向綠色建筑方向發展,才能夠實現智能建筑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我們把融合了綠色建筑和智能建筑技術的建筑稱為“綠色智能建筑”隨著建筑行業的發展進步,綠色智能建筑在其中占有主要位置,不可或缺,所以,無論是從技術上看還是發展前景來看,綠色智能建筑都會成為一種主流趨勢。
二、綠色智能建筑的設計要求
(一)綠色智能建筑設計的基本要求
其基本要求包括對投資、用地、環境等要素方面。第一,綠色智能建筑比一般的建筑的投資要高10%到15%。第二,綠色智能建筑一般至少需要20000平方米,才能更好地發揮社會效益以及體現經濟適用原則。第三,綠色智能建筑設計時,周圍要有良好的公共設施和安全設施,同時要有建筑物需要的良好的建筑物物理環境。
(二)綠色智能建筑對空間布局的要求
綠色智能建筑的空間一般都很寬敞和寬大,所以應該借用鋼結構、框架結構等方法,使綠色智能建筑的大空間結構能夠準確地布局。關于布局的方法如下:建筑內部住宿舒適,視覺良好,空間美觀,屋頂應該合理綠化,最后是為功能房和各種線路留足空間。
(三)圍護結構的設計要求
首先,窗墻不應該設計在建筑的西面和北面。然后,在墻外進行隔熱和保溫設計的時候,要設置保溫層和注意使用熱反射涂料。可以在屋頂設置綠化帶和遮陽的方法,進行房屋的隔熱和保溫,還要注意給住宅施加通風和降溫的方法。同時淺色的屋頂也有助于通風降溫。地下室的設計時應注意保溫,設置保溫層。在綠色智能建筑的整體設計的時候,應該著重提高外墻的熱工性能,具體實踐方法是采用加有惰性氣體的真空玻璃或者涂刷透明的隔熱涂料。
(四)無障礙設計
在進行綠色智能建筑的設計的時候,要注意進行無障礙設計,一方面可以給行動不方便的居民提供最大限度的方便。另一方面,如果是人員繁雜、密集的公共場所,無障礙設計的席位可以給行動不便的居民提供方便,最后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公用設施和公共場所,所有的無障礙設施應該一次性完全建設到位。關于無障礙的設計不僅是為一些特殊群體的關注,也是體現建筑的社會性質。
(五)綠色智能建筑對節材的要求
在裝飾構件與通風遮陽結合設計的同時,要注意太陽能和風能的最大程度利用。在進行建筑選擇材料的時候,門板、窗戶和墻體要選擇可重復利用的材料,以保證建筑物的使用壽命。出于環保和節約的需要,在進行建筑設計的時候,可以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使用類似煤灰、廢紙這種沒用的廢棄物作為原料生產的基本材料。雖然要注意多使用廢棄物材料,但是其生產方式仍然是商業化的,所以仍然應該注意多使用工業化產品,比如多使用商業砂漿和商品混凝土。并最終在能夠保證建筑物質量的前提下,優先選擇使用地方建筑建設材料。
(六)綠色智能建筑室內對設計的要求
首先是對建筑物的遮陽的要求。在為建筑物進行遮陽的相關設計的時候,第一應該考慮的就是遮陽材料的玻璃材料的性能,在正常情況下,建筑物的南向和西向外窗應該使用外遮陽的措施和方法。在建筑物的南向和西向可以種植各種植物,比如喬木,用來遮陽。然后在對建筑物進行通風換氣的設計的時候。建筑應該面朝夏季主風風向,同時避開冬季主風風向。建筑物的設計和平面空間以及門窗,都應該能使建筑物通風。第三,在進行隔音降噪的設計的時候,首先,可以考慮增加門窗的隔音性能或者借用廣告牌和各種器具阻擋噪音。在室內家具和設備的選擇上,應該選擇低噪音的設備。如果是公共設施,比如學校、醫院,應該注意選擇使用吸聲的墻具和頂棚。最后是如何設計可以保持室內空氣質量。選擇有害物質少的材料進行建筑。
(七)結合實際的設計要求
在綠色智能設計中,許多時候都是理想化的狀態,所以即使是按照了綠色技能環保的設計理念仍然存在一些實質性的問題。為了避免這些問題的發生,在設計前一定要對建筑的實際環境進行實地考察,檢測各項數據指標。將實際的情況與設計的理念和構思有效的結合,打造在實際情況下,最理想的設計理念,讓其得到最好的綠色智能應用。
三、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技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也不斷的提高,以計算機網絡為基礎的綠色建設和智能建筑的發展迎來了春天,高新技術的應用是科技水平和綜合實力的結合,也體現出了綠色智能建筑的理念。在工程設計和施工等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建筑學而言,是一門研究建筑與環境的學科,而工程設計是建筑的空間布局、物理環境、功能設定、形象展示、結構形式等的基礎。隨著綠色智能建筑的發展,對建筑學專業在設計方面也同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期刊推薦:《綠色建筑》(雙月刊)創刊于1985年,由上海市建筑科學研究院主辦的全國性科技期刊。主要報道建筑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運營管理中的領先理念、前瞻技術,傳播推廣綠色建筑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介紹國內外綠色建筑工程案例,是綠色建筑行業重要媒介。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