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7-31所屬分類:工程師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 為分析一帶一路倡議下陸港與城市經濟的相互影響機制,運用系統動力學方法構建兩者相互影響的系統模型。以西安陸港與其城市經濟在 20102017 年間的相關數據為例進行仿真。結果顯示: 單純增加西安陸港基礎設施投資對吞吐量帶動效益不明顯,而港務區貨運
摘要: 為分析“一帶一路”倡議下陸港與城市經濟的相互影響機制,運用系統動力學方法構建兩者相互影響的系統模型。以西安陸港與其城市經濟在 2010—2017 年間的相關數據為例進行仿真。結果顯示: 單純增加西安陸港基礎設施投資對吞吐量帶動效益不明顯,而港務區貨運量對其影響顯著; 吞吐量與西安市產業增加值呈正相關,尤其帶動 GDP 增長效益明顯; 西安陸港創造年平均間接 GDP 為 109.06 億元,拉動年平均就業人口 8.40 萬人。
關 鍵 詞: 交通運輸工程; 陸港; 城市經濟; 系統動力學; 互動機理
0 引 言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實施有效拉動了沿線省市經濟發展,擴大內需,也打開了對外經貿的新路徑,減少產能過剩[1]。陸港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互聯互通的重要節點,其具有的規模效益不僅能促進我國與沿線其他國家間鐵路運輸貿易[2],而且對完善我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也起著十分重要作用。
目前,國內外關于陸港的研究大部分集中于陸港選址、評價分析、規劃布局及管理運營等方面。如: 丁坤迪等[3]從復雜網絡節點重要性角度分析了陸港選址的主要評價指標; 常征等[4]構建考慮環境約束的雙目標內陸港選址模型,并采用可避免由人為確定權系數產生的主觀性缺陷 NSGAⅡ算法求解; J.JEEVAN 等[5]通過 11 次面對面訪談,探討了馬來西亞干港發展的作用和挑戰。在城市經濟研究方面,國內外對于海港與城市經濟研究頗多,孫建平 等[6]對中國港口業與經濟增長的時空關聯模式變化進行了研究; J.S.PARK 等[7]分析了海港對韓國城市經濟的影響; DENG Ping 等[8]從物流角度出發,考察了港口與城市經濟之間的關系; 李電生等[9]采用隨機前沿分析方法,考察了港口建設與城市經濟技術效率之間的關系; 管小青[10]基于萬有引力定律,開發了海港對陸港的吸引力模型,建立了海港綜合競爭力評價體系,并基于層次分析法提出了計算海港綜合競爭力的方法。
系統動力學模型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在道路運輸能源需求預測[11]代理的綠色財政貨幣政策作用評估模型[12]、基于績效的規制市場最優競價[13]、意大利公共行政中紙張非物質化過程[14]、用有限控制重構開放量子[15]、評估新尼古丁產品上市對人群健康影響[16]等方面的研究中都取得了不錯成效; 但系統動力學模型還未應用于陸港與城市經濟間關系研究。
相關知識推薦:內燃機動力與裝置雜志發表論文多久見刊
筆者借鑒海港與城市經濟互動研究的系統流圖建模方法,構建了陸港與城市經濟相互影響的系統模型; 并以西安陸港為例進行模擬,分析了西安陸港與城市經濟的相互影響作用,為西安陸港發展提出實踐性建議。
1 陸港與城市經濟互動機理
城市經濟系統作為一個復雜的巨系統,是由多個相互關聯的子系統組成,其涉及到資源、環境、經濟、人口等多個方面。針對城市經濟系統的復雜性、動態性和非線性等特點,通過系統結構分析,筆者將城市經濟系統分為經濟子系統、人口子系統、環境與資源子系統。
1.1 陸港對城市經濟影響
