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9-24所屬分類:工程師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礦產資源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前提基礎,礦產資源規劃是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必要保障。在國際礦業形勢紛繁復雜的今天,根據我國社會發展需求,編制針對我國新形勢新要求下的礦產資源規劃是十分重要的。通過重點分析我國礦產資源基本特征、開發現狀、管理現
摘要:礦產資源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前提基礎,礦產資源規劃是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必要保障。在國際礦業形勢紛繁復雜的今天,根據我國社會發展需求,編制針對我國新形勢新要求下的礦產資源規劃是十分重要的。通過重點分析我國礦產資源基本特征、開發現狀、管理現狀,以及在對比國際和國內礦業形勢的基礎上,認為我國編制礦產資源規劃應遵循保障礦產資源安全、堅持生態環境保護優先、優化礦產資源布局管控和實現科技引領發展等4點原則,在明確政府主體責任分工、充分發揮社會職能功效、建立健全監管評估制度的支撐下,抓緊建立儲備礦種動態調整評價機制,大力推動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重點加強海洋礦產資源的開發與保護,及時提升礦山生態修復程度。
關鍵詞:礦產資源規劃;新形勢;編制要點;礦業形勢
礦產資源是我國發展之基,生產之要,是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首要保障。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時期,對礦產資源的需求和依賴發展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只有科學合理的開發利用礦產資源,才能確保我國經濟得到穩步提升。為了能更好的對礦產資源進行開發利用,實現礦產資源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必須要結合我國礦產資源特點及當前社會形勢,有針對性的做好適用于當前新形勢下的全國礦產資源規劃編制工作,從而促進我國能源領域的轉型升級,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1我國礦產資源概況
(1)我國礦產資源基本特征
我國土地遼闊,地形地貌復雜多樣,具有較豐富的地質資源條件,礦產資源種類豐富,品種較齊全,且分布相對集中。根據《中國礦產資源報告2020》數據顯示,我國現已發現礦產173種,包括能源礦產13種,金屬礦產59種,非金屬礦產95種,水氣礦產6種。截至2019年底,已發現并探明資源儲量162種,其中共統計匯總亞礦種215個,且與2018年相比,有106種儲量增加,47種儲量減少,剩余62種無變化。
在礦產資源儲量總量上與其他國家比較,我國屬于礦產資源大國,僅次于美國與俄羅斯(饒曼周,2019),但人均占有率較低,儲采比不高,具有戰略意義的礦種儲量不夠,資源稟賦不佳。其中石油儲量僅占全球總量的1.5%,煤炭儲量僅占全球總量的13.2%,天然氣、鐵、銅、鋁、鎳、鋰、鋯、鉻、鈷、鈾、鉬、錫、金、鉀鹽、螢石等15種戰略性礦產的資源儲量占全球比重均低于20%,且人均可采資源儲量也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稀土、鎢、錫等主要儲備礦種儲量有所增長,但仍有供不應求的情況出現。綜合分析,我國礦產資源基礎薄弱,劣勢相對明顯。
(2)我國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現狀
我國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體系較完整,在地質找礦等方面取得進展重大。自2008年以來,累計地質勘查投入經費超8000億元,全國范圍內,現存礦點超20萬處,已勘查礦點2萬余個,新發現大中型礦產地1700余處(規劃司,2016)。而由于我國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起步相對較晚,技術水平不足,仍存在礦產資源開發難度大、利用率低等問題,且受國際經濟及礦業環境影響,我國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投資不穩定,2015年全國地質勘查開發投入相對緊縮,礦產行業整體低迷。針對礦產行業整體疲軟態勢,國家持續強化規劃布局和資源開發整合,刺激市場加速運轉,2019年相關投入總體回升,其中非固體礦產地質勘查投資較之前有所增長,固體礦產地質勘查投資仍呈下降態勢。按勘查類別分,基礎地質調查和礦產勘查投資均有所下降,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與地質災害調查評價、地質科技與綜合研究等有所增長。
(3)我國礦產資源管理現狀
