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7-04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論文摘要:如何改變應用文寫作教學的尷尬局面,使應用文發揮實用價值,實現中職教學貫徹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學生培養目標,促進學生就業中語文能力、工作能力的長足發展,確實是值得語文教育工作者反思、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中職應用文,寫作教學,具體
論文摘要:如何改變應用文寫作教學的尷尬局面,使應用文發揮實用價值,實現中職教學貫徹“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學生培養目標,促進學生就業中語文能力、工作能力的長足發展,確實是值得語文教育工作者反思、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中職應用文,寫作教學,具體措施
引言
本文在分析現階段中職學校應用文寫作教學的現狀和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探討提高中職生應用文寫作能力的具體措施。
應用文作為一種實用文體,是處理事務、溝通關系、聯系工作、洽談業務等不可缺少的文字工具。在當前社會就業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開展應用文寫作教學,對提高學生的職業綜合素質,是十分必要的。特別是中職生,經過三年的學習,將直接面臨擇業、就業的過程,加強應用文寫作可謂適時應勢。然而因各種原因,在校中職生應用文寫作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一、中職生應用文寫作現狀分析
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中十分重要的內容,是語文能力的集中體現。然而應用文寫作是中職語文教學中最薄弱的環節,在教學中得不到教師和學生的重視,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方面。
中職生文化基礎比較薄弱,文字功底差,又誤認為應用文課程理論很簡單,沒啥可學的,無非是套用一些固定的模式,卻是一讀就懂,一講就會,一寫就錯。另外,中職生對未來缺乏充分的認識,認為自己的目的是學習專業,他們尚未涉足社會看不到應用文與其未來崗位工作的密切聯系。對應用文的重要性缺乏起碼的認識,學習目的不明確,因而缺乏學習主動性,學習寫作效果很差。學校歷年來出現這樣的情況:一些語文成績優良的中職班干部、一些優秀的入黨積極分子,他們寫的學生工作計劃、活動海報、活動請示、入黨申請書、思想匯報等應用文體,漏洞百出,文體毛病明顯。
2.教師方面。
講課的方式方法單調,不能適合學生的口味,特別是忽略理論聯系實際,和學生交流少,讓學生動手的少,只注重具體知識點的講述,照本宣科,多采用程式化的教學,如遵循“概念—特點—寫法—例文—練習”的教學程式,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得學生越學越有畏難情緒,甚至有一些教師認為應用文枯燥,不如文學作品有味,因而教學敷衍了事,使學生不得要領。另外一些專任教師往往只注重課堂的教學,對學生專業知識、第二課堂活動等校園生活極少關注,也造成了學習引導的“閉門造車”,脫離生生活實際的情況明顯,導致教學效果較差。
3.教材安排。
以前的語文應用文內容安排偏難,應用文學習對中職生有些脫離實際。例如公文一節,內容偏深、偏理論化,學生沒有一點公文的實踐知識,所以,學起來更有畏難情緒。另外全日制在校生一般沒有用專門的《應用文寫作》課本,現行教材中,應用文是《語文》教材中的一個內容,其對應用文內容有了刪減,但在編寫上,每一種類都幾乎包含著釋義、分類、作用、格式體例、寫作要求等,介紹流于形式,所舉例文也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差甚遠。同時沒有系統地應用課本,也造成了學習的不連續性、學習的選擇性局限等問題。
4.考核評價。
平時應用文學習是一、兩節課教授,布置作業就結束了,幾乎沒有納入考試環節,沒有對學生學習實際情況的跟蹤評價。有安排考試的,其考試題型往往也是蜻蜓點水般的填空、選擇(考試往往按學習內容在語文教材的占比安排內容),造成學生機械記憶書本理論知識,不能真實反映學生的應用文知識與應用寫作能力。這些評價的淡化也間接地讓學生走進對應用文學習輕視的誤區。
上述原因是我們面對中職應用文寫作教學無法回避的主要問題。如何改變應用文寫作教學的尷尬局面,使應用文發揮實用價值,實現中職教學貫徹“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學生培養目標,促進學生就業中語文能力、工作能力的長足發展,確實是值得語文教育工作者反思、研究的課題。
