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8-20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對于藏族學生學習漢語文化確實有點吃力,應該通過什么方式來加強他們對漢字的認識,對語文學習的愛好。在此本文從將聯想識字法和歸類識字法以及游戲識字法還有情境中識字等方面做了相應的介紹。本文選自:《漢字文化》,《漢字文化》語言文字學學術性刊物。研
對于藏族學生學習漢語文化確實有點吃力,應該通過什么方式來加強他們對漢字的認識,對語文學習的愛好。在此本文從將聯想識字法和歸類識字法以及游戲識字法還有情境中識字等方面做了相應的介紹。本文選自:《漢字文化》,《漢字文化》語言文字學學術性刊物。研究漢語漢字文化,探討漢語教學,并對漢語文與其他語文作比較研究。讀者對象為語言文字研究人員、高等院校語文專業師生及中小學語文教師等。有英文目次。
摘要: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比較薄弱,容易分心,如果只是一味的識字,是無法很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識字的效果也會降低。因此,在識字過程中使用學生最喜歡的游戲,這對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識記都有很大的幫助。
關鍵詞:漢子知識,漢語學習,語文教學
Abstract: the lower grade students, attention is weak, easily distracted, if just read, is not very good to attract students' attention, also reduces the effect of literacy.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literacy use students favorite games, this to attract students' attention, active classroom atmosphere, improve the students' memorization are of great help.
Keywords: man knowledge, learning Chinese,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一、聯想識字法
語言文字來源于生活,最終還是應該回歸于生活。聯系藏族小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識字教學,不僅可以加深學生的識記效果,而且對于生字的實際應用也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在統編教材漢語文第二冊《春雨的顏色》一文中,有個要識記的生字“米”,由于學生還不認識“米”,在識記時,遇到了困難。這時,老師適時引導“在生活中你看見過它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舉著一雙雙小手,這個說:“我知道,這個“米”是米瑪老師的“米”。“對呀,我們班的音樂老師確實叫米瑪老師”。那個說:“我也知道這個‘米’是米飯的‘米’”……學生的回答都十分精彩,看來,生活資源果然是無窮的,充分利用生活資源對于學生識字的幫助是不言而喻的。識字是小學低年級的教學重點,是學生提高閱讀能力的基礎。《小學語文課程標注準》中明確指出:小學階段,學生要認識3500個漢字,在1-2年級,則要求認識1600-1800個常用漢字。讓藏族小學生喜歡學習漢語,使其有主動認識漢字的愿望,這就要求我們藏漢教師在漢語教學中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教給學生多種識字途徑,帶給學生學習漢語的樂趣。
語文教學中強調理解要聯系語言環境,要“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識字教學也可以聯系課文進行識字。在識記“寬”這個字時,學生運用了拆字法,把“寬”拆分為“宀”“艸”“見”三個部分,雖然這也達到了識字的目的,但是我覺得這種識記方法過分生硬牽強,也脫離了漢字的本身含義。因此、在教學時,我們因該引導學生把“寬”的組詞“寬闊”拿出來,通過讓學生理解這個詞的意思來解釋“寬”這個字,從而記住了“寬”。如果漢語老師是懂藏文的藏族老師,那最好不過了,他可以通過“寬”的藏文譯義來解釋這個字、從藏入漢,也是不錯的選擇。
在識字教學中,把學生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資料,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或者聯系課文來幫助識記。
二、歸類識字法
從漢字的造字法來看,有形象、指示、會意、形聲幾種,都有一定的規律。教學時,我們如果能夠幫助藏族小學生進行適當的歸類;便對學生提高識記效果有很大的幫助,也可以讓學生舉一反三,擴大識記范圍。例如:第二冊《識字一2》,要認識的“樹、松、柏、楊、梨、枝、材”都是形聲字,都帶有“木”。教學時,引導學生觀察,從個人發現這些字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從而使學生得出“這些生字都帶‘木’,都跟樹有關系”之結論。同時進行拓展,讓學生想一想還有哪些字帶有“木”字的,然后進行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認識了本課的生字,而且還認識一些課外的生字,拓寬了學生的識字面。又如:在《神奇的塔》中要認識的字“燈、廳、打”一起拿起來讓學生進行識記,通過觀察比較,學生的回答還真的很精彩。有的學生說:“這三個生字都有‘丁’,帶有‘火’的是‘燈’,帶廠的是‘廳’,帶‘扌’的是‘打’”。有的學生說:“因為有‘火’才能點‘燈’,有手才能‘打’。這樣把帶有共同點的字進行人為的歸類,通過比較,提高識記的效果,也有利于學生區分形近字。
歸類識字法在藏族小學生識字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既有助于學生新舊知識的銜接,形成一定的識字結構,又有助于學生觸類方通拓寬是字面。
三、游戲識字法
例如:歡樂對對碰的的游戲法。這個游戲,主要是激發學生的多向思維能力,提高學生靈活識字的能力。第二冊《識字一》中,在鞏固階段,我們可以出示“亻”和“也、木、本、火、半、主、立”,讓學生們跟自己的同桌進行“歡樂對對碰”的游戲,在這個過程中把部件和漢字組成新的漢字,同桌互相拍手,邊拍邊說“歡樂對對碰,我來碰一碰,‘亻’和‘火’一碰,伙伙。”學生還可以自己拓展,比如“歡樂對對碰碰,我來碰一碰,‘亻’和‘門’一碰,們們。”借助這樣的形式,讓學生在游戲中,進行漢字重組,培養了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識字樂趣,提高識記效果。
在識字過程中,引進游戲,可以增強藏族小學生的學習趣味,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使他們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漢字,提高識字效果。
四、情境中識字
在識字教學中,單純的識字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這時候創設一個教學情境就顯得十分重要。在《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中,也明確指出“在識字教學中,要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的要求。例如:配合課文內容,我們可以制作生動的課件,在課件中,一只可愛的青蛙,正要過河呢!河中間有一片片碧綠的荷葉,荷葉上正是這一課要識記的生字。在學生正被吸引時,老師適時地說:“這只小青蛙過河,可是遇到了困難,同學們愿意幫幫它嗎?”,“愿意!”學生的回答十分響亮,看來他們的熱情被調動起來了。“好,讓我們一起行動吧!只要你最好的方法記住荷葉上的字,青蛙就能挑過河了。”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學生積極性很高,識記的方法很多樣,看著因為自己的幫助青蛙一步一步的跳過河,學生臉上的喜悅予以言表,當老師代替青蛙感謝同學們的幫忙時,學生體會到了學習和助人的快樂。整個識字的過程,學生的情緒始終很高,這主要得益于教學情境的營造。
總而言之,我們只有因地制宜、靈活多變地選擇卓有成效的識字方法,才能使藏族小學生更加熱愛學習漢語文,真正享受到漢語言文字帶來的快樂。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