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7-15所屬分類:工程師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DICT技術是指DT云和大數據技術、IT信息技術和CT通信技術的深度融合,是中國電信五大轉型生態圈戰略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通過打造DICT業務生態圈,努力推進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的信息化進程,加快數字經濟的建設步伐。寧夏電信通過打造DICT生態圈
【摘要】DICT技術是指DT云和大數據技術、IT信息技術和CT通信技術的深度融合,是中國電信五大轉型生態圈戰略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通過打造DICT業務生態圈,努力推進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的信息化進程,加快數字經濟的建設步伐。寧夏電信通過打造DICT生態圈,可以幫助水利行業提供更有效的技術手段和數據支持,解決水利行業互聯網+數字治水數據采集、大數據分析、云網融合、安全認證、人工智能、5G等方面的具體問題。
【關鍵詞】DICT技術水利行業互聯網+數字治水應用
引言
自2015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以來,“互聯網+”應用在各行各業大放異彩。2019年7月,寧夏水利廳、銀川市政府、清華大學簽署協議,聯合在寧夏開展水聯網數字治水聯合研究院,計劃以“研究院+試驗區+產業園”模式開展合作。寧夏電信公司同年建立5G+云推進辦公室,大力發展信息化生態合作,通過5G、DICT、物聯網技術在寧夏的快速發展,必將為“互聯網+數字治水”帶來新的變革。
寧夏電信作為政務云平臺提供商,在網絡、云、大數據、ICT應用、安全等方面具有豐富經驗及優勢。通過水利云平臺環境的搭建,完成平臺數據信息互通,加強安全環境建設,打通數據壁壘,才能使得相對應的決策更為合理,管理更加規范。
一、寧夏在“互聯網+數字治水”上的發展
近年來,寧夏水利信息化水平取得了顯著提高,在云計算方面,寧夏水利廳作為省內第一家政務云上云單位,部署水利各類業務系統50余個,寧夏水利廳通過水利云實施整合共享,建成了跨層級、跨部門、跨地區的水利應用公共平臺,即“水慧通”平臺。水慧通平臺覆蓋自治區、市、縣各級水利單位,可供全系統1.4萬水利干部職工進行協同辦公,實現了廳機關、廳屬各單位、市縣區水務局、管理所(段)全流程四級網上辦公,為全區水利職工構建了一個基于電子政務外網的專屬工作平臺。水慧通平臺目前已集成水生態水環境服務、水資源監控、水災害防治、城鄉供水服務等40多項水利應用,為創新水治理體系、提升水治理能力提供了信息化支撐。通過電子政務外網、4G網絡加載VPN、APN技術,完成了全區水利專網、視頻網、水聯網等方面數據的安全傳輸,初步實現了“數字治水”、“云網融合”,搭建起了數字治水的平臺架構。
雖然寧夏水利行業信息化水平在全國走在前列,但在智能應用和大數據等新一代技術的應用范圍并不廣泛,數據交換功能也不夠健全,暫未完全解決水利部門內部數據交互問題,無法實現水利與應急、生態資源、農業、氣象、自然資源等部門數據共享的問題,不能提供統一的大數據分析決策,從“數字治水”到“智慧水利”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本文來源于:《中國新通信》雜志是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主管,電子工業出版社主辦。征稿范圍: 1.電子與信息科學,2信息技術,3傳感技術,4通信工程,5通信軟件,6信息系統及應用,7信息管理,8網絡與資源建設,9信息傳播,10信息化教育,11電子政務及商務(含物聯網)12建筑通信,13電力系統,14行業信息化,15行業通信,(任何行業的通信相關課題)
