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5-11-27所屬分類:護理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我們應該正確認識什么是腮腺炎,有關此病產生的原因以及治療的新應用措施制度有哪些呢?一般倆說 流行性腮腺炎屬于急性上呼吸道傳染病,由腮腺炎病毒引起,患兒多表現為腮腺腫脹、頭痛、發(fā)熱。腮腺炎病毒通過人的唾液、鼻咽分泌物等傳播。流行性腮腺炎好發(fā)于兒
我們應該正確認識什么是腮腺炎,有關此病產生的原因以及治療的新應用措施制度有哪些呢?一般倆說 流行性腮腺炎屬于急性上呼吸道傳染病,由腮腺炎病毒引起,患兒多表現為腮腺腫脹、頭痛、發(fā)熱。腮腺炎病毒通過人的唾液、鼻咽分泌物等傳播。流行性腮腺炎好發(fā)于兒童及青少年,近年來,流行性腮腺炎的癥狀明顯加重,并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大大提高,做好對流行性腮腺炎患兒及其并發(fā)癥的護理,可促進疾病康復,改善預后。本文是護理職稱論文。
摘要:腮腺是涎液腺中最大的腺體,位于兩側面頰近耳垂處,腮腺腫大以耳垂為中心,可以一側或兩側。病因為感染性、免疫性、阻塞性及原因未明性炎癥腫大等。最常見為感染引起的腮腺炎,多見于細菌性和病毒性。細菌性腮腺炎主要表現為發(fā)熱、腮腺局部紅、腫、熱、痛,白細胞計數增多,病變進入化膿期,擠壓腮腺可見膿液自導管口流出。病毒性腮腺炎,最常見為流行性腮腺炎,還可見其他病毒感染引起的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其特征為腮腺的非化膿性腫脹并可侵犯各種腺組織或神經系統(tǒng)及肝、腎、心、關節(jié)等幾乎所有器官,常可引起腦膜腦炎、睪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并發(fā)癥,病后可獲持久免疫力。
關鍵詞:腮腺炎,護理制度,護理職稱論文
流行性腮腺炎以腮腺非化膿性腫痛為特征,多有發(fā)熱、咀嚼受限癥狀,任何季節(jié)均可發(fā)病,一般以冬、春季為主,病情嚴重時可累計其他腺體組織疾病或臟器的全身性疾病,如胰腺炎、卵巢炎、睪丸炎、腦膜炎等,延長患兒康復進程。該研究在2011年6月―2014年10月將介紹腮腺炎的流行病學、臨床表現、并發(fā)癥、臨床治療及護理方法,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隨機選取2011年6月―2014年10月該院流行性腮腺炎患兒50例,均符合流行性腮腺炎疾病診斷標準。按信封法將其分成實驗組25例,對照組25例。實驗組:男女比例13:12,年齡5~13歲不等,平均(8.32±0.53)歲;對照組:男女比例13:12,年齡5~12歲不等,平均(8.36±0.55)歲。對比兩組腹瀉患兒的基線資料,存在可比性(P>0.05)。
論文網推薦:《現代臨床護理》,《現代臨床護理》Modern Clinical Nursing(月刊)曾用刊名:臨床護理,2002年創(chuàng)刊,是全國性護理學術期刊。本刊以宣傳報道我國衛(wèi)生工作方針政策,促進護理改革,反映護理學科的新知識、新理論、新方法及國內外護理的新進展,提高護理質量和水平,促進護理學科發(fā)展為辦刊宗旨。
1.2 流行病學
①傳染源:隱性感染者和早期病人。腮腺腫大前7 d至腫大后9 d均具備傳染性。②傳播途徑: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③流行特征:流行性腮腺炎為自限性疾病,多數患兒預后良好,病死率較低。全年均可發(fā)病,存在明顯的散發(fā)性,但以冬春季節(jié)發(fā)病率最高。④人群易感性:主要為學齡兒童,部分無免疫力成人也會發(fā)病[2]。
1.3 臨床表現
潛伏期14~25 d,平均(18.52±1.65)d,多數患兒無前驅癥狀,少數患兒出現食欲不振、周身不適、肌肉酸痛、頭疼、發(fā)熱等癥狀。發(fā)病1~2 d后可見腮腺腫大,體溫也會隨之升高。局部皮膚發(fā)亮但不紅,皮膚溫度升高,有明顯疼痛感,進食酸性食物后疼痛感加劇。腮腺腫大4~5 d后逐漸消退[3]。
1.4 并發(fā)癥
①神經系統(tǒng)并發(fā)癥:以腦膜炎最為多見,多發(fā)于腮腺腫大4~5 d后,癥狀多于周內消失。②睪丸炎:多見于青春期后男性,多發(fā)于腮腺腫大后6~10 d。③卵巢炎:下腹疼痛,有或無觸痛,癥狀持續(xù)3~4 d可消退。④胰腺炎:表現為體溫再次升高,伴惡心、嘔吐、上中腹部疼痛。
1.5 治療及護理
治療:抗病毒治療、激素治療、對癥治療以及并發(fā)癥治療。
1.6 臨床護理