二、提高中職生應用文寫作能力的措施和嘗試
1.應結合專業培養目標及生活實際,選定教材內容。
“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職業性是中職教育的顯著特點,中職學校進行應用文教學,是為學生將來有效解決特定的工作問題服務的,這就決定了在應用文文類的選擇上不可能隨意,必須服務于專業能力的培養。同時學生所學專業各不相同,他們比較感興趣的是那些將要經常接觸和用到的與專業相關的應用文。現行的中職語文教材中,不論什么版本的教材都編入了應用文寫作部分內容,只不過是不同版本對應用文寫作內容做了不同的安排,有的教材是將應用寫作內容分散到各冊當中,有的集中于一冊之中,各版本的應用文寫作課的課堂教學內容可以說是一般化的,面面俱到、蜻蜓點水,沒能根據專業特點編寫教學內容。因此,中職語文教師應該具備結合不同版本教材,從專業特點出發,刪除與教學實際和專業特點不相符或與學生生活脫節的章節,選定相應的教學范圍,并結合當地企業信息,融進本土文化,自編一套具有專業特性的校本教材。
結合學校實際,教材的選擇上首先要選編中職生在校或職業崗位上使用頻率較高的文種,如行政公文中選取“通報、通知、通告、請示、報告、函、會議紀要”,事務文書中選取“簡報、申請書、計劃、總結、調查報告、規章制度、述職報告和競聘報告”等常用文書。要注重和學生所學專業和生活的緊密聯系,如筆者執教的工藝美術專業(裝潢設計、陶瓷裝飾專業)可加強商業廣告、說明書等應用文的寫作教學,商務英語專業可加強涉外函電、意向書、經濟合同等相關內容的教學……
在編寫應用文寫作基礎知識時,應加大對每一種文種具體寫作知識點的講述,相應地減少純理論知識的講述,將知識點講細講具體,減少學生學習的障礙。例如:在行政公文一章中,通知、通報兩種文種在校園里也經常使用,介紹時可以適當地減少選取政治性的例文,而相應地增加校園中的例子,像通知文種可以選取校園里舉辦某些活動的通知,通報則可以采用對校園里一些學生的批評性或表彰性的通報。這樣可以直接拉近學生和材料之間的距離。
2.應聯系實際,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只有教學形式多樣化才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應用文的興趣,才能避免教學流于形式和枯燥。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從教學方法的改革角度做了一些研究與思考,特提出探討。
(1)故事導入法
應用文寫作體現的是實用性,它是不能與文學性寫作的趣味性相提并論的,中職學生要增加應用文寫作課堂的趣味性,不妨尋找和設計一些故事,用故事導入的方式,來引發興趣,活躍氣氛,點燃激情。比如教寫書信的時候,可以導入漢代卓文君寫給夫君司馬相如的有名的順逆詩回信,一封精彩的書信挽救了一段婚姻的故事,讓學生了解書信的作用功不可沒。再比如教寫職場應用文時,可以引入一些學長們成功的求職信、簡歷,以及求職經歷的故事,讓學生明白寫好職場應用文,在求職過程中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若能用一個個小故事來導入常識的學習,就必然會使一向沉悶的應用文寫作課堂增添不少生氣,較容易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2)案例分析法
教材中的案例有的比較刻板,缺乏時代氣息,學生興趣不濃。教師不妨與時俱進,從校園宣傳欄等處收集學生寫作的通知、啟事、表揚信等常見應用文寫作的問題案例,并用相機拍攝下來,也可以從報紙上收集一些案例,如教授簡歷寫作時,筆者從報紙簡歷秀欄目中收集了兩份應屆大專生的問題簡歷并附上詳細的專家點評。這些第一時間收集而來的案例時代感強,具有現實意義,教師將之引入課堂,并配以多媒體課件,以這些問題案例的圖片或網頁為載體,讓學生親身體驗,診斷病例,分析解決問題所在,學生必然興致高漲。也可較直觀地從教師的現場演示中掌握相關應用文體的寫作技巧,鞏固所學的內容。案例教學法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參與,分析并解決案例中存在的問題,在分析解決中能夠比較有效地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意識,這也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教學方法和手段。
(3)情境教學法
