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5-09所屬分類:工程師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以Landsat衛星數據為基礎,以GIS為技術支撐,選取城市用地擴展速度、擴展強度指數、分形維數、緊湊度等城市形態指標,實證分析19902017年佛山市建成區外部形狀的變化過程。結果表明:1)19902000年佛山市城區的空間擴張是一個飛躍增長型,20002009年是
摘要:以Landsat衛星數據為基礎,以GIS為技術支撐,選取城市用地擴展速度、擴展強度指數、分形維數、緊湊度等城市形態指標,實證分析1990—2017年佛山市建成區外部形狀的變化過程。結果表明:1)1990—2000年佛山市城區的空間擴張是一個飛躍增長型,2000—2009年是平穩增長型,2009—2017年是快速增長型,城市重心往西南方向發展;2)佛山市城區擴張以外向型擴展和內向填充型兩種方式并存。研究結果可為佛山城市總體規劃及綜合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GIS;城市擴展;佛山
一個城市是由基本空間元素組成的,這些元素構成了不同的空間和各種交通走廊,所以每一座城市的空間形態都是不一樣的。城市的發展表現為城市形態的擴展,城市形態是指城市實體所表現出來的具體的空間物質形態,是城市發展內生要素的外在空間體現,是城市內在政治、經濟、社會結構、文化傳統在城市居民點、城市平面形式、內部組織、建筑和建筑群體布局上的反映[1]。城市空間形態是由自然、經濟、交通等因素綜合作用的一種空間結果,與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2]。城市的空間形態包括城市內部空間形態和城市外部形態[3],常用研究方法包括空間擴展分析、城市空間形態測度分析和空間相關與移動分析等[4]。
相關期刊推薦:《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Journal of Fosh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雙月刊)曾用刊名:佛山農牧高等?茖W校學報;佛山大學學報,1988年創刊,國內外公開發行的自然科學學術季刊,每季末月出版。本刊堅持社會主義方向,遵循“雙百方針”,以學科創新懷、應用性和地方性為特色,校內外作者的論文來稿均受歡迎。
本文以城市的外部形態作為對象,選擇空間擴展分析方法,研究佛山城市的幾何形態變化特征,以期為佛山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支撐。
1研究區域
佛山市位于廣東省中部,地處珠三角腹地,與廣州組成“廣佛都市圈”,是“粵港澳大灣區”、“廣佛肇經濟圈”、“珠江-西江經濟帶”的主要組成部分,在廣東省經濟社會發展版圖中處于領先地位。
佛山市地理位置為北緯22°38'~23°34',東經112°23'~113°23',與香港、澳門的車程均在2h左右,隨著廣深高鐵、廣珠城際軌道的開通,佛港澳構成“1小時交通圈”。
佛山市總面積3797.72km2,截至2017年底,建成區面積約為1368.73km2,范圍遍布在禪城區、南海區、順德區、高明區和三水區。
2研究方法
2.1數據來源
主要數據源包括Landsat衛星影像、高程圖(數字高程模型)、氣象站點監測數據(氣溫、降水等)、經濟及人口等統計數據。Landsat衛星影像和數字高程模型來源于地理空間數據云(http://www.gscloud.cn/)、遙感集市(http://www.rscloudmart.com/)。
派生數據包括1990、2000、2009、2017年的4個時期的城市建成區邊界圖(從Landsat影像中提取)、坡度坡向圖(由數字高程模型派生)、氣溫分布圖和降水分布圖(由氣象站點數據插值生成)、人口密度圖和經濟密度圖(由統計年鑒數據GIS制圖生成)。
2.2指標計算
2.2.1城市擴展強度和擴展速度
城市擴展強度指數(urbanizationintensityindex)是指在某期間內的城市土地擴展面積占其土地總面積的百分比,數字越大,表示擴展越快。根據擴展強度可把城市擴展分為5種類型:高速擴展、快速擴展、中速擴展、低速擴展和緩慢擴展[5]。擴展速度(Expansionspeed)表示一定時間內,城市用地擴展面積的年增長速率,代表研究時期內城市用地擴展的總體規模和趨勢。
2.2.2城市空間重心
城市空間重心是用來描述建成區空間分布的一個重要指數,其動態軌跡可以反映空間要素分布的總體變化趨勢。
2.2.3緊湊度
城市形態的緊湊度是反映城市的空間布局城市形態的一個重要指標[7]。城市緊湊度高,代表城市比較集中,會使土地利用率提高,人們生活環境會受影響;緊湊度低空間離散程度大,會不利于城市管理,各功能地區較分散。
3研究結果
3.1擴展強度與擴展速度