根據城市經濟系統劃分,將陸港對城市經濟的影響細化為其對經濟子系統、人口子系統、資源與環境子系統影響。① 陸港對經濟子系統的影響包括直接經濟貢獻和間接經濟貢獻,直接經濟貢獻是指陸港運營收益值對宏觀經濟貢獻,間接經濟貢獻是指陸港發展拉動相關產業增加值對宏觀經濟貢獻; ② 陸港對人口子系統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陸港創造的就業人數,包括直接和間接就業人口,直接就業人口是指陸港及相關企業直接拉動就業人數,間接就業人口是指陸港促進產業值增加拉動就業人數; ③ 陸港對資源與環境子系統的影響體現在陸港對能源消耗及消耗能源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如電力資源和煤炭資源消耗造成排放氣體對環境的污染等。
1.2 城市經濟對陸港影響
城市經濟對陸港影響主要體現在對陸港生產活動需求和供給兩個方面。① 城市經濟對陸港的需求表現為由內陸城市外貿量增加導致陸港吞吐量需求增加,即外貿量增長促進陸港貨運量增長從而增加陸港吞吐量的需求; ② 城市經濟對陸港的供給表現為對陸港固定資產投資所帶來的陸港吞吐能力增加,同時大量投資建設為陸港設施提供充足空間活動,使陸港能提供更優質快捷方便的運輸服務。
2 陸港與城市經濟系統動力學模型
2.1 系統邊界確定
筆者主要研究的是陸港與城市經濟的相互影響作用。城市經濟主要通過 GDP 水平反映經濟規模,對 3 大產業增加值分析城市經濟的經濟發展情況,通過人口吸引力分析城市經濟的發展潛力。陸港系統則從需求和供給兩方面出發,需求方面: 內陸城市的外貿量增加刺激陸港的吞吐量增長; 供給方面: 陸港基礎設施資金大量投入促進陸港吞吐能力增加,影響供給。根據研究內容分析,確定所研究問題的系統邊界如表 1。
2.2 因果關系
根據陸港與城市經濟互動機理建立相應的因果關系( 圖 1) ,并將因果關系分解為 5 個反饋環。
1) 城市經濟對陸港的負反饋環: 城市 GDP→產業值→貨運生成量→陸港需求→陸港吞吐量→陸港負荷→城市 GDP;
2) 城市經濟對陸港的正反饋環: 城市 GDP→陸港基礎設施投資→陸港吞吐能力→陸港供給→陸港負荷→城市 GDP;
3) 陸港對城市經濟的正反饋環: 陸港吞吐量→ 產業值增加值→陸港經濟貢獻值→城市 GDP→陸港投資→陸港吞吐量;
4) 陸港對人口子系統正反饋環: 陸港吞吐量→ 就業人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城市 GDP→陸港吞吐量;
5) 陸港對人口子系統負反饋環: 陸港吞吐量→ 環境污染和資源占用→人口吸引力→總人口→就業人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城市 GDP。
2.3 系統流圖構造
根據因果關系,構建陸港與城市經濟系統流圖,如圖 2。
3 實證分析
3.1 西安陸港與城市經濟系統流圖
2008 年西安國際港務區正式成立,依托“西安綜合保稅區、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西安公路港” 這 3 大核心平臺,形成了以中亞班列“長安號”、“西安港”、一類陸路開放口岸、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為基礎的對外開放基礎格局,通過海鐵聯運快捷體系與國際國內港口搭建無縫銜接的運輸走廊。考慮到中亞班列內燃機車對環境污染較小,故暫不考慮西安港務區對資源與環境子系統的影響。構建西安陸港與城市經濟的系統流圖,如圖 3。
3.2 參數確定
本模型模擬時間段為 2012—2022 年,通過查閱文獻[17-18],得到 2012 年狀態變量初始值及相關常量相關數據。運用 SPSS 軟件、Excel 和計量經濟學,結合西安市歷年數據得出輔助變量( 表 2) ,解釋說明了模型中主要幾個變量等式。——論文作者:李 晶1,2 ,鐘 鵬1 ,呂 靖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