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9-29所屬分類:護理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患者需要更多的人文關懷和心理干預,因此無論從心理、免疫還是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來說盡早對其進行心理干預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本研究對57例圍手術期外耳道閉鎖患者進行了心理干預,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本
摘要:患者需要更多的人文關懷和心理干預,因此無論從心理、免疫還是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來說盡早對其進行心理干預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本研究對57例圍手術期外耳道閉鎖患者進行了心理干預,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本組57 例, 其中男性39例, 女性18例;年齡11~18 歲;雙耳閉鎖15例, 雙耳閉鎖9例接受雙耳手術,單耳閉鎖42例,手術耳共66 耳。其中37 耳同時行全耳廓再造術。
1.2 調查工具與方法:入院第1天對進入研究的患者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問卷調查,根據造成不良心理的原因(如:手術效果、生活護理、術后疼痛、功能恢復、遠期預后等),進行護理干預。出院前一天采用同樣方法測評并與入院測評結果作自身對照,評價干預效果。
1.3 干預措施
1.3.1 心理干預:本組病例大多數為14 歲以下兒童, 醫院陌生的環境會使患兒恐懼、護士應加強與患兒接觸, 通過交流溝通,縮短與患兒的心理距離, 取得患兒的認同。14 歲以上的患者已有一定理解能力, 因其外觀需求,對手術有較強的迫切感, 但同時又十分恐懼。護士通過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手術大概過程描述給患者, 消除患者對手術的陌生感, 從而能夠愉快接受治療, 保證手術及治療的順利進行。
1.3.2尋求患者家庭和社會支持:患者由于外觀及聽力問題,通常比較自閉,往往不愿意與外人交流,故加強同患者家屬的聯系與溝通顯得更加重要,在患者家屬的充分理解、支持和呵護下,心理護理更容易進行。
1.3.3護理干預:術前注意:術區皮膚準備,男孩子剃光頭,女孩子可以剃除患側耳后發際線外8cm 以內頭發;檢查患側耳后皮膚是否有破潰、紅腫,如果有異常應及時向主刀醫師匯報;術前訓練患者向健側臥和平臥,避免術后因術區受壓而導致血腫或皮瓣損傷。術后應注意:①經常觀察負壓引流是否通暢,并觀察引流液的顏色和量,詢問患者是否患側有脹痛,如有異常及時通知手術醫師處理;②培養正確的臥姿,避免患側術區受壓迫;③術后應囑咐患者勿劇烈活動,以免引起出血或血腫;④對耳廓在建患者擴張器注水時態度要溫柔,不要粗暴,讓患兒觀看其他小朋友注水,并讓注完水的小朋友言傳身教,告訴其實注水打針一點都不疼,消除患者對打針的恐懼,最后再進行注水,一般都能順利完成。
2 結果
心理干預前后患者抑郁、焦慮程度比較見表1。表中可見,心理干預后存在抑郁、焦慮的患者數量明顯減少,程度較干預前明顯減輕。
3 討論
當前社會心理因素在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及治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外觀畸形患者的心理異常嚴重程度很高,而緊張、恐懼、焦慮等負性心理問題往往表現特別突出。焦慮和抑郁反應可以影響疾病治療的進程及愈后。焦慮和抑郁兩者有共同的臨床特征,如易激惹、疲勞等,均是不良的心理情緒,人的情緒及心理狀態影響著疾病的轉歸。
本研究通過對這類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后,發現患者的焦慮、抑郁程度明顯減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通過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通過及時的心理疏導發現患者細微的情緒變化,在患者需要的時候給予理解、寬慰。
從干預前后患者的表現上看,心理干預對減輕患者的負性情緒是有效的。通過關心、體貼和同情患者,以及護理上的干預措施,安慰并鼓勵患者正視現實,鼓勵患者父母正確對待此種缺陷,使其能夠更好的配合治療。
先天性外耳道閉鎖畸形是一個序列治療,而患者的年齡都比較小,若要順利完成治療過程,達到滿意的效果,做好術前心理護理必不可少。合理有效的整體化護理干預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緒,有利于疾病的的治療與恢復,提高臨床療效。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