(1)從時間維度上分析。1990—2017年佛山市建成區面積呈高速擴張的趨勢,如圖1所示。1990—2017年佛山市擴展強度與擴展速度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建成區面積增長了1362.392km2,平均每年擴展50.459km2,擴展速度為19.376%,擴展強度指數為1.329%。城市空間擴張具有明顯階段性,其中1990—2000年是一個飛躍增長型(擴張速率15.47%),2000—2009年是平穩增長型(擴張速率5.87%),2009—2017年是快速增長型(擴張速率7.53%)。
(2)從空間維度上分析。南海區、順德區城市擴展較快(平均每年增長面積分別為20.998km2和17.484km2),且一直呈快速增長趨勢,2009—2017年期間空間擴張最明顯;禪城區2000—2009年增長較快,但受限于周邊可開發土地的面積,平均每年僅增加3.114km2;三水區在2009年后城市用地發展迅速,平均每年增加6.229km2;高明區在2009年城市開始快速發展,平均每年增加3.349km2。
3.2城市空間重心
佛山市建成區向西南方向偏移趨勢明顯,如圖2所示。1990—2017年佛山市重心轉移情況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1990—2000年向西南方向偏移了1580.275m,127.847度;2000—2009年向西南方向偏移了2972.74m,157.266度;2009—2017年向西南方向偏移了2810.907m,146.615度;1990—2017年向西南方向偏移了7220.665m,146.775度。由此可知,在2000—2017年期間,佛山市建成區主要在西部和南部擴展。
3.3城市緊湊度
(1)按時段分析。1990—2017年佛山市緊湊度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1990—2017年佛山建成區緊湊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1990—2000年城市擴展有緊湊化趨勢,說明城市用地比較集中;2000年后隨著城市化進程越來越快,城市形狀變得越來越復雜,城市用地越來越分散,緊湊度越來越小。
(2)按行政區分析。1999—2017年佛山市各區緊湊度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1990—2017年,禪城區的城市擴展越來越緊湊;順德區前期擴展較分散,從2009年開始城市用地越來越集中;三水區則相反,前期較集中,2009年后城市建設用地開始分散;南海區和高明區的緊湊度都是先增大后減少。由此可知,佛山市城市用地擴張外向擴展型和內向填充型兩種方式并存,其中禪城區和順德區以內向擴展型為主,三水區、南海區和高明區以外向擴展型為主。
3.4分維度
1990—2017年佛山市分維度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1990—2017年佛山建成區分維數先下降后上升,在2000年低于了1.5,說明因為城市快速發展,耕地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城市內部空隙被填充,城市用地更加緊湊,建成區邊界復雜性減少,分維度下降。2000—2017年,分維數逐步上升,表明在2000—2017年這段時期內佛山市城市空間擴展以內向填充型為主。
4結論
本研究以遙感影像作為基礎數據源,以GIS制圖與分析作為技術支撐,嘗試實證研究1990—2017年佛山城市空間形態的變化特征。
(1)城市空間擴展分析。1)從時間維度看,1990—2017年佛山市建成區面積呈高速擴張的趨勢,擴展速度為19.376%,擴展強度指數為1.329%;不同時段佛山市城區的空間擴張速率差異明顯,其中1990—2000年是飛躍增長型(擴張速率15.47%),2000—2009年是平穩增長型(擴張速率5.87%),2009—2017年是快速增長型(擴張速率7.53%)。2)從空間維度看,南海區、順德區城市擴展較快,且一直呈快速增長趨勢,其中2009—2017年期間空間擴張最明顯;禪城區城市化水平已達100%,且受限于周邊可開發土地的面積,近30年來建成區面積變化并不明顯,平均每年僅增加3.114km2;三水區在2009年后城市用地發展迅速,平均每年增加6.229km2;高明區在2009年城市開始快速發展,平均每年增加3.349km2。3)從重心轉移軌跡看,城市空間重心往西南方向偏移,偏移量約0.72km。
(2)景觀分析。1)按緊湊度分析,1990—2017年佛山建成區緊湊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2)按分維度分析,1990—2017年佛山建成區分維數先下降后上升。3)按行政區分析,禪城區的城市擴展越來越緊湊,順德區前期擴展較分散而后期越來越集中,三水區則前期擴展較集中而后期越來越分散,南海區和高明區的緊湊度都是先增大后減少。綜上可知,佛山市城市用地擴張外向擴展型和內向填充型兩種方式并存,其中禪城區和順德區以內向擴展型為主,三水區、南海區和高明區以外向擴展型為主。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