相對發達國家,我國針對礦產資源管理體系的建立較晚,相關的政策法規、基礎設施較薄弱。近幾十年來,國家有意識的加強了對礦產資源的管理和保護工作,持續推動礦產資源審批、礦業權出讓、礦產資源權益金、礦產資源儲量、礦產資源分級分類管理、礦產資源補償及地質勘查資質管理等一系列制度體系的改革與完善,組織實施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等專項工作,建立健全礦業權市場交易體系,積極開展礦山生態修復,鼓勵社會資本投入,開展綠色勘查項目示范工作,更重要的是堅持有針對性的制定礦產資源規劃體系,保障礦產資源的安全供應。現階段,我國礦產資源規劃體系可分為總規劃和專項規劃兩類,其中總規劃分為國家級、省級、市級以及縣級4個級別(任輝,2020),實現從國家到地方層層把控礦產資源的管理工作。
2當前形勢及挑戰
(1)國際礦業形勢
受世界經濟低迷、地緣政治格局變化、能源結構調整以及前期高強度投資所形成的產能集中釋放等多重因素影響,國際礦業形勢跌宕起伏,自2011年以來,全球礦業形勢整體呈下行態勢,全球礦產品供應總體過剩,價格持續下跌,礦業融資困難,2016年全球經濟復蘇,礦業形勢漸有好轉,到2018年上半年全球經濟和礦業發展持續向好,但下半年礦業市場又大幅回調,國際礦業“寒流”再次來臨。現階段,全球地質勘查投入持續下降,礦產儲量不斷減少,但礦產品需求旺盛,全球性的礦產資源爭奪趨近白熱化,致使國際礦業發展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全球能源供需關系繼續深度調整,國際礦業產能合作向更多元化發展,礦產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地位逐漸抬升,世界礦產勘查開發投資重心發生轉移,世界各國對礦產資源政策進行針對性的調整,深海探礦成為熱點,新能源的開發利用亦逐漸受大國重視,環境保護和科技創新成為國際礦業關注的焦點,各國在資源領域的博弈日漸激烈。
(2)國內礦業形勢
在當前國際大形勢下,我國經濟整體仍保持高速增長,“十三五”期間,國家加速推進礦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以及管理等相關改革進程,在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綠色勘查和綠色礦山建設、地質礦產調查等方面均取得了新進展,相關技術創新、理論研究都實現了新突破,礦業資本重組和國際地質礦產合作也取得了新成果,實現了我國采礦行業持續盈利,礦產品生產保持增長,能源消費結構不斷改善,大宗礦產品進口連續增加(郭娟等,2021)的喜人成績,但礦產資源約束趨緊的總態勢沒有改變,我國礦產資源形勢仍十分嚴峻。現階段,我國礦產資源相關制度改革正處在關鍵轉折期,探礦權存量相對減少,礦產地質勘查投資總體下降,全國共計有2397家地質勘查單位,均面臨機構體制改革和科技轉型升級(袁博等,2020)。加之受新冠疫情及中美貿易摩擦等挑戰的影響,我國礦產資源家底薄弱、全球市場控制力不足、話語權不強、戰略礦產資源儲備體系不完善、礦產品供應及運輸安全等問題顯露。
3規劃編制的基本原則
(1)保障礦產資源安全
保障礦產資源安全是編制礦產資源規劃的最基本原則,是我國進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的前提。為穩定我國礦產資源安全水平,應充分利用我國自然優勢,大力推進找礦突破,加速探明國內各類礦產儲量情況,重點關注各類戰略性礦產資源,厘清其中優勢礦產資源、緊缺礦產資源以及新興戰略性礦產資源的儲備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儲備規劃,擴大我國礦產資源基礎,構建礦產資源動態調整評價體系,完善礦產資源儲備系統,建立礦產品供應及運輸網絡。同時深化國際礦業合作,加強境外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積極參與國際礦業治理,提升我國在國際礦業中的地位及影響力,促進國際礦業健康發展。
(2)堅持生態環境保護優先
堅持將生態環境保護放在首位,守住自然資源生態安全邊界,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前提,進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和利用。為此,需樹立礦產資源節約開發意識,提高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完善礦產資源綜合利用體系,推動資源利用方式轉變;需加快礦山生態環境修復與保護,大力發展綠色礦業,推進綠色勘查和綠色礦山建設;需合理且充分的開發新型能源,推廣清潔能源利用,改善能源消費結構,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占比,減少礦產資源利用對生態環境的污染,促進礦產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3)優化礦產資源布局管控