創設生活情境,力求再現某種職業情境,將應用文寫作需要掌握的知識,滲透在模擬情境中,讓寫作訓練為用而寫,給學生真正“應用”的感覺。比如,將本地的特產拿到課堂上,讓學生寫一份產品說明書;如果你要競選學生會的某個職位,就要寫一份演講稿。而結合學生最近專業中學習裝飾花瓶、花盤的產品,指導學生寫廣告詞。布置作業時從實際問題出發,讓學生圍繞問題進行寫作,如調換宿舍、調換專業、生病或突發事件需要請假、申請加入社團、前往其他科室領取物品、不小心遺失物品時向其他同學求助等,授課時將這些問題改編成教學情景,通過實物呈現、角色扮演、工作參與等途徑,讓學生身處其中或心隨境舞,既能完成應用文寫作的任務,而又不覺得枯燥乏味。在這樣的寫作過程中不知不覺掌握了各種應用文文體的寫法,認識到作文不過是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記下來的一個語言的書面化的過程,克服學生對作文的畏懼情緒。
(4)講練結合法
“熟能生巧”,應用文寫作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多寫多練,而聯系實際的實操訓練更是促進學生提高應用文寫作能力的有效手段。這種手段靈活,要求教師做到隨機應變、有的放矢。例如,在學期之初指導學生制訂學習計劃,學期末指導學生寫好總結;在“五四”青年節之前指導學生寫入團申請書,“教師節”來臨之際指導學生給教師寫慰問信;對臨近畢業的學生指導其寫自我推薦書、求職信;針對學生關注的學校環境、飲食、安全、教學等諸方面的看法和建議,指導他們寫調查報告;此外,還可以結合授課內容從報刊、雜志上收集材料指導學生寫作合同、司法文書,等等。事實上,聯系實際,多寫多練,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而且將課堂知識學以致用,在學生應用文寫作能力得以提升的同時,綜合素質隨之得到了提高。
3.應結合寫作,加強應用文語言運用訓練。
應用文寫作更要講究選材立意,謀篇布局,遣詞造句,修改潤色。一篇重點突出,言辭懇切,文采斐然的求職書會給用人單位留下良好的印象。反之,以文觀人,用人單位會對你的印象大打折扣。
簡潔和準確性是應用文語言的基本特征。在寫作輔導中,首先要加強學生遣詞造句的訓練,讓學生學會恰當選詞,嚴密造句。歷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在寫作應用文時那種認真態度和對語言簡潔、準確之美的追求,可以給學生做榜樣,例如有周總理幫秘書修改指令的例子,有“春風又綠江南岸”或“僧敲月下門”等美妙詩句。要讓學生在寫作時做到語言表達的準確,詞類清楚,詞義明晰;句子合乎語法規則,句意合乎邏輯。在表達的準確性方面,要著重指導學生學會使用限制性詞語,對反映客觀事物的詞語的外延和內涵做出精確的界定,使語義具有確定性。
其次,在語言的莊重、典雅上下工夫。要讓學生學會使用規范的書面用語,明了時間、數字、標點符號等方面的使用規范和應用文語言的特點,避免使用華麗的辭藻,復雜的修辭,盡量少用口語,不用方言。
最后,根據目的、文種和受文對象、使用場合選擇恰當得體的用語。在行文時,要考慮寫作者應站在什么角度、采用什么態度、用什么詞語和語氣來寫作,也就是說要符合自己的角色身份;還要考慮受文對象,了解受文單位的情況,以適應對方的角色地位,從而確定恰當的表達方式和形式,做到有的放矢,語氣恰如其分。
4.應根據學校特點,采取多元化的考核辦法。
應用文寫作成績的評定,往往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能僅憑一兩次作業情況或是考試的卷面分數來評定學生這門課程的期末成績,也不能單一性地僅由教師個人來評定學生這門課程的期末成績,而要貫徹過程與結果并重的原則及評價主體多元化的原則,從課堂表現、課外表現、作業情況、考試卷面成績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考評,并按照一定的比例給出學生期末成績。
在應用文講評課中,主要是展示優秀作品,然后由學生進行比較、評價,老師再做簡單點評。這種展示分為兩種:一種是宣讀講評,一種是張貼展示。宣讀講評主要是針對以“消息”這些比較簡短的文體。同學邊聽邊思考,聽完再討論,作者講解創作過程和思路。既使學生聽到了客觀的作品本身,又了解了主觀的作者想法。張貼展示這一活動在課前進行的,主要針對“計劃”“總結”“人物采訪”等長篇幅的文章,張貼的作品是所有作品中寫得比較好的。課堂上讀者、老師、作者輪流發言,共同評價,取長補短,學習提高,使評價貫穿整個教學活動,解放了學生的時間,解放了學生的大腦,解放了學生的活動空間,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覺到我“能學”,我“會學”,為學生的自主發展與人格完善制造條件。
總之,應用文寫作教學必須切合學生的實際,著眼于學生的未來,不斷轉變觀念、研究教法,才能常教常新,使學生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滿足自身發展的需要,才能為提高現代職業人的綜合素質打下基礎,才能真正發揮應用文寫作教學所應有的功效。
參考文獻:
[1]倪文錦:語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吳曉輝.應用寫作教學之困境及對策探討.寫作教學,2008,7
SCISSCIAHCI