二、寧夏電信DICT技術在“互聯網+數字治水”方面
寧夏電信DICT技術在寧夏“互聯網+數字治水”上的應用研究□任柏帆馮穎孫婧妍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寧夏分公司應用的應用寧夏電信DICT生態近年來在云計算、AI智能識別、大數據分析、5G、信息安全、物聯網、無人機方面的發展,正是水利行業數字治水所需要的。
1、云計算和大數據在“互聯網+數字治水”上的應用。
云計算是通過互聯網提供全球用戶計算力、存儲服務;大數據運用云計算技術從海量互聯網信息海洋中獲得有價值的信息進行信息歸納、檢索、整合,為互聯網信息處理提供軟件基礎。大數據是應用,沒有大數據,云計算就缺少了目標與價值。隨著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務云平臺的不斷完善,目前數百家廳局級單位均已完成業務系統上云工作。通過4G、物聯網、互聯網通信技術,通過DTU設備、視頻傳輸、水文站、氣象站設備的數據采集,匯聚到自治區一體化數據處理中心,對水文環境、氣象信息、地質災害信息等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和應用,打通氣象、地質、環保等業務數據,將水利、氣象、應急、農業等行業數據通過云計算進行比對分析和數據處理,實現關鍵信息在不同單位間的共享。在山洪災害防御、應急救援、農作物保護、交通疏導等等諸多方面均可起到重要的決策支持作用。
2、AI智能識別結合無人機、視頻技術在“互聯網+數字治水”上的應用。通過AI智能識別技術與無人機、視頻技術的結合,可以對河道、湖泊、渠道、水庫等水資源區實現智能實時防控和監測;同時可以觀測重點目標的運行狀態、移動速度;在火情發生時,可以實時顯示出火焰、煙霧的彌漫范圍;在大霧氣象條件下,可以準確地計算出道路能見度數值;在攝像頭監測到有人存在“亂占”、“亂采”、“亂堆”、“亂建”等問題時,可以第一時間進行智能識別,將違法活動報送指揮調度大廳,安排巡查人員第一時間到現場進行整治處理。面對部分人員派駐困難地區,在山洪等災害性天氣發生后,可以通過AI技術監控到流量、水位信息,實現應急提醒。在汛期發生緊急狀況時候無人機也能夠進行預警播報。在雨情發生前后,水文、應急、水保、氣象、林業等部門在可以通過無人機對山間降雨量、人員及經濟受損情況、水土流失情況等實時數據進行AI比對分析,提供分析報告,供相關技術部門進行決策和應急救援。
3、信息安全在“互聯網+數字治水”上的應用。隨著Web應用的日益廣泛及其中蘊藏價值的不斷提升,引發了黑客的攻擊熱潮,網站內容被篡改、頁面被植入木馬、DDos攻擊造成業務中斷、網站機密信息被竊取等安全事件的反復發生,極大地困擾著網站所有者,而信息安全與暴力破解就像盾與矛的關系,永遠沒有絕對的安全。寧夏水利廳水慧通平臺目前通過VPN方式實現了安全認證基礎環境的加載,但因與互聯網存在接口的問題,仍然存在破解的可能性。寧夏電信公司與寧夏大學是全寧夏唯一擁有等保測評資質的兩家單位,具備本地安全測評能力?梢园凑盏缺y評2.0要求,加載漏洞掃描、云安全防護、滲透測試、云堡壘機、國產加密、短信鑒權等方案,最大化解決平臺應用層面的安全防護問題。通過中國電信特有的云堤防護,能夠主動發現網站漏洞,并及時采取修補措施,修改防護網站的DNS記錄將其CNAME指向云堤防護平臺,使客戶端訪問流量牽引至云堤云防護平臺進行清洗,提供Web防護、網絡和應用層DDos等防護功能,是對現有安全體系提供的最有力補充。
4、5G與物聯網技術在“互聯網+數字治水”上的應用中的應用。通過中國電信5G網絡大連接的特性,采用區域集中部署,將水質、水流、降雨量等數據記錄設備接入物聯網傳感器,以此來獲得更多的水文信息,供給研究人員研究分析,大數據分析準確度將大大提高。在農村飲水、水庫閘門上可以有效利用5G技術的低延遲特性,通過系統控制測控一體閥,不僅僅可以降低誤差,還能夠借助實時圖像監控畫面傳輸來查看外部閘門的具體情況以及周圍環境。