①對照組:給予訪組患兒常規(guī)護理,包括飲食護理、病情觀察、健康宣教、并發(fā)癥預防等護理內容;②給予訪組患兒整體護理措施:根據患兒臨床癥狀開展護理措施,隔離呼吸道,保持病房空氣清新,定時通風;觀察患兒體溫、神志變化,觀察腫脹程度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了解各個患兒的心理需求,給予心理支持;給予營養(yǎng)豐富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避免食用辛辣及酸性等刺激食品,餐后用生理鹽水漱口;監(jiān)測患兒體溫變化,若患兒體溫小于39℃,則給予冰鹽水灌腸、乙醇擦浴、冰袋冷敷等常規(guī)物理降溫方法,觀察并記錄降溫效果。高熱患兒消耗大,鼓勵患兒進食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少食多餐,多飲食。叮囑患兒臥床休息,出汗時及時為其更換被子、衣服,防止受涼;若患兒腮腺腫脹明顯,可給予冷濕敷治療;對癥護理并發(fā)癥;流行季節(jié)向群眾進行健康知識宣教,叮囑群眾做好室內通風工作。
1.7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對比兩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
1.8 統(tǒng)計方法
借助SPSS11.0軟件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數據,采用χ2檢驗,以[n(%)]表示。
2 結果
2.1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4.0%(1/25,1例并發(fā)睪丸炎),低于對照組的16.0%(4/16,2例并發(fā)睪丸炎,2例并發(fā)卵巢炎)。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511,P<0.05)。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護理滿意度為96.0%,高于對照組的80.0%(P<0.05),見表1。
3 護理體會
有學者[4]為80例腮腺炎患兒在臨床治療的基礎上應用整體護理措施,結果顯示,59例治愈,19例好轉,2例自動出院。該研究中,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4.0%,患兒家屬滿意度為96.0%,與對照組的16.0%、80.0%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相關研究結果近似[5]。
整體護理在腮腺炎患兒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做好對患兒家屬的宣教工作,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包括疾病的發(fā)病原因、癥狀、病程以及疾病轉歸,可消除患兒家屬疑慮[6];積極與小兒溝通,滿足其心理需求,保證小兒情緒穩(wěn)定,促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密切觀察患兒生命體征,了解其意識變化、瞳孔變化,了解其有無頭痛,了解男性患兒有無睪丸腫大或疼痛,發(fā)現異常后及時報告醫(yī)生并協(xié)助對癥處理[7],可防止疾病進展[8][9];保證患兒口腔清潔,飯前、飯后用生理鹽水漱口,可預防化膿性感染;叮囑患兒避免食用質硬、酸性、刺激性及糖類食物,可減少腮腺分泌。
為保證整體護理效果,應做好患者的并發(fā)癥護理工作,護理要點如下:①腦膜炎:觀察患兒有無腦炎前驅癥狀,如意識改變、嘔吐、頭痛,做好相關記錄。若患兒有顱內壓增高現象時,持續(xù)吸氧(1~2 L/min),遵醫(yī)囑為患兒靜脈滴注200 g/L甘露醇,并保持病房安靜,限制探視[10]。②睪丸炎:叮囑患兒臥床休息,減少活動量,用陰囊袋托護陰囊,避免牽涉痛;叮囑患兒口服乙底酚,藥物劑量為1 mg,3次/d,口服3~5 d;患兒疼痛難耐時,可間歇冷敷睪丸;注意睪丸有無化膿性改變,若存在,及時處理。③胰腺炎:靜脈補液,禁食禁飲,仰臥屈膝位,上腹部置冰袋解痙止痛,為腹脹嚴重患兒行胃腸減壓,觀察嘔吐物的量和性質,做好相關記錄。腹痛緩解后,給予少量清淡流質飲食,后逐漸過渡至半流質飲食、軟食、普食[11-12]。
綜上所述,流行性腮腺炎為小兒常見病,早診斷、早治療并給予整體護理措施,可改善患兒預后,提升治療效果。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