優化礦產資源管控機制,堅持簡政放權,推進礦產資源各項改革,穩步轉變地勘隊伍職能,發揮市場主體作用,明確市場與政府在礦產資源中的分工。做到將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與區域發展相結合,充分考慮城鄉建設、區域經濟和民生需求,實現礦產資源產業升級,形成以資源利用推動區域發展,以區域發展保障資源利用的良好局面,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并結合礦種自身以及所處區域特點,實行區域差別化、礦種差別化管理,有針對性的規劃管控礦產資源,統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布局和時序,將開發與保護緊密結合,形成協調有序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新格局。
(4)實現科技引領發展
鼓勵礦產資源領域科技研究,強化基礎地質工作,大力推進礦產資源領域科技創新,強化地質找礦深勘精查。加強各類礦產成礦機理研究,全方位進行礦產資源潛力評價,建立找礦新模式,謀求找礦新突破。制定礦產資源相關技術規范,細化礦產資源相關行業標準,明確地質勘查、評價及開發利用等不同階段的不同要求,為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等工作提供政策依據及技術支撐,實現地質礦產標準化作業。搭建礦產資源科技創新平臺,設立礦產資源重點實驗室和相關工程技術創新中心,加強科學理論研究和高精技術研發,提升地質礦產領域科技水平,注重礦產資源領域知識產權,實現礦產資源高質量發展。
相關知識推薦:地質學有什么sci期刊
4規劃編制的要點與方向
(1)建立儲備礦種動態調整評價機制
為應對日趨復雜的國際形勢,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保障經濟穩定發展,首先要確保我國戰略礦產資源的安全供應。要依照當今資源形勢的變化,區分我國資源儲備中的優勢礦種和緊缺礦種,有針對性的進行資源儲備動態調整。其中,針對優勢礦種應減少工業過剩或低價銷售等情況對礦產資源價值提升的阻礙,促進優勢礦種所在地的生態環境保護,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針對緊缺礦種應結合國內供應形勢、礦種開采環境、進出口價格等因素,調整其儲備方案,匹配資源供需形勢和經濟市場變化。需嚴格遵循系統性、科學性、明確性、動態性、可操作性5方面原則,從資源、供給、需求和技術4方面設計儲備礦種動態調整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儲備礦種的備選庫,采用層級評價的方法,劃分儲備預警層級,分別建立優勢礦種和緊缺礦種的動態調整評價機制,指導我國礦產資源儲備工作,確保我國資源安全。
(2)推動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
生態保護始終是資源開發的前提條件及首要要求,而清潔能源大多具有綠色、低碳、環保、可再生等特點,正符合當下大力發展綠色礦業,轉變資源利用方式,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需要。截至2020年底,我國水電、風電等清潔能源的使用占比已上升至能源消費總量的15.3%,有效的減少了環境污染,緩解了煤炭和石油等的能源壓力。現今在我國具有代表性的清潔能源中,頁巖氣地質資源量為121.86×104億m3,可采資源量為21.81×104億m3(國土資源部油氣戰略研究中心,2016;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2017),地熱資源已探明資源總量折合標準煤超4000億t,水熱型地熱資源量折合標準煤超過12500億t(尹玉龍,2018),年可開采量折合標準煤累計達18.65億t(李文等,2020),均在發電、供暖等方面具有十分巨大的應用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在新一輪的礦產資源規劃中,應加大對清潔能源的政策傾斜,加速對清潔能源的地質調查研究,推動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
(3)加強海洋礦產資源的開發與保護
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和人類對資源渴望程度的加深,海洋資源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競爭角逐的重要資源。我國海洋面積廣闊,海洋礦產資源豐富,具有優良的先天條件,其中已探明近海石油總量約有225億t,天然氣資源總量約有8.4億m3,多金屬結核約3萬億t(吳美儀,2018),另有豐富的礦砂資源和可燃冰資源,極具開發利用價值。當前,我國已經針對海洋礦產資源開展了一定程度的勘查開發工作,但相比其他海洋大國,我國的開發起步相對較晚,統籌規劃性不強,資金和科研投入較少,技術相對落后,導致礦產回收率低,資源浪費嚴重,對海洋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無法實現。現階段,我國正面對較突出的礦產資源供需矛盾問題,應高度重視對海洋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制定長期合理的開發利用方案,全面開展海洋地質礦產勘查和資源評估工作,加強相關的科學研究和技術升級,提高海洋礦產資源的利用效率,同時做好海洋礦產資源的監管工作,兼顧海洋礦產資源的開發和保護
