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4-17所屬分類:工程師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 要: 機械加工是制造過程常用的加工方法,本文從機械制造加工過程出發,通過對常用加工方法進行質量體系策劃,針對機加工過程質量體系運行常見失效,從技術設計與工藝質量的體系策劃差異、加工者對質量體系認知不深入,體系策劃與運行實踐的差異三個維度進
摘 要: 機械加工是制造過程常用的加工方法,本文從機械制造加工過程出發,通過對常用加工方法進行質量體系策劃,針對機加工過程質量體系運行常見失效,從技術設計與工藝質量的體系策劃差異、加工者對質量體系認知不深入,體系策劃與運行實踐的差異三個維度進行分析,并給出改善的建議。
關鍵詞: 質量方法; 機械加工; 體系策劃與運行; 失效分析
質量管理體系的策劃與運行控制,要針對特定運行策劃對象,通過對策劃對象運行環境及要求分析,把握策劃控制要點,設定相應的質量特性指標體系,通過運行來推進質量體系有效運轉。機械制造是通過運用特定的機械制造加工方法,推進機械制造各相關工序有效銜接,如零件的車削、銑削等,從而實現特定加工形態的機械零部件,包括機械零部件尺寸要求和加工后的材料力學特性。機加工過程可以運用質量體系來進行運行控制,實現標準化,但體系的運行存在失效的風險。本文從常用的機械加工工藝工程及方法入手,結合 ISO9001: 2015 版質量管理策劃要求,推進分析機械加工過程中質量體系策劃與運行控制失效的原因,并有針對性的給出建議。
1 機加工的工藝策劃及質量控制過程實施
機械加工是制造業門類常用的加工方法,通過機械加工,以實現特定零部件的形態特征,其中尺寸要求,材料的力學性能是重點考慮的對象,機械加工是通過改變材料的外形結構,以滿足零件尺寸要求,通常實現尺寸要求的加工方法包括車削、磨削、銑削等加工方法,根據加工設備配置,進行對應的加工工藝路線設計,然后利用機械設備進行機械加工。機械零件的圖紙經過設計者設計,確定相應機械零件的尺寸值,并針對相應的基準面,形成相應的形位公差、尺寸公差等,而零部件的材料性能、及加工過程由于加工方法導致的材料中存在的力學特性,包括表面硬度、內部晶格結構的變化等,則通過加工后相應的熱處理方法進行處理,以實現機械零部件尺寸要求和材料力學性能要求的統一。針對加工工藝要求,工藝設計者要策劃相應的加工工藝路線和加工工序,如粗加工、精加工的結合,工序的有效銜接,加工形成的殘余應力退除方法。工藝設計者運用質量管理體系策劃相應的過程控制要求,包括對應加工工序的涉及的人機料法環測要素要求,明確具體步驟的工藝基準。機械加工實施者根據工藝策劃要求實施機械加工,針對工藝的質量控制要求做相應的質量監測,以確保加工工序的順利進行,得到滿足質量特性要求的零部件,實現完整的機械加工工藝過程。
相關知識推薦:機械加工企業員工評職稱怎么發表論文
2 機加工過程質量體系控制失效的原因及對策
2.1 設計的技術參數要求在工藝質量策劃中不能妥善體現
機械零部件的外形由各種平面、曲面等構成,在 CAD 軟件設計條件下,零件的結構尺寸、中心定位等能夠通過軟件工具清晰實現,中心孔、階梯軸等結構尺寸能夠精準的定位,形成滿足設計要求的結構尺寸集合,通過尺寸鏈及公差的配合,形成完整的零部件尺寸結構形態。設計出來的零部件圖紙,要通過工藝的整合策劃,通過工序來滿足加工要求,通過質量管理體系對應的策劃原則,形成工藝文件、作業指導書等滿足關鍵工藝要求的策劃文件,建立滿足具體工序的可度量監測要求的質量技術基準,零部件的參數要求是多樣和具體的,單純就尺寸的構成來講,包括具體尺寸、單一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等,工藝設計者按照加工工序選擇相應的加工設備,通過對毛坯件進行工序加工策劃,如果存在單一加工面的質量基準滿足質量策劃要求,而整合的尺寸集合存在不能滿足尺寸鏈的要求的風險,會導致加工工藝失效。針對設計的技術要求與工藝質量策劃脫節的現象,質量體系應建立相應的策劃對失效原因進行分析。在試制環節,進行多次試驗以驗證失效的風險,形成類似風險防控集合,促使零件設計者和工藝設計者共同發力,滿足加工工藝的技術要求實現,從而有效降低質量體系失效的風險。
2.2 加工作業人員對質量體系認知不深導致機加工失效,引起質量體系運行失效
在機加工過程中,加工人員對質量體系運行控制熟悉度,決定著加工質量和體系有效運行。實踐中,部分加工人員不能完全按照體系要求落實加工進度,而相應的質量管理體系策劃存在運行控制缺失,例如,加工不同階段梯軸,加工者利用車床進行不同端面的車削后,應進行相應的質量監測,滿足尺寸要求后進行下一道工序的加工,如果加工者未能完全按照質量監測的指標進行合理抽樣,形成完整的監測數據,而體系策劃未能就此風險進行運行策劃控制,會造成體系運行失效和加工風險,為防控類似風險,一是加強加工人員的工藝培訓與紀律要求,二是針對屢次出現的運行控制失效進行專項風險分析與策劃,通過體系管理機制設計,提高質量體系的運行效率,降低運行風險,提高加工者對質量體系的認識水平。
2.3 質量體系策劃與具體加工環節的不適宜,導致質量體系失效
質量管理體系是確保機加工過程滿足加工要求的一系列文件集合,形成的策劃包括加工要求、工藝要求、質量控制要求等,體系策劃與實際加工過程的適宜性,對加工環節影響深入,管理體系涉及的是管理過程,過程要素的確立影響管理成本,體系運行實踐中,質量控制環節的失效與體系運行不適宜存在較大關聯,所以在體系策劃-運行-監測-反饋( PDCA) 中,P( 計劃) 是最為重要的,實踐中,體系的運行策劃是質量部門的事情,其實在策劃環節應多方位融入機加工過程所涉及的各環節參與者,而不是其中的個別部門或人員,尤為重要的是讓加工者進入體系運行策劃環節,在試制及實踐環節中,反饋并合理處理來自加工實踐者關于體系運行的不適宜,在確保質量基準要求的前提下,引導并培育加工實踐者按照體系要求進行運行控制,從而在提高體系運行績效的同時,形成滿足具體加工環節的體系運行策劃。
3 結語
質量管理體系策劃運行要與實際的過程緊密結合,避免策劃運行與實際過程存在“兩張皮”現象,針對運行過程的存在失效風險,應按照 ISO9001: 2015 版要求“基于風險的思維”進行風險識別,形成針對性的運行控制模式,有序銜接對應過程人機料法環測與體系運行的適宜性,有效降低機加工過程質量體系運行失效風險。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