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8-16所屬分類:護理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論文摘要:在急診護理管理中應用柔性管理理論能夠達到自我實現和組織共贏的目的,既優化了搶救護理流程,提高了護理滿意率,又增強了護理綜合能力,提高了護理積極性,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急診就治的14
論文摘要:在急診護理管理中應用柔性管理理論能夠達到自我實現和組織共贏的目的,既優化了搶救護理流程,提高了護理滿意率,又增強了護理綜合能力,提高了護理積極性,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急診就治的146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73例,男38例,女35例,年齡17-84歲,平均年齡(45.5±2.5)歲;對照組73例,男37例,女36例,年齡19-83歲,平均年齡(47.5±2.5)歲;所有患者均為急診危重病例,病情進展迅速;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嚴重程度等方面比較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規護理管理方法 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病情、神志變化,立即給予心電監護,保持呼吸道通暢,吸氧,開放靜脈通道,針對病因進行處理,如外傷止血包扎等,協助醫生治療,做好器械及藥物準備,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并做好各項記錄。
1.2.2 柔性管理的急診護理管理方法 ①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強調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塑造病房文化,營造融洽、和諧的氛圍,規范工作作風、細致服務內容、嚴格行為準則,為病人提供一個良好的就醫環境,為醫護人員提供一個良性的工作環境。②提高專業水平。定期進行專業技能培訓,提高業務水平,時刻保持護理措施的安全性,在操作過程中程序規范、流程清晰。③彈性排班制度。實施靈活彈性排班模式,盡量滿足護理人員排班要求,采取老帶新搭配方式,增進彼此經驗的交流,緩解工作壓力,減少護理差錯的發生[2]。④加強護患溝通。保持與患者的溝通交流,解除患者焦慮、恐懼情緒,重視心理疏導,增進護患之間的信任,使患者及家屬積極配合治療。⑤合理獎懲制度。對于工作努力,表現優異的護理人員通過獎勵機制來鼓勵和嘉獎,充分調動其工作積極性,以柔性激勵代替剛性控制,間接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對于工作中出現問題護理人員,主要以個別溝通為主,避免當眾批評,在日常工作中多鼓勵和幫助,并加強其專業水平的訓練[3]。
1.3 觀察指標 ①護理滿意度。向患者發放護理滿意度調查表,滿分為100分,90-100分為非常滿意,80-89分為滿意,70-79為一般,小于70為不滿意。②患糾紛發生率。比較兩組患者風險事件的發生情況。③護理技能評分。滿分為100分,對護理人員進行綜合考評。
1.4 統計學分析 所有臨床資料輸入計算機,采用SPSS17.0統計分析軟件包。計量資料屬正態分布的采用(χ±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取Χ2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見表1。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急診護理作為一項工作量大、責任感強的臨床護理工作,對護理人員的要求極高,需要其掌握扎實的專業技能及抗壓能力,故傳統的管理模式已不適應當今急診護理的要求,柔性管理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柔性管理是一種提倡“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與傳統的剛性管理有顯著區別,其主要依靠組織的共同價值觀及利益取向,通過精神文化進行人格化管理,以提高向心力及凝聚力。其優越性在于:①克服了傳統刻板教條管理模式給護理人員造成的精神壓力,促進其發揮主觀能動性,避免因壓力過大或負面情緒造成工作差錯[4]。②能夠不斷增強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注重護患溝通,重視患者的感受,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利于優化搶救流程,提高醫療護理效率。③改進排班模式,實行崗位輪換,合理獎懲制度,激發了護理人員的工作熱情,增加了工作積極性,發掘其內在潛力。④定期進行專業技能培訓,交流工作經驗,促進工作能力的提高。⑤對錯誤實行寬容處理,不過分追究個人責任,科學、理性、寬容的分析問題,找到防范對策,使全體護理人員從錯誤中受益。⑥對于年齡相當、學歷相當、資歷相當的護理人員要盡量做到一視同仁,減少其心理不平衡感和挫折感。⑦加強與護理人員的溝通,了解其心理情況,確保柔性管理的有效實施[5]。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4.52%,對照組為80.82%,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醫患糾紛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技能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柔性管理對提高護理質量,增加護患溝通,減少醫患糾紛的發生有很大的幫助。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