4)平衡礦產地與生態保護區的空間關系為維系
我國生態安全格局、維護生態系統功能、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現階段我國加強了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區域邊界的劃分和管控。而平衡礦產地與各類生態保護區的空間關系,在進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的同時,保障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我國礦產資源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礦產資源規劃編制的重點內容。在礦產資源規劃編制的過程中,我國應明確生態保護區和礦產地兩者間的優先級,指導地方各有關部門應依照自身特點,認清自身區域生態安全底線,制定有針對性的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辦法,審查生態保護“紅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劃清生態保護區范圍,合理規劃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等相關內容,確認在不觸及生態保護“紅線”的前提下,有序、高效、可持續的進行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
(5)提升礦山生態修復程度
礦山的生態修復是解決礦山開采引起的地質災害、土地浪費、生態系統退化等問題的最直接手段,是實現礦產資源綠色開發,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方法。我國礦山生態修復初始于20世紀50年代,起步較晚,修復機制單一,修復比率較低,修復程度較差,基本停留在簡單的植被恢復,不能實現生態系統功能性的恢復。當前應探索構建“政府引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用保結合”的礦山生態修復模式。創新恢復機制,制定合理規劃,建立恢復評價體系,改進恢復技術手段,根據礦山情況及生態適宜性,將礦山利用與保護相結合,提升礦山生態修復程度,在實現礦山的自然生態系統修復的基礎上,推進實現與自然生態系統相匹配的經濟和社會系統的修復。
5規劃編制的管理與支撐
(1)明確政府主體責任分工
規劃的貫徹落實需要中央及地方各部門依照職能分工,加強協調配合,分析實時形勢,共同推動支撐。從國家層面,各機關部委要統一思想,做好政策銜接,綜合政治、經濟、環境、民生等多方面因素,把好全國礦產資源規劃的大方向,并做好在規劃實施過程中及時解決發生問題的相關準備;從地方層面,各地區要深刻領會國家礦產資源規劃的總體目標,結合自身區域特點和新形勢下的相關需求,有針對性的制定各級礦產資源規劃,明確責任分工,制定考核辦法,確保規劃的各項任務落實到位。
(2)充分發揮社會職能效用
宣傳并倡導我國礦產資源規劃的意義及重要性,提高社會各界對礦產資源管理工作的認識,營造規劃實施的良好社會氛圍。加強政府與社會資本的合作,在政府規劃引領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點,調動各方積極性和創造性,積極鼓勵社會資金投入到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礦產資源節約保護、礦產資源儲備、礦山修復治理、綠色礦山建設等相關項目中,豐富資金投入來源,更好的保證礦產資源規劃的順利實施。
(3)建立健全監管評估機制
明確規劃具體的目標指標、重點內容和工作部署,完善規劃實施監管和動態評估機制。加強重點內容的考核工作,采用專項和常規監督管理并重的方式,對規劃目標任務的進展情況和完成情況進行監管,及時糾正有違于規劃的行為和問題;定期開展規劃評估工作,強化規劃的動態評估,分析國際和國內礦業形勢,進行總量調控和布局結構調整,針對遇到的新形勢、產生的新問題,及時應對并提出解決辦法。
6結語
礦產資源是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前提基礎,針對當前國際形勢和我國自身特點,明確政府責任、鼓勵社會投入、健全監管評估機制,以保障我國礦產資源安全、生態環境保護優先、優化礦產資源布局、科技引領發展為原則,著重在建立儲備礦種動態調整評價機制、推動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加強海洋礦產資源開發保護以及提升礦山生態修復程度等方面下功夫,做好我國的礦產資源規劃,確保礦產資源可以在安全、合理、可持續的環境下進行開發利用,保障我國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論文作者:李文1,2,張進平1,2,孔祥軍1,2,高劍1,2,劉勁男3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