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3-08所屬分類:教育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中學生對作文普遍存在畏難情緒,認為作文很難、很不好寫,不愛寫,不敢寫。我認為這種情況主要是學生缺乏寫作興趣,興趣是寫作的基礎,是驅使學生智力和能力發展的內驅力,對學生的寫作起最活躍、最現實、最直接的作用。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亞杰說過:
摘要:中學生對作文普遍存在畏難情緒,認為作文很難、很不好寫,不愛寫,不敢寫。我認為這種情況主要是學生缺乏寫作興趣,興趣是寫作的基礎,是驅使學生智力和能力發展的內驅力,對學生的寫作起最活躍、最現實、最直接的作用。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亞杰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動都要依賴于興趣。”
關鍵字:寫作興趣,培養,初中教師評職論文
學生要寫好作文,沒有素材是不行的,因此我要求學生多聽新聞.在家里,早、午、晚飯時間都要求學生注意收聽新聞,關心時事。同時,我還提倡學生多看報刊,增長見識,開闊視野.為了激發學生收集新聞的興趣,在每節語文課前設置五分鐘說新聞的活動。初中教師評職論文《中學生英語》雜志創刊于1983年,由國家教育部主管、華中師范大學主辦,是全國創刊最早的中學英語教輔類期刊。自創刊以來,以其高品位、高質量、高效率的辦刊特色、高素質的辦刊人才以及高標準的辦刊方向享譽全國,贏得了廣大讀者朋友的普遍贊揚和喜愛。
一、教會學生觀察生活,培養真情實感
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美是生活”。意思是,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處處有美的閃光點,要善于觀察、發現、捕捉,才能充實頭腦,美化心靈,從而寫出好的文章來。如魯迅的《阿長與山海經》、楊朔的《荔枝蜜》、酈道元的《三峽》等等,都是觀察生活后寫出的名篇。什么是觀察?所謂觀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遠“觀”近察,事事留心,時時注意,并養成一種習慣。所以學會觀察是提高寫作水平的第一要素。所以,我指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時,非常重視觀察,重視寫真實內容。因此,每個星期的作文課,我都利用一定的時間帶學生走出課堂,進行實地寫作,有時在校園里觀察校園植物,觀察竹子、樹木、花草,有時在周末到野外參觀,進行野外寫作,領略秀美的自然風光。經過這樣的訓練,不但激發了學生寫作興趣,積累豐富的題材,寫出真實內容,而且能陶冶道德情操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
二、積累素材,學而致用
每天都有同學們喜聞樂聽的新聞。這樣,學生積累了不少典型的素材。同時還組織學生訂閱報紙、雜志,如《學習報》《文摘報》《語文報》等等,并要求學生把報紙上他感興趣的、有感受的文章剪下來,收集起來,寫讀后感,寫評論文章等。結果學生的剪報作文比教師的命題作文還要寫得好,因為他們是有興趣而寫,有感而發。正如杜甫所說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百篇,其義自見。”書讀多了,才能博古通今,寫起文章來,才胸有成竹,得心應手。但是經驗告訴我們,僅僅靠多讀是不夠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曾說:”“學以為耕,文以為獲”。這是說閱讀是寫作的先導,沒有讀的“耕耘”就沒有寫的“收獲”。所以在強調學生讀書的基礎上要對所讀之書進行熟讀精思,融會貫通。
積累素材,讓它成為自己寫作的“活水源頭”,并學會運用,使作文內容自然而生,有如涌泉,滔滔不絕,內容充實有力。
三、提供舞臺,“秀”出自我
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的文章得到欣賞,都希望自己的寫作才華得到展示。作為老師,我們有責任為他們提供一方舞臺,讓他們“秀”出自我。
1.創建班刊
班刊每月出版一期,由學生自己成立編輯部,發動大家積極寫作。老師可將日記和大作文的優秀文章提供給編輯部。班刊人手一冊。
2.寫出自己的文集
在每學期期末組織全班學生收集整理該學期所有的文章,匯編成自己的文集,并自己命名,寫目錄,然后依次向全班同學推薦,最后民主評出一等獎兩名,二等獎四名,三等獎六名,發給獎品并張榜公布。
3.開展“給編輯的一封信”的活動
編輯,在孩子們的眼里就像明星大腕一樣神秘,如果能夠收到他們的來信,對孩子們來說是至高的獎勵。因此,在每學期期末,我都要組織全班學生修改整理自己這學期最滿意的一篇作品打印或謄寫,然后再根據自己發現的刊物用稿特點,給該刊物的一位編輯寫一封信。每當我揚著手中的來信,叫著某位學生的名字時,只要看見他激動的神情,我就知道他的寫作興趣又將上升一個臺階。
四、要肯定學生寫作的點滴進步
每次作文本發下后,學生最關注的就是分數和評語。說實在的,我的打分標準非常低,只要學生稍微在語言表達或字跡上有進步,結構或體裁上有創新,我都會打一個大大的90分。并且在評語的字里行間流淌著真切的欣賞,盡量不用斷語,杜絕挖苦、嘲諷。當他們懷著欣喜的心情在評語中看到了鼓勵和希望時,他們也就找到了自信。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不僅要在課堂上讓他們朗讀自己的習作,獲得同學的掌聲,更要在評語中體現。要改掉過去那種只評作文的單純評法,要注重鼓勵的評語。現在我的大部分學生就明確的向我要求要寫評語,甚至是家庭作業也要。肯定學生還要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也了解學生在寫作上取得的成績,在與學生的接觸中無意或有意的表露出來。這樣形成一個家校聯動、內外結合的賞識環境,學生時時都會有寫作的沖動,獲得寫作的快樂,他何樂而不為呢?教師還可找學生交流,小結其作文的情況,分析作文的得與失,使學生看到自己前進的足跡,這樣學生會信心更足,興趣更濃。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