5、衛星通信技術在“互聯網+數字治水”上的應用。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吳平原位于賀蘭山東麓,山勢陡峭落差大,每年夏季暴雨頻發,具有突發性強,起洪快成災重的特點,嚴重威脅著景區及周邊居民生命財產安全。在特大山洪災害發生后,偶爾會出現通信基站沖垮導致有線網絡及無線網絡信息中斷。中國電信具有三大運營商中唯一的衛星通信能力,可以通過衛星進行應急通信,實現斷面數據通過衛星視頻回傳,或進行衛星通信應急救援。
三、“互聯網+數字治水”存在的問題
1、新基建投入成本較大。水利信息化工作面廣、量大,信息化技術發展快,而現在國家某些投資政策和項目管理制度不太適應信息化建設要求,導致長期以來在水利信息化建設方面的投入嚴重不足。水利信息系統的建設和管理,本身是一個龐大和復雜的系統工程,但目前在水利系統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管理措施和管理辦法。水利部門往往對在山大溝深地區也需要進行數據采集,目前運營商基站、網絡資源往往投放于能夠產生效益的人員密集地區,在黃河沿岸、河道、山區等區域投資較少,利用5G及光寬傳輸是可以解決很大程度上的傳輸問題,但是伴隨而來的投資也將是十分巨大的。以5G舉例來說,一個5G基站初步估算可以覆蓋范圍在300米左右,而投資在30萬元左右。對于百公里長的寧夏黃河段來說,全面覆蓋將投資十分巨大,得不償失。
2、水利信息化隊伍的人才缺乏、技術儲備不足也是急需解決的問題。寧夏地處中西部,人才流失嚴重,水利人才很多,但是信息化人才較少,從事水利信息化產品設計與開發的相關機構對行業應用理解不夠深,造成了水利信息化產品的易用性、實用性差,甚至無法推廣或交付使用,僅僅依托目前水利科技及信息化部門的力量發展,對其智慧化發展和網絡化發展等等都造成了較大的阻礙。在科技發展越來越依賴大型儀器設備和先進科研手段的今天,一個行業技術團隊如果沒有充足的優秀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即便想法再新穎、理論再先進,也很難變成現實。
四、解決水利信息化問題的措施
1、水利行業信息化建設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究資金來進行技術升級,以至于很多的企業雖然需要往智慧化發展,卻因為條件的限制無法及時的跟上發展的大步伐,加上寧夏本地化信息技術公司缺乏核心技術,必須進一步加強創新能力,想要更好的實現這一目標,還需要依托國家給與更多的支持。通過寧夏IBI育成中心的合作開放,結合國家一帶一路政策,加強人才引進,強強聯合,將更有效拉動寧夏水利行業技術轉型和科技進步。
2、現如今相關的技術性人才儲備嚴重不足,信息化人才同樣十分缺乏,通過與水利行業、政府、大學院校的合作,獲取更多優惠政策,留住來寧支援建設人才,在校內建立人才儲備梯隊,對寧夏水利行業來說顯得至關重要。
五、結束語
“互聯網+數字治水”是未來寧夏水利事業發展的方向。“互聯網+數字治水”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長期的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各行業進行緊密配合,才有可能達到目的;“互聯網+數字治水”是一個開放的概念,也就是說隨著相關新技術的出現,它必然要依托DICT技術不斷改進升級,這樣才能確保“互聯網+數字治水”工程的技術先進性。
DICT技術的優勢之處是能夠通過結合各行各業的能力,建立一體化的生態系統。比如一套交通監控平臺,通過將智能AI、云計算、應用平臺、大數據、視頻監控和網絡的結合,對交通違法行為進行監控和快速分析,形成執法依據。通過寧夏電信DICT技術在水利、水務行業上的不斷完善和應用,加強全國產業合作聯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寧夏“水聯網”、“互聯網+數字治水”將向“智慧水利”更進一步。——論文作者:任柏帆馮穎孫婧妍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